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_第1页
《故都的秋》教案_第2页
《故都的秋》教案_第3页
《故都的秋》教案_第4页
《故都的秋》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都的秋教案(详案) 覃正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读准下列字音: 混沌 柘 椽 著衣 廿学习以情显景、以情驭景的表现手法,能用这种手法仿写一段文字。2. 过程与方法:体会并掌握一定的散文鉴赏方法:圈点批注解读品析,想像美景法;抓住主观感受词语身临其境与作者心灵沟通法;反复朗读的“美读”法和留心观察体味生活景物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平常生活平常景物所蕴含的美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二、教学重点:1、鉴赏品味课文,把握作者情感,体会悲秋情结,培养人文意识为重点。2、联系文中展现的五个秋景片段, 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体会散文“形”与“神”的有机结

2、合。三、 教学难点:1、了解中国传统的“悲秋”情结,体会这一传统背后的文人个体经验及情绪因由。2、准确把握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四、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昨天一阵秋雨,使温热的天气顿时凉了下来。身处南国的我们也终于体味到了些许的秋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北国的秋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了,它又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呢?下面我们就跟随着我国著名小说家郁达夫先生的脚步,一起品味一下北国的秋味。【板书一】故都的秋 郁达夫(2)作者介绍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郁达夫,原名郁文,幼名荫生,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一生身世坎坷,他三岁丧父,十七岁随着兄长赴日本留学。由于当时中国的积贫积

3、弱,在异国的十余年生活中,他饱受屈辱和歧视,这一点在他的小说沉论中有很好的体现。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加上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私小说是日本的一种文学创作潮流,主张自我暴露,刻画人物心灵,不注重情节描绘),形成了颓废消极的文风。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主编创造周刊。代表作: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3)题解:了解了作者之后,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首先我们来看看文题。“故都”的秋,“故都”点明了描写地点,“秋”点明了描写内容,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融合。我们知道故都也就是北平,但作者问什么不直接把题目写成“北平的秋”呢?点学生回答

4、,老师明确:故,有历史的悠久,年代遥远之感,也有思念故乡怀念故乡之情,同时也是一种繁华褪尽,荒凉落寞的情绪。作者在标题中不用北平,而用“故都”,就包含一种深切的眷念以及悲凉之意。(4)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并在自己感动之处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混沌(hndn)、柘(zh)、椽(chun)、着zhu衣 蕊(ru)老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很投入。那么我想请一位同学说说北国之秋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作答,北国的秋是“清、静、悲凉”的。)老师:好,找得很对。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就开门见山的提出了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具有提纲

5、挈领的作用,奠定了文章的基调,下面请同学们一齐将第一段读一遍。学生:读老师:我们知道北国的秋是“清、静、悲凉”的,那么作者是怎么样表现这种特色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北国秋色的。学生:破屋、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日光、牵牛花、秋草、秋槐、秋蝉、秋雨、秋枣等等。为了文章的整体把握,老师引导学生将破屋,日光,牵牛花归纳成秋院。老师:如果你是你一个画家,面对这样五处美丽的秋景,你将怎样为这五副秋景起名呢?生:秋晨院落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秋枣奇景图但是作者在南方想起北国的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景物呢?生: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

6、,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老师:这些景物都是北京的名胜古迹,但是作者却匆匆的一笔带过,而是将大量的笔墨放在了秋院、秋槐、秋蝉、秋雨和秋果这样一些非常普通的景物之上,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点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明确:平凡之处见真情;普通之物更能引起大家共鸣;选取景物与整个感情基调吻合;小处如此大处秋意更甚;与作者性格文风有关。(5)集中赏析老师:下面请一位同学分将第一幅秋景图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谁愿意带领我们欣赏第一幅美景“秋晨院落图”?学生:读老师:该同学用一种舒缓闲适的语调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充满了秋味的世界,很好的把握了作者清幽恬静的笔

7、调。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作者是怎样在这些“景语”中展现“情语”的呢?请同学们看到第一幅“秋晨院落图”。 老师示范赏析:1冷暖色调的判断。(视觉)碧绿的天色,蓝白的牵牛花,都是恬静安谧的冷色调,这些冷色调一般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能体现文眼中的哪个词呢?(“清”) 2声音的体现。(听觉)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很细小的,但作者依然能够听见,正应了那句古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给人一种辽远之感。作者在此用反衬的手法,以闹取静,突显出了北国之秋早晨的宁静的特点。(“静”)3环境的描绘。作者租的是一椽破屋,在院子里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蓝朵,感受秋意。破屋和破壁通

8、常会给人一种落寞荒凉之感,这种落寞和荒凉往往会让人产生“悲凉”之情。 “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我们一般提到草通常会说绿油油的,一片片的,而作者喜欢的却是疏疏落落,尖细且长的秋草,我们知道秋风萧瑟,一阵秋风过后,树叶飘零,野草枯黄,生命即将终结,感物伤人,自然会产生一种悲凉之感。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到北京没有去欣赏名胜,而是去租破败的房子,数日光,欣赏枯黄的秋草,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近似病态的审美情趣呢?明确:这与作者的抑郁善感的性格和忧郁的文风有很大的关系,就像很多人喜欢品味孤独一样,作者写这些悲凉的景也是在品味这种悲凉的氛围。齐读描写秋院的这段文字,体会其

9、中的韵味。(6)总结:通过分析秋晨院落,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并没有直接的表露心迹,没有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是将自己的感情蕴含在作者笔下的客观景物之中,这种写作手法我们称之为“情景交融”,达到了“不著一字而尽显风流”的效果。板书:情景交融(7)作业:剩下的四种景物秋槐、秋蝉、秋雨和秋果,将全班学生分成四大组进行讨论,下节课派代表发言,分析这四种景物分别是怎样体现北国之秋的特点的。【第二课时】(1)回顾老师: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体味了北国的秋景。了解到北国之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并着重分析了第一幅“秋晨院落图”,从中体会到了一些作者写景状物的表现手法。下面就来完成上节课布置

10、的讨论任务。(2)小组探究下面将请班上的女同学给我们展示一下“秋槐落蕊”的魅力。老师:那么第一组讨论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哪位同学愿意起来分享一下?明确:“像花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及柔软的触觉”。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写出了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作者细心的看到了扫帚的留下来的丝纹,它们孤零零的躺在街上,显得清冷而落寞。既写出了作者的清闲,又写出了环境的落寞,显示出一种悲凉之气。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每天早晨上学的经历引导学生。秋槐这一段语言细腻,可以让学生

11、反复的阅读品味揣度语言。老师:品味了“秋槐落蕊”,再让我们听听“秋蝉残声”,请我们班的男同学将描写秋蝉的段落读一遍。老师:第二组同学,你们讨论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明确:蝉鸣吹响了秋的号角,同时也唱响了生命的挽歌。柳永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句子,可见秋天的蝉鸣并不似盛夏般激烈,多少有些生命将终的凄婉,没落。蝉到了秋天生命已经走到尽头,那么联想到人,人生的短暂,自然有种悲凉的感觉。老师:凄凉的蝉声过后再下上一场秋雨又会是什么感觉呢?哪位同学愿将那充满凉意的秋雨带给我们。(最好是女生)第三组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明确:文中的“灰沉沉”的天空,“息列索落”的秋雨,“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

12、”以及“缓慢悠闲”的语调都会给人一种凉意。在秋天,下秋雨,天气就会转凉,一年将尽,人到中年,光阴几何,那种凄凉和无奈是难以言表的。就像辛弃疾在词中所言“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里的天凉好个秋是不是与那声“哎,天可真凉了”有异曲同工之妙呢。老师:领略了凉凉的秋雨之后,我们在来看看秋日的胜果。全班同学齐读秋果这一段。第四组同学展示讨论结果明确:北方果树处处都是,重点写枣树,目的在表达对故都金秋的热爱和留恋。但是美好的时光是短暂的,“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一年也就要结束了,

13、坐看年华赴流水,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便油然而生。老师: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明确:“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既有悲秋又是在颂秋,悲秋是因为喜爱这种悲凉,是为了赞颂这种悲凉,是一种以哀景写乐情的表现手法。老师:下面看到十二自然段,作者说“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的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问什么作者看到秋景就会有这样悲凉的情绪产生?明确:客观方面:故都秋天的景物所体现出来的那种萧索落寞的景象。 主观方面:1)社会环境的黑暗。2)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文人见落花而伤春,看流水而感时。他需要这样的景物来排遣内心的忧郁烦闷,把复杂微妙而又难言的情怀寄寓在秀丽的自然景物之中委婉而又曲折地表达出来。3)文人的“悲秋情结”。五分钟的 时间学生自由朗读311自然段,整体体会这五种景物是怎样体会北国之秋的特点的。(3)小结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本文将自然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