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东城语文一模散文阅读试题分析_第1页
2018届东城语文一模散文阅读试题分析_第2页
2018届东城语文一模散文阅读试题分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届东城一模散文阅读试题分析,柴荣 王鲁新,一、内容梳理 第一段,大河家临着黄河。 第二段,大河家岸边临津古渡口的日光水分醇浓。 第三段,大河家桥连着甘肃和青海。 第四段,站在大河家桥上,感受黄河水的狂野。 第五段,想象临夏人由临津古渡过黄河,临河而立感受到黄河水的震撼之美。 第六段,回顾从临津古渡过黄河的历史名人。 第七段,临津古渡见证了唐朝茶马互市的繁荣。 第八段,西域商人沿古道到茶马互市与中原来的人交易。临津渡口繁忙。 第九段,临津古道也见证了民间频繁的交易。 第十段,古道上常年奔波的西域商人沿途而居形成村庄。 第十一段,古河州商道上的商人唱“花儿”表达感情。 第十二段,由临夏口音

2、与河西口音相似回顾河西祖先迁徙到临夏的历史。 第十三段,作者感慨千年后,河西与临夏口音相似,作为河西人,牵挂着临夏人。 第十四段,点题,我作为河西人来看古渡口、古河州。,三、试题分析 19.b “仆”读作“p”,20.b 感激之情不是因为大河家桥这边是甘肃,那边是青海,方便藏民和回民走过。,21. 作者为什么认为“花儿”是“心喊开的”?(5分) 评分细则: 1.花儿寄托了人们真挚而热烈的情感3分; 2.对生活的感叹 2分 , 3.对自然的赞美/照抄原句“内心的柔软和自然的大美撞击” 2分,若答“对生命的赞美”0分, 4.对爱情的渴望 1分。 若1+2、3、4任意一点,仍得3分 若1+2、3、4

3、任意两点,得4分 若答出2+3+4,即得满分 若答出“花儿寄托了(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感受”即得2分 若答出“花儿寄托了(表达了)人们的心情”即得2分,23.本文第段写道:“大河家渡口,离着盛唐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评分细则: 1.用夸张的手法/在临津渡口仿佛穿越时空/临津渡口与盛唐关系密切(密不可分)/临津渡口见证着盛唐的繁华/盛唐的发展离不开临津渡口 2分 2.感受到当时贸易的繁荣与盛唐的繁华 2分,若答出“感受到盛唐的繁华”即得2分,若只答出“感受到当时贸易的繁荣”只得1分 3.表达了作者对盛唐的赞美 2分,若只答出“表达了作者对临津渡口的赞美”0分 若答出1+2+

4、3,即得满分,满分示例: 临津渡口与盛唐联系紧密(2分),商贸往来繁盛之景似乎就在眼前。在唐朝,渡口承担了商贸往来地的重要角色,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看渡口处繁华景象,昔日盛唐之景(2分)仿佛就在眼前。作者将今日渡口与昔日盛唐时渡口景象,用“转身距离”形容,生动形象,体现出二者关系紧密,差异甚小,传承至今,表达了对盛唐的欣赏与赞美(2分)。,23.作者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构思文章、表达情感。请结合最后三段内容加以赏析。(6分) 评分细则: 1.实写自己与店员关于方言的谈话 1分 2.虚写对河西祖先迁徙的历史的回顾 1分 若写“由自己与店员的谈话,引出了对河西祖先迁徙的历史的回顾” 2分 若虚写照抄

5、“光阴的藤草漫过了历史的石墙我们的方言还有相似的味道和气息”0分 3.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感 1分 4.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1分 5.表现了对过往时光的追怀/追忆/牵挂 2分 若答“对先人的赞美和尊敬、对临夏这片土地的喜爱、由此而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0分,满分示例: 作者实写自己被问临夏口音的经历(1分),引出河西子民在河州繁衍生息历史的虚写(1分),虚写光阴流逝,祖先将口音留在河州血脉相连,实写自己来看古渡口、古河州。虚实结合使语言耐人深味,内容厚重有历史感(1分),生动体现出自己与河州的联系深远(1分)。河西与河州联系深远,表达对河州、渡口的深深牵挂(2分)、眷恋,在文末卒

6、章显志。,4分示例: 实写店员奇怪我不是临夏人却拥有临夏口音(1分),虚写回忆自己的祖先跋山涉水迁徙到河州在这里生养(1分),虚实结合说明了自己口音的原因,表达了对自己祖先的牵挂与思念(2分),使自己与远隔千里的地方的人们、土地也有一种无形的亲切感,表达出自己对这片土地的喜爱和对先人的尊敬、赞美。,2分示例: 运用了用典手法,写出了河西与河州的关系密切,运用虚写“即便使千重光阴之后,我们的方言还有相似的味道和气息”,表达了即使在时空长河里,河州与河西也有深厚的情感牵挂(2分),表达了作者对河州的赞美与向往,为全文收尾,呼应主题,点明中心主旨。,0分示例: 最后三段通过实写历史记载中河西人迁徙到

7、了河州的史实来表现河州与河西、临夏与作者的血脉相连,表达了作者对古河州深沉的爱恋,通过虚写河州与河西穿越时光的牵连,表达作者内心对古河州的归属感,虚实结合,在结构上用这种手法写出了两地的密切联系以及作者对古河州的亲切感,内容上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历史文化与乡情穿越时空的魅力。,25.古河州商道上商人们唱“花儿”表达感情。下列对作品中对歌声表达感情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 红楼梦中林黛玉弹琴低吟“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用清切音调表达山迢水远思乡归不得之情。(第87回) b.边城中翠翠在无人过渡时,唱“只有我三妹莫得什么戴,耳朵上长年戴条豆芽菜”,表达对渡船女孩戴的银手镯的喜爱之情。(八) c.平凡的世界中顾养民、田晓霞、金波和孙少平同学聚会,四人情绪高昂,唱歌表达对美好高中生活的怀念之情。(第二部第40章)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