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长客专三分部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_第1页
杭长客专三分部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_第2页
杭长客专三分部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_第3页
杭长客专三分部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_第4页
杭长客专三分部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杭长客专杭长客专 ZJ-3 标隧道工程标隧道工程 (DK105+581.95DK118+494.24) 监控量测方案监控量测方案 编制编制 审核审核 审批审批 中铁十一局集团杭长项目经理部三分部 2010 年 6 月 目录目录 一、工程及地质情况说明 .3 二、编制目的、依据 .3 2.1 编制目的.3 2.2 编制依据.3 三、组织机构及作业程序 .3 3.1 组织机构 .3 3.2 作业程序 .4 四、技术要求 .4 4.1 量测仪器 .4 4.2 量测项目 .4 4.3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5 4.4 监控量测频率 .6 4.5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7 五、监控量测方法 .9

2、5.1 时间要求 .9 5.2 洞内、外观察 .9 5.3 净空变化量测 .10 5.4 拱顶下沉量测 .10 5.5 地表沉降量测 .11 5.6 量测注意事项 .11 六、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及信息反馈 .12 6.1 数据分析处理 .12 6.2 信息反馈及工程对策 .13 七、监控量测验收资料 .15 八、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15 九、附表 .16 附录 A 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17 附录 B 隧道周边收敛记录表.20 附录 C 隧道拱顶下沉量测记录表.21 附录 D 隧道地表下沉量测记录表.22 附录 E 收敛变形观测位移时态曲线(表).23 附录 F 收敛变形观测位移时态曲线

3、(图).24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一、工程及地质情况说明 隧道地处义乌市,有杭金衢高速及 03 省道贯通。隧道附近路段多为水 泥路面,交通条件较为方便。地质结构多为凝灰质砂岩,强风化层,岩石破 碎。裂隙发育。地下水主要以基岩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为主,富水性弱。隧 道地处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 0.05g。 二、编制目的、依据 2.1 编制目的 为确保监控量测工作顺利正常开展,了解围岩状态,及时反馈信息于设 计和指导施工,调整支护参数和二衬施作时间,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的长期 稳定性,有效保护周边环境,尽量降低监控量测费用,减少对工程施工的干 扰,同时为加强监控量测实施人员规范操作,

4、全面掌握监控量测实施全过程, 结合隧道工程特点,制定本方案。 2.2 编制依据 1、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042008) ; 2、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6212009) ; 3、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6012009) ; 4、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和环境、地质条件; 5、工程特点、施工方法、工程状态和可操作性。 三、组织机构及作业程序 3.1 组织机构 为保证监控量测工作正常有序开展,项目部建立总工程师负责的管理体 系,工程部和安质部负责对隧道监控量测进行日常检查、指导和重大问题上 报工作。并成立监控量测小组。 组长余胜勇;副组长陈伟,金忠灵; 成员:王伟军、陈传

5、金、邹金鑫、王健、梁继荣。 人员分工:王伟军、陈传金、邹金鑫负责布点、测量,王健、梁继荣负 责资料整理汇总,余胜勇、陈伟审核把关。制定各岗位职责,明确分工,责 任到人。 总负责人: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监控量测工作组织安排和重大问题的 处理。 主管部门:项目部工程部、质检部,负责监控量测全面管理,日常检查、 指导和重大问题上报工作,并参与重大问题的处理。 监控量测负责人:测量队负责主管监控量测组工作,掌握监控量测工作 状态,分析和上报有关监控量测数据和情况,制定处理措施,下达技术交底 资料。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监控量测工作,并对监控量测结果负责,分析 监控量测数据和上报监控量测动态。 现场监控量

6、测实施人:监控量测组员(操作人员和资料员) ,操作人员 负责现场监控量测具体实施,负责测点的布设和保护,及时取得监控量测数 据;资料员负责监控量测资料的收集、整理、签认、汇总和归档等资料管理 工作。 3.2 作业程序 (1)熟悉资料(施工图纸、规范和作业指导书等);(2)布点量测; (3)取得数据;(4)整理签认;(5)分析处理;(6)位移管理;(7)信息 反馈;(8)工程对策;(9)资料归档。 四、技术要求 4.1 量测仪器 量测仪器配备:数码相机、收敛仪、全站仪、水准仪、塔尺、钢尺等。 辅助工具:爬梯、手电筒及其它辅助工具。 4.2 量测项目 根据设计要求,结合隧道具体情况,确定围岩量测必

7、测项目(见表 4-1) 。 表 4-1 围岩量测必测项目 序号监测项目测试方法和仪表测试精度备 注 1 净空变化 隧道净空变化测定仪(收敛计) 0.51mm一般进行水平收敛量测 2 拱顶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 尺 0.51mm 3 地表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塔 尺 0.51mm隧道浅埋段必测(H02b) 4 地质和初 期支护观 察 每次开挖后对开挖面进行观测, 如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处理; 对已施工的区段每天至少观察 一次,发现结构开裂、突出等 异常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了解隧道支护结构及围岩地 稳定情况 4.3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4.3.1 净空变化测点和拱顶下沉测

8、点量测仪器、测试精度、量测断面、 间距测点数量按表 4-2 进行。 4.3.2 净空变化测点和拱顶下沉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测点布置时 应避开钢架和脱空回填处,将测点布置在两榀钢架之间。净空变化、拱顶下 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必须设置在同一断面。 表 4-2 量测仪器、测试精度、断面间距、测点数量 水平净空变化拱顶下沉 围岩级 别 断面间 距(m)每断面测点数量 量测 仪器 测试 精度 每断面测 点数量 量测仪器 测试 精度 30501条水平测线1个测点 2040 每台阶1条水平测 线 1个测点 1520 每台阶1条水平测 线 收敛 计 0.1mm 1-3个测 点 水准仪、 钢尺

9、或全 站仪 0.51 mm 注: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台阶法施工特殊地段要求布设两条 斜测线。 4.3.3 全断面开挖时,收敛量测点应布置在起拱线以下 1m 左右位置; 台阶法开挖时,上台阶收敛量测点应布置在上下台阶界面以上 1m 左右位置, 下台阶收敛量测点应布置在上下台阶界面 1m 左右位置。 4.3.4 浅埋隧道(H02b,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应 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符合表 4-3 要求。 表 4-3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纵向测点间距(m) 2BH02.5B 2050 B60306015305155 层理产状 单层

10、厚度 (m) 层面特征与隧轴夹角 组次产状间距(m) 长度 (m) 缝宽 (mm) 充填物 与隧轴 夹角 1 2 3 节 理 裂 隙 4 结构面与隧道轴线关系图 开 挖 工作 面上 围岩 岩体 结构 特征 断层产状破碎带宽度(m)破碎带特征与隧轴夹角 纵坡速度 (m/s) 续表 A 左 侧 壁右 侧 壁 层 理 产 状 单层 厚度 (m) 层面 特征 与隧 轴 夹角 层 理 产 状 单层 厚度 (m) 层面 特征 与隧 轴夹 角 组次产状 间距 (m) 长度 (m) 缝宽 (m) 充填物 与隧轴 夹角 组次产状 间距 (m) 长度 (m) 缝宽 (m) 充填物 与隧轴 夹角 11 22 33

11、节理 裂隙 4 节理 裂隙 4 侧壁 围岩 岩体 结构 特征 断 层 产 状 破碎 带宽 度 (m) 破碎带 特征 与隧 轴夹 角 断 层 产 状 破碎 带宽 度 (m) 破碎带 特征 与隧 轴夹 角 地下涌水涌水量无水滴水线状股状含泥砂情况侵蚀类型取水样编号试验编号 水位置L/(min10m)125 续表 A 洞 周稳 定拱部掉块边墙掉块拱部坍塌边墙坍塌塌方10m3塌方10m3稳 定 性开挖工作面稳 定拱部坍塌开挖工作面挤出开挖后至掉块或坍塌的时间 侧 壁 素 描开挖工作面素描工程措施及有关参数 左 侧 壁右 侧 壁开挖工作面 施工方签字 年 月 日监理签字 年 月 日 附录 B 隧道周边收

12、敛记录表 附录 C 隧道拱顶下沉量测记录表 附录 D 隧道地表下沉量测记录表 附录 E 收敛变形观测位移时态曲线(表) 附录 F 收敛变形观测位移时态曲线(图) 监控量测方案报批单 杭杭 长长 铁铁 路路 客客 运运 专专 线线 监控量测方案报批单(TA7TA7) 工程项目名称:杭长铁路客运专线 施工合同段 HCZJ-3 编号: 致: 天津新亚太-德国沃森联合体监理站第二监理组 (项目监理机构): 我单位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已编制完成(DK105+581.95-DK118+494.24) 隧道工程的监控量测技术方案,并经我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批。 附件:监控量测方案 承包单位(章): 专业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日 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