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4-2015学年2014年秋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全册)_第1页
最新2014-2015学年2014年秋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全册)_第2页
最新2014-2015学年2014年秋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全册)_第3页
最新2014-2015学年2014年秋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全册)_第4页
最新2014-2015学年2014年秋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年秋季学期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课时课题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在操作过程中,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形象,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准备挂图、米尺、硬币、直尺、大头针、曲别针、彩带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新课引入二、探究新知1、师同学们,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是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研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你认为在研制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2、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问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一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大概有多长3、测量纸条的长度。(创设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拿出纸,看谁能量出纸条的长度师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够1米,用什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认识“毫米”。(1)调查研究后,汇报交流。师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拿出你的直尺,把你所发现的说给同组同学听听。(2)师问用铅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学生可能答飞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技术,准确的测量等。测量合作学习,老师巡视。汇报交流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这一环节,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已建立的长度观念的复习,为新知作准备激发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为合作探究作准三、小结板书1厘米10毫米。(3)用铅笔尖指出从0刻度开始5毫米的刻度线。(4)提问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1毫米(2)亲身体验1毫米到底有多长师这是一枚一分硬币,你先估计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实际测测,看估计的对不对师除了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还能举出长度是毫米的物体吗师到底1毫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2、实际测量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计一下这本数学书有多厚实际测一测,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任选你喜欢的物品,测出它的长度。名称长度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结论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毫米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比一比,谁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线;8毫米呢用铅笔在纸上画出一毫米,比比谁画的最接近。小组操作、互评、反馈备。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堂上体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米尺、硬币、直尺、大头针、曲别针、彩带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新课引入二、新授三、巩固1、下面我们做个智力小游戏。师这是两根纸条,只用尺子测出其中一根的长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长度。师10厘米、10厘米地测,这个方法真好,这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说是多长有谁知道(板书分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长度单位分米。问分米是几厘米40厘米是几分米为什么是4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渗透米和分米的关系。创设情境一天老师叫小老鼠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但是它的直尺断了一节,小老鼠不知如何画。请你帮助帮小老鼠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师1米里有几个1分米10个1分米是多少板书1米()分米。(10分米就是请最有智慧,最先完成的小组到前边来给大家演示。体验1分米的长度这一拃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在纸上画出一分米的长度比比谁画的最接近亲身感受加强记忆。为估算打基础。悟出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用一把无起始刻度的直尺。练习1米。)1、先估计,再量一量。课桌的高()厘米()分米()厘米地砖的边长()厘米()分米()厘米英语课本的长()厘米()分米()厘米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物品的长度时,有时就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时要求特别精确地话,还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么这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2、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铁钉长2()床长2()米粒宽()黄瓜长()3、测量教室的宽用();书的厚度用();成都到北京的距离用()。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分小组填表想一想,填一填。学生汇报培养合作意识对知识进行整理便于记忆。拓展课本知识,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这也是教学手段多样化的体现。板书设计分米的认识1分米10厘米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二)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亲身感知中,理解千米的概念。(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准备挂图、卷尺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引入二、探索新知1谈话方式小朋友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还记得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填空5米()分米40厘米()分米3米()厘米2分米()厘米60厘米()毫米1分米()毫米(做记号请同学讲出思维过程)出示课件(体育场、美丽的环岛路、海沧大桥、长江大桥)等画面。师刚才小朋友看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将学习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1建立1千米表象师1千米有多长,你见过吗(1)(看课件)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说一说,老师是怎样算的列式4004002001000米师1000米还可以用“千米”来表示1千米1000米1千米也可以表示1公里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请学生说说同桌交流怎么想,把你们想法说给同伴听2002002002002001千米或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探索新知建立表象三、巩固练习四、全课总结(2)学校操场跑一圈是200米,跑几圈是1000米师你能把想法用算式表示吗()即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3)你能说说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2千米、米的关系2千米_米引导学生判断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师谁来说说怎么想的。5000米_千米1P7图1看图说说你知道什么信息2P8做一做(千米、米的关系)3P9练习一第1题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出行方式在相同的时间所行的路程,丰富生活经验。第2题让学生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4猜测,巩固新知1学校到复兴约()千米2长安到百盛约()千米3你还会估一估其它的长度吗5解决问题1武汉长江大桥长1670米,南京长江大桥6772米,哪座桥长,长多少米2人每小时行4千米,如果行20千米,需要几小时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这节课你感到最成功的是什么实践作业走一站地,估估有多长用的什么方法请记录下来。20051000米小组交流1千米1000米,2千米就是2个1千米,是2000米想1000米1千米5000米有5个千米,5个1千米是5千米)让学生说出计算思维过程课前参与交流对学生进行爱祖国教育形成表象,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1千米1000米体验1千米有多远100米走了()步1000米大约走了()步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二)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准备挂图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出示情景图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观察图画根据图画的提示选择锁,并按要求答题通过学生喜欢的情境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设计多重练习的巩固,引出米和千米的练习,为学习换算打下基础。二、巩固、运用三、总结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说说换算能用什么方法同桌交流,讨论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按要求完成题目思考,回答问题说收获引导学生小结,更能加深学习新知识的印象。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学习过的知识。板书设计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1千米1000米1000米1千米教学反思第五课时课题吨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二)过程与方法学会换算质量单位。(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教学准备实物挂图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引入二、新授一、建立“一吨”的观念。1、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什么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出示有关资料的介绍)2、刚才同学们提到了一个质量单位“吨”,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3、老师这里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出示一些物体及它的质量)4、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物体,再想想你们刚才所说的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出示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口答初步感知充分感知三、巩固练习1、一吨究竟有多重呢请学生搬一搬教室里的沙子。2、猜一猜这袋沙子大约有多重3、100千克的沙子很重,10袋这样的沙子重量才是1吨。4、(板书100千克10袋),试写1吨等于多少千克。5、说说自己的体重小组算一算有多少个同学,大约是一吨6、感受一吨水的质量。二、单位名称互化1、我们已经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那2吨等于多少千克呢3吨呢出示下列题目,学生练习。2、学生练习5吨280千克()千克7吨50千克()千克8100千克()吨()千克9090千克()千克三、练习。1、将学过的质量单位进行整理。2、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1)一块橡皮的质量约30()。(2)一桶娃哈哈纯净水重约19()。(3)电梯的载重量为1()。(4)浙江举重运动员占旭刚,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3、改错乐乐的数学日记。4、正当我们这边学得非常起劲的时候,森林里的动物们正要去赶一场游园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画面)问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吗在平常的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小组完成小组完成6吨()千克8吨()千克2000千克()吨抽取其中两题说说是怎么想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标志吗想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过河四、课堂小结。思考题过桥限重10吨每辆汽车自重1吨物品3箱每箱3吨1箱每箱9千克5箱每箱600千克板书设计吨的认识1吨1000千克教学反思第六课时课题米的认识练习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巩固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000米。(二)过程与方法复习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巩固1千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重点巩固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000米难点复习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准备图片、尺子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二、练习1把每小时的路程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学生独立完成通过练习课的设计,巩固本单元学习过800千米4千米80千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北京广州3、8千米()米7000米8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3千米1000米()米4、明天要去植物园看花展,植物园里我们这里有3千米十一要放七天长假,到黄山去吧,到黄山大约1200千米周末我表哥要带我去沙湖玩,沙湖里我们这里有30千米。选择他们用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了解一下他们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450米2学校医院体育场50同桌之间交流,汇报答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的一些重点知识,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米500米300米公园少年宫提高题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她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课后讨论完成板书设计米的认识练习课8千米()米7000米8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3千米1000米()米教学反思第七课时课题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二)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教学准备尺子、图形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说长度单位通过复习,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三、全课总结的长度。2、复习质量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说说学过的质量单位举例子看书,思考老师的问题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汇报调查情况生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说说自己的收获能举出有关质量的例子,进一步理解质量单位表示的意义设计自学环节,让学生自由学习通过之前的数据整理,汇报结果,实际操作更能巩固新知板书设计生活中的数学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生活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没问题。教学反思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野生动物有深的了解,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理解连续进位加的算理。教学准备挂图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播放投影(投影为教材中提到的四种动物)师喜欢这些动物吗你都看到了哪些动物你知道这些动物是怎样分类的吗2师我国地大物博,动物资源非常丰富,仅中国特有的动物种数就非常多。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中国特有动物种数统计表类群中国特有种数哺乳类110鸟类98爬行类25两栖类30师你能根据这个表格中的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吗师用什么方法计算看来根说说看到的动物叫什么再说说他们的分类。生中国特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通过播放投影,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又能为其提供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背景素材介绍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并为后面的学习提供数学信息二、自主迁移,理解算法据表格中的信息我们可以提出加法的问题。师还能提出减法的问题,不错。看来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能够提出多种不同的问题。1师下面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就这个表格提出多种不同的一步加法问题来,并尝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些问题。要求(1)请把你们想到的问题和答案写在纸上,写好一个就贴在黑板上一个。注意要写好组名,最后我们要比一比,看哪组想的问题多,解决的问题多。愿意试一试吗(2)如果你们想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和前面贴出的一样时,就不要再往前面贴了。所以,我们在座的时候一定要快想、快做,不能拖拉,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动脑思考,怎样才能找到与他人不同的多种问题和方法。注意分工很关键。(3)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也可以把你们的问题贴到黑板上。3讨论交流,理清算理。师你是怎样解决(1)(4)(5)这三道题中进位问题的师为什么十位满10后应向百生中国特有的两栖类比爬行类多几种用减法计算。生中国特有的这四类动物共有多少种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1)中国特有的哺乳类和鸟类动物共有多少种11098208(种)(2)中国特有的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共有多少种11025135(种)(3)中国特有的哺乳类和两栖类动物共有多少11030140(种)(4)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动物共有多少种9525123(种)(5)中国特有的鸟类和两栖类动物共有多少种9830128(种)(6)中国特有的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共有多少种253055(种)生个位满10后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注重求异思维的训练在知识不难的情况下,要注重创设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机会,如分工合作的能力,观察能力,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有序性等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发现没有学过的知识,并尝试着运用已有的只是解决新难题虽然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不同,但是经过组内讨三、巩固提高,掌握方法。四、联系生位进1师向百位进1后应该怎样写竖式呢师同学们表现真的很让我佩服,因为你们已经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了,这就是迁移的方法,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一个能够经常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看来下面的问题一定难不倒你们。百位满10后又该怎么办么能用一句话说明进位的问题吗教师小结对,哪一位满10就要向前一位进1,看来这个1很重要,不是一点的问题,若是差这一点,那失去的可是百十啊。1师同学们方法总结得不错,计算器来掌握得如何呢我们做几道题试试看。出示第16页“做一做”2第16页“做一做”3第17页练习四1,连一连。花儿离不开根和叶,你能很快地帮助这些花儿找到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吗4同学们做得不错。学习笔算进应向十位进1,十位满10后就应向百位进1。生个位满10就是10个一,也就是1个十,所以要向十位进1,表示1个十。十位满10就是10个十,也就是1个百,因此要向百位进1,表示1个百。生先对齐百位写进位点,在与百位上的数相加。生哪一位满10就向前一位进1。1,分组做,教师巡视,重点解决竖式进位的问题。2,分组做,看哪组做的又对又快。学生自己做后,全班订正。(做后可引导学生通过看个位进行验算)论这一过程,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多或少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对本质内容的探究是非常有利的,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应该非常高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得来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一知一,更能学一知二。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更是能力的提高迁移的方法进一步利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练习题的安排,要体现出层次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活,拓展应用。位加法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投影出示第17页练习四的第2题。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作业今天的作业从下面的两道题中任选其一。(1)第17页练习四的第3题。(2)收集关于野生动物分类的资料,提出12个数学问题。自由说收获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98251239825_123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二)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估算的方法。理解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准备课件、挂图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蓝猫淘气三千问吗你最喜欢谁蓝猫得知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知识,今天来到教室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769959473285师同学们,看来你们前面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今天继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1、电脑显示画面“中国部分动物已知种数”,点击,显示第18页例2统计表师谁能就题中给我们的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2、师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师小结,在进行三位数加法估算时,一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其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计出和的范围。这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3、师蓝猫想知道一个精确数,你们说怎么办计算时要注意什么4、师展示一段电脑故事录音师你从蓝猫的这个礼中,学生列出算式37628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生L376接近380,284接近280380280660,所以376284的和大约是660。生2376不到400,284也不到300,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生用竖式计算生1把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上6410,写0向十位进1,十位上78L16,写6向百位进1,百位上3216。生2也就是,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先跟同桌说一说,再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讨论,最后平台展示,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计算的过程,同时教师板书三、自主练习,体验成功四、总结到了什么(小结笔算方法)1、练习题课件说明,有4个智慧果,点击哪个,哪个打开,学生做题,做对后奖励智慧果2、第20页第7题3、飞机安全着路任选一题做638935324074、第19页第3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得高兴吗发言汇报独立完成,集体讲评。说说自己的收获通过多种练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板书设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376284660(种)376284_660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教学重点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时连续退位的方法。教学准备挂图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迁移感悟1出示例1(1)情境引入。师旅游团共有42人,其中学生36人,你知道教师有多少人吗你是怎样得出答案的(2)估算。(出示情境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师从大理到丽江究竟有多远呢如果你是师生旅游团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回答同伴的问题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师像这样在生活中不需要精确数值时,我们可以把被减数和减数看作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估算,能很快地帮助我们掌握情况。但是同学们的估算从150千米到217千米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怎样才能使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呢归纳小结在保证估算结果更接近计算结果的前提下,来确定如何把被减数和减数生教师有6人。用4236,42366。旅游团的师生从昆明出发来到了大理,“到大理喽”“到漓江还有多远”“从昆明出发我们已经走了348千米。”学生根据线段图说说自己的想法。生把517看作500,348看作350时,估算的结果更接近计算的结果。这是因为350、500月348、517比较接近,而300与348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创设情境,进行有效的指示迁移,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感受估算的意义二、探究规律三、巩固提高看作更接近的整百数、整十数进行估算。(3)笔算。师下面我们用笔算的方式验证一下估算的结果,哪个更接近于精确值。指名回答。归纳小结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借一。2练习第23页“做一做”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出示例2)师如果把例1的517改为507,想一想,你会遇到什么问题归纳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个位上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十位是0,就要从百位退1到十位上当10,在从十位上退1到个位上当10,这是十位上是9。这个过程依然是哪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1将“做一做”中的数变成中间是0的数,请学生自行解答,之后交流结果。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以组为单位讨论怎样进行笔算。围绕“十位仍然不够减,怎么办”展开班内的交流与讨论。(1)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2)对算式进行分类。(3)计算。先算减法,做完的同学可做加法。独立尝试计算后,班内交流。生估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要灵活掌握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得出更好的估算方法借助现实、有趣的内容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分类后教师有顺序地安排学生先算减,再练加,既有重点练习,又有巩固练习,适合不同学生的发展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有效迁移四、布置作业五、小结第25页第4题,当堂课独立完成。生我学会了中间有0的三位数退位的减法。板书设计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517348169(千米)517507348348_16959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提倡算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灵活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卡片、挂图、小红旗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引入(1)填空7880()87()()99()()198()()297()()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8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99等于一百减几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生组5742004533004561987257974897356299女生组男女生分别选出6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二、新课探究三、教学验算方法574200453300456200272580174810033563001师引导学生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板书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揭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一)教学加法的简算方法1、教学加数接近整十的简算方法出示例111359(1)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数(2)想可把59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加60后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多1多加1后应怎样师板书多加1要减111359113601172(3)如果加79应看作多少加89呢加99呢师下面我们就学习加数是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2、教学加数接近整百的简算方法出示例227698(1)27698276()()()(2)为什么加上100又减2(3)如果把98改成97应怎样计算,(4)为什么减去33、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规律多加几要减几(师板书)4、试一试、想一想、填一填156871569074198742005、减法中能用简便算法吗(二)教学减法的验算方法出示例316597(1)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2)想看作100后,是多减请一名学生把简算过程叙述一遍。学生自学并讨论这题的简便算法,并完成填空学生试一试(97看作100)学生思考教师的问题强调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强调中间一步思考过程一定要写出。启发学生回答多加2要减2,师板书四、巩固练习五、全课总结了,还是少减了多减了几多减了应怎样(3)16597165100368(4)如果多减2,应怎样多减1呢(5)想1651001165()(6)小结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减法简便计算规律多减几要加几(师板书)1、完成第38页的“做一做”2、判断下列简便算法是否正确A12668126702B9867671002C253992531001D14289142100113、想一想、填一填276()2762003435()4353002()2672671003534()53430024、比一比,谁找的简便算法最多1979898299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加法与减法简便算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并回答完整地把思考和计算过程说一遍。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说说今天的收获,并说说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点。通过练习巩固今天学习的新知识通过比较异同,更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简便计算的理解和运用。板书设计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多减几要加几。教学反思第五课时课题加法的验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并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挂图、卡片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引入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455610156451015610145讨论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师全班动手计算。板书笔生互相说说,再请同学发表意见。生1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生2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生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学生动手计算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全课总结算13548师看小精灵说什么(板书加法的验算)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1、做一做教科书第27页。2、数学门诊部。3、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生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生1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生2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生3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说一说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讨论,个别展示谈收获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板书设计加法的验算13548183(元)135验算183183484813548135学反思第六课时课题减法的验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验算的意义,学会减法验算的方法教学准备挂图、卡片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引入二、合作探究1出示第29页第2题,请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过来。这两道加法题做对了吗你是怎样知道的小结通过验算可以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减法的验算方法。1出示第27页主题图的第二幅图。师再购买运动服和鞋时,小明的妈妈付给售货员200元,找回17元,这17元钱是怎样得到的请你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师怎样检验这步减法的过程是否正确呢请把你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同伴听。教师板书。教师小结从大家的讨论结果来看,一般验算减法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二是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验算方式检查第29页第2题中的两道减法题是否改对了。指名说,教师板演生计算后汇报结果组织班内的集体交流(1)可以用200减去17,看是不是等于183。(2)可以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3)再算一遍。通过改错引入减法的验算学习,可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整理出验算的方法三、反馈提高3练习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后,组织班内的交流。1出示第30页第5题。(单位千克)总数量卖出还剩苹果250145梨21298香蕉10588橘子200105师小红父母开了一个特价水果店,这是他们在整理店铺是不小心弄脏的一张进货与出货单,你能把这张表填全吗根据是什么(2)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互逆的关系,知道和与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知道被减数与差,求减数用减法计算。知道减数与差求被减数用加法计算。2独立填表第29页第3题。3出示第31页第8题。师我们都去过商场,对吗哪位同学有过购买商品的经历,你买了什么师由于同学们的年龄比较小,又没有帮助父母整理家务的经验,不知道家里需要购买那些东西,因此还没有使用大面值钞票购买商品的经历。今天同学们就来尝试一下用大面值钞票购买商品。看看这个过学生先自做,然后班内交流。独立做完成后集体订正。赋予表格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情境的补充,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知识的学习蕴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价值四、布置作业五、课堂总结程中存在着怎样的数学问题行吗这是一组商品的价格,每个小组给500元,看看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元根据这个条件,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在几天的活动中,我们比一比,看哪组的同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运用好这500元钱,买到自己需要或喜欢的商品。小结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是不是符合生活实际。今天我们考虑更多的是用500元钱能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这类的数学问题,没有更多地考虑我是否需要这些商品,而这点确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运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恰当地解决问题。1第29页第1题的后四道题。2写数学日记。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把提出的问题和计算的过程写在纸上。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班内订正。分别请23组的学生说组内讨论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提出相同问题的组帮助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要求保证计算的正确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寻找生活中可以运用加减法来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们交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人人学习必需的数学”理念要求学生写数学日记,作为一种生活的积累,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等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板书设计减法的验算20018317(元)200验算2001718317183_17183200教学反思第七课时课题加减法计算练习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自觉运用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二)过程与方法在开放性练习中,使学生初步掌握答案不唯一的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学会和他人合作,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学重点、难点熟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三位数加法、减法的有关式题。教学准备计算卡片、练习奖品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灵活运用,正确计算。二、合作探究,解一、做游戏,找朋友。对第26页第5题进行扩充,发给每位学生一个写有算式的卡片,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寻找数学朋友。谁拿有算式卡片的同学到前边来,想想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朋友呢开始吧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小结不同时候,不同地点,我们会有不同的朋友和伙伴。要想成为真正的好朋友,就要懂得谦让,要诚实相待,要学会与人合作。(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与态度,为下面的学生间的合作做好铺垫)1出示第26页的思考题。学生拿着卡片走到前面寻找朋友。1此项练习分两组进行。一是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二是一部分学生做的同时,另一部分学生做出判断,避免学生的兴奋点在“找”上,而忽视了计算的结果;三是可适当地控制班内的纪律,避免互相影响。2可以出现两人得数一样的算式,也可以出现三人,甚至决问题师把你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同学听。(在学生独立思考产生交流需要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反应,以便及时地对学生的合作态度进行评价)师这是两道减法题。做这样的题一定要认真分析算式的特点,做出正确的判断,才可找到解题的关键。第一题三位数减两位数,得数是两位数,说明十位不够减,要向百位借1,而被减数十位是9,这个数很关键,知道为什么吗师第二题虽然只有一个1,好像很难,其实这题很简单,它就是解题的关键,你知道这个1说明什么吗师再具体些。师这是怎样的四位数和三位数啊师这句话不陌生吧,换一种形式你想到了吗能编一个类似的题吗2学生独立做第29页第4题,第31页第9题。3出示第26页第6题。师我知道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你知道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归纳当小明和小红家分别在学校的两侧时,计算用加法。当小明和小红家分别在学校的同侧时,计算用减法。班内交流。生十位不够减才向百位借1,可被减数的十位的9又是最大的一位数,这是说明个位也不够减,需要从十位退1,这样就可以判断出减数十位上的数也必须是9。生说明被减数和减数相差1。生说明四位数和三位数相差1。生最小的四位数和最大的三位数相差1。独立完成后班内交流,订正。学生组内合作学习,寻找问题的答案。班内交流。四人得数一样的算式。3对于四人得数一样的算式,可以分放在两组中。在对第二组的结果进行判断时,如果出现于第一组有的得数相同时,希望第一组的同学能迅速走上来,找自己的朋友。考查学生对数的敏感度。由数字谜的题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的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生活背景与数学知识的相融,利于学生思维周密性的培养三、总结回顾,布置作业四、课后小结1师生活本身是开放的,有时问题是开放的,有时解题过程时开放的,有时结果是开放的。总之,我们要以一种开放的思想面对生活,寻找恰当的方法、合理的答案。(1)看下面这道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就会有不同的答案。电影院有700个座位,每年级的人数如下年级一二三四五六人数322409396358434429我们可以怎样组织同学们看电影呢(2)第28页思考题。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为今天的家庭作业。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可自选一题完成说收获布置难度相当的两道题,供学生选择性地尝试解决,有利于不同潜能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板书设计加减法练习课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50021020882(元)5003288587(元)5004964(元)(根据各小组的回答选择不同的解答板书出来)教学反思第八课时课题验算练习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验算的意义,能熟练进行加减法验算。(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复习方法的过程,巩固对加减法进行验算的知识的掌握。(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能熟练进行加减法验算。教学准备计算题卡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整理旧知二、巩固练习三、布置作1、师分组合作,整理学过的有关两位数加法,三位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举出例子2、计算并验算5976786127987675小结验算要注意什么1、竖式计算,并验算2342761243259873248752937292732、计算,写出得数。比一比谁最快。8556458223904694306062067497208901296564426372205193163、拓展练习61276888128637352669985503800593554283817303分组讨论合作,举例子。独立完成,说说验算要注意的地方。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小组内比赛,比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学生可以写成递等式计算的方法也可以写成竖式计算的方法。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学过的知识,加深记忆。通过多种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验算能力。业四、全课总结请自己出三道有关加减法的应用题,并列出算式计算,写出验算的过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课后完成。自由谈体会与收获。板书设计验算的练习课列竖式计算,并验算234276124325987324875293729273教学反思第九课时课题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书写认真,计算认真,仔细检查、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组织整理知识小组交流、整理知识。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正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小组汇报,全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