贵州发展乡村旅游与反贫困选择的研究_第1页
贵州发展乡村旅游与反贫困选择的研究_第2页
贵州发展乡村旅游与反贫困选择的研究_第3页
贵州发展乡村旅游与反贫困选择的研究_第4页
贵州发展乡村旅游与反贫困选择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州发展乡村旅游与反贫困选择的研究旅游规划与开发 2009-11-28 00:21:11 阅读5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在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为偏远贫困地区的脱贫减贫、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贵州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之一。可以说,贵州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特别是自然条件恶劣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贵州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必须积极探索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风、民俗资源发展乡村

2、旅游业,带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是贵州农村反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现实之路。 1贵州旅游资源的分布现状 贵州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旅游景点和线路日益完善,形成以喀斯特岩溶风光和多民族风情文化相结合的旅游网络。并以此为龙头,旅游景点延伸至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乡村。目前,已形成以贵阳为中心,辐射全省并延伸到邻省的东西南北四大旅游区。 1.1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体闲度假区。有以湖上星罗棋步的小岛而著称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和百花湖风景区;有以“真山真水倒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境,几步花圃几农田”的高原明珠花溪公园;有以岩溶、瀑布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天河潭景区;有以“民族自然生态博物

3、馆”而著称的镇山村布依族景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息烽集中营旧址,以及南江峡谷、六广河峡谷、青岩古镇等。1.2以名山名水和民风民俗为特色的东部旅游区。这条线路主要以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梵净山、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辐射形成的旅游带。此外还有以镇远高过河、镇远古镇和青龙洞、岑巩龙鳌河、郎德上寨、西江苗寨、九摆苗族独柱地鼓楼、麻江下司、丹寨排牙苗寨、黎平八舟河、榕江古榕风景、从江增冲鼓楼和信地鼓楼、岜沙苗寨、龙里古镇、剑河温泉和阔叶原始森林、铜仁九龙洞、石阡温泉和佛顶山、松桃寨英古镇、沿河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和红军渡、乌江画廊等为辐射的旅游带。1.3以喀斯特生态

4、旅游为主的西部旅游区。除了黄果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龙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外,主要以织金洞、马岭河峡谷、威宁草海、普定梭筛、紫云格凸河、花江大峡谷、安龙招堤、兴义泥凼石林、贞丰三岔河、盘县大洞竹海和坡上草原风景区、百里杜鹃、九洞天、大方倮朵河、纳雍总溪河景区为辐射源的旅游带。1.4以原始生态寻密的南部旅游区。以荔波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为辐射源。主要以都匀剑江、独山深河桥、平塘风景名胜区、龙里猴子沟、福泉洒金谷和古城垣、瓮安江界河、惠水万燕洞、长顺杜鹃湖白云山、罗甸大井、三都引郎石棺墓群和水族板庙寨为辐射源的旅游带。1.5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的北部旅游区。主要以历史名城遵义、国酒茅台

5、以及国家级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为辐射源。有遵义景区、娄山风景名胜区、四渡赤水遗址、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绥阳宽阔水、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为辐射源的旅游带。近年来,随着红色“寻根”热的兴起,贵州着力打造以长征文化为主要内涵的红色旅游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在郎德上寨的旅游从业人员就有500多人,全省直接或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员超过60万,已有53万多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摆脱了贫困。 2贵州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 2.1以乡土民俗、民族风情为主的民族村寨游。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生活着苗、瑶、布依、侗、水、仡佬、土家、彝族等17种少数民族,

6、完好地保存着许多质朴鲜活的文化遗产、充满神秘而自然的生活气息。目前,贵州省有3万多个自然村寨,少数民族村寨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村寨既有众多原始、奇秀的自然景观,又蕴含有古朴神秘的民族文化。比较典型的是“天龙屯”和“巴拉河”。平坝县天龙镇是600年前明朝“征南调北”、“屯田戌边”形成的屯堡古镇,村民至今仍衣着明代古装,保持着明清时代的传统和习俗。2001年运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以来,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带动效应和树立了很大的品牌效应。2004年贵州省选定了文化保存完好,建筑和环境质量较高、交通便利的黔东南自治州巴拉河流域的南花、上郎德、猫猫河等六座苗族村寨群落,形成一个乡村旅

7、游开发区,树立贵州乡村旅游形象,打造出了“巴拉河乡村旅游”品牌。2.2以少数民族节日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节庆游。在贵州很多少数地方都有浓重而独特的节日,如苗族的芦笙节(跳芦笙舞、赛马、对歌、斗牛、敲铜鼓)、三月三(跳芦笙舞、对歌、讨竹蓝)、姊妹饭节(登山、游方、芦笙舞)、龙舟节(赛龙舟、赛马)、多耶祭萨(踩歌堂、唱大歌)等等;布依族的根今节(文节演出、赶表、吹唢呐),地戏节(演唱地戏),六月六(赛歌、赶歌会);瑶族的盘古王节(做糯米饭、吹芦笙、跳舞、唱歌);彝族的火把节(燃篝火、赛歌、摔跤、斗牛、敬酒);水族的端节(宴客饮酒庆丰收、赛马、击铜鼓)等等。在凯里每年举办的国际芦笙节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

8、。2.3以漂流为主的探险游。作为贵州省较早开发的漂流景区,杉木河漂流让人们借一个橡皮筏穿行于一幅幅秀美的山水画间,用眼睛、用肌肤去感受这山这水的魅力。南江大峡谷漂流旅程中多条姿态各异的瀑布,沿岸野猴的相伴;马岭河漂流中随河流体验惊与险带来的心跳;飞云大峡谷漂流中两岸群山的俊秀和幽远给人的宁静和从容等等。通过几年的发展,贵州省的漂流景区达到10多个。2.4以农庄旅游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城郊农家乐。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菜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等。以遵义的“农家乐”最为典型,遵义市汇川区董公寺镇最早以农民集体种植花卉发展起来的集观光旅游和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农家乐。据统计,2000年全镇已有农

9、家乐42家,镇里成立了“乡村旅游业主协会”,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按规划建设场地,注入农耕文化。遵义市现有“农家乐”近200余家,2003年,个体投入达9000万,接待250万人次,从业人员2300多人,年收入达7000多万。3.贵州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作节奏的加快,生存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对乡村美丽的风景、幽雅、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浓厚的生活风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保存久远的文化传统等越来越向往,乡村旅游必将成为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3.1从国际市场来看:乡村旅游经历了近一百多年的发展,旅游市场发展已逐步成熟,旅游需求已经表现为多极化发展。国际市场

10、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已经发展到了追求具“观光休闲专项”旅游功能的复合型产品。目前,国外游客对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表现为对环境优美、民族文化韵味浓郁类型的偏爱。比如,在贵州肇兴,甜美的侗族大歌、秀美的侗族鼓楼、风雨桥,恬静的生活环境,传统的生活方式,迷人的田园风光吸引最一批批欧洲游客远道而来,乐引不疲。3.2从国内市场来看:与国际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相比,由于国内旅游市场启动较晚,旅游需求还处在由观光向度假、专题的层次递进阶段,加之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只有10几年的历史,乡村旅游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旅游热点和亮点。游客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度、

11、优美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要求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浓。放松精神、休闲度假,休养疗养、回归自然,享受天人合一的和谐、温馨与浪漫将逐步使乡村旅游成为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3.3从贵州省内市场来看:2003年制定了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以乡村旅游为依托的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的发展战略,要把贵州建成一流的、独特的多民族文化特色和喀斯特高原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一座巨大的“具有神奇魅力的旅游宝库”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留地。近年来,黔东南州的上朗德与南花苗寨、肇兴侗寨、安顺天龙屯堡村寨以及贵阳镇山村、香纸沟布依寨等不少民族村寨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2、。据统计,2004年“十一”黄金周,贵州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84.6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55%,实现旅游收入4.96亿元,同比增长48.26%。接待人数和收入均创历年“十一”黄金周之最。以村旅游为主要“卖点”的天龙屯堡、兴义万峰林、巴拉河乡村旅游等新兴旅游亮点发展迅速,平坝天龙屯的旅客接待量位居贵州省景区旅客接待人数的第六位。4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SWOT分析方法,即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分析,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SWOT分析实际上是对组织的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分

13、析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问题)、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竞争)的一种方法。贵州乡村的发展同样面临着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如表1:表1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与反贫困选择的SWOT分析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与反贫困选择SW(问题)OT(竞争)原生神秘文化底蕴丰厚;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资源的生态潜质好;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乡村、田园、峡谷、山水自然的景观类型组合好;交通便利,通往各地州市的高速公路、支线机场已初具规模。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能快速改变乡村的经济贫困状况,提高贫困人口的智力水平。在开发中如何保护、挖掘和培育乡村旅游文化;农民素质与

14、现代化旅游服务要求的断裂;落后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与旅游发展要求的差距;分散的村寨与市场的断裂,农民很难直接走向市场。缺乏规划;产品缺乏特色,品牌打造不足,效应差;乡村旅游人才匮乏国际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国内乡村旅游和不断升温;经济的不断发展,开放不断深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假日不断增多;人们对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愿望和要求越来越强烈;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引导。来自云南、四川、重庆等地的竞争;外来文化的冲突与同化;过度开发带来的城市化倾向和资源环境的破坏,降低了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SWOT模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与反贫困选择优势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自然生态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

15、性与独特性保存较好,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促进作用等。而劣势(问题)主要表现在在开发中如何保护、挖掘和培育乡村旅游文化等。面临的机会有人们对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愿望和要求越来越强烈,国际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国内乡村旅游和不断升温,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引导等。存在的威协(竞争)主要有来自云南、四川、重庆等地的竞争,过度开发带来的城市化倾向和资源环境的破坏等。通过比较分析优势大于劣势(问题),机会多于竞争,乡村旅游是贵州农村反贫困的一种现实选择。5发展乡村旅游对贵州农村反贫困的重要意义5.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作为关联系数大、发展

16、快速的新兴产业,对相关产业的调整和升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贵州是乡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产业链这一问题就应该引起重视,对于没有条件接待游客的农户可以搞运输、提供农副产品等,这些都是乡村旅游产业链上的重要“工序”,搞好其中之一,都会给自身带来收益。比如在巴拉河流域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中,游客不仅对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感兴趣,对本地产的香米、香猪、酸汤鱼、螺狮等也很喜欢。巴拉河流域7个村寨就利用成片的稻田种植含晒无公害香米,发展稻鱼工程,创办香猪和野猪基地,采用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养鸡业和稻田养螺。为保证巴拉河7个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应派专职农牧业技术干部负责技术指导。同时,通过乡村旅游

17、的发展,对当地交通、通讯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5.2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发展乡村旅游,可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就地转移。开发乡村旅游可增加旅游就业机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据统计,2003年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有530万人左右。虽然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但在乡村旅游活动中,由于他们熟悉自己村寨的历史和环境,只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他们便可以承担起乡村旅游所需要的接待、服务、导游、卫生、管理等工作,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力量。据统计:遵义市仅“农家乐”从业人员有2300多人辟新思路,转变旅游地职能,在原有

18、基础上,提高层次,开展多种服务,举办会议会展旅游,开辟以度假、疗养和地方文化节为主的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和提高游客到访次数,提高乡村旅游竞争能力。在巴拉河7个村寨的乡村旅游中为游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怀恩堡提供旅游综合服务,如围绕信息服务,开展购物、餐饮、车辆租用、导游等综合配套服务,南花展示丰富多彩的苗族歌舞,季刀村寨观看原始古朴的百年粮仓、听百年古歌、踏百年步道,到郎德参观苗族传统古建筑,到脚猛观光农业生态特色旅游,到南猛观看芦笙制作、展示、表演,到猫猫河休闲度假、看苗族刺绣展示。6.6保护第一、持续发展。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按国际化视角推进。贵州乡

19、村旅游业要实现快速、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一条“以特取胜”,“以质取胜”、促进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贵州旅游业发展之路。但是,在开发中,如何保护、挖掘和培育乡村旅游文化显得十分紧迫和严峻,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同时又能成功保护文化遗产,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贵州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贵州和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既丰富又脆弱,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一旦破坏很难恢复。例如一些早期开发的村寨,由于开发水平低,缺乏经验和有效的管理,随着游客的涌入而迅速人工化和过度商业化,甚至流于庸俗化。失去了传统文化的真实与质朴,也就失去了吸引力,从而迅速走向衰败,旅游这棵“摇钱树”为

20、村民带来的好景不长,反而给村寨带来了许多令人遗憾的破坏。所以,贵州乡村旅游开发中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形成保护开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开发与保护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一个悖论,因为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都会对原先的状态造成变化或者是破坏。“变”是必然的,“不变”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努力探索在发展中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路子。6.7加强培训、重视引导。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把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贵州乡村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当地村民对自己文化价值的认识,成为自己文化的主动传承者和保

21、护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让当地村民对自身文化资源的利用中获得利益,并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制定和实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系统培训计划,建立乡村旅游导游队伍,进行乡村历史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帮助乡村艺人和熟知乡村历史文化知识的人对村寨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和整理,并鼓励他们对年轻一代进行相关历史文化的传授。古代苗瑶、百越、氐羌和濮人四大族系交汇的地方,又是汉族移民较多的省,加之贵州地理环境的多样、山川的阻隔,历史上长期实行“土流并治”,各种民族文化在这里形成多元的复杂体系,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廊。在贵州,就某一文化的局部区域而言,它与周围其

22、他民族的文化显然不同,表现出“十里不同风”的特点,仿佛是一个“文化孤岛”。但从全省范围来看,这许许多多的“文化孤岛”,又显得千姿百态,融合成为“文化千岛”。这种多元文化的保存、共生的展示,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罕见的,它给人类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其他地方早已消失的文化现象,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在贵州延续下来,形成一条穿越时空的神秘隧道。一些古老的文化环境保存下来,成为鲜活的文化生态博物馆。因此,厚重的文化积淀是贵州省发展乡村旅游充满生机活力的灵魂,也是贵州省优于其它省区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旅游开

23、发项目。以“文化千岛”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要避免结构雷同、档次低劣的状况,在旅游景区的开发和设计中,要提高旅游景点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格调。6.4“一村一格”、创立品牌。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一个潮流,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旅游在重视品牌效应,通过突出重点,创立一批品牌,以增强市场竟争力。乡村旅游最大的危险就是“千村一面”,“一村一格”的特色化经营方能焕发出生命力。我们应走“一村一格”的特色经营道路。比如贵州省巴拉河一线就有许多不同的村庄,有短裙苗、有芦笙之乡等。这些有特色的村寨就应突出其特色来吸引游客。而相同的民族也有其不同之处,例如,侗族有十三个支系,而要区分

24、他们是以谈恋爱的方式来区分。所以,要将这些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包装,大到整体定位,小到吃、住、门票。6.5游客为本、增强消费。贵州的乡村旅游资源尽管非常丰富,但如果游客不知道,不来消费或只走一圈,没有留下什么消费,这对发展乡村旅游、实施反贫困是没有多大意义。因此,如何吸引游客、留着游客、延长留客时间,增大游客消费市场等,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介把“生态贵州、文化千岛”的乡村旅游形象进行推广。在2004年10由贵州省旅游局主办的“首届中国贵州乡村旅游论坛”,通过邀请国内外著名的旅游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十多家新闻媒体,使贵州的乡村旅游走向世界。特别是贵

25、州乡村旅游的反贫困模式得到了国外专家的肯定和推广。二是以市场为准绳,树立绿色经营理念,牢牢把握现代旅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主题,打造绿色旅游品牌,大力开发游客喜闻乐见、参与性强、能适应和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做到景美价廉,增强市场吸引力,使“环保、生态、绿色”的理念深入人心、实现经济环保“双赢”。三是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乡村旅游应立足本地资源,突出特色,实现多目标、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的综合发掘,以丰富的旅游内容吸引游客,为游客提供观光、游览、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可以开辟新思路,转变旅游地职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层次,开展多种服务,举办会议会展旅游,开辟以度假、疗养和地方文化节为主的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和提高游客到访次数,提高乡村旅游竞争能力。在巴拉河7个村寨的乡村旅游中为游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怀恩堡提供旅游综合服务,如围绕信息服务,开展购物、餐饮、车辆租用、导游等综合配套服务,南花展示丰富多彩的苗族歌舞,季刀村寨观看原始古朴的百年粮仓、听百年古歌、踏百年步道,到郎德参观苗族传统古建筑,到脚猛观光农业生态特色旅游,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