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 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 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无名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2、 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 (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 2005/1/6)。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
2、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 亡率逐渐降低4、 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 低。5、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 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 些国家的人口 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
3、日本发展 中国 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 快,世界新增 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 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 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 下降人口增长开始 趋于缓慢,很 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7、 人口增长模式由岀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岀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模式特点原始型高岀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岀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岀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1.2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
4、、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10、发达国家为现代型,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人口的空间变化1、 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记忆迁移原因特点迁移路线二战前1. 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 义发展2.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 辟1. 从旧大陆到新大陆2. 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 地区1. 欧洲人到美洲、非洲2. 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3. 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
5、 洲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1. 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 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 增加(外籍工人)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 亚打工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1 .计划经济体制2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1 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 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 建设2 .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 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1 .内地到沿海2.山区到平原3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
6、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岀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岀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战争、宗教、社会变革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也有影响8、 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重点记忆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
7、发展、个人需求等。1.3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 理解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 理解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3、 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
8、量。4、 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记忆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5、 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记忆(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2)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的概念:记忆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2、城市形态的类型:记忆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延伸地形崎岖的丘陵山地举例成都、合肥、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重庆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理解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
9、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4、 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理解5、常见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功能区分布相关知识商业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中心商务区(CBD)-城市商业、服务中心住宅区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中高级住宅-城市外缘;低级住宅-内城、工业区附近工业区靠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地带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大量运输需求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记忆 经济因素付租能力。影响地租的因素: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10、理解记忆 收入水平、历史与文化、种族与宗教、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地租水平 2.8 各类土地利用忖租储力随距离递减示憲8、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理解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9、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 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划分依据:城市人口规模城市等级一般分
11、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3、 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岀海口(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4、城市等级体系:记忆在同一个区域中,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5、 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
12、系理解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6、中心地理论理解前提: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2.3城市化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1)土地的城市化(乡村用地变为城市用地)(2)人口的城市化(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3)一个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4)一个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2、 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3、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记忆4、城市化的意义:记忆(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
13、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记忆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25%30%以下,低缓慢缓慢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加速阶段30%70%,较高迅速快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 房紧张等后期阶段70%以上,高缓慢,甚至停滞继续增大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 城市化等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岀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加速阶段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岀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7、城市化对地
14、理环境的影响记忆污染源污染物与危害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生活排岀的烟尘; 工矿企业排 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污染、酸雨)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 动植物繁殖(骨痛病等)固体垃圾污染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污染水源、土壤、空气、人体健康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8、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记忆(1)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
15、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1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的概念:记忆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2、农业区位的含义:理解记忆(1)农业生产的位置(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食物偏好 市场因素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_4、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记忆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周围交通便利的地方(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记忆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1、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2、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3、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讲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7、农业地域的含义:记忆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
17、果。8、 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记忆(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9、 澳大利亚小麦-牧羊的分布: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西南部10、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 ;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1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记忆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一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发展措施:东水西调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1、
18、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南亚、东南亚2、作物:水稻3、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4、区位条件: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季地形: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二、商品谷物农业1、 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等 地广人稀的国家2、农作物:小麦、玉米3、特点: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4、区位条件: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5、案例-美国(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分布于美国中部平原作
19、物:小麦、玉米小麦区分南北两块,玉米带靠近五大湖-发展措施:兴修水利;发展灌区;实行休耕和轮作;建立农业科技研究推广系统3.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大牧场放牧业1、 分布: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 400mm)2、产品:牛、羊3、 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4、区位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5、案例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的大牧场放牧业发展措施: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划区轮牧二、乳畜业1、分布:西欧、中欧、五大湖沿岸、澳大利亚、新西兰2、产品:牛奶及其制品3、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
20、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 分布在大城市周围;4、 区位条件: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市场需求大;食物偏好(饮食习惯);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4 . 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工业的投入一产出投入: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原料、零部件产出:产品、三废(废气、废水、废渣)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原料、水源、土地、工人、动力、运输、_科技、环境质量、政策、个人偏好(乡土感情)。3 .工业按布局时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分类:主要区位因素特点代表工业部门布局原则原料导向型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咼甜菜或甘蔗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厂接近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产品不便于长
21、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咼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接近消费市场动力导向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等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廉价劳动力导向型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 包带、制伞、制鞋等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导向型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4科技:随科学技术进步,工业的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科技因素,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例如:钢铁工业的区位变化 :时间代表企业原料(铁矿)来源燃料(煤)来源区位选择早期19世纪鲁尔区进口(主要来自法国洛林铁矿)鲁尔煤田靠近煤矿产地20世纪以来鞍钢当地鞍山铁矿山西
22、、黑龙江等接近原料(铁矿)产地, 又接近消费市场。二战后宝钢澳大利亚、印度、 巴西等地安徽淮南、山西等接近消费市场, 便利的交通运输。5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1) 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设置在 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 ,若在季风区应该分布在与 盛行 风向相垂直的郊外(2)污染水源的工厂应该设置在 居民区河流的下游,避免污染居民区水源。(3 )排放固体垃圾的工厂应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4. 2工业地域的形成1 工业联系:工序上的联系、空间上的联系。2 逻辑联系工业联系导工业集聚形工业地域 城市3 工业集聚的优点:A: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
23、的运输费用和 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区的规模效益。B:共同利用基础设施4 .工业地域的分类比较:分类方法类型差知识点特点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按成因分集聚目的加强交流协作、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工业之间存在生产上和信息上的联系类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共同利用基础设施,降低建厂成本多空间上的联系,很少生产上的联系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井治咅工口工业 部 门面粉厂、制糖厂、糕点厂、糖果厂面积小,发育程度较低,工业发展潜力小。按发冃程度分类发育程度咼的工业地域钢铁、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汽车工业面积大,发育程度高,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众多,往往形成工业城市4. 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重中之重)一、传统工业
24、区1概况(1)发展基础:多数建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2)主要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部门。(3)特点: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4)面临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5)衰落时间:从 20世纪50年代开始2 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地区。3 .案例: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区位优势:1 )丰富的煤炭资源 2 )充沛的水源 3 )便利的水陆交通4)离铁矿区较近 5)广阔的市场衰落原因:1)生产结构单一 2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3)新技术革命的冲击4 )世界性钢铁过剩 5
25、)环境污染严重。整治措施:1)调整工业结构2 )调整工业布局3 )发展第三产业4 )优化环境 二、新工业区1新工业区1)时间新(20世纪50年代后)2 )地区新(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3)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主要新工业区:意大利的中部和东北部、德国南部(慕尼黑)、美国“硅谷”3 .案例:意大利新工业区特点1)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以轻工业为主3)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4)生产高度专业化5)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生产过程分散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特点 1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2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3 )研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4 )产品面向世界市场硅谷
26、的区位优势1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2 )气候宜人3 )交通便捷4 )全世界的人才高地5 )市场稳定6 )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5.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方式从手提肩扛、牲畜驮运,发展到 了现代化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_2 .当今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 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3 .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4 .交通运输网中的 点和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点:港口、车站、航空 线:铁路、公路、航道。5 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单一运输方式形成的
27、运输网和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6 .综合运输网的层次:省级综合运输网、大区级综合运输网、国家级综合运输网。7 影响交通运输网布局的因素:经济、社会、技术、自然。5. 2交通布局变化的影响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表现在聚落空间形态上往往沿交通干 (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2 .湖南株洲是沿铁路发展起来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日本科学城筑波市,决定了城市形态呈南北狭长的带状。_相邻社区的若干个商店组成商业网点。3. 交通最优 为原则的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 4. 商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大城市中,往往形成多个商业中心。这些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 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5. 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以交通最优为布局原则。6. 集镇也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采猎时代一人类崇拜自然一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农业文明一人类改造自然一人地关系紧张一生态破坏工业革命时期一人类征服自然一人地关系恶化一环境问题严重后工业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加工卫生安全风险评估
-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 专业基础知识(给排水)-(给水排水)《专业基础知识》模拟试卷4
- 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预测试卷1
- 父亲七十大寿贺词
- 护理读书笔记
- 二零二五年度高空作业吊篮安装与安全风险评估合同3篇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次月考综合卷(含答案)
- 广西梧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抵押融资合同文本3篇
- 译林版一年级英语上册全套ppt
- 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培训夯实教学常规强化教学管理PPT教学课件
- 公务员考试工信部面试真题及解析
- GB/T 15593-2020输血(液)器具用聚氯乙烯塑料
- 2023年上海英语高考卷及答案完整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等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金红叶纸业简介-2 -纸品及产品知识
-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毕淑敏文集》电子书
- 颈椎JOA评分 表格
- 定量分析方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