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 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 (1)(HCO)晶体共热,可获1.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含氧酸实验室用浓硫酸与乙二酸422 _ CO(CO)即与填一种试剂的名称得的混合气体,再将混合气进一步通过2 _ CO.性质可得纯净干燥的在此反应中,硫酸体现了(2)净水丸能对饮用水进行快速的杀菌消毒,药丸通常分内外两层外层的优氯净ClNa(NCO)先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起杀菌消毒作用;几分钟后,内层的亚硫酸32 )(SO除去溶出,可将水中的余氯次氯酸等(Na钠32 _ 优氯净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 亚硫酸钠将水中多余次氯酸除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亚硫酸钠溶液在空气中易变质,请写出检
2、验亚硫酸钠溶液是否变质的方法_ .600便开始分解,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到分解产物是硫化钠和另一 _ 固体请写出无水亚硫酸钠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M(3)是一种优良的氧化剂,为确定其化学式,某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某无机盐 实验: 已知: 2M14仅由钾离子和一种含氧酸根组成,无机盐:其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比为;:1.98g1.12g还原铁粉,如图中,将该无机盐溶于水,滴加适量稀硫酸后,再加入N 恰好完全反应得混合溶液 N进行实验、路线该小组同学将溶液分为二等份,分别按路线NKOHX刚好沉淀完全,过滤后将在路线中滴加适量至元素首先向溶液中,O1.20gFe;沉淀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纯净的再将滤液在一
3、定条件下蒸干,只粉末32W3.48g 得到纯净的不含结晶水的正盐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_ N中含有的阳离子是由路线的现象可知,溶液 _ W1.98g可知,的化学式是由实验流程图可推得,含氧酸盐;由路线 _ Mg.中所含钾元素的质量为无机盐 _ MN1.12g 的化学反应方程为还原铁粉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溶液与无机盐2?2?+?+HClO=SO+Cl+H+1;取适量固体于试管,【答案】碱石灰;脱水性;SO43BaCl,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试样已经加水溶解,滴加过量盐酸至无气体放出,再滴加2?600?2+=4HSOSOFeO+K0.782FeK+;变质;Fe;S+4NaSONa3NaSO442242
4、23422 ?3FeSO+KSO+4HO 2424CO)晶体共(H(1)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含氧酸,实验室用浓硫酸与乙二酸【解析】解:422COCOCO气体,需与的混合气体,再将混合气进一步通过要得到纯净的热,可获得2要除去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应该用碱石灰干燥;浓硫酸在反应中起到了脱水 性, NaOH)(CaO;脱水性;故答案为:碱石灰固体或ClNa(NCO)优氯净(2)NOC+4?3?2+1为为为价、中,钠离子的化合价为价、价,32Clx+1x=(+4)+(?2)=0(+1)2x+3(?3)+,则:元素的化合价为,价,设解得: +1;故答案为:2?亚硫酸根离子与次氯酸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
5、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氯离子,+SO32?2?2?+?+ HCl+HClO=SOHClO=SO+Cl+H+;,故答案为:SO443亚硫酸钠溶液在空气中易变质,则溶液中会存在硫酸根离子,所以判断亚硫酸钠溶液是否变质的方法为:取适量固体于试管,加水溶解,滴加过量盐酸至无气体放出,再BaCl600便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试样已经变质;滴加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到,2SONa,另一种产物为开始分解,分解产物是硫化钠和另一固体,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42?600?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3NaSO+4NaSONa22234 ?BaCl,滴加过量盐酸至无气体放出,再滴加故答案为:取适量固体于试管,加水溶解,2
6、?600? ;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试样已经变质;SSO+4NaSONa3Na23224 ?2+N Fe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故答案为:根据路线可知,(3);1.2g0.0075mol=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1.2g,则溶液中含有铁元素的物质的量 160g/mol1.12g1.68g=0.03mol56g/mol0.03mol0.0075mol22,所为:,质量为:M14MFeM2的以无机盐:中一定含有:元素,无机盐,则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比为FeOFeOKK与稀硫酸、还原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化学式为:,根据流程可知,4422 W为硫酸钾;硫酸钾,根据质量守恒可知1.98g0.01mol=FeO1.
7、98gKFeO0.02mol0.01molK钾离子,中含有,的物质的量为4242 198g/mol 0.78g39g/mol0.02mol=,含有钾离子的质量为 SO0.78K;故答案为:;42M+2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无机盐硫酸钾和水,与还原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O4H+=FeOK+4HSO3FeSO+KSO,22444224 O.SOK+4H3FeSOSOFeO+4H=+K2Fe+故答案为:24244242 (1)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表现了脱水性;可以选用碱石灰;除去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0 Na(NCO)Cl计算出优氯净根据化合物中总化合价为(2)Cl元素的化合价;中32 次氯酸具有
8、强氧化性,能够与亚硫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亚硫酸钠若变质,溶液中会存在硫酸钠,先用过量盐酸除去亚硫酸根离子,然后用根据化合价变化判断反从而判断亚硫酸钠是否变质;氯化钡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 应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2g0.0075mol=(3)1.2g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则溶液中含有铁元素的物质的量 160g/mol1.12g=1.68g2=0.03mol56g/mol0.03mol0.0075mol2,所,质量为:为:M214MFeM的:以无机盐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比为中一定含有,则元素,无机盐: FeOK,化学式为:42 为检验亚铁离子的方法;路线FeOKW为硫与稀硫酸、铁粉
9、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钾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可知42m FeO=nnMK=n计算出钾离子的质量;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计算出酸钾;根据42 M FeOK根据与稀硫酸、硫酸钾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42本题考查了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题目难度较大,试题涉及物质组成的测定、浓硫酸的性质、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离子的检验方法等知识,试题知识点较多,综 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测定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方法之一是用重铬酸钾滴定法2. 反应原理如下:2?+=+16H+O3C)(2Cr用碳代替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与有机物的反应为273+8HO+3CO;4Cr 222
10、?+14H+OCr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272+3+3+7HO+6Fe6Fe;=2Cr 22?3+?+3Cl+7HO;O+14H+6Cl=2CrCr滴定过程中氯离子会干扰反应:2227?2+?=4Cl+ClHgSOHg以排除在滴定过程中需加入的干扰,发生的反应为42?HgCl 4.实验步骤如下: 500mL20.00mL的磨口锥形瓶中量取 水样于?10.4gL?硫酸汞的溶液,再加入0.025mol加入约含10.00mL 的重铬酸钾溶液10min40.00mL 硫酸,摇匀,加加入粒碎瓷片,接直形冷凝管回流煮沸54100mL左右进行稀释,待装置稍冷后,用蒸馏水冲洗
11、冷凝管等器壁,再加蒸馏水?1) Fe(SO(NH标准L的冷却至室温,加入试亚铁灵指示剂滴,用0.01mol?322424)Fe(SO)24.00mL(NH标准溶液 溶液滴定至溶液为红棕色消耗2424 _ _ 10.00mL(1);碎瓷片的作用是量取重铬酸钾溶液需使用的仪器是(2)COD(O用每升水样相当于消耗多少毫克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试样的 表示,单2?1) )(写出计算过程L?位:mg _ COD(3)偏大的是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下列情况会导致测得的 HgSOa.未加入步骤4b.步骤未洗涤冷凝管等器壁 c.(NH)Fe(SO)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过程中消失 2244d.(NH
12、)Fe(SO)读取标准溶液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仰视 2244(1)酸式滴定管;防止瀑沸【答案】 1?3?1 )Crn(KO=0.01(2)10剩余重铬酸钾的物质的量为:24?molL =L722 6?5104.000 mol, ?1?3?5OCr1010 mol=K0.025L与有机物反应的为mol?10L?4.000722?4102.100 mol, 2?O据电子得失守恒有2Cr3O2 27?4?4?1=1010)=3.150)=3.150 32molmol故相当于消耗n(Ogmolm(O?2210.08mg?1?3 =504 mgCOD=L10.0810mgg=10.08,所以
13、? , 0.02000L?1504 COD ;mg?答:试样的L为(3)ab 【解析】【分析】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和本题是一道化学和生活相结合的题目,注重知识的迁移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题目信息量较大,注意把握题给信息, 答题时仔细审题,难度中等。 【解答】10.00mL(1)重铬酸钾溶液需使用酸重铬酸钾溶液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管,所以量取 式滴定管,液体加热时,加碎瓷片可以防止瀑沸, 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防止瀑沸;(2) 剩余重铬酸钾的物质的量为:1?3?1?5 0.01n(KCrO)=10mol?L24 mol ,104.000L=722 6?1?3?5OCr
14、1010 molK0.025=L?mol与有机物反应的为10L?4.000722?4102.100 mol, 2? O据电子得失守恒有3O2Cr227?410=3.150) mol n(O故相当于消耗2?4?1?3 mgCOD=,所以g=)3.1501010.08=10.0810m(O 32molmol?g210.08mg?1 =504Lmg?, 0.02000L?1504 COD;L mg答:试样的?为?HgSO(3)a.未加入步骤Cl能消耗重铬酸钾,会导致与有机物反应的重铬酸,溶液中4COD偏大; 钾的物质的量偏大,会导致测得的b.(NH)未洗涤冷凝管等器壁,则用去的步骤 Fe(SO标准溶
15、液偏少,所以计算得2244COD偏大; 与有机物反应的重铬酸钾的物质的量偏大,会导致测得的c.(NH)Fe(SO)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过程中消失,则用去的2244(NH) Fe(SO标准溶液偏大,所以计算得与有机物反应的重铬酸钾的物质的量偏少,2244COD偏小; 会导致测得的d.(NH)Fe(SO)读取标准溶液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仰视,则读取的2442(NH) Fe(SO标准溶液偏大,所以计算得与有机物反应的重铬酸钾的物质的量偏少,2244COD偏小; 会导致测得的ab。故选 ()探究氧化铁与乙醇的反应,并检验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铁架台等仪器略 反应产物
16、。 已知:乙醇的氧化产物是乙醛; 20.875,是乙醇和乙醛都易溶于水,乙醇沸点是_ _(1),其方法是组装好仪器后须进行的操作是_(2) 。圆底烧瓶中试剂的结构简式是_(3) 。本实验装置有一处不合理,如不加以改进可能会发生 OFe(4)经上述实验,观察至红色的 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冷却后取出32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少许许于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固体全部溶 溶液,实验过程中未观察到气泡产生。解,得到澄清_ _ 检验该离子的实验是中一离定属含溶液是有的阳金澄清子FeO(5)黑色固体成分用X 示。用下列装置测量值。x _ 充分反应后,停止实验的操作是)( 进行的反应己完全:实
17、验中测得数据如下 56.0g空硬质玻璃管的质量79.2gFeO 的总质量硬质玻璃管和。x Fe)72.8g(冷却到室温称量粉的总质量硬质玻璃管和 48.0g反应前干燥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 65.6g反应后干燥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_=X 据上述数据计算出 将导管末端伸入水中,微热烧瓶,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答案】检查装置气密性2+ OHCHFe倒吸 CH取止加热,导管末端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23 先滴入几滴铁氰酸钾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证明含亚铁离子少量澄清溶液于试管中,4 停止加热,等装置冷却后,再关闭分液漏斗旋塞3(1)依据装置图分析可知反应过程需要在气密性好的装置中进行,定量测【解
18、析】解:定,所以气体通过装置,实验前需要检验装置气密性,依据装置图分析可知反应过程需要在气密性好的装置中进行,定量测定,所以气体通过装置,实验前需要检验装置气密性,方法为:将导管末端伸入水中,微热烧瓶,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 末端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末端伸入水中,微热烧瓶,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末端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CHCHOH,圆底烧瓶中试剂的结构简式是: 23CHOH; CH故答案为:23(3)本实验装置有一处不合理,如不加以改进可能会发生倒吸, 故答案为:倒吸; Fe(4)O经上述实验,观察至红
19、色的 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冷却后取出硬质32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少许于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实验过程中未观察到气泡产生说明无铁单质,则 是为亚铁离子,检验亚铁离子的试剂是铁氰溶液的中离一金定属含子澄有清阳化钾检验,方法为:取少量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铁氰酸钾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证明含亚铁离子, 2+;取少量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铁氰酸钾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Fe故答案为:证明含亚铁离子; 充分反应后,停止实验的操作是:先停止加热,等装置冷却后,再关闭分液漏斗(5)旋塞, 故答案为:先停止加热,等装置冷却后,再关闭分液漏斗旋塞; 56.0g空硬质
20、玻璃管的质量FeO79.2gFeO=79.2g?56.0g=23.2g,质量硬质玻璃管和的总质量 ,XxFeFe=72.8g?56g72.8g()=的质量硬质玻璃管和粉的总质量,生成冷却到室温称量16.8g0.3mol=16.8g,物质的量 , 56g/mol65.6g48.0g,为生成,反应后干燥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反应前干燥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17.6g0.4moln=17.6g=65.6g?48.0g= 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44g/mol23.2g?16.8g40.4X0.4mol=OXFeO ,则所含中元素物质的量,x 16g/mol30.314 。故答案为: 3(1)气
21、体发生的反应是需要装置气密性检验,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如气泡的生成、水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 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2) 圆底烧瓶中试剂是乙醇;(3) 导气管直接插入水中可能会发生倒吸; O(4)Fe经上述实验,观察至红色的 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冷却后取出硬质32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少许于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实验过程中未观察到气泡产生说明无铁单质,则 是为亚铁离子,检验亚铁离子的试剂是铁氰属的含一液清澄溶中定有金阳子离 化钾检验;(5)实验过程依据反应原理和实验目的分
22、析实验步骤为,组装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加入试剂,加入水把一氧化碳赶入后续装置,点燃酒精灯加热玻璃管,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玻璃管称量剩余固体,依据质量变化计算铁元素和氧元素物 质的量之比。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和物质组成的分析判断,实验操作步骤的设计和完善,盐酸守恒的定量计算和现象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关键,实验过程中的反应实质分析判断, 题目难度中等。 碳和氮的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4.CO CO(1)C、在实际生产中有如下应用:2?高温 2CO+Si2C+SiOa.2电炉?高温? 3COO2Fe+b.3CO+Fe223?高温? HOCO+c.C+H22? _ 上
23、述反应中,理论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2)H有机物加氢反应中镍是常用的催化剂但CO会使催化剂镍中一般含有微量2COSO,为弄清该方法对催化剂中毒,在反应过程中消除的理想做法是投入少量2 的影响,查得资料如下: _ COO氧化的方法除去则:不用通入的原因是2 _ =H2CO(g)=S(s)+2CO(g)+SO(g)22CO(NO)(3)等有毒气体,和氮氧化物可以通过排气管内壁活性汽车尾气中含大量x 炭涂层、排气管内催化剂装置进行处理 NOC(s)+2NO(g)?N(g)+CO的反应:活性炭处理 kJ?a?=(g)H22 ?10)mol(a _ NO更加有效的转化为无毒尾气排放,以下措施理论上可行的是
24、:若使 b.a.增大尾气排放口增加排气管长度 d.c.升高排气管温度添加合适的催化剂CO(NO)反应生成无毒尾气,在排气管上添加三元催化转化装置,能与氮氧化物x _ 其化学方程式是KOH).COOCH(4)组成二甲醚为电解质溶液,利用以(CHH反应可合成二甲醚与3322 _ -空气燃料电池,该电池工作时其负极反应式是CO CH(5)制备电解_ 5WW,其原理所示,生成物和是,工作原理如图4 _ 用电解总离子方程式解释是(1)d;【答案】 O避免(2)NiCOHOO反应而使其失去催化作用、与与或或混合反应发生爆炸;与 2222; 270kJ/mol?; (3)b?催化剂?; N2NO2xCO+2
25、xCO+2x2 ?2?; O+16OH11H=(4)CHOCH?12e2CO2333?2?(5)NaHCO CH6HCO+5HO=;3CO+4CO34233d(1)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全部转化为解:观察四个反应方程式可见,只有反应【解析】一种物质,故原子利用率最高, d; 故答案为:O能与氧气反应也会导致其中毒,避免故答案为:(2)NiNi反应再使其失去催化作与2用; ?1I=?566kJ?283)kJ(?2?mol+2CO(g)=2CO(g)H=由图可知,O(g)22?1 mol(i),?1 mol?H=?296kJ(g)=SO(g)II(ii),O由图+可知,S(s)22(i)?(ii)SO(
26、g)+2CO(g)=S(s)+2CO(g)H=?566?(?296)=?270kJ?得:22?1mol, ?270kJ/mol;故答案为: ?1CO+?N(g)(3)C(s)+2NO(g) ?aH=(g),此反应为放热反应,且为molkJ?22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 NOaa.错误;增加排气管长度,不能改变 的转化率,故bb.正确; 增大尾气排放口,相当于移出部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利于平衡右移,故NOcc.错误; 的转化率,故添加合适的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增加NOdd.错误; 转化,故升高排气管温度,温度升高,平衡左移,不利于b, 故选b; 故答案为:NO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生成物
27、无毒,故生成物是氮气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前后x?催化剂? 2NO+2xCO,元素种类不变,化学方程式为: N+2xCOx22 ?催化剂 2NO+2xCO; 故答案为:N+2xCOx22 ?KOH(4),所以负极电极燃料电池为燃料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又电解质溶液为2?, O16OH+=2CO11HOCH?12e+反应式为:CH23332?; O2CO11HOCH?12e+16OH=故答案为:CH2333(5)由此电解原理可知,阳极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加入碳酸钠,碳酸钠与二氧CO得到电子生成甲烷气体,据此离子反应方程式为: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阴极?2?, CHO5H=6HCO+4CO
28、+3CO+4233 2?.+6HCOO5H+=CHNaHCO;故答案为:3CO+4CO34233(1)100%时最高,即原子利用率目标产物的原子质量占反应物原子质量的百分比,当为化学反应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能与氧气反应也会导致其中毒,据此解答即可; (2)Ni利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即可, ?1?1mol?566kJ?mol?=2CO(g)H=(?2283)kJ(g)+2CO(g)=I,O由图可知,22 (i)?1 mol?H=?296kJ(g)=SO(g)II(ii),由图O可知,S(s)+22(i)?(ii)得; ?1CO(g)+2NO(g)?NC(s)+依据此反应特点判断即可,(3)
29、?a=(g)H,?molkJ22此反应为放热反应,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及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原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燃料电池为燃料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结合电解质溶液书写负极电极反应式; (5)由此电解原理可知,阳极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加入碳酸钠,碳酸钠与二氧CO得到电子生成甲烷气体,据此解答即可 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阴极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绿色化学的概念、盖斯定律的应用、原电池反应原理与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等,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_ NaOH100 ml2 mol/L(1),下面操作正确的是5.溶液的要配制浓度
30、约为8gNaOH250ml100ml100ml蒸馏水,加称取烧杯中,用固体,放入量筒量取 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8gNaOH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固体,放入称取 100ml;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8gNaOH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固体,放入称取 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线,盖好瓶塞,反复摇匀;250ml100ml40ml5mol/LNaOH溶液,量筒量取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倒入用 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2)有下列八种物质盐酸COOHAlCHNHClNaOHFeClNaHCO3433 COH32 _ )
31、(A)(填序号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_ )(B)(填序号既与盐酸反应又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C)将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可得红褐色液体,此液体不具有的性质 _ 是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电极通过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C ;【答案】8gNaOH250ml100ml100ml量筒量取固体,放入称取【解析】解;烧杯中,用(1) 2mol/L0.1L0.2mol故正确;,溶液体积为蒸馏水,溶质的物质的量为,所配溶液浓度为 固体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故错误; 容量瓶为精密仪器,不能用
32、来溶解固体,故错误;250ml60ml100ml40ml5mol/LNaOH溶液,再用同一量筒取量筒量取倒入用烧杯中,40ml5mol/L=100mLc,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依据溶液稀释规律: 2mol/LC=,故正确;解得 ;故选:、FeCl(2)(A)NHClNaOH、在水溶液中都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NaHCO343 解质;不是电解质;是单质,、HCOCHCOOHAl只能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盐332 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 ;所以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故答案为: 不能与盐酸反应,故不选;Cl(B)NH4 不能与碱反应,故不选;NaOH FeCl不能与盐酸反应,故不选;3
33、NaHCO,是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钠溶液和水,故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Al 选; 与盐酸不反应,故不选;COOHCH3 盐酸与盐酸不反应,故不选; COH与盐酸不反应,故不选;32 ;故选: (C)将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加热可得红褐色液体,形成氢氧化铁胶体 AA.正确;体现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 BB.正确;氢氧化铁胶粒带电,有电泳现象,故C.三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同时还有盐酸生成在溶液里,与硝酸银生成沉淀, C错误;故 DD.正确;氢氧化铁胶体加热出现氢氧化铁沉淀,继续加热失水生成三氧化二铁,故C故选: 80g2mol
34、NaOH1L(1)mol/L;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为溶液意义为,质量为NaOH100 ml2mol/L mol/L0.1L40g/2需要溶质的质量为的,溶液则配制浓度约为 8.0g=mol,注意物质的量浓度中体积为溶液的体积不是容积的体积;(2)A.强电解质是熔融态或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常见强电解质为强酸、强碱、 大多数盐;B.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有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两性氧化物、两 性氢氧化物、金属铝、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物质;C.本题考查有关胶体的性质,将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加热可得红褐色液体,形成氢氧 化铁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结合氢氧化铁性质解答
35、;本题为综合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强电解质的判断、胶体的性质、既与盐酸反应又与氢氧化钠反应物质判断,明确配制原理、强电解质的性质、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112 一二溴乙实验室用乙醇和必要的无机试剂制取一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6.,烷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常温下颜色 溶解性熔点密度沸点 状态 不溶于水、易溶于醇、3 131.4无色液体2.18g/cm9.79 醚、丙酮请回答下列问题: _ A(1)。的烧瓶中装入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后还需加入装置 BD(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中的导气管发生堵塞,此时装置实验进行时若装置_。 _ NaOHC10%(3)。的试剂瓶中盛有溶
36、液,其作用是的装置 _ D(4)。装置 的试管中装有液溴,实验开始后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_ D(5)。开始反应时向装置 的烧杯中加入冰水,这是为了 _ E(6)。装置 的作用是46g12(7)一某学生使用,乙醇在浓硫酸存在下与足量的液溴充分反应,最终得到 _ 21178.6g。二溴乙烷一二溴乙烷的产率为,则生成 , (1)(); 或沸石【答案】碎瓷片(2)B中的水面下降,玻璃管中的水面上升甚至会溢出; (3)SO洗去乙烯中混有的少量CO; 、22(4)液体颜色变浅; (5)降温,防止液溴挥发; (6)Br尾气处理,吸收多余的,防止污染环境; 2(7)95% 1A?2装置中乙醇发生消去反应,【解
37、析】解:实验室制备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为: B装置可以作安全瓶,要以防,生成乙烯:C倒吸,由于有副反应的发生,生成的乙烯中有酸性气体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所以1?2,装置用氢氧化钠吸收乙烯中的酸性杂质气体,然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CH+BrBrCHCHBr,产物中混有的溴单质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CH溴乙烷:22222除去。 (1)(),防止暴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反应比较剧烈,要事先加入少量的碎瓷片或沸石 沸,)( 故答案为:碎瓷片;或沸石BBB(2)D中的水中的压强增大,将中的水压入导管,使中的导气管发生堵塞,会使 面下降,玻璃管中的水面上升甚至会溢出,B 故答案为:中的水面下降,玻璃管中的
38、水面上升甚至会溢出;(3)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COSO 、,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烯中混有的少量22COSO 、;故答案为:洗去乙烯中混有的少量2211?2(4)2二溴乙烷为无色,观察到液二溴乙烷,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体颜色变浅, 故答案为:液体颜色变浅;(5)溴在常温下,易挥发,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溴更易挥发,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D 的烧杯中加入冰水的作用为降温,防止液溴挥发,发,故开始反应时向装置 故答案为:降温,防止液溴挥发;EBr(6)为尾气处理装置,吸收多余的由于溴有挥发性、有毒,故 ,防止污
39、染环境,2 Br,防止污染环境;故答案为:尾气处理,吸收多余的246gBrBrCHCH(7)CH=CH+Br乙醇可理论上制备乙烯可知,根据反应方程式22222188g1mol1mol1?2,所以,质量为,与足量的溴反应,制备二溴乙烷的物质的量为178.6实际产量95%100%=100%= 产率,188理论产量95% 。故答案为:A1?2装置中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实验室制备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为: B装置可以作安全瓶,要以防倒吸,由于,C装置用氢氧化有副反应的发生,生成的乙烯中有酸性气体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所以=1CH2?,钠吸收乙烯中的酸性杂质气体,二溴乙烷:然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40、2BrCHBrCHCH+Br ,产物中混有的溴单质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2222)(1)(,防止暴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反应比较剧烈,要事先加入少量的碎瓷片或沸石 沸;BBB(2)D中的水中的压强增大,将中的水压入导管,使中的导气管发生堵塞,会使 面下降,玻璃管中的水面上升甚至会溢出;(3)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有杂质气 体;112?2?(4)二溴乙烷为无色,二溴乙烷,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5)溴在常温下,易挥发,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溴更易挥发,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 E(6)为尾气处理装置; 由于溴有挥发性、有毒,故实际产量100%=(7)
41、根据产率计算。 理论产量1?2,掌握相关物质的基本化学性质,主要考查了乙醇制备二溴乙烷,该题较为综合,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平时须注意积累相关反应知识,难度中等。 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组成,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7.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下图中所列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常用的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_。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到右流向,所选择的装置各导管的连接顺序是 _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CHO)7.2g(,经充分燃烧后,样品、只含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若准确称取、 _BA22g10.8g。管质量增加,则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管质量增加_()需要测定其他数据;
42、若能“是”或“不”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则 _。确定其分子式,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其结构简式为(1)gfehicda;,【答案】, ,(2)O吸收水分,得到干燥纯净的; 2(3)CH; 125 (4)不;DCEBA,各导管解:据实验目的和各装置的作用推知整套装置为【解析】DC)Oda.(MnOfehicg中浓发生装置,其中,接口顺序为作催化剂为22HSOEBCaClO吸收反应,中作用是吸收水分,得到干燥纯净的为有机物燃烧装置,2242ANaOH g mol0.5=22On(CO)CO)=,吸收反应生成的中,m(COH,生成的2222 g molm(C)+m(H)=(120.5+0.6m(H
43、O)=10.8O)n(H=0.621)g=,则,则22 gC12 H5C0.5(0.67.22)=H=,即:,所以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125(1)产生氧气中含有水,应经过干燥后才可与有机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用无水DCEBA,各导管接氯化钙吸收水,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整套装置为gfehicda,口顺序为 gfehicda;故答案为:, ,(2)CHSO中浓O,故答案为:吸收水分,得到干燥作用是吸收水分,得到干燥纯净的242O; 纯净的2 g mol g molm(C)+O)=0.6)=0.5m(HO)=10.8n(H)(3)m(CO=22n(CO则则,2222 gCH=7.20.51
44、)g0.6(12m(H)=0.5+2:,所以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12CHH(0.62)=5,即:C,故答案为:,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125125CH; 125C?H(4)因最简式中氢原子数已达饱和,故就是其分子式,若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125 则其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不; 本题考查有机物组成的实验测定,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实验原理和方法 8.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较弱,某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过程:气密性已检验 a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滴加浓盐酸,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 B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当 和Ba.当 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
45、色时,关闭活塞 ._(1)D 中四氯化碳的电子式是_(2) 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4)的操作和现象是 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 _(5)实验的目的是过程 ?2Cl+=Br+2BrKIbCl,【答案】试纸变蓝;淀粉打开活塞22CDbDCCl(或紫将少量中溶液滴入震荡,静置后中,关闭活塞,取下层溶液变为紫4 CCl)Cl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红色;确认的黄色溶液中无,排除221(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解:四氯化碳分子中,碳原子与氯原子之间形成【解析】 ,为 ;故答案为:(2)Cl因I的氧化性,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发的
46、氧化性大于22? 2Cl=I+2IICl能使淀粉变蓝;生:,222 KI试纸变蓝;故答案为:淀粉(3)Cl因Br的氧化性,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发的氧化性大于22? 2Cl=Br+2Br+Cl,生:22? 2ClBr+2Br+=Cl;故答案为:22(4)Cl因I的氧化性,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要发的氧化性大于22? 2ClI+2I+=Cl,同时检验产物碘的存在;生:22bCDbD震荡,静置后,将少量中,关闭活塞中溶液滴入,取下故答案为:打开活塞 CCl)(色;层溶液变为紫或紫红4B(5)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
47、 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色时,说明有大量的溴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CClCl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故答案为:确认,排除的黄色溶液中无 22 A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滴加浓盐酸, CB.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当和 a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当 D)CCl(色证明生成碘单质,震荡,静置后取下或紫红层溶液变为紫4 1(1)对共用电子对;四氯化碳为共价化合物,碳原子与氯原子之间形成 (2)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并用淀粉检验产物碘的生成; (3)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bCD(4)中,氧化剂的氧化性
48、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打开活塞中溶液滴入,将少量 Db震荡,检验产物碘的存在;关闭活塞,取下Ba(5),实验时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当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应避免氯气的干扰 本题主要考查了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验证,使学生根据已知知识能得出实验现象并进行解释,题目难度中等 9. 溴苯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实 验步骤如下:b15mLa1中中加入步骤苯和少量铁屑,再将:在_a(4.0mL有液溴慢慢加入到中,充分反应。,ab )中,而不中的液溴慢慢加入到将产生;填现象_d_; 能快速加入的原因是的作用是,继续滴加液溴滴完。装置2a10mL_()除去未反应的铁屑。中加
49、入填操作名称步骤水,然后:向 310mL8mL NaOH10mL10%水洗涤,分液得粗溶液、步骤水、:滤液依次用的NaOH_;溶液洗涤的作用是溴苯。 4: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即得粗产品。加入步骤_;氯化钙的目的是 已知苯、溴苯的有关物理性质如表: 溴苯苯溴?3 1.500.883.10cm/g?密度 156/5980沸点 微溶在水中的溶解度微溶微溶c_(1),作用是冷凝回流,回流的主要物质有实验装置中,仪器的名称为 _)(填化学式4(2)得到的粗产品中还含有杂质苯,则要进一步提纯粗产品,还必须进行的步骤 _。实验操作名称是H HBrBrC防污染,防、防止反应放出的热
50、使【答案】白雾吸收挥发而影响产率266 H HBr BrBrC蒸馏倒吸球形冷凝管和未反应的过滤、干燥除去2626 1:苯与溴反应生成的溴化氢遇到水蒸气会出现白雾;【解析】解:步骤苯与液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加入液溴速度过快,反应会放出较多的热量,由于苯和 溴的沸点较低,导致苯和溴会挥发出来,影响了溴苯的产率;HBrdHBr气体,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有毒,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倒吸,仪器 防污染,还防止倒吸,HHBrBrC防污染,、挥发而影响产率;吸收故答案为:白雾;防止反应放出的热使266 防倒吸; 10mL2a水,将未反应的铁粉通过过滤操作除去,步骤中加入:向 故答案为:过滤;3HBrH
51、Br和:溴苯中混有溴和步骤,溴苯不用氢氧化钠分液,用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 Br,未反应的2 HBrBr;和未反应的故答案为:除去2 4:氯化钙易吸水,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溴苯,步骤 故答案为:干燥;c8059(1),苯的沸点为溴的沸点为根据仪器构造可判断仪器,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 HBrC,、二者沸点较低,容易挥发出来,所以回流的主要物质有266 HBrC;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266(2)利用沸点不同,苯的沸点小,被蒸馏出,溴苯留在母液中,所以采取蒸馏的方法分 离溴苯与苯,故答案为:蒸馏。 1HBrHBr与水蒸气结合呈白雾;根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及,: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步骤 HBrd、防止倒吸
52、;是吸收挥发出的苯、溴的沸点较低容易挥发进行分析;仪器 2:通过过滤分离液体和不溶物;步骤 HBr3HBr;:溴苯中混有溴和步骤,用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溴和 4:无水氯化钙能够吸收水分;步骤c(1)构造判断其名称;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苯和液溴的沸点较低,容易根据图示仪器 变成气体挥发出来;(2)分离出的粗溴苯中含有未反应的苯,分离互溶的液体,根据沸点不同,利用蒸馏的 方法进行分离。本题考查了苯的性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涉及溴苯的制取实验、物明确掌握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质的分离提纯等知识,明确制备的原理是解答的关键, 试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53、力。 10.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_(1) 的名称:;仪器 O(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 _用的气体发生,选的化学方程式为2_)( 和收集装置是;填装置序号)(3)(NH选用的气体发生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氨气,3_ )( ;装置填装置序号是 F E F CD(4)装置进行排三种装置,均可用如图所示的、图中的装置代替,若用、ba F _ )(COCO若从”,装置的下同填”空气导管口通入,法收集”或“,22 _ F O。要得到干燥的,可先在装置中装2?MnO2? bAEBAC;浓硫酸;【答案】试管;或2KClO3O2KCl+23(1) 解:
54、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仪器是试管,【解析】 故答案为:试管;(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MnO2?;氧气的密度比空配平即可,化学方程式为:氯化钾和氧气,+3O2KCl2KClO23 AEAC 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选装置,或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MnO2? AEAC;或 ;故答案为:+3O2KClO2KCl23(3)(NH),因此不需要加热,选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氨气3B可以完成制备,择装置 B;故答案为: FCO(4)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若用FbCO处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装置的长管,从22FO装置中
55、装浓硫酸,浓硫酸可以干燥氧气,可先在 密度比空气大,若要得到干燥的2b ;浓硫酸;故答案为:(1)仪器为给固体加热的大试管;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得到化学方程式;固体加热在大试管中进行,制备氧气选择装A,氧气不溶于水比空气重,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 置(3)(NH)+液体,不需要加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氨气,反应物为固体3热反应生成气体,据此选择装置; Fb(4)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应从欲使用装置FO装置中盛放浓硫酸干燥氧气。端通入,要得到干燥的 ,2本题考查了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题目难度中等。 11. 工业上对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_ (1)下列改进和优化海水综合利用工艺的设想和做法可行的是 填序号 提高部分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施工队中途退场预防措施及违约责任协议3篇
- 2025年湖南省怀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自来水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销售员聘用协议书含客户关系维护服务2篇
- 2025年度新型智能公寓租赁合同范本4篇
- 2025版安防产品销售代理居间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个人租车保险及救援服务合作协议4篇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半导体光刻模拟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心包穿刺套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光热液压系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钢构工程装配式建筑合同样本2篇
- 公务摄影拍摄技巧分享
- 仓储中心退货管理制度
- 丰田锋兰达说明书
- 白宫-人工智能行业:美国人工智能权利法案蓝图(英译中)
- 典范英语8-15Here comes trouble原文翻译
- 六安市叶集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一章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概述
- 工程设计费取费标准
- 清华大学考生自述
- 人机工程学与眼镜
- 中层后备干部培训心得体会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