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_第1页
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_第2页
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_第3页
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_第4页
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及实施方案编写依据1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12项目主管单位XX市人民政府13项目承担单位XX市农业局14项目实施地点XX省XX市所辖XX县、XX县、XX县、XX区、XX区。15项目建设期限2006年2010年。16项目建设内容XX市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主要以提高绿色农产品质量水平为目的,全方位实施国家绿色农产品技术质量标准,围绕开展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工程、环境净化工程、农产品优良品种繁育应用工程、农机现代化装备工程、农民培训工程、农业信息工程、绿色农业监测体系建设等八大工程,全面提高辖区内农产品生产水平,达到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环保、安全的目标。161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水利修复配套工程73373平方公里,其中渠系配套工程500平方公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滴灌、微灌工程100平方公里,干旱山区喷灌、滴灌工程13373平方公里。建设修复渠系30公里,为3万座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配套滴灌、微灌设施;在浅山干旱地区建设喷灌、滴灌工程250处,配套滴灌、喷灌设施1200套。完成农田建设或改造73333公顷。其中建设水平梯田、增施农肥、磷钾肥改良土壤1000公顷,完成农田改造工程63333公顷(配方施肥40000公顷,化肥深施10000公顷,生物有机肥8000公顷,新型肥料示范5333公顷)。162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工程建设30000公顷绿色蔬菜示范基地、30000公顷绿色水果示范基地、10000公顷绿色中药材示范基地、50000公顷绿色粮油示范基地其中20000公顷绿色优质小麦示范基地、10000公顷绿色优质玉米示范基地、10000公顷绿色优质马铃薯示范基地、10000公顷绿色优质油菜示范基地、1000公顷绿色花卉示范基地、绿色养殖基地(其中5000头绿色肉牛养殖基地、1000头绿色奶牛养殖基地、40000头绿色生猪养殖基地、300000只绿色蛋鸡养殖基地)和12个农产品加工企业。163环境净化工程建设以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主的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和“四位一体”沼气户50000户和4个有机肥无害化处理厂,尽可能提高区域内农民用能、养殖、培肥水平,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164农业现代化装备工程配置各类农机具6918台。年机械深松15万亩、旋耕50万亩、秸秆粉碎还田12万亩、病虫害防治225万(次)、小麦机械播种20万亩、机械高茬收割25万亩、玉米机械铺膜播种10万亩、马铃薯机械种植和收获各10万亩。165农业优良品种繁育应用工程示范推广粮食、油菜、蔬菜、中药材、果树、花卉等农作物优良品种130个,奶牛、肉牛、生猪、家禽等优良品种20个。166农民培训基地建设工程建设绿色农业农民技术培训基地12个,其中市级2个、县(区)级8个,培训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兴农民34万人。167农业信息工程完善XX市农业信息体系网络,开设绿色食品网站,在8个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建立信息网点40个。168绿色农业检测体系建设工程建立6个绿色农业检测站其中市级1个,县级5个、60个绿色农业检测点(其中市级10个,XX区、XX区各10个,XX县、XX县各12个,XX6个)。17项目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建设建立健全XX市绿色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广泛推广应用各项绿色农业科技成果,提高绿色农业产量和质量,使农业投入品自身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秸秆、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得到良性循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探索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农业发展的技术途径,为国家、省、市指导绿色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18项目总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35465万元。19资金来源申请国家投资10450万元,地方配套投资4115万元,银行贷款2611万元,企业自筹525234万元,农民自筹1303666万元。110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总增产绿色粮食697万吨、绿色油料066万吨,绿色果品732万吨、绿色蔬菜1292万吨。农林牧总增产值1223亿元。2实施方案编制依据21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关于同意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区的批复中绿协20065号22XX省XX市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议书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及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项目区基本情况本项目以XX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XX、XX、XX、XX、XX五县区为核心区,以XX、XX两县为辐射带动区。项目区现有人口34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097万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区内及周边区均无污染源,有利于绿色农产品生产。项目区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位于陇东黄土高原与西秦岭山地交接地带,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南部为西秦岭山地。渭河横贯中部,地势西高东低,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季风气候特点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07,年活动积温30004000,年日照时数20002200小时,无霜期140200天,年降水量480610毫米;气候条件及土壤环境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蔬菜、林果、畜牧是当地的主导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项目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生了五大历史性的变化。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大宗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从种植业为主转变为农、林、牧共同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转变为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三是农业及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四是农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农村面貌发生实质性变化,农村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五是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2、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21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近年来,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全面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道路交通、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抗灾减灾能力。水利设施项目区有机电井数1925个,总动力19103千瓦,万亩以上的自流灌溉区9个,千亩以上灌溉区29个,加上井灌、提灌,总灌溉能力2549万亩,为项目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交通设施区内陇海铁路横贯全境,310、316国道沿渭河干流东西穿过,保证了各类农产品运销畅通无阻。电力设施村村通电、户户用电、电力供应总量达到21亿千瓦时,供应充足。通讯设施项目区固定电话容量20万门,移动电话全球能通,XX农业信息网已建成运行,全市及主要乡镇、批发市场、优质农产品基地信息实现了互联互通。市场设施项目区内有XX瀛池、XX洛门、XX北大三个国家级重点蔬菜和果品批发市场,市场网络较好,市场体系建设完备。22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项目区除过3个国家重点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外,还建有专业蔬菜批发市场11个,集贸市场24个,产地市场55个,各类蔬菜中介组织36家,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30多家,并以XX昌盛食品有限公司、XX脱水蔬菜厂、XX鸳鸯四达淀粉厂、XX淀粉生产厂、XX众兴菌业公司、XX全录王辣椒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这些均为本项目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23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健全XX市设有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果树研究所,主要承担农作物和果树新品种的研制和改良培育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设有市、县两级农技、经作、土肥、植保、种子、农机、畜牧、园艺站和农广校等机构。近年来,XX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及项目区各县区农业技术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转化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24农业生产环境清洁项目区无污染企业,空气、水质、土壤均达到清洁无污染水平。据XX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005年对项目区示范基地环境现状评价,大气综合指数P综05,属一级水平,空气清洁,未受污染,灌溉用水综合指数P综03,属一级清洁标准,未受污染;土壤综合污染指数P综02,属一级水平,未受污染,产地环境符合国家标准NY/T3912001(产地环境技术条件)。25优质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XX市通过多年来实施种子工程、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培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现已具备了一定数量的优质品种资源,农作物优质品种有小麦中梁系、天选系、清农系等系列品种,鲜食玉米品种有津鲜1号等,马铃薯有高淀粉的21610,陇薯3号,渭薯8号等,蔬菜品种已发展到9大类27种,100多个品种,除叶菜类、茄果类、西甜瓜类等传统品种外,还成功引进了荷兰豆、西兰花,荷兰温室彩椒、日本黑田五寸人参等名、优、新、特蔬菜;水果有驰名中外的“花牛”苹果,“大地湾”蜜桃,“下曲湾”葡萄;中药材品种XX以党参、红芪、黄芪为主,XX以百合、黄芩、甘草为主,XX以板兰根、贯仲为主,XX以柴胡、天麻为主;花卉品种XX以鲜切花和加工型月季为主,XX、XX以鲜切花和高档花卉为主。以上这些优势农作物品种为XX市发展绿色农业奠定了基础。26品牌认证发展迅速和科技创新步伐加快2005年,蔬菜面积555万亩,总产1419万吨,商品率达到74,精细菜比重达50,总产值达到945亿元,蔬菜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60来自蔬菜。XX市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高原夏菜“西菜东调”基地,蔬菜面积已居全省第三位、总产在第二位,无公害基地建设、市场建设、品牌认证等重要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已建设绿色食品A级产品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55万亩;XX、XX、XX、XX被命名为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制定和发布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XX省地方标准17项、XX市企业标准10项;全市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1个、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28个、无公害产地认定7个、无公害产品认证1个,国家商标总局注册商标14个;XX瀛池、XX洛门和XX北大三个果蔬批发市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场上的价格信息通过全国农情信息网向全国公布,良好的市场信息传播为农产品促销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连续四年实现蔬菜产销两旺。“十五”期间,通过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协作,区内已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1000多个,小麦锈病综合防控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中科院遗传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建立了中国西部第一个航天育种基地,成立了XX航天育种研究所,开展了国内外及我市160个地方品种的搭载、选育和示范,有8个航天新品种通过了省科技厅的鉴定,分别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航天品种选育已成为XX市农业科研上一个很有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知名品牌,以此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对农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批新的科技成果正在推广普及。中高档花卉品牌也表现出了明显优势,在第六届中国花博会上,荣获9个奖项,其品质享誉中外。这些成绩的取得,均为本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第三章项目实施计划1、项目建设内容XX市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主要在XX县、XX县、XX县、XX区、XX区开展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环境净化、农业优良品种繁育应用、农业现代化装备、农民培训基地、农业信息和绿色农业检测体系建设等八大工程,带动XX县、XX县绿色农业工作的全面开展。2、项目建设目标21产业目标项目建成后,总增产绿色粮食697万吨、绿色油料066万吨,绿色果品732万吨、绿色蔬菜1292万吨。农林牧总增产值1223亿元。22科技目标通过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全市绿色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广泛推广应用各项绿色农业科技成果,提高绿色农业产量和质量,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探索出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农业发展的技术途径和操作规程,为国家、省、市指导绿色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23环境目标通过项目建设,使农业生产投入品自身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秸秆、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3、项目实施方案31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311水利工程建设3111分布范围主要在XX、XX、XX、XX、XX五县区绿色蔬菜、绿色粮油和绿色果品示范基地开展水利修复工程和节水技术示范。3112实施期限2006年至2010年。3113建设内容完成水利修复配套工程73373平方公里,其中渠系配套工程500平方公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滴灌、微灌工程100平方公里,干旱山区喷灌、滴灌工程13373平方公里。主要工程有建设修复渠系30公里开展3万座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滴灌、微灌设施示范;在浅山干旱地区建设喷灌、滴灌工程250处,配套滴灌、喷灌设施1200套。3114实施计划2006年,完成调研论证和工程施工设计2007年,建设修复渠系15公里,开展5000座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滴灌、微灌设施示范,完成滴灌工程20处,配套滴灌、喷灌设施80套;2008年,建设修复渠系15公里,开展5000座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滴灌、微灌设施示范,完成滴灌工程50处,配套滴灌、喷灌设施220套;2009年,开展10000座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滴灌、微灌设施示范,完成滴灌工程80处,配套滴灌、喷灌设施380套;2010年,开展10000座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滴灌、微灌设施示范,完成滴灌工程100处,配套滴灌、喷灌设施420套。312农田建设或改造3121分布范围XX、XX、XX、XX、XX五县区绿色粮油、绿色蔬菜、绿色水果、绿色中药材示范基地。3122实施期限2006年至2010年。3123建设内容在项目区完成农田建设或改造73333公顷。其中建设水平梯田、增施农肥、磷钾肥改良土壤1000公顷,完成农田改造工程63333公顷(配方施肥40000公顷,化肥深施10000公顷,生物有机肥8000公顷,新型肥料示范5333公顷)。3124实施计划2006年,完成农田建设或改造9000公顷。水平梯田增施农肥、磷钾肥改良土壤1000公顷,农田改造工程8000公顷(配方施肥6000公顷,化肥深施1000公顷,生物有机肥1000公顷)。2007年,完成农田建设或改造17500公顷。水平梯田增施农肥、磷钾肥改良土壤2500公顷,农田改造工程15000公顷(配方施肥10000公顷,化肥深施2500公顷,生物有机肥2000公顷,新型肥料示范500公顷)。2008年,完成农田建设或改造35000公顷。水平梯田增施农肥、磷钾肥改良土壤达到5000公顷,农田改造工程达到30000公顷(配方施肥20000公顷,化肥深施5000公顷,生物有机肥4000公顷,新型肥料示范1000公顷)。2009年,完成农田建设或改造58000公顷。其中水平梯田增施农肥、磷钾肥改良土壤达到8000公顷,农田改造工程达到50000公顷(配方施肥30000公顷,化肥深施12000公顷,生物有机肥6000公顷,新型肥料示范2000公顷)。2010年,完成农田建设或改造73333公顷。其中水平梯田增施农肥、磷钾肥改良土壤达到9500公顷,农田改造工程达到63833公顷(配方施肥43000公顷,化肥深施10000公顷,生物有机肥8000公顷,新型肥料示范2833公顷)。3125经济效益项目区目前累计完成农田改造192833公顷,总增产值62015万元。4、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工程41示范基地建设411绿色蔬菜示范基地4111项目实施范围本项目主要在XX市XX县、XX县、XX县、XX区、XX区5县区所辖的藉河、牛头河、葫芦河、榜沙河、大南河、山丹河及其支流的川道地区实施。4112项目建设期限在2006年至2010年5年内完成411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以XX县、XX县、XX县、XX区、XX区海拔1400米以下川水地区为重点,集中示范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瓜果)、春提早、秋延后技术和露地高原夏菜生产技术。其中XX县7500公顷,XX县8500公顷,XX县3000公顷,XX区5000公顷,XX区6000公顷。计划建设和改造塑料大棚30万座,示范推广反季节韭菜、春得早、秋延后番茄、黄瓜、甘蓝、辣椒、茄子、菜花、架豆等蔬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建设和改造节能日光温室1万座,示范推广辣椒、茄子、番茄、黄瓜、菜花等反季节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粮菜、菜菜等立体种植550公顷。4114项目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41141项目示范区内绿色蔬菜生产必须符合NY/T3912001(生产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00(农药专用准则)、NY/T3942000(肥料使用准则)及NY/T26995等产品标准要求技术指标。41142经济指标项目到2010年完成后示范区绿色蔬菜面积达到3万公顷,每公顷产量达到281493公斤,增幅18,每公顷新增收入达到44168元,总增销售收入1325亿元。4115项目年度实施计划2006年基地面积4000公顷,在项目区确定基地、农户、面积与农户签订绿色蔬菜种植合同。2007年基地面积5500公顷。以示范推广反季节韭菜、春提早、秋延后番茄、黄瓜、甘蓝、辣椒、茄子、菜花、架豆等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为主,建立以日光温室绿色蔬菜生产基地300公顷,建塑料大棚4000公顷;建立洋葱、胡萝卜等高原夏菜绿色蔬菜生产基地1200公顷。2008年基地面积6000公顷。以优质抗病良种,优化栽培技术,建设优质高产、高档精细蔬菜基地4000公顷;建立以优质早熟马铃薯、优质线椒为主的瓜类、茄果类蔬菜基地2000公顷。2009年基地面积7000公顷。建立地膜果菜、地膜结椒为主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3000公顷;建立粮菜、菜菜立体种植基地4000公顷。2010年基地面积7500公顷。建立加工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3500公顷;建立生产外销型特色商品蔬菜生产基地4000公顷。4116主要措施41161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研究411611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引进新品种必须与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喜爱程度相结合,在注重产量、质量的同时,必须考虑蔬菜产品的外部形态美观效应。通过试验,从中科学筛选出优质抗病良种进行示范推广。411612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充分发挥种质资源优势。依据基地区域特色,建立以透心红胡萝卜、早熟优质马铃薯、葱蒜类、春萝卜等蔬菜为主的良繁基地。通过提纯复壮,选育等科技手段,为全市绿色蔬菜产业开发提供优质良种。411613引进新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充分体现科技创新。结合基地建设,引进先进加工型食用菌、蕨类蔬菜良种和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引进金针菇良种,生物肥、生物农药、防虫膜等,进行试验研究;总结经验,为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41162大搞科技培训,示范推广重点技术411621狠抓技术培训,培养一批进行该产业开发的骨干技术力量。在5年内,每年根据基地建设特色,突出重点,分门别类有计划地进行形式多样的县、乡、村三级培训。达到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普及化、群众化、高水平社会化的培训目标。411622示范推广重点技术,发挥其在该产业开发上的巨大作用。在基地建设区内,着重示范推广农家肥的科学处理和合理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绿色蔬菜管理技术。重点示范良种与种植类型与科学管理优化,种植模式前后茬种植种类优化;种植模式与配套技术优化,生物肥、有机肥、配方肥技术与土壤特性、蔬菜种类、目标产量化;抗病良种与综合防治技术优化。41163建立监测机构,实现产品达标认证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生产、流通、包装、加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对生态环境土壤、水质、空气等进行监测,对符合绿色环境条件的给予认证,以及报上级主管部门对全市绿色食品蔬菜产品的达标认证。41164建立规模化包装、加工型企业,为绿色蔬菜大幅度获得产品附加值奠定基础。411641蔬菜产品包装上要具有时代意识,富于创新,在统一商标的基础上,要突出各种蔬菜的特色,包装要设计精美,新颖,多样化,系列化。411642在蔬菜加工上要向食用菌、蕨类、金针菇等种类扩展,并从粗加工向精细菜加工方向发展。加工企业一定要有规模,达到品种类型多样化、系列化、适应人们消费的各种需求。4117资金筹措及使用项目总投资6067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投资4067万元,地方配套200万元,主要用于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建设、技术引进及技术体系建设所需投资。4118效益分析41181经济效益分析到2010年项目结束年,3万公顷绿色蔬菜基地示范区生产绿色优质蔬菜84亿公斤,新增产量128亿公斤,新增销售收入1325亿元。41182社会效益分析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可直接增加2万多个劳动力就业机会,通过辐射扩散和产业链拉动,与绿色蔬菜产业相关的劳动力就业可增加6万个左右。项目区科技贡献率由目前的50提高到56以上,绿色蔬菜产品受检通过年达到100。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农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的高效化将会得到进一步实现,产品产量和品质将得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将较大幅度的增加,形成特色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实现专业化、品牌化、标准化生产的目标。41183生态效益分析本项目是以绿色产业为主体的生产过程,对项目区周边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411831本项目实施后,通过用抗病新品种以及采用低毒农药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等绿色产品生产技术手段,将会大大消除农药残留对食品的污染以及农药对周边地区大气、水体和土地的破坏。同时采用保护地栽培以及大量施用有机复合肥等技术,可减少化肥中氮、磷、钾的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411832项目区节水灌溉措施以及有机复合肥的使用,可最大限度地改善土壤环境,本项目实施后,通过滴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措施的实施,不仅可大大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土壤含水量,而且可降低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结构,同时,通过绿色产品标准化管理技术,大量施用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土壤环境。412绿色水果示范基地4121基地分布范围在XX、XX、XX、XX、XX五县区,以花牛苹果等优质水果为主,在海拔12001700米的一般干旱山区建设花牛苹果示范基地;在海拔8001300米的川台、浅山地区建设鲜桃示范基地、葡萄示范基地。4122实施期限20062010年。4123建设内容41231新建以花牛苹果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2500公顷,重点示范天汪一号、新红星、首红、超红等元帅系列35代花牛苹果品种,至2010年形成花牛苹果特色优势产业带建成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41232新建反季节水果基地1500公顷,主要示范反季节桃葡萄等水果。41233以XX区为主,建立1000公顷酿造葡萄生产基地。41234新建鲜桃基地2000公顷,葡萄基地500公顷。4124主要指标通过建设至2010,使基地产品达到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标准,平均单产达到53295公斤/公顷,总产159885吨,总产值147795万元。4125实施计划2006年2010年,每年以改造老果园为主,应用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新建花牛苹果基地5000公顷,其中XX1500公顷,XX1000公顷,XX1000公顷,XX1000公顷,XX500公顷;以设施建设为主,新建反季节桃、葡萄等水果基地300公顷,其中XX100公顷,XX50公顷,XX50公顷,XX50公顷,XX50公顷;新建酿造葡萄基地200公顷,其中XX150公顷,XX50公顷;新建鲜桃基地400公顷,其中XX250公顷、XX50公顷,XX100公顷;在XX新建葡萄基地100公顷。4126主要技术措施在应用先进的土肥水管理技术,整形修剪技术,疏花疏果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果实套袋技术,改造老果园的技术上,不断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基地,使果品在产量和品质上有较大提高。4127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41271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45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250万元,农民自筹200万元。41272使用计划20062010年,每年投资9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0万元,农民自筹40万元。主要用于新建6000公顷绿色果园补助,每公顷补助150元。4128效益分析20062010年。绿色果园累计建设面积90000公顷,总产量479655吨,总产值443385万元,新增产值67635万元。413绿色中药材示范基地4131项目实施范围本项目在XX市XX县、XX县、XX区、XX区、XX县五县区的渭河川道、二阴及林缘地带实施。其中XX县的新兴、盘安、六峰、渭阳、十里铺、谢家湾、金山、八里湾、安远、康家滩等乡镇;XX县的沿安、杨河、东顺、桦林、四门、滩歌、榆盘、咀头、洛门、温泉、郭槐等乡镇;XX区的关子、秦岭、铁炉、娘娘坝、苏城、齐寿、杨家寺等乡镇;XX区的党川、利桥、山岔、甘泉、XX、五龙等乡镇;XX县的王窑、五营、安伏、王尹、好地、云山、吊湾等乡镇,共43个乡镇。4132项目实施的期限从2006年开始,2010年完成,共五年。4133项目建设内容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思路,突出XX当归、XX白条党参、XX天麻、XX黄芪和红芪、XX柴胡技术示范,在五县区分别建立2500公顷、3000公顷、1500公顷、2000公顷和1000公顷绿色中药材示范基地。引进示范新品种,配套完善栽培技术措施,建立高水平优质中药材示范基地。4134主要指标41341技术指标项目示范区绿色中药材生产必须符合NY/T3912001(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00(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肥料使用准则)及NY/T26995等产品标准要求,产品符合ISO质量标准及GAP要求。41342经济指标到2010年,在项目示范区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1万公顷,单产达到25975公斤/公顷,比2005年增长20。单产值达150102元/公顷,总产值达150102万元。4135年度实施计划2006年,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2000公顷;2007年,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面积4000公顷;2008年,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面积6000公顷;2009年,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面积8000公顷;2010年,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面积10000公顷。4136主要措施41361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根据项目区的气候环境条件及市场需求情况,引进中药材新品种,进行试验研究。41362建立良繁育苗基地,发展地方优势品种。在项目区继续抓好XX白条党参、XX当归、XX黄芪和红芪、XX天麻生产,确保产品达到GAP要求。41363加大与各大科研院校的技术交流与协作,搞好技术培训,塑造出一支技术过硬的农业技术干部队伍。41364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联合,增强品牌意识。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联合,搞好项目区绿色中药材产品的加工包装,打造品牌,形成一乡一品,甚至一村一品。4137资金来源总投资2067万元。4138效益分析项目完成后,总产值达150102万元,比项目前增加25017万元。414绿色优质小麦示范基地4141项目实施范围该项目计划在我市XX县、XX县、XX县、XX区和XX区实施,并且在上述各县区从今年开始逐年扩大面积到五年后,即2010年各建立4000公顷绿色小麦示范基地,在全市不同自然生态类型区域实施。4142项目实施年限20062010年。4143任务指标分年度分县区任务分解表县区名各年度计划面积(公顷)年度20062007200820092010合计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XX县24002800320036004000XX县24002800320036004000XX县24002800320036004000XX区24002800320063004000XX区240028003200630040004144主要经济指标20062010年,五年共计完成8万公顷示范任务,平均基础产量217165公斤/公顷,较基础增产15,平均产量达到24974公斤/公顷,总产量199792万公斤,总增产量26060万公斤。4145主要技术措施41451深耕整地,蓄水保墒前作收后,早耕深耕,促进土壤有机质转化,及时保墒。41452积极推广地膜小麦栽培技术以近年来推广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依据,在适宜区域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达到抗旱增产目的。41453选用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因地制宜,选用西农B28、兰天13号、中梁23号、天943等优质小麦新品种等按照“抓重补缺”的思路,重点发展优质中筋小麦,补充强筋、弱筋小麦,推广节本标准化栽培技术,良种良法相结合、相配套提高专用小麦的稳产性和丰产性。41454实行测土配方科学施肥采取有机无机结合,底肥一次施足,氮磷配方使用的办法,提高肥料利用率。41455实行药剂拌种,加强植物保护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病虫害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标准科学选择药剂和剂量,加强各种病虫害的早期防治,降低产量损失。41456加强田间管理首先抓好耙耱、镇压、冬春灌水,保证壮苗越冬,适时进行叶面补肥和病虫害防治,保证小麦健壮生长。4146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总投资150万元,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20万元;技术培训投资30万元;新技术、新品种引进40万元;基点实验示范等60万元。4147经济效益分析五年累计完成示范8万公顷,总产值22597296万元,总增产值33878万元。415绿色优质玉米示范基地4151项目实施范围该项目计划在我市辖区内XX县、XX县、XX县、XX区、XX区实施,并且在上述各县区从今年开始逐年扩大面积,到五年后即2010年依次分别建立1400公顷、2000公顷、1200公顷、3000公顷、2400公顷优质玉米示范基地,主要分布在各县区海拔12001600米浅山地区。4152项目实施期限20062010年主要任务指标分年度分县区任务分解表县区名各年度计划面积(公顷)年度20062007200820092010合计200040006000800010000XX县28056084011201400XX县400800120016002000XX县2404807209601200XX区6001200180024003000XX区4809601440192024004153主要经济指标五年累计完成30000公顷,较基础增产15,平均增产5054公斤/公顷,达到387539公斤/公顷,总产1162616万公斤,总增粮151647万公斤。4154主要技术措施41541深耕整地,蓄水保墒由于我市山旱地比例大,占92以上,而玉米主要分布在该区域,春旱常年发生,纯属雨养农业区,因此,实行早耕深耕,多耙细耱,有效接纳秋冬雨雪,为保全苗创造条件。41542施足底肥,实行配方施肥玉米是高光效、高产喜肥作物,增施肥料是玉米增收的物质基础,而地力不足是我市玉米生产的一大限制因素,因此,加大肥力投入,实行配方施肥,以监测土壤肥力资料为依据,以潜在肥力为基础,以氮肥与磷肥、有机与无机、大化肥与微肥三个结合的原则,并对有机肥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施肥方法上,农肥、磷肥及一半氮肥做基肥一次施入,追肥应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追施。41543普及优良杂交种,实行地膜覆盖栽培为了发挥玉米杂交种的优势,项目区全部选用优良杂交种,主要有金穗2001、金穗2002、豫玉22号、龙源201、沈单10号、16号等,各县区因地制宜选择应用,全部实行地膜覆盖栽培,实行双垄沟集雨增墒及全覆膜栽培新模式,大力推广应用渗水地膜,提高降水利用率。41544立足抗旱,适期播种,力争一次保全苗项目区采取有效的保墒措施,抗旱播种措施,保证适期播种保全苗。41545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发挥群体增产作用在不同区域,对不同品种,因地制宜提出各县区的密度要求和增产指标,金穗2001、金穗2002、龙源201等在低海拔区域亩保苗4000株,在海拔15001700米之间亩保苗3500株,均实行宽窄行种植。41546全面实行种子包衣,统一供种保证种子质量每年按项目的分布和种子的需求量,并按行业标准实行种子统一包衣,统一供种。41547加强田间管理坚持长期抗旱,抓好各种增产措施的基础上,搞好田间管理工作。一是抓好保全苗、促壮苗、攻大穗;二是抓好追肥管理;三是抓好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41548切实加强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制定和实施要结合项目特点,我市生产现状和水平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和建立起我市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并积极开展示范和推广,加强田间指导和服务工作,在项目实施期内,使该标准基本知识,操作技能让项目区群众周知和掌握,保证通过项目实施达到预期的目的。4155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项目总投资75万元,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固定资产投资10万元;技术培训投资15万元;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费用20万元;基点试验示范等30万元。各县区经费按任务面积分配如下XX县105万、XX县15万元、XX县9万元、XX区225万元、XX区18万元。使用情况可按总经费使用各项比例参考使用。4156效益分析五年累计完成30000公顷,平均增粮50549公斤/公顷,总增粮151647万公斤,总增产值1616812万元(每公斤玉米按11元计价),投入产出比为12224,经济效益显著。416绿色优质马铃薯示范基地4161项目实施范围项目在我市XX、XX、XX、XX、XX等五县区实施。4162项目建设内容及主要指标以示范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完善病虫害防治和种薯储藏设施等为中心、改善基本生产条件、道路运输条件、储藏设施和农机具应用水平。到2010年在渭河流域、川水地区,建立3000公顷早熟菜用薯生产基地,其中XX、XX各700公顷,XX600公顷,XX、XX各500公顷;在浅山干旱地区,建立5000公顷淀粉加工薯生产基地,其中XX、XX各1100公顷,XX、XX各1000公顷,XX800公顷;在二阴高山地区,建立2000公顷优质种薯示范基地,每县区各400公顷。通过项目建设,在2004年基础产量10950公斤/公顷的基础上,每公顷增加产量16425公斤(鲜薯),增产15,总增产鲜薯6849225万公斤,总增产值239723万元。4163项目建设期限及分年度计划41631项目建设期限2006年至2010年。41632分年度实施计划2006年建设绿色优质马铃薯示范基地6000公顷,其中早熟菜用薯生产基地2000公顷、淀粉加工薯生产基地3000公顷、优质种薯示范基地1000公顷;2007年建设绿色优质马铃薯示范基地7300公顷,其中早熟菜用薯生产基地2300公顷、淀粉加工薯生产基地3500公顷、优质种薯示范基地1500公顷;2008年建设绿色优质马铃薯示范基地8400公顷,其中早熟菜用薯生产基地2600公顷、淀粉加工薯生产基地4000公顷、优质种薯示范基地1800公顷;2009年和2010年分别建设绿色优质马铃薯示范基地10000公顷,其中早熟菜用薯生产基地3000公顷、淀粉加工薯生产基地5000公顷、优质种薯示范基地2000公顷(详见表1)。4163资金概算和使用计划项目总投资75万元,资金使用计划2006年投资18万元、2007年13万元、2008年13万元、2009年13万元、2010年18万元。项目资金225万元用于早熟菜用薯生产基地建设、375万元用于淀粉加工薯生产基地建设、15万元用于优质种薯示范基地建设(详见表1)。4164技术措施4164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认真搞好技术示范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依据马铃薯品种的不同用途及各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划分种植区域,合理安排适宜品种、种植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定目标、定措施,扬长避短,合理布局,稳步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各地生产条件,按照当地加工和外销鲜薯状况,分区域建立技术示范基地、加工薯和外销商品薯等生产示范基地。海拔1400米以上地区,以XX县为中心,在XX县刘坪、中山、安伏、郭家、魏店,XX县金山、八里湾、大庄等乡镇建立加工薯基地,品种以陇薯3号、9010581、93114等为主,并在XX、XX、XX、XX、XX扶持加工企业;在XX县的新兴、盘安、礼辛、大石;XX县的榆盘、咀头、滩歌、四门、高楼、马力;XX区的藉口、牡丹、汪川、XX、杨家寺;XX区的五龙、琥珀、新阳等乡镇建立以9531、L940810、天薯5号等品种为主的鲜销商品薯基地。渭河流域海拔1300米以下地区,如XX县的洛门、东顺、XX县的盘安、大像山、六峰,XX区的藉口、太京、玉泉,XX区的花牛、社棠、马跑泉等乡镇,要发挥光、热、水等资源优势,以保护地种植为主,建立以克新2号、郑薯5号、郑薯6号为主的早熟菜用薯基地;XX县新兴、六峰,XX区中滩、石佛、渭南水肥条件优越的川水地区应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示范建立以大西洋、夏波地等品种为主的薯片、薯条等食品加工薯基地。通过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新技术推广步伐,促进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41642抓好良种繁育和试验基地建设,加快良种普及步伐要加大引育种力度,尽快选育出既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又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高产、高淀粉、适应性强的早熟菜用及食品加工型等各类专用型品种。在XX县滩歌、四门、龙台、榆盘,XX县金山、八里湾、大庄、白家湾,XX县中山、王甫、刘坪、千户,XX区新阳、琥珀、五龙,XX区牡丹、秦岭、杨家寺、中梁等乡镇,按照食用、菜用、加工用等不同用途,分乡村、分区域,选择优良品种,建立良薯繁育基地,防止病毒侵染,提高种薯质量。在搞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同时,各县区要选择适宜地区,做好良种试验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县区有良繁基地、乡镇有扩繁基地、村组有生产示范基地的良种繁育体系。4164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完善栽培技术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一是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引进新技术、新成果,加大试验示范力度,争取在新品种选育、良种快繁、高产种植方式、抗旱播种、立体种植、平衡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二是要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国内外知名马铃薯专家传授新的育种、制种技术、先进的栽培管理经验,促进我市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广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着重抓好以脱毒薯为主的丰产栽培,以早熟菜用薯为主的地膜覆盖和设施栽培,以防治环腐病、晚疫病和病毒病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一步规范各项栽培技术措施,分门别类,充实完善丰产栽培技术体系。根据不同地域和品种要求,将栽培技术要点,如茬口安排、土地平整、适宜品种、肥料施用、最佳播期、种植密度、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关键环节及马铃薯套玉米、套蚕豆、油菜地复种马铃薯等高效栽培模式,印制成册或明白纸,发放到广大种植户,严格把关、规范操作,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真正将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间,发挥技术效应,实现增产增收。4165效益分析至2010年累计建成基地面积417万公顷,平均单产鲜薯125925公斤/公顷,平均每公顷增产16425公斤,总产鲜薯52510725万公斤,总增产鲜薯6849225万公斤,总增产值239723万元。417绿色优质油菜示范基地4171分布范围项目计划在XX、XX、XX、XX、XX5县区海拔1600米以下的川水及浅山地区实施。4172项目建设期限分年度计划41721项目建设期限20062010年5年。41722分年度计划2006年建设绿色优质示范基地3000公顷,其中XX、XX、XX、三县区各600公顷,XX区700公顷,XX县500公顷;2007年建设绿色优质油菜示范基地5000公顷,其中XX、XX、XX三县区1000公顷,XX区1250公顷,XX县750公顷,2008年建设绿色优质油菜示范基地8000公顷,其中XX、XX、XX三县区各1600公顷,XX区2100公顷,XX县1100公顷,2009年和2010年分别建设绿色优质油菜示范基地10000公顷,其中XX、XX、XX三县区各2000公顷,XX区2500公顷,XX县1500公顷。分年度计划指标单位公顷年份合计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XX市36003000500080001000010000XX县72006001000160020002000XX县72006001000160020002000XX县5350500750110015001500XX区90507001250210025002500XX区720060010001600200020004173项目建设内容及主要指标在海拔1600米以下川水、浅山地区建立油菜示范基地,积极推广油菜复种蔬菜、马铃薯、胡萝卜等种植模式,示范推广天油系列及双低油菜新品种,推广平衡施肥,增施硼肥,完善病虫害防治技术。累计示范基地面积36万公顷,其中XX县7200公顷,XX县7200公顷,XX县5350公顷,XX区9050公顷,XX区7200公顷。通过项目建设,在2004年的基础产量12272公斤/公顷的基础上,每公顷增加产量18408公斤,较基础产量增产15,累计总增产66269万公斤以上,总增产值159046万元。4174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项目总投资75万元,资金使用计划2006年投资18万元,2007年13万元,2008年13万元,2009年13万元,2010年18万元,项目资金XX县15万元,XX县15万元,XX县1139万元,XX区1861万元,XX区15万元。经费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基地试验示范及其它30万元;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费用20万元;技术培训经费15万元;主要仪器设备投资10万元。4175主要技术措施41751抓好良种示范基地建设,加快良种普及步伐。要加大引育种力度,尽快选育试验引进适合我市种植的高产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各县区在浅山区建立天油、延油系列新品种示范基地一处,示范点要将良种良法相结合,采用沟播、膜侧沟播、地膜玉米收获后在地膜上再次点播冬油菜“一膜两用”技术,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在示范推广天油、延油系列新品种的同时,在河谷川区建立“双低”杂交油菜示范基地,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适合该区域种植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通过采用“一膜两用”地膜点播,育苗膜上移载、宽窄行沟播等栽培技术,改善油菜生长环境,提高越冬率,从而改进我市的油菜品质,提高单产,加快我市优良品种示范推广步伐,提高良种普及率,促进油菜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41752大力推广复种技术,提高复种指数要根据各示范点的特点,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选择油菜地复种地膜豆角、地膜菜瓜、马铃薯、油葵、荞麦等。通过推广油菜复种蔬菜,马铃薯等新技术,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还保护农田,防止水土浪失,改善了生态环境。41753平衡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根据油菜的需肥特性,要求基肥数量占总施肥量的2/3以上。在播前耕翻土壤时多次施入,使基肥和土壤充分融合,加长腐熟与分解转化时间,基肥最好为有机肥,基肥中应加入一定的磷肥。除施足基肥外,返青后蕾薹期生长迅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在油菜抽薹前结合降雨追肥,可施尿素78公斤,施肥后起垄壅根,油菜需硼量较多,在初花期和籽实期,亩用硼砂100克,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以提高授粉率,增加角果数和干粒重,提高产量。油菜病虫害主要是病毒病、蚜虫、蓝跳甲、茎象甲、黑缝油菜叶甲、小蛾菜、斑潜蝇等,病毒病是由蚜虫传播的,所以主要是虫害防治。播种时用甲基异柳磷药剂拌种,出苗后有跳甲、蚜虫为害时,及时喷药防治,保证全苗。春季防治一是摘除老、黄叶,蚜虫、蓝跳甲、斑潜蝇,一般都是从油菜植株下部老、黄叶开始为害,在返青、开花、终花期连续摘除老黄叶23次,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及时喷药防治。喷药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