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地理试题_第1页
2012高二地理试题_第2页
2012高二地理试题_第3页
2012高二地理试题_第4页
2012高二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年级第一次模块考试地理试题测试范围: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4页,第卷5至8页,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危害较大,回答12题。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

2、,正确的是(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读我国某地气象资料表,回答34题。月 份1357911风力8级(天数)1.53.73.60.60.41.4平均温度()-3.26.421.227.320.66.3降水量(mm)3.39.133.32

3、47.326.23.53.该区域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风沙 干旱 洪涝 盐碱A. B. C. D.4.针对该地区的自然状况,下列趋利避害措施不正确的是( )A.建立农田防护林体系B.改进耕作方式和改良作物品种C.修建水库,疏浚河道D.采用漫灌方式,扩大灌溉面积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完成57题。5.遥感的特点不包括( )A.探测范围大 B.获取资料快C.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D.对地物的分辨率低6.遥感技术应用的领域包括( )资源普查 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工程建设及规划A. B. C. D.7.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不包括( )A.可以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

4、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B.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C.可以迅速地发现一些初发时人眼难以察觉的突发性灾害D.可以建立灾害暴发规律模型8.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9.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的成因相同B.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的下滑现象C.泥石流即特大洪水暴发D.滑坡和泥石流在我国分布较广10.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较广的主要原因有( )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 人类活动对地表结构的严重破坏 季风区夏季暴雨集中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A. B. C. D.11.有关家庭防震避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大

5、件家具放在墙体坚固处B.清楚室外环境条件C.准备锤子、斧子、撬棍等工具D.学会人工呼吸、止血、包扎等救护技能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给环境造成巨大影响。据此回答1214题。12.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B.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C.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D.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缩小”作用13.关于震后自救与互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掌握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B.被压埋

6、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C.被压埋时,要保护好呼吸系统D.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14.海啸常伴地震而发生,出现最多的海域是太平洋,我国处太平洋西侧,海岸线绵长曲折,但多数地区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因为( )我国海区多是宽广的浅水大陆架 外围成串的岛屿、暗礁形成天然屏障 我国东部沿海地壳近代垂直差异运动不明显 我国沿海区处于板块构造内部A. B. C. D.下表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完成1516题。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58131423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15602100246015.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

7、沙化速度在不断_,主要原因可能是_( )A.加快 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B.减缓 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现象C.减缓 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严重D.加快 西北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16.为了遏制强沙尘暴频繁发生,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沙漠,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干旱地区退耕还牧,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适当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D.控制草场载畜量,合理放牧,建设人工草场17.若下图表示的是以甲为中心的等震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等震线上震中距相同B.破坏程度表现为甲乙丙丁C.震级数量关系为甲乙丙丁D.甲点为震源18.在同一次灾害中,能“缩小”灾情的

8、行为是( )A.迁入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B.到有肥沃的火山灰土的活火山附近种田居住C.加强对灾情的监测D.尽快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读“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1921题。19.在a、b、c、d四处,最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方是( )A.a B.b C.c D.d20.上题中的自然灾害属于 ( )A.水文灾害 B.地质灾害 C.生物灾害 D.气象灾害21.若在发生自然灾害的字母处有一游客,该游客逃生的方向是( )A.向北 B.向南 C.向东北 D.向东南22.破坏森林、草场可能加剧哪些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 )洪水 泥石流 台风 沙尘暴 酸雨A. B. C. D.下表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

9、保险公司对全球20世纪后50年的特大自然灾害次数和经济损失(亿美元,折算为1998年水平)作出的统计。完成2325题。年代5060708090次数2027476382经济损失38569012421929538523.关于20世纪后50年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正确的叙述是( )A.由于战争破坏和自然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B.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大,死亡的人数也越多C.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增大D.发展中国家自然灾害损失增大,发达国家自然灾害损失减少24.自然灾害保险属于( )工程性防御 非工程性防御 灾中应急 灾后恢复A. B. C. D.25.关于20世纪后

10、50年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关系的论述,正确是(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机率 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快,气象灾害的危害程度在增大 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增多,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有时会诱发地质灾害A. B. C. D.高二年级第一次模块考试地理试题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座号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填写完整。2.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山东省历年降水距平百分率。(图中黑直线表示年降水趋

11、势。)材料二 黄河水文站不同时段径流量亿m3站名时间19512004年19702004年19802004年19872004年济南全年384.0300.0281.0217.036月76.154.150.947.4710月231.0179.0169.0118.011月次年2月76.666.660.350.9东营全年368.0276.0252.0183.036月66.640.334.429.8710月22.6171.0160.0106.011月次年2月75.264.657.546.0(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山东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和黄河山东段的径流变化趋势。(2分)(2)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试分析造成山东干旱威胁加剧的主要原因。(4分)(3)针对山东干旱加剧的状况,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4分)27.读我国某日大风降温预报,回答问题。(1)比较此天气过程中我国南北方的风向、风力差异。(4分)(2)此种气象灾害往往给我国南方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原因是什么?(6分)28.2011年1月印尼由于默拉皮火山喷发而形成火山泥石流,致使当地1000多名居民被迫转移,我国发生的基本都是暴雨泥石流。(1)泥石流有哪些危害?(4分)(2)对于泥石流灾害你认为有哪些防治措施?(6分)29.读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