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2011下学期桂雅路小学 五 年级 科学科教案设计第一单元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小组活动有明确的分工,科学技能正在形成中。1、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教材内容简析:本课内容分为三个活动:1、观察物体的沉浮。此活动目的让学生认识物体的沉、浮现象;2、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此活动的目的让学生在了解更多的物体的浮、沉现象时,产生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是否有关的问题,通过观察,产生疑问和进一步探究的愿望;3、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此活动的目的是研究同一种材料在体积、重量改变时,沉浮现象是否改变的问题。教学
2、目标:1、 科学概念: 认识物体的沉浮现象; 了解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无关。2、 过程和方法: 经历观察和猜测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 经历探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过程。3、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态度和科学探究态度;重点:经历探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过程。难点:对现象的分析。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小刀、红萝卜、小石块、泡沫块、萝卜、橡皮、带盖小空瓶、透明胶。教师准备:蜡烛、水槽、回形针、木块(每组3个)。教学过程:一、 引入:1、检查课前学生准备情况:实验材料是否带齐,表扬准备好的学生。2、将木块放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演示)3、
3、将石块放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演示)图一4、什么叫浮?什么叫沉?(引导学生说出物体自己被水托露出水面叫浮,被其他物体支撑出露出水面时不叫浮;自己能沉没与水底叫沉。)图二二、 探究活动1、 浮、悬浮、沉。 让学生说出下图一中,那种情况是浮?那种情况是沉? 图二中,那种属于浮?那种属于沉?2、 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学生按课本P2观察实验出示排列观察材料:石块、 学生分别对这些材料的沉浮进行猜测,并把猜测填入课本的表里。 学生做沉浮实验,填写结果。 学生回报实验结果,并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说出猜测错误的想法,从而发现问题。) 试分析:物体的沉浮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
4、使用的材料是否相同,大小是否相同,重量是否相同。三个因数中哪个有影响,哪个没有影响,能否在这个实验里知道。)3、 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观察不同大小的红萝卜在水中的沉浮; 观察不同大小的橡皮在水中的沉浮;先猜测,在课本的表中写下理由,再实验观察,写结果。 回报实验结果。 分析,总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实心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重量没有关系。 观察一枚回形针、N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时的沉浮; 观察一块木块、N块木块连在一起时的沉浮。先猜测,后实验。 讨论: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大小、重量变化时,在水中的沉浮有变化吗?结论: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大小、重量变化时,在水中的沉浮没有变化。
5、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重量无关。三、 扩展活动1、 让学生举例: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大小、重量变化时,在水中的沉浮没有变化的例子。2、 铁做的物体放在水里都是沉的吗?举例说一说。3、 说一说,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数有关?板书: 1、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板画: 浮 浮 浮 悬浮 沉 浮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大小、重量变化时,在水中的沉浮没有变化。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重量无关。20102011下学期桂雅路小学 五 年级 科学科教案设计第一单元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小组活动有明确的分工,科学技能正在形成中
6、。2、沉浮与什么因数有关教材内容简析:本课内容分三个活动:1、 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大小、重量大小是否有关时,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去证实。2、 控制其他因数进行研究的活动。目的时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重量有关的条件。3、 用小瓶子继续研究的活动。目的是 加深对不同材料的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的认识; 引申到潜水艇的沉浮原理。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 了解体积相同时和重量相同时,物体的沉浮与重量、体积的关系。 了解潜水艇的沉浮原理。2、 科学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体积相同时和重量相同时,物体的
7、沉浮与重量、体积的关系的过程。 经历改变小瓶子的重量,使小瓶子的沉浮发生变化的探究过程。3、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认真探究的科学精神。重点:控制其他因数进行研究的活动。难点:进行控制其他因数进行研究的活动设计。课前准备:小组实验材料: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小球5个,重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正方体5个,水槽,小瓶,潜水艇。教学过程:一、 引入;1、 同种材料的实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和重量有关吗?2、 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和重量有关吗?二、 探究活动1、 分析影响物体沉浮的因数。1 出示课本P2的实验材料,按体积大小排列。问:物体的沉浮与他的轻重有关吗?2 将物体按重量的大
8、小排列。问:物体的沉浮与他的大小有关吗?2、 控制其他因数的实验1 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物体的大小与它们的重量、体积是否有关?2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的实验设计。3 让学生说一说设计过程。4 让学生说一说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5 学生实验。6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7 小结:体积相同时,物体越重越容易下沉;重量相同时,物体越大越容易上浮。3、 研究小瓶子的沉浮 出示小空瓶,猜一猜: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演示) 如何让它在水中下沉? 如何让它在水中悬浮? 学生实验探究。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演示:潜水艇的沉浮: 讨论: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的?三、 扩展1、说一说,一块钢铁在水中下沉,为什么用它
9、来做成船后,铁船能上浮?板书: 2、沉浮与什么因数有关1 体积相同时,物体越重越容易下沉;2 重量相同时,物体越大越容易上浮。3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己的重量来实现沉浮的。20102011下学期桂雅路小学 五 年级 科学科教案设计第一单元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材内容简析:本课的内容分3个部分:1、 观察橡皮泥的浮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形状对橡皮泥的沉浮没有影响;2、 让橡皮泥浮在水面。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将橡皮泥做成空心的物体,使橡皮泥浮出水面;3、 比较橡皮泥排开水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物体的浮沉与排开的水的体积有关系。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 了解将沉在水中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物体后,使它浮
10、出水面; 知道使物体排开的水量增大后,受到的浮力会增大。2、 科学方法: 经历将沉于水中的橡皮泥设计做成小船,让橡皮泥小船浮在水面的过程。 经历探究橡皮泥由实心泥块变成空心小船后,排开的水量大小发生变化的研究。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科学探究精神。重点: 经历将沉于水中的橡皮泥设计做成小船,让橡皮泥小船浮在水面的过程。及经历探究橡皮泥由实心泥块变成空心小船后,排开的水量大小发生变化的研究。难点:经历探究橡皮泥由实心泥块变成空心小船后,排开的水量大小发生变化的研究。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乒乓球大小的橡皮泥,卷筒纸。教师准备:水槽、烧杯,量杯。教学过程:一、 引入:1、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2、 有的
11、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二、 探究活动1、 观察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后,橡皮泥的沉浮。 把橡皮泥做成长方体、球体、饼状、条状等,放入水中后,是浮还是沉? 学生实验。(提醒学生,每次橡皮泥拿出水后,要用纸吸干水,再捏其他形状。) 汇报实验结果。2、 让橡皮泥浮在水上。 你有办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吗?(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办法。) 根据你的办法试一试,橡皮泥能浮在水面吗? 说一说,橡皮泥浮在水面的道理。 结论:将橡皮泥做成空心的物体,重量虽然不变,但可以让它上浮。3、 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做成空心的橡皮泥物体,本身什么发生变化了,使得在水中的沉浮也发生变化呢?(让学生说
12、出自己的想法,在分析排除,或实验验证。) 实心的橡皮泥做成空心的物体以后,放在水中,对水有什么现象发生?(尽量让学生猜测。引导他们往排水量方面分析。)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的实验。问:橡皮泥放入前和放入后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怎么解释?什么是排开的水量?怎么计算? 学生实验,并记录。 交流实验结果。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什么关系?三、 巩固1、 试分析,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成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为什么?板书: 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 做成空心的橡皮泥可以浮在水面。 实心的橡皮泥做成空心后,排开的水量增大,浮力也增大。2010201
13、1下学期桂雅路小学 五 年级 科学科教案设计第一单元4、造一艘小船教材内容简析:本课内容分4部分。1、 用橡皮泥造船。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增大排水量的知识,做一艘载重量比较大的船。2、 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船的平衡道理。3、 利用其他材料造船活动。目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设计自己的小船。4、 船的展览会活动。目的是通过展览学生的船,评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学目的:1、 科学知识:1、 了解增大排水量可以增大浮力;2、 了解平衡能使船增大载重量。2、 科学方法:1、 经历用橡皮泥做船的过程。2、 经历用其他材料设计、制作小船的过程。3、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积
14、极动手的思想。重点:经历用橡皮泥做船的过程。经历用其他材料设计、制作小船的过程。难点:介绍小船的设计方法和优点。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剪刀、牙签、细线、透明胶、橡皮泥、做船材料。教师准备:剪刀、牙签、细线、透明胶。小船。水槽,垫圈。教学过程:一、 引入:1、 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二、 实践活动1、 用橡皮泥造船。1、 说一说,怎样用橡皮泥做成一艘小船?2、 学生制作活动。3、 交流制作的小船。4、 实验验证。2、 制作装载量较大的小船。1、 要做一艘装载量较大的小船,怎么做?2、 学生实验;3、 汇报、评比。4、 交流实验经验。3、 用其他材料造船。1、 工人造船时,要经历哪些过程?(让学生说出
15、自己的见解,不足之处,进行引导。)2、 你们造小船,要想做得顺利,要经历这些过程吗?(学生往往把设计、材料准备等一些步骤说不全,注意引导。)3、 制作时,要注意什么?(用刀安全,同学安全,卫生,垃圾处理等。)4、 学生制作。4、 船的展览会。1、 参观各小组的小船。2、 学生评比小船。(要求说出小船的优点,评比依据。)三、 总结本课。板书: 4、造一艘小船 空心越大,排水量越大,载重越大。 平衡,不易翻到。 造船计划: 20102011下学期桂雅路小学 五 年级 科学科教案设计第一单元5、 浮力教学内容简析:本课内容分3部分。1、 感受浮力。目的让学生感受浮力的存在及对手的作用,产生体会。2、
16、 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目的让学生探究浮力的测量方法,并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浮力。3、 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块受到的浮力。目的让学生通过测量活动,产生问题,进一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数。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2、懂得数据在分析
17、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准备:小组实验一: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小组实验二: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共用),细线,记录表(教材13面)。二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记录表(教材14面)。教学过程:一、感受浮力: 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
18、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板书:浮力。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2、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
19、的水量)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3、让学生把前后两个测量活动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浮力大
20、于重力)板书设计:5、浮力浮力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 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 浮力等于重力20102011下学期桂雅路小学 五 年级 科学科教案设计第一单元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内容简析:本课内容分2部分。1、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这部分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实验验证浮力是否存在。2、 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这部分目的是让学生探究了解物体在逐渐进入水中时,浮力逐渐变大的现象;当物体浸没后,受到浮力最大,此后浸没在不同深度时,受到的浮力不变;对体积不同的物体浸没后,各自受到的浮力不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
21、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
22、、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教材15面和16面)。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二、测量下沉的物
23、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5、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联系。6、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数据,找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律。(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在水中受的浮力大小也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三、
24、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1、概括: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参照教科书第12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具体见教师用书)板书设计: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20102011下学期桂雅路小学 五 年级 科学科教案设计第一单元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材内容简析:本课内容分3部分。1、 马铃薯的沉浮。这一部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液体中马铃薯的沉浮不同,了
25、解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不同。2、 观察比较两种液体。这一部分目的是让学生探究液体中溶解有的物质情况,纯净水里没有溶解其他物质。3、 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这部分目的让学生动手制作,在调制过程中了解到水中含盐量越多,水的浮力越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
26、探究活动过程。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教学准备: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盐、40克白糖、2只烧杯、一根筷子。教学过程:一、马铃薯的沉浮: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
27、方法,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液滴加热:各取一滴液体来观察一下:把液体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加热后,其中一个不锈钢调羹上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3、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
28、薯浮起来为止。3、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用同样方法,制作一杯糖水进行检验,或者制作更多的溶液进行检验。(设计目的:不局限于用食盐做实验,调制不同的液体来检验学生的猜想,这样对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4、思考: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四、阅读资料:阅读本课的资料,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板书设计: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液滴加热调制液体观察发现推测验证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20102011下学期桂雅路小学 五 年级 科学科教案设计第一单元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材内容简析:本课内容分3部分。1、 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这一部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液体对同一物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2、 推测与验证。目的让学生通过比较同体积的物质的轻重不同,学习分析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3、 判断塑料块的沉浮。目的让学生学习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塑料块在哪一种液体中会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