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练化学试卷分析_第1页
高三一练化学试卷分析_第2页
高三一练化学试卷分析_第3页
高三一练化学试卷分析_第4页
高三一练化学试卷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化学试卷分析三门峡市一中 杨志红一、试卷的整体分析本次化学试题,总体难度适中,试题不超纲、无偏题和怪题,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着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达到了阶段检测的作用。试卷设置了一些新情境题,其目的是尽可能使学生身处陌生新情境,利用原有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新情境的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战略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达到了考查学、识、才三者统一的目的,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试题导向正确,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化学的基础知识,覆盖面宽,又能突出考纲中的难点。能注重基础和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体现新高考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试题既较好

2、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高三复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和激励作用。二、试卷结构分析与赋分统计知识单元内容题 序赋分1基本概念基本原理1、2、4、8、10、11、13、17、20412元素化合物5 、 6、7、 9 、 12 、 15、18243电化学21104化学计算16 21(5)65化学实验3、1919三、试题特点1、知识覆盖面较广,基本上按高考要求命题涉及到无机化学重要的主干知识,突出化学核心内容考查2、试题的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选择题部分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的性质的考查,非选择题注重能力的测试。3、试题具有“三大一小”的特点(1)试题中基本概念、基础

3、理论所占比重大(2)化学(或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书写量大(3)试题图表、模型、图形呈现较多,化学实验能力要求高,试题开放性大(4)化学计算题量小四、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第一大题答题抽样情况及错误分析题号答案正答率a答a率b答b率c答c率d答d率1D 84.3392 3.8329 3.2735 7.28645 84.32B 43.0176 1.74402 43.04974 48.5544 5.33C 61.8293 2.93270 31.96334 61.8198 1.94C 79.2438 4.31096 10.78114 79.2448 4.45D 65.11398 13.6842 8.2

4、1183 11.56673 65.16D 72.11617 15.8411 4.0680 6.67390 72.17B 77.5254 2.57942 77.51633 15.9266 2.68C 71.4736 7.21257 12.37315 71.4786 7.79A 51.45269 51.41839 17.91985 19.41001 9.810C 60.51048 10.22106 20.56204 60.5734 7.211D 64.81234 12.0915 8.91306 12.76646 64.812B 57.4615 6.05878 57.41993 19.41608 1

5、5.713B 39.61244 12.14054 39.62029 19.82761 26.914A 47.34847 47.33558 34.71167 11.4523 5.115D 68.8540 5.3624 6.11883 18.47049 68.816B 70.01500 14.67172 70.0849 8.3481 4.7第一大题的16个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到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常用计量及用语、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平衡的移动、电解质溶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设计大多对传统试题加以推陈出新,引导考生重视基础。题号正答率(%)主要

6、错误184.3主要选D、选C忽略二氧化碳分子中原子半径的大小243.0错选C,对酸的定义概念不清楚,注意反例有机酸361.8主要选C,要注意到钾的颜色反应的观察要透过蓝色钴玻璃479.2主要选C, 问题是学生没有考虑到氢键565.1错选A、C,问题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理解不透彻。672.1错选A,问题是学生没注意到方程式中间用等号。777.5错选C,没有注意到题意中“可能”,不是“一定”。871.4错选B,学生未注意到题意中的条件变化或缺失。951.4B,C,D,学生对题中的隐含条件分析不全面。1060.5错选B,学生对能量与稳定性的关系掌握不好 。1164.8错选A,C几个重要守恒不熟练,离子浓

7、度大小比较掌握不透彻。1257.4错选C或D,金属性的强弱判断不熟练1339.6错选D主要是忽略了外界调节对平衡的影响必须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1447.3错选B,主要是审题不清,化学反应速率只代表平均速率 。20min时代表瞬时速率。 15 68.8错选C,对题意中的反应分析不全面,没注意到一些关键词“足量”,“充分”。1670.0主要选B,学生不能对计算题中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的灵活运用。总体分析:第4、9 、13、14、题得分率比较低,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对基本概念的辨析能力较差,往往用单一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很容易掉进命题老师设计的陷阱中。因此,我们在解题之前,一定要做好审

8、题和析题工作,因为审题是前提,析题是关键,解题是目的。没有做好基础性工作,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的。第二大题答题抽样情况及错误分析第二大题主要涉及元素的推断、化学原理与元素化合物、元素周期表结合的推断,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实验结合与化学计算相结合等问题。现逐题分析如下17.最高分8分,平均分6分命题思路: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考查了学生能否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位构性的关系,并考查学生对柱形图及坐标图的观察能力,同时考查了化学用语的掌握能力。错误点:化学用语的表述答题及评卷情况分析:要求书写e 元素形成的两种离子符号,错误有“OH- CO32- SO42-”表现在未审清题意, “由e 元素形成。”而不是

9、“含e 元素。”。书写离子方程式表现的错误有误写成化学方程式,或方程式未配平。正确率较高,只有极少数同学判断为Al或写成名称“硅”。正确率较高,但错误出现在书写成化学式“CH4”。复习建议:夯实基础,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18最高分6分,平均分4分命题思路:框图式推断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有关知识,无机物的转化,双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化学现象的表述。错误原因:双水解反应掌握不扎实答题及评卷情况分析:该题为无机推断题,突破口较为明显,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推出AF对应的具体物质。难度适中。要求书写A和B(AlCl3和NaHCO3)即溶于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考查的是盐类水解有关知识,B.E两溶液

10、混合反应时,可观察的现象,即NaHCO3和 NaAlO2与两溶液的混合的反应现象,以及与两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大部分学生答案非常完整,正确。最高学生得分为6分,正确率为85%.很少一部分学生答案不太好,主要原因是不会书写盐类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导致离子方程式出错,现象描述不正确。最低为0分。错误答案常见为Al3+3HCO3+3H2O=Al(OH)3+3CO2+3H2O有白色沉淀生成和气体生成HCO3-+OH-=CO2+H2O 复习建议:双水解反应是这几年考察的重点。也是学生知识的盲点,建议二轮复习加强基础知识的夯实。 19满分16分 ,.最高分14分,平均分8分得分率较低命题思路:气体实验是高

11、考化学实验的重中之重。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创新能力、环保知识以及文字叙述和语言表达能力。错误原因:化学实验操作掌握不扎实,现象及结果描述不全面。答题及评卷情况分析:该小题为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难度不大,最高得分为3分,最低为0分,正确率为80%,常见错误为少选,个别为多选,多选了E项,少选则则多为为B项,主要原因化学实验掌握得不够扎实。很少人得满分,以下答案之一给半对,写两个给全对2 a丙中液体呈黄色或黄绿色不加深b丙上部气体呈黄绿色c丁中有气泡产生d丙和丁中气泡产生速率相等满分不多,大多写不全,错误的多写了HCl还有少数不沾边的写Na+,Mn2+等。评分标准:写

12、3或3个以上7个以下对的得1分写3个以下的不得分正确率较高提到Cl2和H2O充分混合反应 或提到扩大接触面的给2分多些不扣分错误多,很多同学答到此题已忘了此题的实验目的,说收集的Cl2不纯,氯水纯度降低。评分标准:提到影响测量,使PH减少 ( 得2分)提到影响PH测量 ( 得1分)写出存在平衡方程式Cl2+H2O = HCl+HClO,从平衡移动角度分析 (得1分)HCI 进入挥发丙中 (得1分)复习建议:加强实验基本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评价实验方案、处理实验中有关的安全问题、识别实验装置。尤其是对现象及结果分析表述要准确全面。20.满分10分 ,最高分10分,平均分7分命题思路:复分解

13、反应的规律,考查学生对新信息的理解,应用,迁移能力,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错误原因:审题不清,表述不准确。答题及评卷情况分析:根据题意给的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在结合表格中PH,判断反应能否进行。错误主要是漏选A, 表现在未审清题意.对溶液PH的判断,部分同学细心答案写反,认为酸性强的PH大。还有一些同学认为HClO4 H2SO4,忽略了H2SO4 为二元强酸,根据给的几个方程式推出复分解反应的其他规律,一些同学表述不准确,答案为生成难溶的物质或溶解度小的物质,有沉淀生成反应,评分时给.一般分方程式书写正确率较高,不过很多同学生成物都写了沉淀符号,评卷给了满分复习建议:强化学生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信息与知

14、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21满分12分,最高分12分,平均分5分命题思路: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应用,考查学生对电极的判断及电解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同时也考查的电解方程式的书写。错误原因:电解原理理解不透彻。答题及评卷情况:分析学生对题意理解不透彻,错误将A池装置当作电解池,故填写阴极的学生较多。电机反应写的较多,原因没认识到电解质溶液为溶液。此小题正确率较高,学生基本上能答对C,只有极少数学生能答出D选项,主要原因对电解质原理理解不透彻.。此小题正确率偏低,对电解质原理理解不到位。此小题第1空正确率高,第2空有部分学生错误写成化学方程式,部分学生没有配平,此知识

15、点属于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基本可以。有一定的难度,涉及阴阳极电解时电荷守恒,将运算理论和有机结合起来,但部分程度不错的同学可以计算出答案,不算太难。复习建议:电化学知识一直是学生的弱项,对知识理解不深入,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四、对下阶段的教学建议1、严格规范性训练,降低失误失分。提高表达能力,减少无谓失分。考场上竞争的着力己从“解题技巧+解题速度”的竞争“细心+规范+思维严密性(思维深度)” 的高正确率竞争。大多数试题看起来很容易解答,解答时也会给人一种很顺的感觉,但容易失误,要做全对、得高分比较难。对心细、习惯好、知识全面扎实的考生有利。每次评卷时都能看到一些考生在多处因为书写不规范、不按要求做答而丢分,这都是平时练习不规范而造成的。这些不规范的习惯要平时严格要求,不使“随意”成习惯。对大多数学生来讲,要力求做到容易题不失分,中档题尽量多得分,不强求自已在难题上得多少分。2、读题、审题是解题各个环节中最重要一步。从审题角度看,化学试题的特征是“三多”:信息源多、信息类型多、信息加工方式多。审题目的,要明确求解问题,找出解题条件(表面信息、隐含信息),发现条件跟问题之间的联系,预测可能遇到的障碍。如关键文字、化学方程式、实验装置图、实验操作、图和表、解题说明、题中数据、转化框图等。3重视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在试卷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