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分析(31).ppt_第1页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31).ppt_第2页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31).ppt_第3页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31).ppt_第4页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3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二、财政政策效果 三、货币政策效果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要点结构,一、回顾,宏观经济政策概述,y,凯恩斯区域,LM曲线,r1,r2,y,IS,曲线,r%,r%,二、经济政策目标,1.经济政策 :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的有意识的经济干预。,2.四大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 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居民有钱后购买外国商品,会形成逆差压力。 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经济要适度增长, 国际收

2、支则既无逆差也无顺差。,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两者实质: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广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还包括 产业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 人口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 1)经济手段(间接调控) 2)法律手段(强制调控) 3)行政手段(直接调控),一、财政政策概念 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需求以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

3、收入。 财政政策工具 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 税收 公债,5.1.财政政策,二、财政政策,1.财政的构成,(1)政府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 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没有发生直接商品交易行为。,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维持政府系统运行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直接投资的购买性支出。,(2)政府收入:,税收:国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财政收入手段。我国长期以间接税为主体,会拉大贫富差距。,财政政策,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购买,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

4、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支出,是GDP的一部分,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不创造GDP。,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公债,是指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2预算理论,财政预算是指政府逐项估算未来财政年度的收入与支出,以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1)平衡性财政预算理论 西方学者认为原有财政预算平衡思想主要是年度平衡预算和周期平衡预算两种。 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取的政策原则。后来这个原则遭到凯恩斯主义者的攻击。 所谓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

5、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收入(的差额)。,功能财政,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功能财政: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 凯恩斯主义思想,(凯恩斯之前,主要是) 年度平衡预算,衰退时,收入减少,为平衡支出,必须增加收入,会加深衰退。,过热时,通货膨胀,税收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必然

6、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加剧通货膨胀。,3.赤字弥补,弥补赤字的途径,外债构成真实负担。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大大影响政府信誉,使用要更为谨慎。,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是央行增发货币,即货币筹资,结果是通货膨胀。,国内借债是购买力向政府的转移。往往引起利率上升。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和国外借债。,4.自动(内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 Automatic stabilizers: 财政政策本身具有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在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萧条时自动增加需求。,(1)税收自动变化,(2)转移支

7、付自动变化,(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适用于轻微经济波动。,衰退时,产出下降,个人收入下降,税率不变,税收会自动减少,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使得消费和需求下降的少些。 累进所得税,衰退使得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税收下降幅度超过收入下降幅度。反之,如此。,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抑制可支配收入下降,抑制需求下降。,自动稳定器, 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内在稳定

8、器主要通过以下三项制度得以发挥: A:税收的自动变化 B:政府的转移支付 C:西方政府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A:税收的自动变化,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经济增长乏力,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大幅度减少,从而自动进入较低纳税税率档次,税收自动减少,而且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往往大于收入下降的幅度,使个人与企业收入不至于减少太多,有利于稳定总需求水平,从而起到抑制经济衰退的作用。 在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增长强劲,随着生产扩张和就业增加,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上升,政府税收也自动增加,而且在累进税制下,这时,政府税收增长的幅度会超过个人收入和公司收入增长的幅度,从而抑制了总需求的过快增长,起到防止经济

9、过热和通货膨胀的作用。,B、政府的转移支付,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开工不足,生产萎缩,失业必然增加,贫困家庭增多,政府用于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自动增加,有利于抑制总需求的下降。 在经济繁荣时期,失业人数和其他需救济的人数减少政府的转移支付自动减少,从而有助于稳定个人可支配的收入,防止消费需求过快增长。,C、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在农产品丰收时,为避免因农产品供给增加而导致价格大幅度下降,政府规定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并按此价格收购农产品,以保证农民收入不低于一定水平。 在农产品价格上升时,政府减少收购并抛售存货,以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保护城市居民的利益,同时也避免农民收入增长太快。 农产品价格

10、维持制度也是缓解市场经济波动的稳定机制之一。,自动稳定器 经济萧条时期: Y TR C AE Y 经济繁荣期间: Y T C AE Y ,西方财政政策发展阶段 1936 1945年:反萧条的、简单的、膨胀性的财政政策。 1945 1961年:推行反经济周期的补偿性财政政策。 1961 1979年,实施充分就业预算的财政政策。 1981 1991年,供应学派的财政政策。 1992 2002年, 2003 2007年, 2008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政府审时度势,斟酌使用,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5.权衡性财政政策,具体应用:逆经济风向而行。,补

11、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或紧缩,斟酌使用,权衡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萧条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失业。政府采取增加支出、减税、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需求的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繁荣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采取减少开支、增税等措施,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政策。,权衡性财政政策,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 业,扩张性 财政政策,紧缩性 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 收,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税 收,增加 总需求,减少 总需求,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逆经济风向行事,6.充分就业的财政预算理论,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国民收

12、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实际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 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实际盈余充分就业盈余。,如果这种预算盈余是负数,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预算标准:以充分就业作为目标来确定预算规模。关注就业 如果充分就业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就是紧缩性的。反之是扩张性的。准确判断财政政策取向,充分就业的财政预算理论,预算盈余或赤字的变动,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经济情况本身的变动,即经济趋向繁荣会使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经济趋向衰退会使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 二是财政政策的变动,即扩张政策趋向增加赤字,减少盈余,紧缩政策

13、趋向增加盈余,减少赤字。因而,单凭盈余或赤字的变动还难以看出财政政策的扩张或紧缩性质。 要使预算盈余或赤字成为衡量财政政策扩张还是紧缩的标准,就必须消除经济周期波动本身的影响,于是美国经济学家C.布朗(Brown)在1956年提出了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概念。 所谓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一般来讲,当实际国民收入水平高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小于实际预算盈余;若实际国民收入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大于实际预算盈余。当然,也会出现实际国民收入和潜在的国民收入相等,因而充分就业预

14、算盈余与实际预算盈余相等。,7.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与一般的社会投资所涉及的领域是完全不同的。,社会投资主要集中在竞争性的、私人产品的生产领域; 政府投资则主要集中在带有较强垄断性的、公共产品的生产领域。,政府投资的资源配置效应就是指社会资源在这两大领域、尤其是指在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生产领域的分配比例。,8.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正面),三、 财政政策效果,1.经济萧条时的感性认识(膨胀性财政政策),(1)减税,给个人和企业留下更多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 但会增加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影响到私人投资。,(2)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

15、低收入者减少负担。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3)扩大政府购买,多搞公共建设,扩大产品需求,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4)给私人企业以津贴,如通过减税和加速折旧等方法,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就业好生产。,2.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变动政府收支,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财政政策乘数:货币供给量不变,政府收支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LM,财政政策效果,y1,y2,y3,y,E1,由于存在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要政府支出乘数。,IS1,IS2,r%,E2,政府部门加入后,以定量税为例,比例税也可以得到相似的结果 IS曲线公式变为,政府支出乘数1/(1-b

16、)。 在横轴上,截距增加了g /(1-b)。即y1y3 但实际上的财政政策效果却小于这个数值。即y1y2,3.挤出效应 Crowding out effect,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LM不变,右移IS,均衡点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但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 LM的收入增量。 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LM,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y1,y2,y3,y,E,IS1,IS2,r%,g /(1-b),-dr/(1-b),挤出效应的大小,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挤出效应:当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支出增

17、加或税收减少时,货币需求会增加,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情况下,利率会上升,私人部门(厂商)的投资会受到抑制,产生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现象,即所谓“挤出效应”。 G AE AE Y Y Y Md Md Ms R R I 另一种“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Crowding-out Effect),4.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IS陡峭,利率变化大,IS移动时收入变化大,财政政策效果大。 IS平坦,利率变化小,IS移动时收入变化小,财政政策效果小。,LM,E,y0,y1,y3,y,y0,y 2,y3,y,E1,E,E2,LM不变时的情况,y1y2,IS1,IS2,IS3,IS4,LM,r%,r%,LM,

18、扩张财政政策下不同IS斜率的挤出效应,y0,y2,y1,y3,y,画在一个图上,IS2,IS1,IS3,IS4,r%,LM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IS不变的情况,LM曲线三个区域的IS效果,r4,r1,y1,r2,r3,r5,y2,y3,y4,y5,y,LM,IS1,IS2,IS3,IS4,IS5,IS6,LM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平,接近充分就业。,斜率大,h小,货币需求变动导致r变动大,收入变化就越小。,r%,货币幻觉: 人们不是对收入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收入作出反应。,5.货币幻觉 Monet

19、ary illusion,幻觉:短期内,当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下降时,人们感觉不到工资下降。,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价格上涨, 短期内,工资水平不会同步调整,实际工资下降,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就业和产量增加。,LM曲线越平坦,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6.凯恩斯陷阱中的财政政策,凯恩斯陷阱中的财政政策,IS1 IS2,LM1,LM2,y,r0,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政策非常有效。,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出售公债,向私人部门借钱。 此时私人部门资金充足,不会使利率上升,不产生挤出效应。,r%,y1,y2,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LM为水平、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20、投资政策非常有效。,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凯恩斯极端的财政政策情况,IS1 IS2,LM1,LM2,r0,IS垂直: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0,投资不随利率变动而变动。,货币政策无效。 LM水平时,利率降到极低 ,进入凯恩斯陷阱。这时货币供给量增加不会降低利率和促进投资,对于收入没有作用。,r%,y,y1,y2,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IS,LM1,LM2,y0,r0,r1,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即使货币政策能够改变利率,对收入仍没有作用。,r%,y,5.2、 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概念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 利率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

21、标的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 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2011年政策目标:“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促改革、惠民生”。货币政策:稳增长、防风险,2. 货币政策的机制,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货币量利率总需求与总供给,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调节货币量是手段。 最终目标是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平衡。,货币量增加的效应 短期效应:既增加实际GDP,又使物价水平上升; 长期效应:物价水平进一步上升,实际GDP回到原来充分就业水平。只有物价上升,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不变。,公开市场业务。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证券。 主要是国库

22、券。,贴现政策。通过增减贴现贷款数量和利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法定准备金。通过提高和降低准备金率来控制贷款量,增减货币供给量。,3.货币政策基本工具,决定是否发行国债是属于财政政策,而发行后的一级、二级市场上的买卖属于货币政策。,属于间接货币政策,属于直接货币政策,力度强、见效快,4.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扩张货币政策。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放松银根,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紧缩货币政策。繁荣时期,总需求总供给,收紧银根,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防止经济过度增长。,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

23、条件,降低准备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5、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菲律普斯曲线,(AWPhillips 1914-1975)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涨的关系。,失业率,通货膨胀率,菲律普斯曲线的意义,提供了一份“政策选择的菜单” 含义:反映了失业率上升 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 而通货膨胀上升则是降低 失业率的代价。 社会临界点:即失业率和 通货膨胀

24、率的社会可以接受 程度。,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社会临界点,(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稳定物价需要抑制总需求,而促进经济增长需要扩大总需求; 要加快经济增长,就必须配合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投资和消费,而投资和消费的增加,又有可能引发物价上涨; 要稳定物价,必须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而这种政策又可能损害经济增长速度; 最坏的情况是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滞胀”。,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滞胀,(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为了平抑国内物价,增加国内供给,就必须增加进口,减少出口,这会导致外汇储备减少,造成国际收支逆差。 为了消除国际收支逆差,需减少进口,扩大出口,减少国内商品供给,这又

25、可能给国内市场造成压力,导致价格上涨。,(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加,导致进口增加,资金外流,国际储备减少,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相反,则会引起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国内平衡与国际收支平衡往往逆向运动。,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其主要目的是反通货膨胀和稳定人民币汇率。 1、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当前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在稳定人民币币值的前提下缓解升值压力。如果市场对升值预期过高,大量的投机性热钱流入本身就是导致升值压力的主要原因。 2、着力疏导升值压力。

26、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表现在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上,因此,除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外,疏导人民币升值压力应主要从减少外汇储备的角度入手: 首先,加快建立战略性物资储备制度。其次是小幅适度加息,鼓励资本流出。 3、全面紧缩国内市场流动性。 4、进一步加大央行窗口指导的作用。当前窗口指导的主要着力点可集中于三个方面:首先,高度重视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合理控制贷款投放;其次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产业政策的要求,优化贷款结构,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比例。既要严格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又要加强对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此外要强化资本约束机制,防范票据融资风险,实现稳健经营。,币值稳定的度量指标,币值

27、稳定的度量指标: CPI RPI 检讨指标 GDP缩减指数 WPI 预警指标 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指标,币值稳定的目标区域,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五、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再贴现率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政策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A、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概念 “所谓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力范围之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达到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措施。”,B、法定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A、各国金融法规都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吸纳存款的一部分存到央行,这部分资金与

28、存款总额的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B、有的国家对不同的存款种类、银行规模、经营环境规定不同的准备金率; C、定期存款的准备金率要低于活期存款。 规定可充当存款准备金的内容 A、一般只有存人中央银行帐户的存款才能充当法定准备金; B、美国:存入中央银行的现金、和金融机构业务库存现金; C、英国:除了上述两项外,还包括国库券、商业票据和一年期以下的公债;,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存款余额的确定: 以商业银行日平均的存款余额作为计提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基础; 以商业银行的月末和旬末的存款余额作为计提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基础 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基期: 当期准备金帐户制 前期准备金帐户制 比如在美国:

29、 应提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根据两周前的平均存款余额为基准算出的周平均数来计提的。,C、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D、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作用力猛烈,可能会引起经济的剧烈振荡; 缺乏弹性,不易作为日常的操作工具; 对各类银行和各类地区的影响不一样;,我国法定准备金率调整沿革,07以来存款准备经率调整表,A、再贴现政策的涵义,再贴现: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企业已向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以融通短期资金的行为。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B、再贴现政策的内容 再贴 现率的调整

30、: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社会资金供求; 规定何种机构和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的资格。,再贴现政策,C、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D、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效果,能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使其改变放款或投资活动; 有告示性效应,再贴现率的改变通常能表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从而影响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心理预期; 能决定何种票据具有在贴现资格,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放;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银行危机的恶化和蔓延。 从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角度而言,再贴现政策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控制工具; 从影响利率的角度而言,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利率水平,而很难影响利率结构; 从政策的灵活性

31、的角度而言,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E、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中国再贴现政策的演变,F、中国的再贴现政策,中国再贴现政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票据市场发育不健全; 贴现率及再贴现利率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再贴现业务的开展; 再贴现的条件比较苛刻,公开市场政策A、公开市场业务的涵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B、公开市场政策的作用机制,C、公开市场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中央银行要有强大的、能够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实力; 中央银行对公开市场政策有弹性操作权力,对买卖证券的种类、数量、时间都不应严格限制; 应有完善的国

32、内金融市场机制; 证券的种类和数量要适当; 信用制度发达。,D、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操作计划 操作方式 操作对象 操作的交易方式,操作计划,由公开市场操作室确定操作方案,贯彻货币政策意图,操作方式,长期性操作:为改变商业银行的储备水平、货币供给和市场利率而主动进行操作。 临时性操作:为抵消其他因素的影响,维持商业银行的储备水平而进行防卫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方式比较,公开市场的交易方式,直接买卖 订有回购协议的买卖,E、公开市场政策的优点,主动性 经常性和连续性 微调性 灵活性 迅速性,F、中国的公开市场政策,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受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并

33、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性金融指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特征,控制启动器 传导指标指示器 反馈指示器,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标准,可测性。中介指标要有较明确的定义,中央银行能迅速而准确地获得该变量的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可控性。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能对该中介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相关性。中介目标必须和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中央银行通过对中介目标的调控,能够促使最终目标的实现。,货币中介指标的种类,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国际演变,新兴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 对当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的考察 对构建我国货币政策

34、中介指标的设想,(1)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1978年以前:现金计划和信贷计划 1978年1993年:信贷规模 19931998:1993年首次向社会公布货币供给量指标,1996年采用M1、M2为货币政策的调控指标,标志我国开始引入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1998年以后,随着信贷规模控制遭到放弃,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地位更是无可争议。 2005年以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地位进一步加强。,(2)对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的考察,可控性较差 可测性不稳 相关性不高,(3)构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设想,“一个可行的选择是放弃采用任何中介目标,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率,同时将货币供应量、利率、经济景气指

35、数等其他重要经济变量作为监测指标,即采取通货膨胀目标。事实上,这也正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后的共同选择。”,3、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货币政策时滞 所谓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需要采取一定的货 币政策到该政策行动最终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时间过程。 :市场主体的预期 人具有理性,人虽然会偶尔犯错,但人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与其与公众斗智,不如宣布一些 长期不变的规则,保持政策稳定,取信于民。, :货币流通速度 M r I E Y M是以流量的形式作用于国民经济的其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货币的发行量(基础货币),二是货币的流通速度(V),V越快,货币流

36、量就越大,对经济的影响也越大,反之就越小,所以货币的流通速度是影响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其他因素,体制因素 政治性因素的影响 金融制度的影响 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包括新的金融产品、 新的交易方式、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的创新。” 全球金融一体化,4、政策效果滞后 时滞(Time lag):指从经济中发生了不稳定的变动到政策制定后达到经济目标之间的时间间隔。 1 内在时滞:指从经济中发生了不稳定的变动到决策者制定出适当的政策并开始付诸实施之间的时间间隔,分为识别时滞和行动时滞。 识别时滞:掌握充分信息,识别所出现问题的时间。 行动

37、时滞:从认清问题到实施政策之间所需的时间。,2 外在时滞:又称生效时滞,指政策从实施到在经济中完全发生作用达到预期目标所需的时间。 财政政策的行动时滞尤其长,因其实施伴随着政府机构冗长的审核和批复程序。长达一两年以上是常有的事;但其实施后作用较直接、见效较快。,货币政策由央行直接决定,内在时滞段,但外在时滞尤其长,因其通过利率的传导发生作用,以此影响投资及储蓄和最终产出。而很多公司的投资计划是超前制定的,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货币政策的变动至少要到六个月之后才会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1.货币政策效果,六、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如果能够使得利率变化较多, 并且利率变化导致的投资较大变化时,货币政策效

38、果就强。,货币政策效果,y1,y2,y,LM1,LM2,IS,货币政策效果: 变动货币供给量对于总需求的影响。,r%,货币政策效果的简化图示,货币政策效果,y1,y2,y,LM1,LM2,IS,r%,y3,m/k,hr/k,LM形状不变,2.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货币政策效果因IS的斜率而有差异,y1,y2,y3,y,LM1,LM2,IS1,IS2,IS陡峭,投资利率系数小。投资对于利率的变动幅度小。所以LM变动使得均衡移动,收入的变动幅度小。,IS陡峭,收入变化小,为y1-y2。 IS平坦,收入变化大,为y1-y3。,y2-y1y3-y1,r%,货币供给增加 LM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小。 LM陡

39、峭,货币政策效果大。,IS形状不变时的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因LM的斜率而有差异,y1,y2,y3,y,LM1,LM2,IS1,IS2,y4,LM平坦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少,对投资和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小; 反之,LM陡峭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多,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大。,y2-y1y4-y3,r%,3.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水平IS和垂直LM相交,是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古典主义极端下的货币政策十分有效,IS,LM1,LM2,y,r0,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IS水平,斜率为0,投资对利率很敏感; 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稍微下降,投资极大提高,国民收入增加。,收入增加所需货币正好等于新

40、增货币供给。 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y1,y2,r%,古典主义极端下的财政政策完全无效,IS2,IS1,LM1,LM2,y,r2,r1,r0,财政政策完全无效,IS水平,投资的利率系数无限大,利率微变,投资会大幅变化 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大幅减少,挤出效应完全。,增加财政支出,收入增加,反使得利率升高。,y1,r%,古典主义的观点,古典主义认为,货币需求仅仅与产出水平有关,与利率没有关系,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几乎为0,LM垂直。,古典主义极端,IS2,IS1,LM1,LM2,r2,r1,r0,y,y1,y2,LM垂直,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 h0。利率高,持币成本高,证券价格低,且不再降。 政府

41、通过向社会公众借钱增加支出,导致私人投资等量减少,挤出效应完全。,r%,4.货币政策的局限性,(1)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显著。 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 厂商悲观,即使央行放松银根,投资者也不愿增加贷款,银行不肯轻易借贷。 尤其是遇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效果很有限。,(2)增减货币供给要影响到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通胀时,尽快消费,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马拉车前进:简单,货币政策制止通货膨胀。 马拉车后退:复杂,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复苏。,(3)外部时滞。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有时间。,(4)资金在国际上

42、的流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利率提高,国外资金进入,若汇率浮动则本币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本国总需求下降;若汇率固定,央行为保证本币不升值,必然抛出本币,按照固定利率收购外币,于是本国货币供给增加。,1.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初始点E0 ,收入低,为克服萧条,达充分就业,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右移;,两种办法都可使收入增加。但会使利率大幅度变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r%,y,y0,y2,E1,E0,E2,IS2,IS1,LM1,LM2,r2,r1,r0,y1,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LM右移。,5.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monetary-fiscal policy mix, the policy mix),IS和LM移动的幅度相同,产出增加时,利率不变。,2.稳定利率的同时,增加收入,如果既想增加收入,又不使利率变动,可采用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相混合的办法。,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