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合阳县实验中学 范晓勤,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3、感受作者特殊心境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学习目标,作者资料,苏轼(10371101)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活动内容,有味地朗读 (学法:组长组织组员读课文,首先纠正读不准的字,不会查字典;译讲方法:一人译讲一句,人名、地名、年号、时间不解释,记下不懂的词句,小组集体讨论解决,最后针对译读质疑问难,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决。) 有味地欣赏,一、解释下列划线词或词语: 1.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为乐者 4.遂至承天寺 5.盖

2、竹柏影也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抢答,(门),(高兴的样子),(考虑、想到),(原来是),(只是),(于是),二、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译: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译: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有味地朗读,(一)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

3、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第一:语速缓一点;第二:音调低一点。) (三) 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四) 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苏轼一生坚持自己对政局的看法,决不随波逐流,为此一生“历典(典:主持,主管)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难得的是他始终自得其乐。贬官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官黄州,他说“长江饶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惠州,他品尝着鲜嫩的荔枝,欣然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资料助读,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被贬的悲凉。,有味地欣赏,请谈谈自己欣赏到的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小试牛刀,我挑战,我成功!,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豁达乐观的坚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