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心内科国家中管局115重点专科申报表3_第1页
2007心内科国家中管局115重点专科申报表3_第2页
2007心内科国家中管局115重点专科申报表3_第3页
2007心内科国家中管局115重点专科申报表3_第4页
2007心内科国家中管局115重点专科申报表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2编号: 序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 设 项 目 申 报 表申报项目名称:心血管科 申报项目类别:重点专科 重点专病 中 医 中西医结合 民 族 医 申报资助类别:立项资助 立项不资助 申报单位名称: 杭州市中医院 (盖章)申报单位类别:政府举办 非政府举办 项目负责人: 祝光礼 单位负责人: 董 陆 单位通讯地址: 杭州市体育场路453号 单位邮政编码: 310007 电 话: 057185827896 单位传真:057185119481电子邮件: 国 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2007年6月一、医院综合情况医院等级三级甲等人

2、员总数1005人副高以上人员数175人医疗设备总值14351.3万元年门诊人次1037451人次平均门诊费用/人次139元床位总数650张年出院人数14361人病床使用率101.3平均住院日16.3日病床周转次数22.9次/年/床平均住院费用/人次8285元门诊中医/民族医治疗率60.7病房中医/民族医治疗率53.3年业务收入35891.67万元,其中医疗收入占 37.85 ,药品收入占 59.91 年药品收入21504万元,其中中草药/民族药饮片占14.2 、中成药/民族成药占21.5 、西药占 64.3 二、申报项目所在科室综合情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是 否定点时间年 月验收时间年 月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二级一级定点时间年 月验收时间年 月省级重点专科或建设单位是 否定点时间1995年 10月验收时间2000年月地级重点专科或建设单位是 否定点时间年 月验收时间年 月年门诊人次42604人次平均门诊费用/人次239元床位数42张(包括10张CCU)年出院人数790人病床使用率106平均住院日19.0日病床周转次数20.4次/年/床平均住院费用17472元/人次门诊中医/民族医治疗率45病房中医/民族医治疗率51.6年业务收入2398.95万元,其中医疗收入占 34.94 、药品收入占 65.06 年药品收入1560.86万元,其中中草药/民族药饮片占 14.

4、51 、中成药/民族成药占 19.10 、西药占 66.39 收治急危重症比例22.1收治疑难病症比例9.39随访病人数/年42882人次区域外病人数比例20建设经费投入情况来源数量用途数量上级拨款57.26万元科研及人才培养57.26万元医院自筹104.16万元设备投入89.16万元病房改造扩建15万元二、申报项目所在科室综合情况(续1)主要病种住院病种名称年出院人数门诊病种名称门诊人次眩晕BNG070(高血压病I10)314人眩晕BNG070(高血压病I10)21302人次胸痹心痛病BNX020卒心痛病BNX021(冠心病I25.105)191人胸痹心痛病BNX020卒心痛病BNX021(

5、冠心病I25.105)8520人次喘证BNF050心衰病BNX030(心力衰竭I50.9)68人心悸病BNX010(心律失常I49.9)5964人次心悸病BNX010(心律失常I49.9)64人喘证BNF050心衰病BNX030(心力衰竭I50.9)2556人次喘证BNF050心衰病BNX030(风湿性心脏病I09.9)56人心悸病BNX010(病毒性心肌炎I51.4)1704人次其他病种扩张型心肌病,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心肌致密化不全、三尖瓣下移畸形等,肥厚型心肌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和巨大主动脉瘤,主动脉平滑肌瘤,二尖瓣腱索断裂,晕厥等等。

6、住院病种质量管理病种名称中医/民族医治疗率有无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诊疗规范ICD标准诊断准确率中医/民族医诊断符合率中医/民族医辨证准确率治愈好转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人次冠心病有9898959818.5日12802元心力衰竭有97989697 18.3日18796元心律失常有97989890 12.1日7318元高血压病有99999998 13.3日6470元心肌炎有9594979915.9日6365元注:如形成中医、中西医结合或民族医诊疗规范,请列出3个病种的诊疗规范,作为该申报表的附件1开展的主要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疗法7种。(注:含药物和非药物。请简要说明各特色疗法的名称、主要

7、适应症及效果等,作为该申报表的附件2)专科中草药/民族药医院制剂3种。(注:请列出经省级药监部门批准、目前正在使用的制剂品种名称、主要功效等,作为该申报表的附件3)形成的专科护理规范6种。(注:请分别列出3个主要病种的护理常规,作为该申报表的附件4)专科设备总值868.52万元主要诊疗及实验设备设 备 名 称价格(万元)购买日期产 地型 号月均使用人次(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594.082002.3德国PHILIPS20麦克中央监护系统110582002.3.7美国麦克 中央300流式细胞分析仪(特定蛋白分析仪)83.722002-3-7德国GIX2041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49.142004

8、-7-9德国ARROW ACAT11呼吸机32.142005-5-18德国EVITA-45呼吸机(纽邦)20.82002.3. 7美国E-200(VM)6数码动态遥测心电记录监护仪152003.1.20北京P&D-9000E240二氧化碳培养箱6.42004.1德国Heracell15020除颤监护仪5.82003-5-16德国M4735A3三、申报项目重点病种情况(注:按病种分别填写,主要包括各重点病种的国内外相关学术技术进展、中医药/民族医药诊疗所具有的特色与优势、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疗法及其应用效果、诊疗规范的制定及临床应用、开展的临床研究以及申报项目在当地的影响等。)自1995年被省中

9、医管理局批准为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冠心病临床研究建设基地以来,开设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病房、重症监护室及心内科门诊,并开设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等专病门诊及专家门诊,同时建立心脏电生理检查室、心功能检查室及体外反搏治疗室,于2000年通过基地建设验收,被授予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冠心病诊疗中心。先后开展床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及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开展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冠状动脉造影术、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及永久起搏器安装术等新技术。其中院内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有: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支架置入术(患者自主选择和胸外科支持情况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球囊对吻技术、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动脉导管

10、未闭伞片封堵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等。长期以来,坚持以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为特色,开展如冠心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PTCA+支架置入术、改善心功能、调脂等的综合治疗;高血压病控制血压、防治靶器官受损以及如何减少药物副反应等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等项目。开展的最具特色优势的病种有:1. 冠心病:1.1冠心病国内外相关学术技术进展近三十年来,中国疾病谱发生深刻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已跃升为第一位致死致残原因。每年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所有疾病病死率的40%,而包括心肌梗死在内的冠心病(CHD)发病率急剧攀升并出现患病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显著特征。2003年仅美国心血

11、管疾病估测的直接和间接费用达3518亿美元,其中冠心病相关费用1299亿美元。中国正在经历CHD危险因素增长,预期心血管病有关治疗和劳动力丧失带来的负担和损失将急剧增加。狭义冠心病就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上稳定性冠心病强调完善二级预防方案,急性冠脉综合症强调完善的二级预防方案、充分的抗栓治疗基础上及时的血运重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经典治疗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药物治疗,包括扩冠,减少心肌耗氧量,抗血小板,抗凝等;二是介入治疗,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心肌激光打孔术等;三

12、是外科治疗,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当前的主要研究热点是动脉粥样硬化、PCI术后再狭窄、促血管新生、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等几个方面。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形成原因相当复杂,近年来关于AS的病因较一致的看法是由损伤、炎症、免疫功能障碍三者相结合作用的结果。西医在此方面具有明确疗效的药物有他汀类、钙拮抗剂和ACEI等。但是这些药物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副反应,如肝酶升高、下肢浮肿、刺激性干咳等,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PCI术后再狭窄是局部血管损伤后的一种修复反应,是由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介导的局部血管重塑,与内皮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13、、血小板的聚集、粘附和血栓形成,还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和堆积等都有密切关系。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可使血管的弹性回缩和负性重塑得以改善,尤其是近年来药物洗脱支架的广泛应用,更是明显的降低了RS的发生率,但其近期血栓形成和远期RS仍不可完全避免。目前已进行了多种药物防治PTCA术后RS的研究,如血小板生长因子拮抗剂(屈皮地尔)、血小板膜糖蛋白b/a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凝剂、他汀类、和干扰素-等,但疗效并不理想。对冠脉病变严重的心肌缺血,传统药物治疗有限,而冠脉的介入治疗和旁路移植术仍具有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鉴于上述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促进缺血心肌区

14、域侧支循环的建立健全和动脉血管新生,即治疗性血管生成,已成为当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代表了冠心病治疗的新方向。美国已成立“血管生成研究中心”,设立了“血管生成研究基金”,用于治疗性血管生成的研究。目前血管新生治疗的主要方式包括:生长因子治疗、基因治疗、跨心肌激光血管再建术、细胞移植和药物刺激。但目前其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仍在试验阶段,治疗性血管新生在临床应用仍存在有效性和安全性等问题。据2006年调查资料,我国35-74岁成年人中约有400万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其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目前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已有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药物主要是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拮

15、抗剂,如受体阻滞剂拮抗交感神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Ang1型受体拮抗剂(ARB)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等。这种神经-内分泌拮抗模式(或生物学治疗模式)不仅可缓解心衰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能改善其预后,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而且ACEI/ARB和 受体阻滞剂还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治疗药物。但是这些药物临床应用均有一定的禁忌症及不良反应:如ACEI可引起刺激性干咳甚至血管性水肿,ACEI及ARB均可导致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恶化、高钾血症; 受体阻滞剂对支气管痉挛性疾病、心动过缓、度以上AVB及明显体液潴留者禁忌,应用不当可引起心功能恶化等;另外,

16、对低血压病人上述药物皆需谨慎使用。上述种种不良反应使该类药物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是人群胆固醇水平持续升高,高胆固醇血症成为导致我国冠心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新近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血脂异常人群已达到1.6亿。在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下,主要治疗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和胆固醇脂转移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虽然均经过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对治疗及预后有很大帮助,但在治疗过程中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已成为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服药期间生活质量的一大障碍。怎样既保存其临床作用又避免其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已成为临床一大课题。1.2 冠

17、心病中医药诊疗所具有的特色与优势虽然冠心病的现代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拒绝血运重建并求助于中医药治疗。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理论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典型的痰瘀同病证。治疗上从侧重以活血化瘀为主,逐渐转变为注重从痰论治、痰瘀同治,辅以补益肝肾、健脾化痰、养阴行血等综合治法。而针对AS是炎症性疾病的学说,更有学者建议,治疗AS应配合清热解毒类中药。中医对AS进行辨证论治,发挥中医药复方全面调节机体机能和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干预的优势,通过调血脂、抗氧化、保护内皮细胞(EC)功能、抗血小板粘附聚集、抗血栓及抗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等,全面干预AS的发生、发展。

18、具体治法有活血化瘀法、痰瘀同治法、滋补肝肾法、清热解毒法等。虽然目前已进行了多种药物防治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PTCA)术后再狭窄(RS)的研究,但疗效并不是非常满意,因此中医药防治PTCA术后RS的研究而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目前中医认为,冠心病PTCA术后RS属于“血瘀证”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即以脏气(包括气、血、阴、阳)亏虚为本,血瘀、痰浊、气滞、寒凝、热毒阻滞为标。正如陈无择三因方所述之“金刃所伤”,PTCA的机械性扩展血管,拓开管壁的同时伤及络脉,势必造成血行不畅,在原病的基础上,导致新的瘀血形成,瘀阻心络,气血不通,而发为RS。因此,血瘀乃PTCA术后RS最基本的病机

19、。在血瘀的基础上,往往伴有气虚,阴虚,痰浊,此外,又可兼气滞,寒凝,热毒等证。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药对PTCA术后再狭窄的防治是多途径的,包括中药固定成方,如血府逐瘀汤及其制剂,补阳还五汤,四逆汤,抵挡汤改良方等;单味药及其提取物,如丹参提取物,川芎嗪,水蛭提取物,雷公藤红素,大蒜素,穿心莲提取物;及新型中药制剂,如芎芍胶囊,心脉通胶囊,通冠胶囊,通心络胶囊,复方水蛭精胶囊,心康饮口服液等。上述各种药物总体上以活血化瘀为主,而兼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温阳化痰等作用。中药在血管新生的研究方面也起步较晚,报道不多。传统中医中并无冠心病和血管新生的概念,但长期以来对治疗胸痹、心痛等与冠心病相类同的病

20、证疗效显著。与中医药疗法对冠心病病人血管新生的可能作用有关。血管新生与中医学“生脉”理论密切相关,中医学在历代文献中均有“生脉”、“生血”、“生肌”方面的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有不少关于“气血互根,脉为血之府”、“行气通脉”、“活血化瘀”、“活血生肌”、“补气活血”等理论,这为中药促血管生成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有人探讨黄芪、当归及其组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发现黄芪、当归能上调VEGF的表达,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DNA合成的作用,两药配伍应用时具有协同效应,提示益气活血中药在缺血心肌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另有人研究发现黄芪能促进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游走与

21、增殖,而有利于血管生成,其作用优于空白组(P0.05),这可能是补气药物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前述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西药存在的种种不良反应使该类药物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因此从祖国医学中寻求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具有高效、不良反应少、能广泛应用的方法和药物成为研究热点。中医并无冠心病心力衰竭之病名, 根据其症候、病因、病机,多归于中医痰饮、水肿、胸痹、喘证等范畴。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心阳虚衰为本病的病理基础,血脉瘀滞、水饮内停、痰浊不化是其主要的病理环节。故治疗多以益气温阳、利水消肿、活血化瘀为法,其中又以益气温阳为根本大法。近年来,中医药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研究有了进一步

22、的发展,已证实多种单药及复方对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但由于缺乏对药理机制方面深层次的研究,使其推广应用受到极大阻碍。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名词,而用中医理论从病因、病机、治法等方面分析 ,属气血津液病变范畴。本病病机用虚实概括,虚乃脾弱气虚,实即痰瘀气滞。脾虚气弱为病之本,痰瘀气滞为病之标,强调脾在膏脂代谢中的重要作用。治疗中重视益气健脾,化湿和胃,同时兼化痰瘀。所对应之中药如泽泻、黄芪、半夏、薤白、桑寄生、决明子、何首乌、山楂等,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有降脂作用。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升高,每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呈现高粘、高凝状态,这也是痰瘀互结的最好见证,如丹参、赤芍、丹皮等亦被现代医学证实具有降脂和

23、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粘度作用。此外,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高脂血症,不但能进一步提高降脂疗效,而且能制约和避免西药的不良反应。如中药丹参、平地木、荷包草等具养血护肝降肝酶之功效,配伍使用能治疗和减少西药降脂的肝毒性。1.3 冠心病中医药特色疗法及其应用效果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卒心痛”范畴,是由于情志所伤、饮食失节、先天禀赋不足或内伤虚损等原因引起的临床以胸闷、胸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总结起来以气血阴阳虚实为纲,我们将其分为心气虚、心肾阳虚、心肾阴虚、阴虚阳亢、气滞血瘀、痰湿内盛等六型,分别予以补益心气、温阳补肾、滋阴补肾、育阴潜阳、理气活血、和中祛痰宣痹通阳等治疗(详见附件一)。我们在辨证论治

24、基础上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的中医药特色疗法及其应用效果如下:冠心病PCI术前后中医药参与:对ACS患者以PCI术为主,在抗血小板、抗缺血和稳定斑块治疗的基础上,我们运用中医药分阶段论治,即PCI术前以益气养阴为主并随证加减;术后以益气活血为主并随证加减。初步临床研究证实,ACS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人均住院费用,降低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可提高西药疗效:由黄芪、蒲黄、五灵脂三药组成的黄芪失笑汤可以进一步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胸闷、胸痛等

25、症状,提高硝酸甘油停减率,改善心电图、降低D二聚体的血浆浓度。益气温阳法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参附强心合剂的主要功效以益气温阳为主,佐以利水活血。临床实践表明,CHF患者在应用西药的情况下,加用参附强心合剂可使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与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是一致的,且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并能提高CH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毒副反应。可避免加大西药用量而出现毒副反应,从而达到整体调理而缩短病程,降低人均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益处。益气健脾化湿和胃法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强调脾在膏脂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在高脂血症治疗中重视益气健脾,化湿和胃,同时

26、兼化痰瘀。基本方药:黄芪、党参(气虚甚者用人参)、半夏、泽泻、茯苓、丹参、何首乌、当归、怀牛膝、制香附等。在上方基础上随证加减。取得较好疗效,并避免加大西药用量而出现毒副反应。应用中医药制约西药不良反应:我们在长期的临床研究中发现,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可以在保留应用西药的基础上牵制其副反应。如四逆散合一贯煎、四物汤、补肝汤治疗降脂药引起肝酶升高;五皮饮化裁治疗钙离子拮抗剂引起的踝部水肿;止嗽散加滋阴润肺之品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致的干咳等,均能取得良好效果。1.4 冠心病诊疗规范的制定及临床应用从1998年开始已经制定冠心病的诊疗规范,随着冠心病人的增多,病人的个体差异、体质、证型的不同,

27、辨证论治缺乏系统和规范,诊断和疗效标准不一,原有的诊疗规范已经不适应临床的需要,因此2000年中国冠心病诊治指南出台后,我科结合科内临床所见,重新制定了本科冠心病诊疗规范,并随着指南的调整而进行小范围的修改和完善,迄今已用7年的时间,在病房和门诊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中西医结合基础上应用辨证论治治疗冠心病总有效率95%。详细的诊疗规范参见附件一。1.5 冠心病方面开展的临床研究以及申报项目在当地的影响等应用自行研制的干姜胶囊防治心脾两虚或夹气滞血瘀证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60例,并与阿司匹林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治疗后对TXB2、6KPGF2、ANP、血液流变学等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能有效的改善临床

28、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还发现由大剂量黄芪合失笑汤(黄芪、蒲黄、五灵脂)可提高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疗效,临床观察60例, 改善心绞痛疗效判定总有效率达96.6,硝酸甘油停减率91.7,心电图改善率51.9,与单纯西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我们现已完成黄芪失笑汤防治慢性心肌缺血的作用和机理研究课题,实验结果表明其对冠脉结扎大鼠心肌及心肌细胞所造成的缺血性损伤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其疗效与消心痛相当;保护冠脉结扎大鼠心肌缺血作用呈剂量递增趋势;对冠脉结扎大鼠心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均有促进作用,对鸡胚绒毛尿囊

29、膜血管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作用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同,并呈剂量依赖性。认为黄芪失笑汤保护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及血管新生有关。目前我们正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冠心病血瘀证血小板GPb-a基因多态性的临床试验研究部分,其目的是观察血小板GPb-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性及其与血府逐瘀口服液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这将为中医药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奠定新的基础。冠心病PCI术前后中医药参与:5年来观察行PCI术的ACS患者,在规范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我们运用中医药分阶段论治4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P0.05)。参附强心合剂是我们临床实践中摸索出的

30、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剂,具有益气温阳,强心纳气作用,主治阳气亏损之心衰。作为院内制剂,已在临床应用十余年,临床观察8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P0.05)。我们运用四逆散合一贯煎、四物汤、补肝汤加减治疗降脂药引起的肝酶升高,总有效率达到80%。门诊观察30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纯中药治疗,方药为我院国家级名老中医所授经验方并随证加减,平均服药天数为90天,总有效率达87%,无一出现不良反应。 随着一系列临床研究项目的开展,目前我们对绝大多数冠心病患者都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且疗效显著,病人满意度逐年增加。年门诊量8520人次,年出院人数191人次,住院病人中医治疗率达45%

31、,门诊达60%,外地慕名病人达到20%。每年举办一届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年会并继教班、一次全国继教班,并曾参加韩国、澳门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交流。该诊疗规范在全省各地乃至外省均有推行,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2. 高血压病:2.1国内外相关学术技术进展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中国最大的流行病之一,据2002年中国高血压患病情况的调查数据,患病率高达17.7%,占心内科门诊量的50%左右,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高血压病常用的治疗药物有五大类,即ACEI、ARB、CC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目前采用联合降压及

32、综合治疗策略,控制血压的同时兼顾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和临床情况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靶器官的保护如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血压晨峰现象的控制以及如何减少药物副反应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高血压患者约有1/3出现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LVH是人类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子之一,是猝死、冠心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独立的、主要的危险因素和预后信号。高血压LVH的机制研究逐步深入,其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 CaN)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在左室肥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血压晨峰现象的控制以及如何减少药物副反应相关研

33、究较少,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22中医药治疗所具有的特色与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中体现的中医优势有:(1)中医中药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多途径的优势,以最大限度降低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如有效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2)减少甚至避免西药联合降压以及他汀类、阿司匹林等药物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和毒副反应。(3)中医药制约降压药物不良反应。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辅以中药同时治疗,可以在保留应用西药的基础上牵制其副反应。如五皮饮化裁治疗钙离子拮抗剂引起的踝部水肿,止嗽散加滋阴润肺之品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致的干咳等。(4)有效缓解头晕头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3中医药特色疗法及其应用效果高血压

34、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是由于情志所伤、饮食失节、先天禀赋不足或内伤虚损等原因引起的临床以头痛、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总结起来以气血阴阳虚实为纲,我们将其分为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痰浊上蒙型、气血亏虚型、阴阳两虚型四型,其中以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最为多见。其脏腑病位分别涉及肝胆、肾、脑及脾胃四脏。药用分别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温胆汤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圣愈汤或归脾汤加减、桂附地黄汤或二仙汤加减等(详见附件一)。我们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的中医药特色疗法及其应用效果如下:(1)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观察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阴阳两虚两型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快速、显

35、著改善患者头晕症状,有效控制血压,平稳降压并使血压提前达标。(2)养阴平肝法即天麻钩藤饮化裁控制晨峰血压的观察。规范西药治疗晨间血压仍无法控制者,加用天麻钩藤饮化裁之中药,可有效控制晨峰血压。(3)五皮饮化裁治疗钙离子拮抗剂引起的踝部水肿临床观察,能迅速缓解症状。(4)止嗽散加滋阴润肺之品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致的干咳临床观察,能使症状有效缓解。24诊疗规范的制定及临床应用本科室从1996年开始已经制定高血压病的诊疗规范,随着高血压病人的增多,病人的个体差异、体质、证型的不同,辨证论治缺乏系统和规范,诊断和疗效标准不一,原有的诊疗规范已经不适应临床的需要,因此1999年中国高血压诊治指南

36、试用本出台后,我科结合科内临床所见,重新制定了本科高血压病诊疗规范,并随着指南的调整而进行小范围的修改和完善,迄今已用8年的时间,在病房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中西医结合基础上应用辨证论治治疗高血压病总有效率95%。详细的诊疗规范参见附件一。25开展的临床研究以及申报项目在当地的影响近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中医药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一系列研究,把杞菊地黄口服液与苯那普利合用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80例,观察治疗后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分别为治疗前的74.5%和74.7%,消退率为25.5%和25.3%,明显优于单用苯那普利组。推测杞菊地黄口服液在滋补肝肾而缓解症状的同时有促进苯那普利影响左室局

37、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血管紧张素生成减少,从而加快左室肥厚的消退。并且我们已完成杞菊胶囊防治左室肥厚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课题一项,发现杞菊胶囊可有效防治左室肥厚,其疗效与苯那普利无显著性差异;杞菊胶囊防治左室肥厚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压,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抑制CaN活性从而减弱其介导的心肌肥厚通路有关。我们还进行了中医药制约降压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五皮饮化裁治疗钙离子拮抗剂引起的踝部水肿临床观察88例,症状缓解有效率达到88%;止嗽散加滋阴润肺之品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致的干咳临床观察97例,症状缓解有效率达到78% 。我科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观察阴虚阳亢、阴阳两虚两型各80例的临床

38、治疗效果,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快速、显著改善患者头晕症状,总有效率达到88.7%,平稳降压并使血压提前达标约1周。我们最近还完成了养阴平肝法即天麻钩藤饮化裁控制晨峰血压的观察。40例规范西药治疗晨间血压仍无法控制者,加用天麻钩藤饮化裁之中药,观察动态血压之晨峰血压的影响,计算清晨血压上升速率及峰值, 总达标率达到77%。今后准备对该治疗方法疗效及机制作进一步的研究。于1996年制定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实施至今10年余。同时随着一系列临床研究项目的开展,目前我们对绝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都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且疗效显著病人满意度逐年增加。年门诊量21302人次,年出院病人数314人次,

39、中医治疗率达52%, 外地慕名病人达到20%。每年举办一届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年会并继教班、一次全国继教班,该诊疗规范在全省各地乃至外省均有推行,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3. 室性心律失常:3.1 国内外相关学术技术进展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 VA)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为3.6%-5.0% 以上,在各种心律失常中,约占12.3%-27.2%。室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性心脏病和功能性疾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大体可分为自律性增加、触发激动(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折返三种,但无论室性心律

40、失常具体是何种机制,都与影响细胞内外的主要离子活动,使之减弱或增强有关。尽管现代医学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发明了许多抑制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的药物,但随着在1989年心律失常抑制实验CAST、CAST (The 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 ) 实验结果公布医学界引起巨大震动。其结果表明,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病人的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速,虽然显示了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但不能改善病人的预后,反而显著增加病人的猝死和病死率。其他关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大型临床实验也得出相似的结果, 由此开始重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以及负性变力性、脏器毒性

41、作用等,对有心律失常的病人在给予这类药物之前,评估病人使用药物的获益与风险比率,使这些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故急需开发高效低毒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3.2 中医药/民族医药诊疗所具有的特色与优势室性心律失常属祖国医学“惊悸、怔忡”及“结代脉”范畴。即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或不能自主,脉象参伍不调等。现代中医学者对中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就1980至今的报道来看,文献把室性心律失常分为气阴两虚型、气滞血瘀型、阴阳失调型、痰热型、肝郁气滞型、湿热内蕴型、血虚心神失养型、气虚血瘀型、心虚胆怯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痰湿阻遏夹瘀型、脾肾阳虚型等多种证型,根据上述证

42、型辨证论治有效率83.02%-95.38%,且症状缓解较西药明显,可见中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确有疗效。3.3 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疗法及其应用效果综合各家,室性心律失常分虚实两大类,即气、血、阴、阳不足之虚与痰、湿、瘀之实证。我们1996年开始进行中药复方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在长期临床过程中,参考室性心律失常的Biggers分类,我们发现良性室性心律失常大多属心虚气滞型,可能恶性以气滞血瘀者多见,针对前者我们自制了以养血调肝、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的养心号,针对后者自制了有益气通阳行血之功效的养心号,自1996年以来治疗患者数千例,能有效地缓解心悸、焦虑、恐惧、失眠等症状,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恶化,

43、改善预后,未有因毒副作用停药的病例。3.4诊疗规范的制定及临床应用于1996年开始已经制定室性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的诊疗规范。随着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增多,病人的个体差异、体质、证型的不同,辨证论治缺乏系统和规范,诊断和疗效标准不一,原有的诊疗规范已经不适应临床的需要,因此1999年中国室性心律失常诊治指南出台后,我们结合科内临床所见,重新制定了室性心律失常诊疗规范,并随着指南的调整而进行小范围的修改和完善,迄今已用11年的时间,在病房及门诊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中西医结合基础上应用辨证论治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87%。详细的诊疗规范参见附件一。3.5 开展的临床研究以及申报项目在当地的影响等自19

44、96年以来,我们运用养心号、养心号治疗患者数千例,缓解症状,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恶化,改善预后,总有效率达到87%,未有因毒副作用停药的病例。并进行动物实验研究养心号抗心律失常可能的作用机理,得出结论:大、中剂量的养心号胶囊能预防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其疗效与盐酸普罗帕酮片等同;大剂量的养心号胶囊可提高受体阻滞剂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疗效;养心号胶囊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作用呈剂量递增的趋势。目前已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益气养阴法(麦芪口服液)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随着一系列临床研究项目的开展,目前我们对绝大多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都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且疗效显著,病人满意度逐年增加

45、。年门诊量5964人次,年出院病人数64人次,中医治疗率达57%,外地慕名病人达到20%。每年举办一届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年会并继教班、一次全国继教班,该诊疗规范在全省各地乃至外省均有推行,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四、申报项目科研、教学培训情况科研课题情况课 题 级 别数 量国家级1省部级0地市级6注:请详细列出课题名称、课题来源、确定时间、完成情况等,作为该申报表的附件5科研成果情况成 果 级 别数量国家级0省部级0地市级6注:请详细列出获奖成果名称、授予单位与时间、奖励名称、等级及第几完成单位,作为该申报表的附件6学术论文情况发表期刊种类数量国际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0国内医学类核心期刊24注:

46、请详细列出论文名称、刊登期刊名称、刊登时间、第几作者等,作为该申报表的附件7教学与培训1、接收进修人员情况0406年期间接收进修人员数约15人,主要来自于本省地区,以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为主,平均每人次进修时间2个月。2、举办专题学习培训班情况0406年期间举办过1次国家级中医药诊治心血管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课时数30,学员数近40人,外省学员占10左右,高级职称约占20;省级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年会2届,课时数30,学员数近60人,主要为本省学员,高级职称约占20。3、培养研究生情况0406年期间招收硕士研究生6人,毕业5人,主要为中医内科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4、

47、岗位培训情况0406年期间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数约25人,参加名中医学术继承3人,德国进修心导管介入术1人,省内进修心导管介入术1人,在职攻读硕士2人,在职攻读博士1人,各类进修班、赴院外进修学习等共约30人次,人均进修时间6个月。 五、申报项目所在科室人员情况人员总数平均年龄掌握医古文人数掌握外语人数正高副高中级初级院士博导硕导博士硕士学士32人35岁10人14人3315人12人1人1人5人4人医生总人数执业医师人数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比例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比例民族医执业执业(助理)医师比例临床执业(助理)医师比例其他执业(助理)医师比例14人14人050%21%

48、029%0项目负责人姓名祝光礼性别男年龄52岁学历、学位硕士学位硕、博导师博士生导师职称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市级名中医专业类别中西医结合在相关专业社会团体任职情况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和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杭州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杭州市中医药协会理事。在相关专业期刊编委会任职情况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审稿专家,心电学杂志编委会特约审稿人学科带头人姓名祝光礼性别男年龄52岁学历、学位硕士学位硕、博导师博士生导师职称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市级名中医专业类别中西医结合在相关专业委员会任职情况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

49、分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和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杭州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杭州市中医药协会理事。在相关专业期刊编委会任职情况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审稿专家,心电学杂志编委会特约审稿人学术继承人姓 名方伟性 别女年 龄36岁学历、学位大学本科职 称副主任中医师硕、博导师否姓 名方晓江性 别女年 龄35岁学历、学位硕士职 称主治医师硕、博导师否姓 名陈启兰性 别女年 龄31岁学历、学位硕士职 称主治中医师硕、博导师否主要技术骨干姓 名性 别年 龄学 历、学 位职 称专业类别钱宝庆男66岁大学本科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省级名中医中西医结合李雄男4

50、6岁大学本科主任医师西医彭哲男37岁博士副主任中医师中医金九如男50岁大学本科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叶汉兰女47岁大学本科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陈铁龙男29岁在读博士主治中医师中医其他主要人员姓 名性 别年 龄学 历、学 位职 称专业类别毛立华男35岁在读硕士主治医师西医许雨良男30岁在读硕士主治医师西医魏丽萍女28岁硕士主治中医师中医周凡女28岁硕士住院中医师中医六、申报项目建设计划时 间建 设 内 容具 体 指 标三年总体规划1、专科规模、诊室拓展心内专科,增加专科病床。扩大中医、中西医结合心内专科诊室。2、设备投入购买射频消融及腔内电生理整套设备,并充实心内科实验室相应设备,完善动物室

51、建设,购买课题研究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等。3、主要医疗指标年门诊量、年出入院人次、中医治疗率、年业务收入、年中草药/民族药饮片占总药品收入的比例等逐年增加,实行单病种(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质量管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管理与费用控制措施,建立并完善专科疾病诊疗规范,优化诊疗方案,使部分病种疗效进一步提高。使专科建设达到初步验收要求。 4、科研论文、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科研立项,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完成一部分科研项目,完成数篇国家级论文及省级论文。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及腔内电生理检查新技术。5、人才培养选送人员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主攻方向:心导管检查及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及腔内电生理检查技术

52、、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科临床及科研先进经验,必要时人才引进。发挥各级名中医的特殊优势,培养学术继承人,要求学术继承人对老专家的学术经验进行系统整理,编辑成册。本专科人员均完成每年的继续教育任务。每年接受一定数额人员进修。6、学术网络等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年会。定期向区级及下属县级医院技术输出,安排专家坐诊,进行业务查房和业务讲座,组织疑难病例讨论会等。每年接受一定数量的院外会诊与转诊,并建立登记制度。举办一定数量学术讲座。通过周期建设,要求达到下列六项总体指标:1、专科床位增加至60张,扩大中医、中西医结合心内专科诊室至4间。 2、设备投入资金200万元。3、计划年门

53、诊量达到50000人次,年出入院人次达到900人次,中医治疗率达到60%,年业务收入达到3000万,年中草药/民族药饮片占总药品收入的24%。单病种人均住院费用降至8000元左右(目前为8691元),平均住院日低于12天(现为14.9天)。病床使用率达到110%。,收治病人中本专科病种90%,区域外患者比例达到26%。4、科研立项3-5项,完成2-4个科研项目,完成5-8篇国家级论文及12-18篇省级论文。5、选送3-5人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必要时人才引进1-3人。培养学术继承人3人。每年接受5-10人进修。6、每年举办一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一届省级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年会。每月安排专家1-2

54、人次到区级及下属县级医院技术输出。每年接受5-10人次院外会诊与转诊。举办学术讲座4-5次。时 间建 设 内 容具 体 指 标第一年度1、专科规模增加专科病床。2、设备投入完善动物室建设,购买课题研究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等。3、主要医疗指标年门诊量、年出入院人次、中医治疗率、年业务收入、年中草药/民族药饮片占总药品收入的比例等有所增加。建立并完善专科疾病诊疗规范,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优化诊疗方案,使部分病种疗效进一步提高。4、科研论文、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科研立项,完成一部分科研项目,完成数篇国家级论文及省级论文。5、人才培养选送人员攻读博士学位,主攻方向:射频消融治疗及腔内电生理检查技术。选送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