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1页
27.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2页
27.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3页
27.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4页
27.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寺态炎凉,坐,茶,请坐,请上坐,敬茶,敬香茶,苏 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少时博通经史,21岁时中进士。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政”,自愿外放,先后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事。,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受作者特殊心境,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反复诵读,在读的

2、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背诵全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悟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扰。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用比喻句描写庭中月色的好处。 2.难点:体会作者自嘲自解达观的人生态度。,破题,时间:夜,地点:承天寺,事件:夜游,文体:游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 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su,qn

3、,y,zo,xng,bi,读准字音,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读出节奏,合作探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 起行。 无与为乐者, 至承天寺 张怀民。怀民 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寻友赏月,欣然,念,遂,寻,亦,想,门,愉快的样子,考虑,于是,就,寻找,也,一起,在,睡觉,游乐,作

4、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去“承天寺”寻张怀民?,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作者寻张怀民,一方面表明他志趣高雅,而世上庸俗之人太多,少有志同道合者 ;另一方面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与之交往。,庭中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比喻),赏析感受月情,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好像,形容水的澄澈,连词,表原因:原来是,庭中月色,赏析感受月情,如何翻译?,(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合作探究:,庭中月色,赏析感受月情,月色有何特点?,月 色积水空明竹柏影藻、荇交横,独立思考:,皎洁空灵,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这样

5、写妙在何处?,想象奇特 比喻 新奇 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清澈透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下抒怀,只是,清闲的人,罢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质疑探究,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2.结合全文内容,思考“闲人” 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质疑探究,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闲种

6、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苏轼坎坷而豁达的一生,拓展延伸,“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获人生哲理,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处世态度,你将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拓展延伸,教师赠语,只要

7、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自然是心灵的最佳归宿。我们不妨到自然中去释放心灵,寻求寄托,让人生更豁达。,在逆境中磨练 自己的意志, 丰富自己的人 生,让逆境成 为塑造完美人 格的雕塑家。,巩固练习,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A,巩固练习,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8、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D,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旷达心境。 C文中写景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承天寺的景色之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巩固练习,C,课后巩固,必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课下整理听课笔记; 完成本课翻译; 理解重点语句。 选做:用自己的话改写本文(200字) 写作要点: 1、恰当的修饰语; 2、准确

9、的修辞手法; 3、适当的联想与想像。,板书设计:,叙事:寻友赏月志同道合 写景:庭中月色 月 色 抒情:月下抒怀“闲人”:乐观旷达,皎洁空灵,品格高雅,志趣高雅,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背 景,资料链接,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来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背 景,资料链接,赏析,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欣喜,微憾,激动、喜悦,从容、闲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