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案7赏析之要,赏句为妙学案略语高考对古诗阅读鉴赏的考查,最终落脚在对考生审美能力的考查上。什么是审美能力?具体地讲,就是我们读一首古诗,能知道它美在哪里,能就诗中的某一点、某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能写出其美之一二来。落实到命题上,就是以赏佳句(某联)为对象的赏析题。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是考生复习的难点,二轮复习一定要强化这种题型的训练。该学案就是要达成这一目标。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1(2014广东)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杪:树梢。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2、答:答案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词人在友人离开后,仍立在江头痴痴远望,夕阳将落,有人催词人回家,词人却以还有“一竿红”为由,“责怪”那人这么“早”就催自己回去。一个“怪”字将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顶峰。全词情景交融,含蓄淡雅,不言离别,而离别之情溢于言表。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抓住“怪”这个描写,着重分析其对抒发词人情感的作用。赏析前四句描写了在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边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云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感到愁云惨淡,整个送别的画面悲凉寂寥。后三句,看这时的夕阳,还有“一竿红”,词
3、人心中生恨,反倒怪起催促者来,怪其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这里的“怪”进一步反衬了“不舍”,此时情感已经得到三重渲染。“怪”的反常心理,将词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表达了词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从而可以看出两人友情之深。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贺圣朝留别叶清臣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注绿醑:美酒。诉:辞酒。请对“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一句进行赏析。答:答案采用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
4、。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词人用巧妙的构思写出了与挚友分别时的愁绪。(答出“化虚为实”“巧用数字”,分析得当也可)赏析上片开篇用春色、离愁、风雨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风雨凄凄,离愁万绪。为下片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这里写“风雨”,用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
5、笔法。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词人用笔,貌轻实重,饱和了词人的全部感情,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上片,由举杯挽留写到离别情怀,由外部行动而至内心感情,多为顺笔。下片则转折颇多。过片“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花开”句,用韩偓谪仙怨“花开花谢相思”句意,但词人只写“花开花谢”而不说“相思”,实际上“相思”已包容在上片的离愁别绪之中。“都来几许”,是说这种相思总的算来会有多少。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这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愁。但词人马上又冲破了
6、感伤缠绵的氛围,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词人的自我排遣,表现出词人开朗豁达的胸怀。可是一想到别易会难,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终写怅惘之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注穷:失意,归隐。通:得意,出仕。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赏析结尾两句诗的表达效果。答:答案一问一答的形式呼应了诗题中的“酬”字,问而不答恰为此诗的妙处所在。面对人生的失意与得意、出世与入世的问题,作
7、者虽然没有做出正面的回答,但却用了曲笔包含了丰富的潜台词,耐人寻味。“渔歌入浦深”的言外之意是:你也不用做那个小官了,不如和我一起啸歌山林吧!赏析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诗开头就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描述了作者晚年惟好清静、万事皆不关心的心态,看似达观,实则表露出作者远大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情绪。颔联紧承首联,“自顾无长策”道出作者理想的破灭和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冷硬的现实面前,深感无能为力。既然理想无法实现,就只好另寻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下出世一条路了。亦即跳出是非场,放足山水,归隐田园。“空知返旧林”,一个“空”字,包含着几多酸楚与感慨!颈联
8、写的是作者归隐“旧林”后的通达适意。理想落空的悲哀为“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闲适所取代。摆脱了仕宦的种种压力,作者可以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然而在这恬淡闲适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尾联作者借答张少府,用楚辞渔父的结意现出作者企羡渔父悠然独居,不问人间穷通。“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若要问我穷通之理,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去了。末句含蓄蕴藉,耐人咀嚼,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又淡淡地勾勒出
9、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神韵”。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西江月金段克己久雨新霁,秋气益清,与二三子登高赋之。人与寒林共瘦,山和老眼倶青。琤然一叶不须惊,叶本无心入听。气爽云天改色,潦收烟水无声。夕阳洲外片霞明,涵泳一江秋影。注琤:玉石的声音。涵泳:沉浸、浸润。请简要赏析词末两句。 (5分)答:问题反思1平时学习中你是否能读出某诗(词)或诗(词)中某句(某联)的美丽之处呢? 答:2句子赏析题是什么样的题型?它与平时做的表达技巧题是否相同?你觉得做句子赏析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题目请简要赏析词末两句。(5分)原词见“自我诊断
10、”第4题剖析现场失分答案得分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1分该答案只答出了手法,至于具体赏析,完全是空洞分析,根本未联系词作实际展开分析。3分该答案组织很规范,从手法到景到情都点到了,可惜每点都不到位。尤其是“情感”这个点答得过于简单表面,未把该词真正的情感表达出来。其实,只要想得全面一些、细致一些,这类问题是可以顺利解决的。3分该答案前两步(指出手法,分析景物)答得很好,可惜在“情感”这点上完全答错了。赏析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手法,二是情感。该词的感情基调通过标题及所写景物还是不难看出的。是否是读了太多愁伤等负面情感的古诗,形成了情感定势,而无视该词积极向上的、愉悦的感情基调?解读现场满分答案得分现
11、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满分5分该答案步骤完整,层次清晰。描绘景物的语言生动,情感表达准确,更有点睛之笔。完善你的答案参考答案词末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状写斜阳落霞映现于澄碧江水中的倒影之美(2分);透露出词人以山林秋水为朋,物我共适的人生意趣(2分)。(意思对即可)评分建议该题评分标准为5分:手法1分,景、情各2分。手法如答成“以景传情”也可给分。对于所写之景,考生只要答到了夕阳、沙洲、晚霞、秋江、倒影这一类的意象即可给1分,如果能将这一类的意象组织成规范的语言,明确地答出所写之景为何则可给2分。对于所抒之情,答出“词人以山林秋水为朋,物我共适的人生意趣”固然不错,但从实际答题情况来看
12、,学生答到这个层次的少之又少,所以对于第二个2分,阅卷场确定:学生只要答到寄情山水、与山水共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类的意思,则可给2分;如果学生只是答到了对山水的喜爱、对自然的欣喜这一类的意思,则可给1分;如果学生答成了凄凉、悲伤、抑郁、愁苦这一类的意思,则不给分。因为这首词总的感情倾向是积极、向上、健康、愉悦、喜乐、正面的,凡是答成消极的、负面的情感的,都不能得分。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一、句子赏析题的审题和答题1审题(1)句子赏析题在题干用语上都使用“赏析”二字。如“请赏析句”或“请从角度赏析联”。(2)句子赏析题有定向与非定向两种赏析角度。赏析题是一种综合性强、自由度大的题型。它可
13、以规定赏析角度,如从炼字的角度、虚实结合的角度;也可以不规定赏析角度,自选角度。2答题答好这种题型有三个关键词:角度、效果、分析。(1)角度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是答好这种题型的关键。除定向赏析外,对那些未规定角度或规定角度较笼统的题该如何切入呢?主要有内容角度和艺术(形式)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作者情感等方面来赏析。艺术(形式)角度主要是表达技巧角度。另外还有意象、语言等角度。正因为有如此多的可切入的角度,所以给选择带来了难度。一般而言,要从内容(句意和情感)与表达技巧有时兼及意象、语言(炼字)两个角度同时切入。表达技巧多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两个
14、角度切入。如顾及语句位置特点,可考虑结构角度。到底从哪一个或哪两个角度切入,是因诗而异的。一般而言,应从特征最明显、最突出的角度切入,类似于表达技巧中的“大中取特、多中取主”。(2)效果这是与“角度”相并列的答题关键词。换言之,答好这种题型,既少不了“角度”,也少不了“效果”。赏析句子之妙,所谓“妙”,就是使用了什么办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在古诗中,艺术效果主要有三方面:写景、造境、达情。(3)分析“分析”并不能与“角度”“效果”相并列,因为“分析”是具体的答题方法,即要能对角度、效果展开分析。“赏析”,“赏”是指“角度”“效果”;“析”是指“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
15、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本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所作。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答:答案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描写江边寒风刺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了诗人因友人离
16、去的孤寂伤感之情。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赏析诗发端即不凡,苍劲中蕴有一股抑郁之气。作者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然而在他这个时候,干戈遍地,已经很难见到了。这就从侧面扣住题意“觐省”,并且点示出背景。第二句,诗的脉络继续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发展,突破“不见老莱衣”这种天伦之情的范围,而着眼于整个时代。“安史之乱”使社会遭到极大破坏,开元盛世一去
17、不复返了。作者深感人间万事都已颠倒,到处是动乱、破坏和灾难,不由发出了声声叹息。三、四两句,紧承“万事非”而来,进一步点明题意。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作者对骨肉同胞的怀念。在动乱中,作者与弟妹长期离散,生死未卜,有家等于无家,这也正是“万事非”中的一例。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作者的遐想和怅惘。作者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已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地。这时作者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水声回响不绝,韩十四
18、坐的船也就越走越远,作者的离情别绪也被曲曲弯弯牵引得没完没了。尾联更是余音袅袅,耐人咀嚼。出句是说,分手不宜过多伤感,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又双绾行者、留者,也起到收束全诗的作用。“犹恐”二字,用得很好,隐隐流露出作者对未来的担忧,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贺新郎九日南宋刘克庄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
19、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请赏析本词末句“鸿北去,日西匿”。答:答案末句以景结情,写景寓情。(从表现手法方面赏析)写天际广漠之景物,与首句相呼应。(从结构方面赏析)目送飞鸿北去,心向故国神州;眼看白日西下,则是忧虑国势殆危。(从内容方面赏析)鸿雁北去,白日沉沉,意境苍茫,寓无尽意于寥寥景语。(从意象、意境方面赏析)意象凄凉,境界开阔,既豪放,又深婉。(从词风方面赏析)解析该题为多角度赏析佳句的典例。具体见题目答案。赏析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真是“满城风雨近重阳”,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
20、。下面四句说平生目空一切,作者自称“一生枘凿,壮夫瞋懦,通人嫌拗”(水龙吟)。“高楼百尺”,用刘备语,刘备与许汜共论天下英雄。百尺高楼,是指英雄志士登临望远之所。接着四句是登高楼后触目伤怀。自己本是一介书生,如今垂垂老矣,忧国之心尚在,个人受谤废黜都不介意,只有恢复神州,是他的最大心愿。面对千崖,联想起唐代杜牧在池州刺史任上写下的九日齐山登高诗末两句云:“古往今来只如此,朱山何必独沾衣?”作者在此认为不必为个人得失计较,同时也突出“神州泪”之可贵。下片先说少年时代自负有下笔千言的才华,颇思有所作为。“到而今”两句写现在,与前面形成鲜明对照,叹息如今已是才华消尽,只余暮年萧瑟之感。“常恨”三句,
21、结合九日登高题意,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遇到重阳节,总爱提东晋孟嘉落帽故事。“若对”两句,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忧国志士,他们与前者形成鲜明对比,并不追慕魏晋风度,而是对“时事祇今堪痛哭”的现状感到忧心如焚而又无能为力。末两句以登高作结,雨消云收,暮色渐至,下如江淹恨赋所云:“白日西匿,陇雁北飞。”秋天鸿雁南来,明春仍然北去,北上恢复神州的大业却遥无实现之日,眼看白日西下,象征国势危殆,令人痛心。自己老眼平生,壮志难伸,亦只能长歌当哭,借酒浇愁。二、如何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赏析句子,本身就含有效果的分析。可是有的题目明确要求专赏其表达效果。一般而言,古诗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有三方
22、面:写景、造境、达情。具体到诗歌中的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本身出发,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1内容、主旨、情感角度。这是从句子内容出发,兼顾它在全诗中的表情达意作用。这是效果分析首要考虑的。2表达技巧角度。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能拓宽诗境,表达更为深广等。3位置角度。“效果”就是作用,句子的作用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句子在诗歌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
23、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边练边悟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钟山晚步王安石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简要分析诗句“细红如雪点平沙”的表达效果。答:答案“细红”代指楝花的色彩,“如雪”喻指楝花在轻风中轻盈飘飞的姿态,“点平沙”生动描写出楝花坠落平地的美态。解析该句为写景句,其效果分析主要在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上。赏析本诗表达的是一种闲适之情。“时见”一词显得悠闲,“晚步”赏景见情趣。微雨轻风吹落了铺满树上的楝花,红紫色的小花瓣雪花般点缀着沙地。楝树旁的槿篱竹屋面对通往江村的路,走在路上不时可见到宜城的卖酒人家。空间逐步扩展:楝花落瓣,槿篱竹屋,屋前路,路尽头的卖酒人家。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贺新郞兵后寓吴蒋捷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羨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624-2024热环境的人类工效学接触冷热表面时人体反应评价方法
- 工程招标设计阶段合同条件(第二部分)
- 专业体育教练合作协议范本
- 企业资产收购合同
- 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暨2024年
- 2024年最高额反担保保证
- 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公开招标文件2024年
- 农家乐活动合作合同
- 快递合作协议书样本
- 2024年如何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离婚协议
- 同底数幂的乘法练习
-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之生物医学检测与疾病诊断
- 进场开工通知书
- 中考语文复习常考名著精练4.《革命烈士诗抄》-有答案
- 桩基溶洞处理专项施工方案(2024.4.2旋)
- 中职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课件
- 建筑设计消防专篇
- 初中数学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共50张)
- 学校节约能源实施方案
- 镁合金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室内维修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