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共6篇)_第1页
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共6篇)_第2页
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共6篇)_第3页
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共6篇)_第4页
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共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共6篇) 第1篇:荒漠化的防治教学反思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教学反思温江中学地理组 李海英1.从课标要求灵话采用案例教学法。 以实际事例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分析该事例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引起该问题出现的背景原因,了解该问题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危害,探究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措施,这就是本节内容采取的案例分析方法。看似简单的目标,却体现出地理课标的理念要求。2.设计安排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教学引入环节中,循环播放各种荒漠化现象图片,荒漠而极具美感的图片,一方面让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荒漠化现象首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感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和力度,引起学生学_

2、兴趣和欲望;在分析荒漠化成因教学环节中也体现出发挥学生主体性,设计安排小组代表分析他们寻找的典型地区荒漠化的成因,让学生进入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体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时,也是让学生充分讨论、思考后,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再给予鼓励性评价和订正的。3.关注课程资源的整合。人教版教材在本节上精心设计了活动、思考题,提供了充分的案例材料。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人教版教材这一优势,着眼于如何整合好教材中的图文、活动题、思考题、案例材料等。如课堂上的拓展延伸活动题设计,就选取第20页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有关材料,对活动题、思考题中的问题设

3、计进行了整合。这样处理,充分考虑到了所教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人教版教材的优点,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4.运用联系框图进行教学。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运用联系框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及学生实际,采用恰当的方式运用联系框图进行教学:教师提供联系框图让学生根据联系框图解释地理现象。教师提供联系框图的内容让学生使用简头等符号进行连结,完成联系框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完成联系框图。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强化了教学效果。5.重视板图板书。虽然有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但还是重

4、视板书板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电脑多媒体的好处是容量大,形象直观,可是,一关电脑就没有了,可是,板书能记录教学过程的整个思路,精心设计的板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学_线索,使他们不仅更好理解课堂的逻辑思路,更有助于他们以后复_备考。6.应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后,教学容量更大了,各种地图出现得较多,要多一些时间给学生读图和思考。在本节教学中,有些提问给学生预留的思考时间少了一些。7.重视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读图能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_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用综合的观点来分析地理现象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能力,从而能举一反三,

5、分析将来遇到的类似问题。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们是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的,课堂参与度高,兴趣浓厚,学_效果良好。第2篇:荒漠化的防治教学反思荒漠化的防治教学反思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篇,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分析区域的现状,掌握如何去解决区域的问题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举一反三会分析其他地区的生态问题。下面我来分析我在这节课中的好处与不足。本节课课程标准要求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借助典型区域案例,进行区域发展与环境问题分析。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区域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区域

6、环境治理的对策与措施”这一分析思路,最终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本节课的第一大优点,同时我加入了西南贵州的石漠化案例作为课堂知识的拓展,学生类比应用是我的第二大亮点遵循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这节课在我教学设计时本着先学后教,学以致用的思想,用类比学_的方法通过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危害,措施延伸到贵州地区石漠化的原因危害措施。课前让学生自主学_西北地区。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背景,气候,地形,植被,土壤,水源。课堂上小组探究合作,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之后老师总结给出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以关键字的形式)措施。作为知识拓展,能力延伸,贵州地区的石漠化作为案例分析,学生类比西北区得出石漠化的原

7、因危害,措施。通过这样的类比学_,当堂知识得到强化,能力得以提升。小组合作探究,活跃了课堂氛围。但也有不足,第一西北地区讲的不够仔细,学生基础较差,给几个图片太直观笼统,并没有给足学生时间去分析、查阅资料。第二 时间有点仓促。 贵州的石漠化的防治措施没有总结到位。 第三有些学生存在浑水摸鱼,不参与,课堂考核制度有待加强。但是总体效果不错,知识类比迁移,提高了课堂容量,以后可以继续加强类比思维的应用。第3篇:荒漠化的防治(教案)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

8、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3)知道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4)了解全球其他地区的荒漠化现象,理解其产生的原因; (5)了解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ge的计算方法,学会基本的地理测量方法;(2)应用ge提供的卫星地图,学生学会读图、析图的方法,学会思考各种自然 和人文景观之间的整体性联系;(3)通过对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综合与分析,并能利用实证的方法解决具体的地理问题; (4)能使用ge来看地球任一地区地形坡面图的方法; (5)能利用ge的历史图层,跨时空来了解荒漠化的形成过程。(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9、与环境有密切关系;(2)意识到并关注中国沙尘扩展的问题,加强对国家归属感和认识中国的热忱; (3)意识到环境的转变及其对人文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 (4)对世界其它地方的民众所遇到的问题及困难表达同情;(5)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愿意为更美好环境做出适当的行动。教学重点: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教学难点:(1)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定义(2)能掌握好荒漠化,学会分析其他的区域环境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形成综合分析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教学模式:学案导学、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自主学_、合作探究、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环境:(1)网络教室,至少1520

10、台能够上网的电脑; (2)教室内的电脑装有ge6.0软件;(3)教室内有投影仪,教师的电脑装有能够控制学生的电脑的软件; (4)教室内的电脑配置大约 34 人一台,电脑与电脑之间留的间隔大一些,便于小组活动。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楼兰古城: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位于现今塔里木盆地东部的罗布泊及其邻近地区,与汉唐文化密切相关。鼎盛时期人丁兴旺、车马喧闹,然而在公元 4 世纪,楼兰文化戛然而止。古时的楼兰曾经是沙漠中的绿洲,树木参天,水草丰盛,居民以渔牧为生,是屯田的场所,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为东西方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如今看到的景象一片荒漠。讲

11、授新课什么是荒漠化?顾名思义:“化”在中文中是一种使动用法,“荒漠化”可理解成“使变成荒漠”,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其表现有下面几种:1.石质荒漠化: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被破坏,而形成岩石裸露的地表,在水、风的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下,使该地水土流失、沙化的现象。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年年 通过贵阳 年和 年某地卫星图片的对比,可以看出地 表植被破坏严重,岩石裸露地表,长期受外力作用,该地将会出现水土流失, 最终导致土地退化的石漠化现象。2.土地沙漠化: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 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

12、,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 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如今楼兰地区的所处的环境。楼兰遗址左图为楼兰遗迹“三间房”,结合古城卫星图片可以看出此地 及周边地区现在是荒漠一片,而原本此地应该是水草丰美,这种变化过程就 称为荒漠化3.土壤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干旱或不合理的灌溉, 导致盐类物质富集在地表的现象。如罗布泊地区罗布泊地区 左图为罗布泊的盐渍化土壤。测量罗布泊曾经的水域面积,现今与 40附近的银川比较, 景观的不同?1.使用搜索功能,输入罗布泊坐标(904043.47e,40729.27n),找到罗布泊的位置2.使用工具标尺多边形,可以测算出罗布泊曾经最大的水域面积, 如下左图,

13、读出数据为 1820km,大致与安徽巢湖面积相当。3在搜索中输入“宁夏 银川”,同时,选择视图网格,显示地理经纬度,确定银川的经纬度位置与罗布泊纬度相当(40n 附近),但地理景观完全两样,一地是荒漠,一地是良田,如上右图利用 ge 画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结合西北地区 的位置,判断罗布泊的降水状况 1.点选 ,还原图像,由于降水的不同,导致地表植被出现差异,点击添加路径,大致可以画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如下左图 2.点击叠加图层,叠加“西北地区地形及位置示意图”,如上右图,得出结论:罗布泊处于非季风区,降水少,进一步发现,由于贺兰山阻挡了东南 季风的前进,银川位于迎风坡

14、,降水多,因此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因而农田广布;进一步再看图,发现,也正因为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阻挡,来自于海洋的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因而罗布泊地区降水极少。利用测量工具,量测罗布泊距离海洋的距离,并利用ge显示 地形剖面图点击标尺路径,可测量出罗布泊距渤海的直线距离为 2437km (如下左图),由此可以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因而降水少。然后在所画曲线上点击右键显示高度配置文件,直接显示出地形剖面图(如下右图)由此可以判断,我国的夏季风由于地形的阻挡,难以深入内陆地区。利用气象图层,观察罗布泊地区的昼夜温差点选气象图层,点击图中的气温图标,显示如下图,可得出结论,罗布泊昼夜温差达到

15、21,昼夜温差大。结合必修 1 所学知识,由温差大,推断此地气压差大,形成的风力也就大,从而从一个方面解释该地蒸发量大的原因活动13可以解释罗布泊降水少的原因,一是海陆位置,二是地形因素;活动4从该地昼夜温差大推断出风力大,从而解释该地蒸发旺盛;当然该地为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也是蒸发量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最终得出结论,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告知学生 ge 的“河流、戈壁沙漠、植被、土壤、风沙”图片的地标,说说这些地理事物与干旱的联系 举例:(1)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戈壁和沙漠(2)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土壤发育差沙质沉积物土植被壤 沙漠

16、河流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跟着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因素是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起决定因素的确是人为因素,请同学们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操作及使用 ge 来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 1.每 4 人一小组,2.小组一人负责搜集书本中有关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3.一人负责整理记录相关知识点,4.二人负责在 ge 中寻找相关卫星照片的证据,从中可以发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砍 伐,开矿,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原因针对“过度放牧”这个原因,请同学们来结合“非洲乍得的绿洲”这张 卫星图片,探究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1.图中获取其地理位置,判断其气候类型 2.图中发展的农业

17、地域类型及其限制因素 3.利用标尺工具圆,测量图中水井的供水范围 4.思考,一旦过度放牧,此水井周边会发生何现象?我们发现,荒漠化问题不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问题,它具有全球性,现 在借助 ge,我们跳出中国看看世界其他地区的荒漠化现象。利用 ge 的历史图层,穿越到非洲 1955 年,对比昨日和今日非 洲萨赫勒地区的植被覆盖,了解其荒漠化的情况(1)点击 ,拖动滑动条,自由选取时间点如1955,1972,1990,,,, 通过历史图层,速度?近几观看该地区荒漠化的年荒漠化速度明显加1955年1972年1990年年年 年 年 年(2)通过 ge 的放大功能,将 年图像局部放大,可获取哪些信息?

18、(经纬度位置,聚落分布,植被,沙质土壤,河流)(3)结合获取的信息,分析该地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纬度位置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影响经度位置离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无河流气候干旱土壤沙化土壤肥力下降植被稀疏 人为原因:聚落人口集中分布局部地区人类活动影响大聚落人口激增过度放牧草场超载加剧沙化聚落植被破坏土质沙化土地生产力下降加剧贫困饥荒荒漠化的原因已经找到,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对“症”下“药”,我们很 容易找到解决荒漠化的措施,利用ge,添加一些图片,学生来判断所对“症 状”及采取的措施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教学讲解:“症”:1风力大 2水资源利用不当 3植被稀疏。“药”:

19、沙障的功能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教学讲解:“症”1过度樵采 2.农业结构不合理 3.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4.气 候干旱,沙化严重。“药”:1.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2.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3利用生物措施构筑防护体系;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 1.概念:2.表现: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二、自然因素1、海陆位置2、地形因素3、气候三、人为因素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四、对策和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

20、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第4篇:荒漠化的防治教案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3)知道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4)了解全球其他地区的荒漠化现象,理解其产生的原因; (5)了解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ge的计算方法,学会基本的地理测量方法;(2)应用ge提供的卫星地图,学生学会读图、析图的方法,学会思考各种自然 和人文景观之间的整体性联系;(3)通过对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

21、,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综合与分析,并能利用实证的方法解决具体的地理问题; (4)能使用ge来看地球任一地区地形坡面图的方法; (5)能利用ge的历史图层,跨时空来了解荒漠化的形成过程。(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有密切关系;(2)意识到并关注中国沙尘扩展的问题,加强对国家归属感和认识中国的热忱; (3)意识到环境的转变及其对人文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 (4)对世界其它地方的民众所遇到的问题及困难表达同情;(5)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愿意为更美好环境做出适当的行动。教学重点: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教学难点:(1)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

22、定义(2)能掌握好荒漠化,学会分析其他的区域环境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形成综合分析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教学模式:学案导学、问题探究1 / 12 教学方法:自主学_、合作探究、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环境:(1)网络教室,至少1520台能够上网的电脑; (2)教室内的电脑装有ge6.0软件;(3)教室内有投影仪,教师的电脑装有能够控制学生的电脑的软件; (4)教室内的电脑配置大约 34 人一台,电脑与电脑之间留的间隔大一些,便于小组活动。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楼兰古城: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位于现今塔里木盆地东部的罗布泊及其邻近地区,与汉唐文化密切相关。鼎盛时期人丁兴旺

23、、车马喧闹,然而在公元 4 世纪,楼兰文化戛然而止。古时的楼兰曾经是沙漠中的绿洲,树木参天,水草丰盛,居民以渔牧为生,是屯田的场所,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为东西方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如今看到的景象一片荒漠。讲授新课什么是荒漠化?顾名思义:“化”在中文中是一种使动用法,“荒漠化”可理解成“使变成荒漠”,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其表现有下面几种:1.石质荒漠化: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被破坏,而形成岩石裸露的地表,在水、风的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下,使该地水土流失、沙化的现象。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年年2 / 1

24、2 通过贵阳 年和 年某地卫星图片的对比,可以看出地 表植被破坏严重,岩石裸露地表,长期受外力作用,该地将会出现水土流失, 最终导致土地退化的石漠化现象。2.土地沙漠化: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 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 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如今楼兰地区的所处的环境。楼兰遗址左图为楼兰遗迹“三间房”,结合古城卫星图片可以看出此地 及周边地区现在是荒漠一片,而原本此地应该是水草丰美,这种变化过程就 称为荒漠化3.土壤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干旱或不合理的灌溉, 导致盐类物质富集在地表的现象。如罗布泊地区3 / 12罗

25、布泊地区 左图为罗布泊的盐渍化土壤。测量罗布泊曾经的水域面积,现今与 40附近的银川比较, 景观的不同?1.使用搜索功能,输入罗布泊坐标(904043.47e,40729.27n),找到罗布泊的位置2.使用工具标尺多边形,可以测算出罗布泊曾经最大的水域面积, 如下左图,读出数据为 1820km,大致与安徽巢湖面积相当。3在搜索中输入“宁夏 银川”,同时,选择视图网格,显示地理经纬度,确定银川的经纬度位置与罗布泊纬度相当(40n 附近),但地理景观完全两样,一地是荒漠,一地是良田,如上右图利用 ge 画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结合西北地区 的位置,判断罗布泊的降水状况4 / 12 1.点

26、选 ,还原图像,由于降水的不同,导致地表植被出现差异,点击添加路径,大致可以画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如下左图2.点击叠加图层,叠加“西北地区地形及位置示意图”,如上右图,得出结论:罗布泊处于非季风区,降水少,进一步发现,由于贺兰山阻挡了东南5 / 12 季风的前进,银川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因此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因而农田广布;进一步再看图,发现,也正因为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阻挡,来自于海洋的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因而罗布泊地区降水极少。利用测量工具,量测罗布泊距离海洋的距离,并利用ge显示 地形剖面图点击标尺路径,可测量出罗布泊距渤海的直线距离为 2437km (如下左图),

27、由此可以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因而降水少。然后在所画曲线上点击右键显示高度配置文件,直接显示出地形剖面图(如下右图)由此可以判断,我国的夏季风由于地形的阻挡,难以深入内陆地区。利用气象图层,观察罗布泊地区的昼夜温差点选气象图层,点击图中的气温图标,显示如下图,可得出结论,罗布泊昼夜温差达到 21,昼夜温差大。结合必修 1 所学知识,由温差大,推断此地气压差大,形成的风力也就大,从而从一个方面解释该地蒸发量大的原因6 / 12活动13可以解释罗布泊降水少的原因,一是海陆位置,二是地形因素;活动4从该地昼夜温差大推断出风力大,从而解释该地蒸发旺盛;当然该地为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也是蒸发量大

28、的重要原因之一。最终得出结论,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告知学生 ge 的“河流、戈壁沙漠、植被、土壤、风沙”图片的地标,说说这些地理事物与干旱的联系 举例:(1)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戈壁和沙漠(2)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土壤发育差沙质沉积物土植被壤7 / 12 沙漠 河流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跟着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因素是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起决定因素的确是人为因素,请同学们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操作及使用 ge 来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 1.每 4 人一小组,2.小组一人负责搜集书本中有关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3.一人负责

29、整理记录相关知识点,4.二人负责在 ge 中寻找相关卫星照片的证据,从中可以发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砍 伐,开矿,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原因针对“过度放牧”这个原因,请同学们来结合“非洲乍得的绿洲”这张 卫星图片,探究掘井带来的负作用8 / 12 1.图中获取其地理位置,判断其气候类型 2.图中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限制因素 3.利用标尺工具圆,测量图中水井的供水范围 4.思考,一旦过度放牧,此水井周边会发生何现象?我们发现,荒漠化问题不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问题,它具有全球性,现 在借助 ge,我们跳出中国看看世界其他地区的荒漠化现象。利用 ge 的历史图层,穿越到非洲

30、 1955 年,对比昨日和今日非 洲萨赫勒地区的植被覆盖,了解其荒漠化的情况(1)点击 ,拖动滑动条,自由选取时间点如1955,1972,1990,,,,9 / 12 通过历史图层,速度?近几观看该地区荒漠化的年荒漠化速度明显加1955年1972年1990年年年 年 年 年(2)通过 ge 的放大功能,将 年图像局部放大,可获取哪些信息?(经纬度位置,聚落分布,植被,沙质土壤,河流)(3)结合获取的信息,分析该地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纬度位置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影响经度位置离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无河流气候干旱土壤沙化土壤肥力下降植被稀疏 人为原因:聚落人口集中分布局部

31、地区人类活动影响大聚落人口激增过度放牧草场超载加剧沙化聚落植被破坏土质沙化土地生产力下降加剧贫困饥荒荒漠化的原因已经找到,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对“症”下“药”,我们很 容易找到解决荒漠化的措施,利用ge,添加一些图片,学生来判断所对“症 状”及采取的措施10 / 12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教学讲解:“症”:1风力大 2水资源利用不当 3植被稀疏。“药”:沙障的功能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教学讲解:“症”1过度樵采 2.农业结构不合理 3.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4.气 候干旱,沙化严重。“药”:1.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2.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

32、题; 3利用生物措施构筑防护体系;11 / 12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概念:2.表现: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二、自然因素 1、海陆位置 2、地形因素 3、气候 三、人为因素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四、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12 / 12第5篇:荒漠化的防治教案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理解荒漠化形成的过程。2: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特征 2

33、:荒漠化形成的认为原因 2:比较法,图示法,分析法1导入新课:昔日罗布泊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透明,称之为生命的绿洲,现如今戈壁一望无际,无一棵青草,无一条小溪,风蚀丹丘,沙堆连绵,连飞鸟也不敢穿越,是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2自学指导:阅读教材注意下列问题 什么叫荒漠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干旱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3教学过程: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的概况1.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2.荒漠化发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与人类过的经济活动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4.影

34、响: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5.思考:(1)荒漠与荒漠化的区别。(提示:荒漠与一种地表景观类型,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2)沙漠化与荒漠化的区别。 (提示: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过渡: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地区,为什么呢?我们下面来学_。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一)干旱的自然环境-荒漠化的潜在因素思考: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1位置-深居内陆

35、,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xxx(大部)说明: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思考:西北地区什么位置特征使这里形成干旱环境,以致荒漠化严重? 提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2地形-四周高原山地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看图:学生总结地形特征思考:西北地区什么地形特征使这里形成干旱环境,以致荒漠化严重? 提示:四周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教师补充讲解: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特别是隆起的青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

36、的进入,干旱就成为了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3.气候利用以前所学内容,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思考:导致西北地区形成干旱环境的主要气候因素是什么? 提示:降水少。4、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西北地区从东向西随着离海洋距离增大,水汽越来越少,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 思考(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增加绿色。荒漠化严重) 通过读图、析图、用图,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了解荒漠化的成因,得出具体防范措施。如观察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通过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及所属自然区;分析该地区突出的气候特征、降水的分布规律、

37、原因、植被类型,进而引导分析风力大小及地表沙质沉积物变化的分布规律及导致自然景观变化的原因。最后,归纳导致荒漠化问题的自然原因:基本条件干,动力条件风,物质条件沙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资料,使知识直观化。通过设问,结合资料思考:蒙古国东部比我国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进程慢的原因。以商都县为例看该地土地荒漠化的状况。(课本p40图4.9分析:从1962年到1978年,该地荒漠化土地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从1978年到1988年,该地荒漠化土地比例又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归纳影响现代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类的活动。)再据课文p40-41有关内容思考阅读材料所表现的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度樵

38、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深入引导学生分析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贫困)。展示结构图,(见课件)学生回答: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人们迫于生计而无可选择地采取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和落后的灌溉方式等非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形式,开发现有资源,从而加快了荒漠化的发展。师结: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尤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使土地荒漠化进程加速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思考:如何打破荒漠化与贫困相伴这种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分析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科尔沁和沙坡头治沙案例,激发

39、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环节,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科学的人地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案例1吉林4年治荒520万亩科尔沁沙地位于xxx自治区东南部及毗邻的吉林、辽宁省的部分地区,属重度沙漠化地区。一亩草场正常载畜量应为1.3只羊,而吉林白城市通榆县(位于科尔沁草原最东端)到年竟要承载13只羊,整整翻番了一倍。科尔沁65%以上的草原成为沙化、碱化、退化草地,一度出现“碱进人退”、“碱撵人搬家“的现象。在沙地治理工程中,当地人提出了因地制宜的生态草建设思路即采取封原育草、植灌种草、林草结合等手段综合治理荒漠化土地,实行围封禁牧,启动生物的自然恢复能力,形成一个较为完善

40、的植被生态系统。当地人还选择耐旱、耐寒、耐盐碱、耐贫瘠的羊草种植,不仅改变了荒芜的沙地面貌,还可作为牧草中的细粮,出口日本,售价170美元/吨(干草),比出口玉米(135美元/吨)的投资回报率还高。至年底,吉林用4年时间治理了520万亩荒漠化土地,这520万亩生态草,每年产生的综合生态效益可达7.8亿元人民币。摘自中国青年报/04/14(有改动) 思考:科尔沁沙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其主要依据是什么?根据主导风向,绘出林灌草的排列与风向的关系示意图。 吉林西部人是如何打破贫困与荒漠化相伴这种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生:选择羊草种植,出口日本,售价170美元/吨(干草),投资回报率高,治沙又治穷,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草产业是个典型的循环经济,可带动养殖业,丰富百姓餐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