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理统计课外大作业范例_第1页
应用数理统计课外大作业范例_第2页
应用数理统计课外大作业范例_第3页
应用数理统计课外大作业范例_第4页
应用数理统计课外大作业范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理统计案例分析大作业(范例)学号 姓名 专业 成绩 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摘要:用Excel求解与之间的初步回归模型,得到初步回归直线方程 然后对此方程进行线性显著性检验和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由知与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然而只有自变量满足通过值检验,从而回归系数与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说明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关系。采用MATLAB逐步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程序自动提示得到最优回归方程,此时,。最后采用2010年的数据对此方程进行验证,得到结果在误差范围内,表明这个模型可以正确反映影响财政收入的各因素的情况。一、问题提出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2、,综合国力日渐强大。经济上的飞速发展并带动了国家财政收入的飞速增加,国家财政的状况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政府有了强有力的财政保证才能够对全局进行把握和调控,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对国家财政的收入状况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宏观上必然与整个国家的经济有着必然的关系,但是具体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又有着十分复杂的相关原因。为了研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我们就很有必要对其财政收入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作必要的认识,如果能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一下回归,并利用我们所知道的数据建立起回归模型这对我们很有作用。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如人口状况、引进的外资

3、总额,第一产业的发展情况,第二产业的发展情况,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等等。本文从国家统计信息网上选取了1990-2009年这20年间的年度财政收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口总数等。二、数据描述从中国统计年鉴2010查选数据,整理如表2-1所示:表2-1.1990-2009年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统计表工业(亿元)农业(亿元)受灾面积(千公顷)建筑业(亿元)人口(万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亿元)国民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199018689.227662.13847413458300.118718.32937.1199122088.68815755472

4、1564.39415.621826.23149.48199227724.219084.7513332174.410993.726937.33483.3719933969310995.5488293253.514270.435260.04348.95199451353.0315750.5550434653.318622.948108.55218.1199554946.8620340.9458215793.823613.859810.56242.2199662740.1622353.7469898282.228360.270142.57407.99199768352.6823788.4534299

5、126.531252.978060.886511424541.9501451006233378.183024.39875.95199972707.0424519935647.988479.211444.08200085673.6624915.85468812497.639105.798000.513395.23200195448.9826179.65221515361.543055.4.216386.042002.4827390.847119.118527.148135.9.718903.642003.2229691.854506.32308

6、3.852516.3.021715.252004.193623937106.25627745.359501.726396.472005.539450.938818.22534552.067176.6.631649.292006.9640810.841091.4141557.176410.738760.22007.1348892.935972.2351043.789210.751321.782008.233702.056234.2618743.2.861330.352009.935226.050223.5122398.814894.768518.30变量的假设如下表所示:表2-2.自变量假设表项

7、目工业(亿元)农业(亿元)受灾面积(千公顷)建筑业(亿元)人口(万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亿元)国民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变量 三、模型建立(1)回归模型的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写成矩阵形式即为:,其中当残差最小时,回归系数的解为(2)对回归分析进行参数检验线性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提出假设采用R检验法,为样本的多元相关系数,R越接近1表示与之间的线性相关越密切;越接近0表示与之间的线性相关越不显著。对给定的显著水平,当的样本值时(其中为年份总数20,为前系数个数7),认为与之间的线性相关显著;否则认为与之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提出假设,其拒绝域为设,有 有而且与独立,当

8、成立时有。对于给定显著性水平,拒绝与的临界值为。如果结果是拒绝,即为,表示与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如果接受,即为,则应将从回归方程中剔除,建立新的回归方程,重新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参数系数。一般而言,但有如下关系:。剔除不显著的自变量的时候,考虑到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的影响,每次只剔除一个自变量,如果有几个自变量检验都不显著,则先剔除的样本值中的最小的那个自变量。当剔除,重新建立新的回归方程后,还必须对剩下的变量再逐一检验它们的显著性,直至保留下的自变量对Y都有显著的作用为止。(4)MATLAB对模型的逐步回归分析采用MATLAB调用stepwise命令,用逐步回归分析工具箱,根据程序来选

9、择最优变量组合,获得最优回归直线方程。四、计算方法设计和计算机实现采用Excel初步计算回归直线参数,检验线性回归模型的显著性,再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如果存在部分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与进行处理。逐步回归可以借助MATLAB的命令工具箱stepwise进行。五、主要的结论(1)采用Excel计算回归直线方程结果图5.1与之间变化关系用Excel求解与之间的回归方程,其结果如下所示:表5.1回归统计Multiple R0.R Square0.Adjusted R Square0.标准误差617.9686观测值20表5.2方差分析DFSSMSFSignificance F回

10、归分析77.59E+091.08E+092837.6382.41E-18残差12.2总计197.59E+09表5.3方差分析Coefficients标准误差t StatP-valueLower 95%Upper 95%下限 95.0%上限 95.0%Intercept2848723619.411.0.-22975.379949.27-22975.379949.27X Variable 1-0.009090.-0.421920.68054-0.056010.-0.056010.X Variable 2-0.462080.-4.600190.-0.68093-0.24322-0.68093-0.2

11、4322X Variable 3-0.031870.-0.866320.-0.112020.-0.112020.X Variable 40.0.1.0.-0.076650.-0.076650.X Variable 5-0.221980.-1.028050.-0.692430.-0.692430.X Variable 6-0.002920.-0.311860.-0.02330.-0.02330.X Variable 70.0.0035767.216667.8E-170.0.0.0.从而回归直线方程为:其中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较大,且显著性水平接近0,故认为财政收入与上述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但是只有变量满足通过t值检验,从而可以认为自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2)采用MATLAB计算回归直线方程结果下面采用MATLAB的stepwise工具箱进行多元线性分析:图5.2stepwise计算逐步回归根据软件自带的提示,在RMSE最小的时候最大,同时p满足要求。此时,。故选择变量,最优回归直线方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