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探究题的综合题及答案_第1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探究题的综合题及答案_第2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探究题的综合题及答案_第3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探究题的综合题及答案_第4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探究题的综合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 某学习小组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1)分别在盛有少量碳酸钠(俗称_)、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都剧烈反应且产生大量气泡。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提出问题)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是否相同?(设计与实验)(2)甲设计的实验如图1 所示。实验时。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应_(填操作),观察到图 2 所示想象。于是他得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结论。( 3)乙对甲的实验提出了质疑: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都很剧烈,通过观察很难判断产生气体的快慢; _。他认为,应取含碳元素质量相

2、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若碳酸钠的质量仍为0.318g,应称取 _ g 碳酸氢钠。(4)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3 所示的实验。连通管的作用是_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稀溶液(各2 滴酚酞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表1,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4 所示。滴入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碳酸钠溶液红色红色浅红色无色碳酸氢钠溶液浅红色浅红色无色(实验结论)(5)分析图4 所示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理由是_(反思与应用)_和稀盐酸反应( 6)小组同学分析表 1 实验现象和图 4 数

3、据,得出另一种物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的原因是: _(请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 7)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小组同学设计了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未知溶液分别编号为a、 b,取适量a 溶液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b 并振荡_【答案】纯碱或苏打nahco322当盐酸足量+hcl=nacl+h o+co 全部同时注入试管中时,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反应后,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更多0.252 维持气压平衡,使稀盐酸顺利滴下碳酸氢钠压强越大,生成的二氧化碳越多,生成等质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所需时间短碳酸钠首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

4、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hcl= nahco3+ nacl,然后碳酸氢钠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 nacl+h2 o+co2,所以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要慢一些如果立即产生气泡,则a 为稀盐酸,b 为碳酸钠溶液,如果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随着b 溶液的滴入,产生较多气泡,则a 是碳酸钠溶液,b 为稀盐酸【解析】【分析】【详解】(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填纯碱或苏打;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俗称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hco3+ hcl= nacl+ h2o+ co2。( 2)为确保与固体

5、接触的稀盐酸的浓度、体积都相同,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应全部同时注入试管中,故填全部同时注入试管中;( 3)当盐酸足量时,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反应后,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更多,但并不能说明反应速率就快,故填当盐酸足量时,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反应后,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更多;1212需取用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0.318g 100% 100%=0.252g,故填 0.252。106 84( 4)连通管将分液漏斗与广口瓶连接起来,能够维持两个装置中的气压平衡,使稀盐酸顺利滴下,故填维持气压平衡,使稀盐酸顺利滴下。( 5)由图可知,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更快一点,故填碳酸氢钠;由图分析可知,

6、生成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装置内的压强相同,生成等质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所需时间短,故填压强越大,生成的二氧化碳越多,生成等质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所需时间短。( 6)根据表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可知,碳酸钠首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hcl= nahco3+ nacl,然后碳酸氢钠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 nacl+h2o+co2,所以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要慢一些,故填碳酸钠与稀盐酸分步反应:首先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碳酸氢钠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7)如果

7、立即产生气泡,则a 为稀盐酸, b 为碳酸钠溶液,因为盐酸充足,滴入的少量碳酸钠立即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与氯化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会立即产生气泡,如果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随着b 溶液的滴入,产生较多气泡,则 a 是碳酸钠溶液,b 为稀盐酸,故填如果立即产生气泡,则a 为稀盐酸, b 为碳酸钠溶液,如果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随着b 溶液的滴入,产生较多气泡,则a 是碳酸钠溶液,为稀盐酸。b2 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 1 体积水约能溶解1 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 约为 5.6。(提出问题)二氧

8、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实验设计与操作)实验一、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液水所得溶液调查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体积。(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开启弹簧夹_、关闭弹簧夹_,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_.(3)关闭 k1,打开 k2、 k3。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k2 和 k3,充分振荡丙装置。然后用ph 计测得如下数据:物质丁装置中溶液丙装置中溶液ph6.505.60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 _(填“大于”“小于”“等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4)

9、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_。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 ph 会 _。实验二:在通常状况下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从而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5)用氧气测量仪测得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起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都以21%计),则最终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较大的是_(填“排空气”或“排水” ) 法,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差值是_。(结论与反思)( 6)由实验一、二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_(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措施是_。(写一条即可)【答案】 caco + ho2k1 k2、 k

10、3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k1 的导管口处,3+ 2hcl=cacl + co2如果木条熄灭说明空气已经排尽小于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偏小 排水法15.7% 能升温【解析】【分析】【详解】(1)甲装置中是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 +2hcl=cacl + co2 + h2o;(2)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开启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k3;让空气从k1 出去;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k1 的导管口处,如果木条熄灭说明空气已经排尽;( 3)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4)实验

11、中,乙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 ph 会偏小,因为其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呈酸性;( 5)用氧气测量仪测得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起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都以 21%计),则最终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较大的是排水法,因为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排空气法收集到的,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差值是15.7%;( 6)由实验一、二分析可知,二氧化碳能够用排水法收集;因为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措施是:升温(合理即可)。【点睛】3 碳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

12、,它在常温下易分解。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铵的成分存在疑问,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氨气不与碱石灰反应。检验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取少量碳铵放入试管中,加入盐酸,把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另取少量碳铵放入试管中,加入浓naoh 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石蕊试纸变蓝色。(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碳铵中所含有的阴离子可能是_和 _(填离子符号)(2)根据实验现象,碳铵与浓naoh 溶液加热反应生成了_(填化学式)气体。测定碳铵中c 元素和 n 元素质量比,在此过程中,

13、用到如图所示装置。请回答:( 3)给碳铵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 。( 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考虑,本实验可以用如上图所示的气球来收集尾气,还可以选用如下图所示的 _(填序号)装置来处理尾气。【答案】 co 32-hco 3- (两种离子无先后顺序)nh 3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b【解析】【分析】【详解】(1)加入稀盐酸后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故填co32- 和 hco 3- 。(2)碳铵与浓naoh 溶液加热反应生成了能使石蕊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是氨气,化学式为:nh 3( 3)给固体加热时为了防止

14、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故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4) a 装置不能充分吸收氨气, b 装置可以防止液体倒吸, c 装置易倒吸, d 中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短,故选 b。4 某同学将打磨过的铝箔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作出猜想)猜想一:氧气;猜想二:氢气;猜想三:氮气。( 1)其他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 _。(进行实验)分别进行实验:(2)利用图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则猜想一错误。(3)利用图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气体验纯后,在尖嘴处点火观察_,则猜想二正确。(得出结论)( 4)氢氧化

15、钠、水、铝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naalo2)和氢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5)铝分别与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则消耗掉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 _( 6)若本实验所用试液是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则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其原因是 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性,铝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2naoh+2al+2h2o 2naalo2+3h2147:402naoh+co2 na2co3+h2o延展4a

16、l+3o2 2al2o3【解析】【详解】 作出猜想 ( 1)其他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故填: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 进行实验 ( 2)利用图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则猜想一错误。故填: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3)利用图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气体验纯后,在尖嘴处点火观察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则猜想二正确。故填: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得出结论 (4)氢氧化钠、水、铝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2al+2h2o 2naalo2+3h2,故填: 2naoh+2al+2h2o2naalo

17、2+3h2 。(5)根据化学方程式2al+3h 2so4 =al 2 (so 4 )3 +3h 2和2naoh+2al+2h2o 2naalo2+3h2,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则消耗掉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 3h2so4:2naoh= 3 98: 2 40 147: 40 ,故填: 147: 40。(6)若本实验所用试液是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则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故填:2naoh+co2 na2co3+h2o。( 7)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铝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 2

18、2al2o3。故填:延展, 4al+3o2 2al2o35 市售的 “自热米饭 ”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 ,保温时间达3 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非常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查阅资料)(1)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2)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后者可溶于naoh 溶液。(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1)小吴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_。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2)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

19、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_色,证明原粉末中含生石灰;再向滤液中加入_,看到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猜想四:存在镁粉和铝粉;猜想五: _。(实验验证)小施用样品 a 进行实验,流程如下。向滤液 b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他观察到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最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 e。(实验结论)不溶物 d 是_ 。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_正确,理由是 _。(原理探究)小吴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

20、主要来自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加水后发现a 中温度迅速升高, b 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_(填名称)。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猜想)大家大胆猜测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实验验证)同学们按资料介绍,用铁粉、炭粉和食盐水在锥形瓶中模拟铁的锈蚀实验,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持续较长时间。该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发热包的保温机理。(拓展活动)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红色的铁锈产生。老师告诉同学们,铁锈蚀时首先生成一种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铁粉红 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镁粉和炭粉炭粉三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铝、镁或铝和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

21、有不溶物d,说明样品中含有炭粉,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说明滤液b 中不含有镁离子,即样品中不含有镁,则样品中含有铝粉空气 2fe+o222+2h o=2fe( oh)【解析】【详解】 成分探究 ( 1)小吴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铁粉。故填:铁粉。( 2)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红色,证明原粉末中含生石灰,再向滤液中加入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看到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氯化银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故填:红;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3)猜想一:

22、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猜想四:存在镁粉和铝粉;猜想五:镁粉和炭粉。故填:镁粉和炭粉。 实验结论 不溶物 d 是炭粉;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三正确,理由是: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铝、镁或铝和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有不溶物d,说明样品中含有炭粉,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说明滤液b 中不含有镁离子,即样品中不含有镁,则样品中含有铝粉。故填:炭粉;三;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铝、镁或铝和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有不溶物d,说明样品中含有炭粉,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

23、又全部消失,说明滤液b 中不含有镁离子,即样品中不含有镁,则样品中含有铝粉。 原理探究 加水后发现a 中温度迅速升高,b 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膨胀逸出的空气。故填:空气。 拓展活动 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红色的铁锈产生,铁锈蚀时首先生成一种碱-氢氧化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o2+2h2o=2fe( oh) 2。故填: 2fe+o2+2h2o=2fe( oh) 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6 化学规律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许多化学实验加以验证。( 1)小东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进

24、行验证(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 _,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反应前后天平读数不变,但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2)小东想既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又能更快地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提出了以下设想:(提出设想)设想一:增大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设想二:用更活泼的金属锌代替铁钉(实验验证)小东将以上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几小时后溶液颜色几乎不变实验 1烧杯中换成饱和硫酸铜溶液 天平读数不变铁钉表面有变化溶液颜色明显变浅实验 2铁钉换成锌粒 天平读数减小锌粒表面有变化(实验分析)(3)从以上现象分析,两个设想都不合适,其中按设想_(填 “一 ”或“二 ”)进行的实验能够

25、验证质量守恒定律。(4)实验 1 中溶液颜色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填序号)。a 铁与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反应b 铁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c 生成的铜快速沉积在铁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d 水也参与了该反应,但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水太少(5)实验 2 虽然很快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但出现了反应后总质量减小的情况,老师提醒小东,硫酸铜溶液呈酸性,所以总质量减小的原因可能是_。(6)小东通过反复实验和探究得出:向实验1 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将实验 2 中的烧杯换成如图所示装置,均能达到实验目的,但该装置中缺少一种物品,请你在装置图中画出 _ 。【答案】红色的固体fe+

26、cuso 4 =feso4 +cu二c 锌和酸反应放出氢气【解析】【分析】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锌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详解】(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的固体,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 4 =feso4 +cu ,反应前后天平读数不变,但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实验分析 ( 3)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硫酸铜溶液显蓝色,铁钉换成锌粒,溶液颜色明显变浅,天平读数减小,锌粒表面有变化,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按

27、设想二进行的实验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4) a、铁与饱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a 不正确;b、生成的铜快速沉积在铁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而不是铁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膜为氧化铁,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b 错误;c、生成的铜快速沉积在铁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c 正确;d、铁和水不反应,则水不参与反应,故d 不正确。故选bc。( 5)硫酸铜溶液呈酸性,锌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所以总质量减小的原因可能是锌和酸反应放出氢气。( 6)硫酸铜溶液呈酸性,锌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气体,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应该用弹簧夹夹住导管,故图为。【点睛】质量守恒定

28、律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硫酸铜溶液显蓝色。7 向一定量的 naoh 溶液中慢慢通入 co2 气体,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所得溶液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完成以下问题:(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査阅资料)资料一:将co2 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先发生反应: 2naoh+co2 na2 co3+h2o当 naoh 反应完全后,继续发生反应:na2 3223co +co +h o2nahco資料二; ca(hco322溶液与nacl 溶液均呈中性;3)易溶于水; caclnahco

29、 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通过讨论,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oh 和 na2co3猜想二:溶质全为na2 3co(1)你认为猜想三:溶质为_猜想四:溶质全为nahco3(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有白色沉淀生成( 2)猜想 _不成中,加入过量cacl2 溶液立取适量步骤 反应后的上层清( 3)现象为 _猜想二不成立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取适量步骤 反应后的上层清有气泡产生( 4)猜想 _成立液,加入适量稀hcl(实验总结)针对上述实验,实验小组的同学总结并写出了上述探究过程中的各步反

30、应方程式。(5)你认为步骤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答案】 na2 33四溶液变红色三 na 2co 3 +cacl 2 caco 3 +2naclco、nahco【解析】【分析】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详解】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部分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为naoh 和 na2co3猜想二: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全为na2co3猜想三: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部分和水、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为na

31、2co3、nahco3猜想四: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全部和水、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全为nahco3故填: na2co3、 nahco3。 实验探究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c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取适量步骤 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取适量步骤 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稀 hcl,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有白色沉淀生成(2)猜想四不成立中,加入过量 cacl2溶液取适量

32、步骤 反应后的上层清(3)现象为溶液变猜想二不成立液,滴加几滴酚酞溶红色液取适量步骤反应后的上层清有气泡产生(4)猜想三成立液,加入适量稀hcl 实验总结 步骤 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 co3 +cacl 2 caco 3+2nacl。故填: na 2co 3 +cacl 2 caco3【点睛】+2nacl。掌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物质的性质、物质反应时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 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

33、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用品) ph 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猜想一:硫酸钠猜想二:硫酸钠、碳酸氢钠猜想三:硫酸钠、硫酸(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如表实验现象中的空格。实验abcd方案实验操作实验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_产生白色沉淀色卡, ph 7_现象实验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结论(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评价反思)( 1

34、)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的操作错误是_。( 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 b 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 _。(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你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_。【答案】 2nahco3+h2so4 na2so4+2h2o+2co2 无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c实验中将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氯化钡与硫酸钠也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解析】【分析】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

35、钠、水和二氧化碳;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详解】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h2so4 na2so4+2h2o+2co2; 实验探究 猜想二不正确,说明无碳酸氢钠,加入硫酸不会产生气体,猜想三正确,说明含有硫酸,测得的ph 小于7,加入锌片则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故填:实验方案abcd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无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试纸变色,对照标有气泡产生准比色卡, ph淀7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 ( 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 c

36、实验中将 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故填: c 实验中将 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 2) b 实验中氯化钡不仅能与硫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也能与硫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填:氯化钡与硫酸钠也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总结提高 要设计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可以利用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加入氧化铜粉末,观察到氧化铜粉末溶解后溶液变成蓝色,则猜想三正确。故填: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9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1) b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 2) a、 b 两个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将两支试管

37、中的物质同时加入一纯净的烧杯中(如图 c 所示),混合后,观察到烧杯中有蓝色沉淀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猜想)小明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44so、cuso ;小光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4so 、naoh;小英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 h2so4;你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是_(讨论)你认为 _的猜想一定不合理如果滤液为无色,还可排除_的猜想,理由是 _ (实验)若小光的猜想正确,请完成下表的方案实验步骤预想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与试管中,滴入_小光的猜想正确【答案】 2naoh+h2so4=na2so4+2h2o na2s

38、o4 小英 小明 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酚酞溶液 无色溶液变红色【解析】【分析】【详解】(1)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填:2naoh+h2so4=na2so4 +2h2o;( 2)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故填:na2so4;由于烧杯中含有蓝色沉淀氢氧化铜,而氢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铜,故一定不会含有硫酸,所以小英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若滤液是无色的,则小明的猜想不正确,故填:小英,小明,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小光的猜想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呈碱

39、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可以使用酚酞试液来证明,故填:实验步骤预期的实验现象酚酞溶液无色溶液变红色10 小明在市场看到,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 “白色粉末 ”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查阅资料)这种 “白色粉末 ”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4co ),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实验 1)小明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_(选填序号)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_(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 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猜想一: na2

40、 co3;猜想二: naoh;猜想三: na2co3 和 naoh(实验 2)小明取溶液m ,滴加 cacl2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白色沉淀是caco3,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小刚提出质疑,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caco3,他的理由是: _(实验 3)小刚取溶液m ,滴加稀 hcl,观察到 _,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 co ,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 co 与稀 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323(实验 4)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 中是否含有 naoh,他们向溶质m 中滴加 cacl2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_,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 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

41、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_ (反思拓展)( 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时应注意防潮( 2)检验 a、 b 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一定要考虑二者性质的互相干扰问题【答案】 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微溶性的氢氧化钙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co2 +h2o 无色酚酞试液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法证明原溶液中否含有氢氧化钠【解析】【分析】【详解】(1)【实验1】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小明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b 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

42、,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2)【实验2】小明取溶液m,滴加 cacl2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白色沉。mgso4。淀是 caco3233,溶液中一定含有 na co 小刚提出质疑,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caco,他的理由是: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微溶性的氢氧化钙;(3)【实验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 hcl,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 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2hcl 2nacl+co +h2o(4)【实验4】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

43、 中是否含有 naoh,他们向溶质m 中滴加 cacl2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 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cacl2 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法证明原溶液中否含有氢氧化钠。11 过碳酸钠 (化学式为 2na2co3?3h2 o2)俗名固体双氧水。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 溶液和h2o2 溶液混合。为了方便保存,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少量的mgso4 和硅酸镁中的一种或二种作为稳定剂。已知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硅酸镁不溶于水。(1)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_。a 鱼池供氧剂b 消毒剂c干燥剂d 漂白剂(2)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判断样品中_有硅酸镁。 (填写 “可能 ”或 “一定 ”)(3)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