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后印象派大师——走近文森特·凡·高》实验 傅萌_第1页
教学案例——《后印象派大师——走近文森特·凡·高》实验 傅萌_第2页
教学案例——《后印象派大师——走近文森特·凡·高》实验 傅萌_第3页
教学案例——《后印象派大师——走近文森特·凡·高》实验 傅萌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美术鉴赏后印象派大师走近文森特凡高教学案例本学期在准备关于凡高先生的这堂课之前,我的心中就一直难以平静,凡高先生是我一直以来都十分欣赏且敬佩的艺术家之一,所以带有更多个人的情感在其中,我希望将这堂课设计成不仅是为学生们介绍凡高先生作品欣赏的课程,而是希望它成为一节心与心联接、沟通的艺术欣赏课。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凡高先生的生平,包括人生的经历与艺术的经历大量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当中。首先是导入环节,我运用音画结合的方式,播放美国民谣歌手Don Mclean为凡高先生创作的一首歌曲“Vincent”,使学生们一上来就对凡高先生的作品和生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优美的歌曲马上便抓住了学

2、生们的兴趣点,在欣赏的同时让他们思考这首作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奠定艺术家生平的一个基调,同时为新课做铺垫。新课教授环节,先是展示凡高先生生平的三张真实照片,继而引出他广为人知的自画像作品。他40多幅精美的自画像作品充分地体现出来艺术家的气质、性格以及生活状态,这个环节注重让学生学会观察,怎样通过细节的刻画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和状态,在观察完毕之后,指导学生们自己动手绘制自画像作品,设置环节“动动手,画自己”,要求在三分钟的时间之内,用单线勾勒出自己的头像,不要求像,而是尽量用细节表现出自己的性格特征。要求提出之后,一些学生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可能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并没有类似的经验和经历,突然一

3、如此要求会感到茫然,觉得无从下手,我通过语言引导以及个别、巡回辅导之后,学生们渐渐地勇于下笔,开始认真思考一些有意思的细节以表现自己的个人特征。这个环节充分调动起了学生们的兴趣,虽然在技法上略显稚拙,但一幅幅作品都透露出孩子们的个性想法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个环节之后,作为教师的我做出总结,即很多同学都能将自己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捕捉得很到位,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挫折,都要勇于面对,一切问题才会迎刃而解,这体现出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的紧密联接。所谓“画如其人”,性格与人生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近距离品评艺术家的画作,才能正确认识他的人生。我将凡高先生的艺术创作经历分为三大部分:第一

4、部分,是凡高先生的创作初期,通过介绍吃土豆的人这幅画作,展现初期时他的绘画特点,其中这个绘画特点是通过对比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们总结得出他的早期作品特点是色调昏暗,颜色并不明快,但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这样的表现方法是比真实更加真实的。第二部分,是凡高先生初到法国巴黎时期,也称作是“艺术探索期”,通过图片对比当时在法国大放异彩的印象派几位画家与凡高先生的作品,直观地观察到他作品的变化:光色受到印象派的影响从而变得明快且明亮了,线条也变得清晰且初具个性,但却一下子陷入到了印象派的洪流之中,使得作品没有辨识度,这对于艺术家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凡高先生认识到自己的风格应该更贴近真实,于是他决定运用更加质朴、

5、本真甚至是粗野的方式进行创作,抛弃了之前的风格,自此凡高先生的创作正式进入到了成熟期。第三部分,也就是成熟期的创作经历。先通过作品的列表让学生们大略对他成熟期的作品有初步的印象,一些耳熟能详的知名作品都出自于这一时期。凡高先生在法国阿尔勒时期创作出的很多画作,在当代都拍出了天文数字的价格,正是因为他形成了独特而迷人的自我风格,加上走在时代前端的理念,使得他赢得了世人的称赞。通过让学生对比奥威尔教堂画作与真实图片,让学生总结出其成熟期作品特点:线条主观、颜色鲜明、大量运用对比颜色。教师总结:不画眼中的真实,尊重主观情感的表达,这是凡高先生所开创的后印象主义的主张,也为日后的现代派形成打下了基础,

6、这种新的表现方式,促进了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的诞生。接下来,我运用幻灯配合背景乐的方式让学生们欣赏了凡高先生创作盛期作品的风采,而后提出问题“这些作品中对你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是什么?”、“使用频率最高的颜色是什么?”、“线条的特点是什么?”以著名作品星月夜为例,体会凡高先生的线条特点,播放流动起来的星月夜,画面上流动的线条,房屋的形状,火焰似的柏树直冲云霄,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教师做少量旁白:横贯整个画面的漩涡,如一条大河正冲过天空,凡高先生如画中的星光,在时间的长河里,人世的激流中艰难的航行,似乎随时有可能被吞没一般。这段视频让学生们非常轻松地总结出了凡高先生作品的线条特点曲折、旋转、弯曲、扭曲、短

7、促、极具个性。之后我通过表格总结的方法分析凡高先生的线条和色彩心理,从而总结出了他的生活状态渴望与希望并存,虽然沉闷压抑不得志,但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最后的一个版块是将整堂课程的作品鉴赏升华到另一个情感的高度。教师总结:作品是情绪的写照,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红色葡萄园,多年的不得志,潦倒的生活,善良的凡高决定不再拖累自己的弟弟,于是在1890年7月27号这一天,在麦田中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37岁的凡高先生真的买了一张通往死亡的单程车票,说走就走,行囊里只有煎熬的痛苦和无处释放的热情。凡高先生去世后,法国与荷兰争相抢夺他,都声称他是能代表本国的艺术家,他的大量作品被收藏家

8、们疯藏,可以说100年前没有得到的理解,在100年之后统统得到了,只可惜,景物依旧人不再。叙述到这里,很多同学的表情显得五味杂陈,非常感慨,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动动笔,写感受”的版块,让同学们写下想对凡高先生说的一句话或者是一段文字。在学生们动笔之前,我先配合视频与音乐朗读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希望能够对于学生们的文字写作有所帮助,因为我认为艺术鉴赏不仅仅是对单纯一种艺术形式的鉴赏,而更应该结合多种门类,其中语言文字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确实,在我的调动下,很多同学开始埋头认真写起说给凡高先生的话,在点评环节中,我发现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或是用精炼的文字概括凡高先生的生平,或是用充满文采的优美文字阐述自己对于他作品的感想,这个环节出乎意料地不仅达到了应有的教学目的,而且饱满又充实地给本节课做了一个完满的结尾。最后教师做出对本节课的总结:通过一节课的时间我们领略了凡高先生作为天才画家的一生,凡高先生悲惨的人生令人扼腕叹息,但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却让后世之人心潮澎湃。课后延展部分,我特别列举出一些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后继续了解凡高先生艺术人生的资料:书籍渴望生活,电影画语人生与纪录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