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插秧机类型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1页
不同插秧机类型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2页
不同插秧机类型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3页
不同插秧机类型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4页
不同插秧机类型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不冋插秧机类型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学 院:国土学院姓 名:学号:专 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班 级:资环101班指导教师:职称:讲师二一四年五月摘 要IAbstractII引 言11材料和方法11.2 测定项目与方法21.2.1漏蔸率2122均匀度21.2.3 分蘖动态21.2.4 干物质生产21.2.5 测产与考种21.2.6 植株氮含量21.2.7 数据处理22结果与分析32.1 插秧机类型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2.2 插秧机类型对机插秧漏蔸率的影响 32.3 插秧机类型对机插秧均匀度的影响 42.4 插秧机

2、类型对分蘖及其成穗率的影响 52.5 插秧机类型对叶片 SPAD值的影响62.6 插秧机类型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62.7 插秧机类型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72.8 插秧机类型对氮素吸收的影响 83讨论与小结9参考文献10致谢11I为适应当前双季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和完善机插育秧技术的需要,本试验以中 嘉早17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了高速插秧机和低速插秧机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型对水稻的产量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高速插秧机的产量比低速 插秧机高0.74%;高速插秧机的漏蔸率显著比低速插秧机的漏蔸率低4.5% ;在生育期各时期高速插秧机较低速插秧机具有更高的茎蘖数和叶面积,但是低速插

3、秧机条件下 个体空间更大,后期生长旺盛,有利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因此,采用合适的 插秧机作业有利于促进水稻生长发育,进而提高产量。关键词:双季稻;插秧机;生长发育 ;产量AbstractTo meet the need of double cropping rice mechanization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 no logy and improveme nt of machi ne tran spla nti ng rice seedli ng rais ing tech niq ues, the Zhong Jia Zao 17 as teste

4、d material, field experime nts were con 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ransplanting machine of high speed and low speed transplanted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r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models of production of rice is negligible; speed transplanted low leakage rates

5、 than stump leakage rate of 4.5%;ln each period of growth period of high speed transplanted transplanting machine has low nu mber of stems and tillers and leaf area of higher, but low tran spla nting in dividual space mach ine con diti ons more late, vigorous growth, is con ducive to the post an the

6、sis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Therefor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rice transplanted has sig nifica nt in flue nce on the appropriate applicati on and in creas ing the yield of rice.Keywords: Double cropp ing rice; Rice tran spla nted; Growth and developme nt; Yield键入文字II我国是主要种植水稻的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

7、作物,种植面积约占我 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总产量却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 40%,我国有65%以 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但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 力转移,我国现有传统稻作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现代稻作技术的要求,急需 实现种植的机械化。水稻机插秧是我国种植机械化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水稻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 及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在外国发达国家,水稻机械化插秧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在 我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机插秧育秧用种量大、秧苗质量差及机插效果不理想等,从而影响了插秧质量和产量。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水稻 插秧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

8、国外技术的引进和自主创新,我国的水稻插秧机已经 现了系列化和多样化发展。目前主要的机型有乘坐式,步进式,独轮乘坐式三种。我 国的步进式及高速插秧机还处于批量生产阶段,所以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步进式及高速 插秧机大多都是国外的产品。独轮乘坐式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是延吉插秧机制造 有限公司的产品,主要为6行和8行。手扶式是通过技术引进和自我改造,现在的技 术水平已经与国外同类产 品在质量上已经不相上下。但是,高速插秧机目前国内能够 研制的企业很少,主要都是合资企业生产。而且自主研发的高速插秧机与国外的同类 产品在技术上还存在一定差距9。所以在选择插秧机时要考虑不同插秧机对水稻的生 长发育的影响。为此

9、,本研究系统比较高速插秧机和低速插秧机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进一 步完善机插育秧技术,加快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于2013年在江西省南昌县泾口乡标兴农技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区进行。 试验 前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为:有机质 33.6 g/kg,全氮1.38 g/kg,碱解氮95.5 mg/kg,速 效磷18.8 mg/kg,速效钾93.6 mg/kg,pH 5.12。供试品种为中嘉早 17。采用大区试验,不设重复,每块田 667 m2,肥力均匀。试验设两种插秧机,即高1速插秧机与低速插秧机肥料施用方法分别为:基肥 30 kg复合肥(N 15%、P2O5

10、15%、K2O 15%);分蘖 肥10 kg尿素(N 46%)和7.5 kg氯化钾(K2O 60%);穗肥5 kg尿素。均采用塑盘育 秧,于3月19日播种,播种量为100克/盘,4月19日移栽。移栽密度均为行距30.0 cm,株距13.3 cm。其他管理同一般高产栽培措施。1.2 测定项目与方法1.2.1 漏蔸率移栽后第3天每个处理调查600蔸中的漏蔸率。1.2.2 均匀度移栽后第3天每个处理调查100蔸,分为5个重复,按蔸记载每蔸苗数。1.2.3 分蘖动态移栽后每处理定20蔸,与栽插行方向垂直,两边各10蔸,从移栽后第4 d开始, 每隔4 d调查一次茎蘖数,直到田间茎蘖数稳定。1.2.4 干

11、物质生产分别于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按平均数法取样,每小区取5蔸,剪除根,将稻株分为叶片、茎鞘和穗(抽穗后) 3部分,于105 C杀青15 min,然后保 持80 C至样品烘干。1.2.5 测产与考种收获前2 d调查有效穗,每小区调查30蔸,根据平均有效穗数取样5蔸考种;每 小区实割200蔸,脱粒后晒干称重。1.2.6 植株氮含量将测定过干物质重的样品粉碎后用H2SO4-H2O2消煮后通过流动分析仪测定。1.2.7 数据处理试验数据均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13和SAS JMP10.0统计软件处理。2结果与分析2.1插秧机类型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从表1中可以看

12、出,高速插秧机机插水稻比低速插秧机机插水稻穗数每亩略高2.2穗,穗粒数低4粒,结实率略低0.9%,千粒重略低0.1g,每亩产量高3.4kg。从这些 比较的数据中可以表明,两种机型机插水稻对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 的影响极不明显。由于播栽期不同,肥料施用不同,其他管理不同,水稻生长发育期 间气候条件不同,从而会影响水稻生长和灌浆结实,会对水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而千粒重主要受灌浆期水稻营养状况、环境因子及源库特征等因子的 影响。本试验除使用不同插秧机插秧,其他人工和自然条件因子都基本相同。从图1中可以看出,高速插秧机的漏蔸率接近2%,而低速插秧机的漏蔸率接近6.5%。高

13、速插秧机的漏蔸率比低速插秧机的漏蔸率低 插秧机作业质量的指标有:漏插率要求不大于4.5%,两种机型漏蔸率差异明显。判定5%。显然,高速插秧机工作效高,减轻表1不同机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穗数结实率(%)千粒重(g)产量(kg/ 亩)插秧机型410 /亩)穗粒数高速21.2 .1 a11311 a82.2 4.9 a26.5 0.5 a469.1 1.3 a低速19.0 .2 a117士 3 a83.1 2.1 a26.6 0.4 a455.7 45.9 a2.2插秧机类型对机插秧漏蔸率的影响11繁重体力劳动,缩短插秧时间,漏蔸率很低,插秧质量好插秧机类型图1不同机型对机插秧漏蔸率的影响

14、2.3插秧机类型对机插秧均匀度的影响插秧机均匀度是指所测各穴秧苗株数与其平均株数的接近程度。按GB/T6243标准,均匀度合格范围取每穴39株为合格株数。本试验两个处理各调查100兜,分为 5个重复,合计每个处理共调查 500穴。可以算出高速插秧机合格穴数 420穴,均匀 度合格率为84%。低速插秧机合格穴数345穴,均匀度合格率为69%。高速插秧机均 匀度合格率比低速插秧机合格率高15%。试验表明:高速插秧机插秧均匀度合格率更 高,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图2不同机型对机插秧均匀度的影响2.4插秧机类型对分蘖及其成穗率的影响从图3中可以看出,两种机型机插水稻整个生育期的分蘖数变化走势基

15、本一致。 在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时高速机插水稻的分蘖数都较高,而在孕穗期两者分蘖数 几乎一样。在分蘖期是分蘖最旺盛的时期,分蘖数变化最大;其余时期分蘖数是在逐 渐下降,孕穗期到抽穗期分蘖数下降的更明显。据测定,单株分蘖成穗数与单株分蘖 有明显的正相关,即单株分蘖数越多,成穗越多。生育期亩万数薛木分图3不同机型对水稻分蘖变化2.5插秧机类型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从图4中可以看出,两种机插水稻在分蘖期 SPAD值为相同,SPAD值都是44。 而在孕穗期、抽穗期低速机插水稻 SPAD值都较高,变化率也较快。最高值达到 52, 高速机插水稻叶片SPAD值最高为46。由图2-2可知,高速机插秧苗漏兜率

16、更低,每 穴苗数更多更密。所以到生育后期低速机插水稻生长空间更大,每株吸收的氮素更多, 叶绿素含量也就高。35 咼速T-低速30 -I.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生育期图4不同生育期机插水稻新完全展开叶SPAC变化2.6插秧机类型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叶面积指数又叫叶面积系数,是一块地上作物叶片的总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 叶面积指数=绿叶总面积/占地面积。从图5中可以看出,两者在分蘖期叶面积指数都较低;孕穗期叶面积增大,且变化率很大;抽穗期高 速机插水稻叶面积下降幅度较大,低速机插水稻叶面积指数保持平稳。总体来看,高 速机插水稻叶面积指数较高,再由表 2-1可知高速机插水稻产量略。实验表明,高速 插秧机更适

17、合推广。2.7插秧机类型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干物质积累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水稻籽粒产量的高低与干物质的生长速率和 累积速率关系密切。从图6可以看出,两种机插水稻干物质积累都呈递增趋势。分蘖 期两者干物质无明显差异,孕初期和抽穗期高速机插水稻生物量都较高。最后的成熟 期高速机插水稻的干物质积累略高。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分蘖期 孕穗期抽穗期成熟期生育期图6不同生育期机插水稻干物质累积变化2.8插秧机类型对氮素吸收的影响氮素总吸收量(kg亩)=成熟期地上部干物重X含氮率。从图7可以看出,高速机 插水稻氮素吸收总量为6.6kg/亩,低速机插水稻为5.9kg/亩。高速

18、比低速插秧机机插水 稻的氮素吸收总量高10.6%亠阿R 量总收吸氮高速低速插秧机类型图7不同机型对机插水稻氮吸收总量的影响3讨论与小结本试验中的不同机型插秧机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显著;高速插秧机漏蔸率显著低 于低速插秧机,高速插秧机工作效率高,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缩短插秧时间,漏蔸率 很低,插秧质量好。具有更高的茎蘖数和叶面积,但是低速插秧机条件下个体空间更 大,后期生长旺盛,有利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总体上看,高速插秧机效果更 好,更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效率高,更适合推广。就目前我国水稻生产情况来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农情有很大的差别,以及现在 市场上插秧机的多样化,所以研究不同插秧机适

19、宜不同农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能 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试验研究来解决,以了解哪种机 型更适合哪种农情。才能更好的实现高效高产的农业机械化。参考文献1 McBeath J, McBeath J H. Environmentai stressors and food security in China J. Journal ofChi nese Political Scie nee, 2009, 14: 49-802 唐继伟,林治安,徐建新,等有机肥与无机肥在提高土壤肥力中的作用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3: 44-473 韩正光,韩国华,于秀梅,吕元荣,王登宇.机插水稻分蘖发生特点及其成穗规律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3, 5: 24-254 吴良欢,陶勤南.水稻叶绿素计诊断追氮法研究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9 ,25(2): 135-1385 唐海明,逢焕成,肖小平,聂泽民,汤文光,于天一,汪柯,李强,杨光立.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4 , 2: 46 霍中洋,李杰,张洪程,戴其根,许轲,魏海燕,龚金龙.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特性J.作物学报,2012, 3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