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选1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含解析).doc_第1页
2019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选1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含解析).doc_第2页
2019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选1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含解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精选大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北宋年间,涌现出以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太室山嵩阳书院、回雁峰石鼓书院)为首的大批书院,南宋更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学者都在书院任教。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提倡“为己之学”,主张“进德”与“修业”并重。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各自的研究心得。同时,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摘编自杨果也谈宋代

2、书院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等材料二虽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没有一个确定的日期,但一般认为,最早的大学建于12世纪。随着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原有的教育机构不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所设专业都无法满足时代需要。在1100至1200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摘编自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3、明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各自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宋代的社会状况,从经济发展、“重文轻武”、理学兴起、名师巨儒的影响和印刷技术的发展等方面来回答。(2)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相同之处,根据“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和“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

4、的社团”可以分析得出都有较大自主性;根据“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和“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可以分析得出教学内容都较丰富广泛;从材料反映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都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从材料中的“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和“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可以看出培养目的不同;从“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内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和中世纪欧洲大学的有关史实可知学习内容不同;从另外通过对材

5、料的分析还可得出学生来源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应当联系各自的社会状况,从中国书院推动了宋代文化繁荣、理学的形成和兴盛以及科举制的发展,而欧洲大学推动科学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为大学的传统和组织形式打下了基础、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原因: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上“重文轻武”政策;理学兴起;名师巨儒影响;印刷技术的发展。(2)相同:都有较大自主性;教学内容都较丰富广泛;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不同:办学目的:培养圣贤之人;培养专业人才。学习内容:儒家经典为主,还有部分实用技能;神学宗教和学科专业知识为主。学生国内学子;欧洲各地。影响:书院:推动了宋代文化

6、繁荣;理学的形成和兴盛;科举制的发展(教育发展)。欧洲大学:推动科学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是现代大学的雏形,为大学的传统和组织形式打下了基础;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1(2018育才中学模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论形成于周代初年,周礼记载了一种世界上最严整的体现“礼制”的城市规划制度。同时代的管子也提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用水而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天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利”。唐长安、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和众多南北、东西垂直街道,其测量误差极小,保证天子居于城市中轴。不少城门都有双重城墙形成瓮城,

7、利于防卫,城市中规划一大批学宫、孔庙、魁星楼等设施,很多规模宏大,布局庄严。汪德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一改中世纪城市的曲折、狭小,更关注城市格局与交通改善、建筑轮廓的统一与条理。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8、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主要因素和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主要变化及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主要因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周礼记载了一种世界上最严整的体现礼制的城市规划制度”“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天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利”“不少城门都有双重城墙形成瓮城,利于防卫”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2)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主要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

9、更关注城市格局与交通改善、建筑轮廓的统一与条理”“欧文、傅立叶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原因应当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从工业革命、民主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回答。【点睛】本大题的第一小题“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主要因素”和第二小题中的“概括指出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主要变化”,基本上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答案】(1)传统礼制;地理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