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1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2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3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4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墩中学 周九菊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二氧化碳是学生继氧气之后要学习的又一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CO2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由于学生在学习O2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CO2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然而,多年来的接受式学习,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较为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的习惯。例如,当看到湿润的紫色小花放入装有CO2 的集气瓶时,小花变红,他们就会得出是C02使紫色小花变红的错误结论。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得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

2、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认识和感知化学学习的奥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二、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CO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并能举例说明。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CO2的化学性质,学会观察和分析有关现象及原因。 2、经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CO2性质的学习,加深原有的关于CO2的认识,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已经熟悉的物质。2、通过实验探究CO2的化学性质,增强学习化学的

3、兴趣。3、 树立关注生活,珍爱生命的意识。4、 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思维能力。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仪器药品集气瓶、烧杯、试管、玻璃片、橡皮塞、导气管、吸管、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夹、锥形瓶。用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小花、稀盐酸、蜡烛、石灰水、二氧化碳气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请学生收集有关二氧化碳的信息。查找资料,搜集有关二氧化碳的信息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引入:组织学生列举日常生活或学习中与CO2有关的事例,并让学生归纳出它的性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发言。回答: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4、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避免了重复与罗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重点更为突出。将已收集好CO2的集气瓶正放在桌上。提问:通过观察,可得出CO2的哪些性质?讨论、交流、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断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提出探究任务: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指导学生分组实验;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向放有两只高矮不同、正在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若一次不成功,再尝试,并总结实验成功的操作要点)集体交流、讨论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验证假设,并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二氧化碳

5、溶于水会与水反应吗?如果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提供信息: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验证假设。学生讨论,猜测并实验:把浸过石蕊试液的4朵小花分别进行实验对比:(1)喷醋酸(2)喷水(3)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4)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把(4)中的小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分析有关实验现象并获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该酸性物质不稳定,受热很容易分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能用

6、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的原因吗?学生思考书写化学方程式通过回忆旧知识,激发掌握新知识的欲望。(为什么石灰水变浑浊?)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根据有关CO2的性质,总结归纳用途。阅读教材P-115,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讨论、交流,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看问题,感受和体会化学的价值。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明白性质决定用途的道理。布置作业:家庭小实验,用家里的一些物品制取并收集CO2气体。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实施,把实验的结果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更有兴趣。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

7、化碳(第一课时)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1、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2、 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 + H2O=H2CO3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CO3 加热 CO2 + H2O(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 + Ca(OH)2 = CaCO3 + H2O 此反应常用于检验CO2 。二、 二氧化碳对于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 用途: 干冰(固态CO2):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等。 二氧化碳(气态):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原料、气体肥料等。2、二氧化碳的来源,温室效应的防治。学以致用:1北方的农村,许多人家里都设有地窖用来贮存蔬菜。

8、由于 致使里面含有大量的 气体,因此,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往往会做一个“灯火实验”:就是把燃着的 先放入地窖里,如果看到 ,证明里面聚有大量的 气体,不宜进入;当看到 ,证明里面的 气体较少,可以进去。2为了让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人们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潮湿了?3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人称“死狗洞”。人如果牵着一只狗进去的话,狗很快就会昏迷,但人却安然无恙,你能猜想这是为什么吗?4.如何证明啤酒瓶中冒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5. 二氧化碳能用于制汽水是因为: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本

9、课时主要介绍CO的化学性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课文首先引导学生从观察颜色等物理性质入手。紧接着转入化学性质,介绍了煤炉中煤的燃烧情况。引出CO使人中毒,等一些与生活有关的事例。最后介绍了CO的还原性。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CO的性质(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因为CO有毒,具有污染性,本节教学设计将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配合学生自主探究CO的性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得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CO的性质。(2)、知道CO使人中毒的原因。(3)、

10、认识CO与H2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加深对CO毒性的理解,加强安全意识。(2)、通过探究CO还原氧化铜的操作步骤,初步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意识。(3)、在对“讨论CO还原氧化铜尾气的处理”中,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CO化学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重点CO的性质难点1、CO化学性质实验的组合设计和实施。2、使用CO时的防毒意识和处理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具挂图、课件、一瓶CO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CO

11、2性质和用途,你们知道碳还有哪些氧化物?讨论、发言回忆旧知识,引出本课题。请你们找出CO和CO2分子的异同点。讨论、找寻异同点利用对比和观察法,初步认识CO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思考以结构决定性质入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出示一瓶CO,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教师补充总结、板书。观察实物,讨论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那么,CO有哪些化学性质呢?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17P118页。阅读课本并思考、讨论CO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播放课件)CO的可燃性实验,并检验产物。观察现象并分析产物明确CO的可燃性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CO中毒,那么它是怎样

12、使人中毒的呢?阅读课本P117并讨论回答问题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你们认为课本P118图619煤炉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说明原因,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分组讨论、交流,小组长上黑板写化学方程式。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冬天在门囱紧闭的室内生炭火盆时,会不会产生CO呢?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思考、讨论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出问题: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CO)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样处理呢?讨论认识CO无味而为什么煤气却有难闻的气味,并让学生掌握一旦发生煤气泄露时的应急措施。提出问题:CO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播放CO还原氧化铜的课件。并描述操作的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明确CO的还原性调查与研究:1、 回家调查你们周围使用煤气或煤气炉的用户,寻找安全隐患并帮助他们设计改进方案。2、 发生CO中毒应如何急救?调查做好笔记,回学校后跟同学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上交教师。通过讨论得出结果,体验讨论式学习的好处,享受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三、一氧化碳1、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2、一氧化碳(1)、 可燃性 2CO+O2点燃2C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