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论11任务由来XX河流域位于长江南岸XX县境内,是长江一级XX溪支流分支,流域集水面积590KM2,干流全长446KM,天然落差1840M,河道平均坡降2078。河流全长196KM,控制集水面积1422KM2,天然落差950M,河道平均坡降37。XX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工作经过了几个阶段,最终推荐方案为二库九站梯级开发方案。2009年12月,XX县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对XX溪流域进行了整体规划,编制了XX省XX县XX溪流域综合规划报告,规划XX河水库坝后电站,装机2000KW,调节下游的猫子岩电站、宏发电站、渔泉洞电站、槐树坪电站、XX溪电站5级共可增加装机8000KW,年增发电2514万度。同月,XX县水务局对此报告进行了批复。2010年,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开发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受XX县杨林桥镇人民政府委托,XX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承担了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前期设计工作,于2010年1月编制完成XX省XX县XX河工程项目建议书,2010年7月编制完成XX省XX县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有关部门进行了批复。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要求,在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010年9月XX省XX县电力公司书面委托XX环境评价研究所承担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XX环境评价研究所在接受委托后,随即组成项目组,在对现场进行勘测和调研的基础上,于2010年11月编制完成了XX县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宜昌市环保局、XX县环保局以及XX县电力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热情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12评级目的与原则121评价目的在实地踏勘、环境现状监测与调查、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公众意见调查、有关资料收集以及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的基础上,客观评价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研究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做出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结论,提出环境监测、环境管理计划及环境监理的建议,为工程决策和加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XX省XX县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目的为(1)在实地踏勘、环境现状监测与调查、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公众意见调查、有关资料收集以及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该水电项目在施工期、运行期的环境影响特点、范围、程度等,客观评价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有利和不利影响。(2)根据项目及所在地区环境的特点,对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提出要求和建议。(3)提出项目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以及环境监理的建议。(4)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形成在环境管理上具有约束力(经专家评审和宜昌市环境保护局审批后)的文件XX省XX县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为工程决策和加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促使建设项目的业主明确和履行自己的环境责任,以便在该工程的施工期和运行期做好生态防护、补偿、恢复工作。13编制依据131主要法律、法规及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91);(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829);(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1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9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101)(1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6年国务院令第3号);(1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1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971);(1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1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10);(1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9);(19)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8567);(20)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议(国发199631号);(2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11月26日颁布);(22)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12);(23)XX省实施办法(1994年10月12日通过);(24)XX省环境保护条例(1994年12月2日颁布,1998年1月1日修改);(25)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XX省人民政府,鄂政发200654号);(26)关于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意见(XX省人民政府,鄂政发200625号);(27)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XX省环境保护局、省水利厅,鄂环发200721号);(28)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发200513号);(29)关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进一步做好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XX省环境保护局,鄂环办200367号文)。132主要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86年);(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1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医学评价技术规范(GB/T161241995);(12)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试行规范;(13)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SL16796);(14)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15)防洪标准(GB5020194);(16)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环办函200611号);(17)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函(环评函20064号);(1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133项目有关规划、报告及批复(1)XX省XX县XX溪流域综合规划报告,XX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2009年12月;(2)XX县水务局XX省XX县XX溪流域综合规划报告审查意见(见附件2);(3)XX省XX县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XX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2010年7月;(4)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初步设计图册,XX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2010年9月;(5)宜昌市水利水电局XX省XX县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评审意见(见附件3);(6)XX县环境保护局关于XX县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见附件4)。(7)XX县环境监测站监测报告。14评价标准根据XX县环保局,秭环函201034号关于XX县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附件4),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如下141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根据XX县人民政府发XX县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表,XX溪整个流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本工程所在地XX河流域属XX溪支流分支,执行同样标准;大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评价区环境质量标准值见表141。表141XX河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MG/L)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MG/M3标准状态)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项目标准值项目标准值项目标准值(日平均)项目标准值DB(A)PH69F10DO5HG00001TSP03昼间55CODCR20挥发酚0005BOD54CR6005夜间45NH3N10PB005总P02石油类005总N10硫化物02142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噪声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不同施工阶段标准;污染物排放限值详见表142。表142XX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限值DB(A)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项目标准限值项目昼间夜间PH69TSP10土石方7555SS70打桩85禁止施工NH3N15结构7055CODCR100BOD520石油类5143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陆生生态以不减少区域内珍稀保护动植物和不破坏陆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为控制目标,并尽可能恢复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水生生态以维持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水生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等能得到切实有效保护,并可促进工程影响水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土壤侵蚀有效控制XX河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影响,其评价按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划分标准执行;控制目标按允许值执行,即防治责任范围平均侵蚀模数500T/(KM2A),XX河水利水电工程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见表143。表143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级别平均侵蚀模数(T/KM2A)平均流失厚度(MM/A)微度500037轻度1000250007419中度250050001937强度500080003759极强度80001500059111剧烈15000111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位于三峡库区,地处XX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的相关规定,本工程属于建设类项目,防治标准等级按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执行。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见下表。表144XX河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分区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治理度()控制比拦渣率()植被恢复系数()林草植被覆盖率(,不含水库淹没区)永久工程占地区9585079595渣场占地区958507959520施工生产生活设施占地区958507959520交通道路区958507959520直接影响区958507959820防治责任范围总体控制目标95850795952015评价工作等级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以及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敏感程度,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如下151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XX河水利水电工程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288M3/S,属小河,水体现状环境功能为类。该工程建成运行后污水排放极少,只在施工期间有极少量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根据HJ/T2393中的有关分级判据,该工程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152大气环境评价等级本工程废气排放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扬尘,排放方式以无组织形式排放;此外还有汽车尾气、施工营地的生活废气等,排放量均不大,且较为分散,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规定,本工程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53声学环境评价等级本工程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由于本项目建设区属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1类区,工程建设产生的噪声集中在施工期,项目建成前后噪声级基本无显著变化,且受影响的人口变化很小。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本工程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54生态环境评价等级拟建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为1时,则表明该水质要素不能满足水质标准要求。监测基本情况如下表。表443水质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MG/L监测断面监测项目次数水温PHSSDO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总磷总氮一次136839501009093808701400042124水库回水末端二次1408356098710208401210048118三次137827501020093808700970046129一次13783580101612510401520030146二次14083760100012910001840032152XX河水电站坝址三次1358276098713310302140036142一次21281014078717208401780071254二次23880917075018009001670050257XX溪水电站坝址三次22582213080218608601570076251一次1378198099514106701160035156二次141827100101212506501590031161电站厂房下游100M三次1388339099513306401780032159根据监测结果,XX河水质各断面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442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1)监测方法测量方法采用GB/T1426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2)监测点位设置根据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图和枢纽布置图,在XX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坝址处、施工区、施工人员驻地、进库道路、厂房施工道路、XX河村五组居民点各设一个监测点位。拟建工程噪声监测布点图见附图五噪声监测布点图。(3)监测时段2010年11月5日在各监测点昼夜各一次进行现场监测并自动记录监测结果。监测时天气条件为无雨,风力小于四级。(4)评价方法采用标准指数法评价噪声污染现状水平。其公式为PILEQ/LEQO式中LEQ监测点的等效连续A声级;LEQO噪声评价标准当PI1时,说明该点的噪声值超标;当PI1时,表明该点的声级值未超标。计算及评价结果见下表。表444声环境监测结果统计表监测时间监测点位3号白天3号晚上坝址处468432施工区445428施工人员驻地473445进库道路451433厂房施工道路427401XX河村五组居民点394365根据监测结果,各监测点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443大气现状调查与评价评价区地处偏远山区,区域内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面源和线源,面源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使用的煤、木炭、木柴燃烧所排放的污染物,线源是汽车排放的废气、扬尘引起的。由于当地人口少、交通不发达,因此无论是面源还是线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均很低,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444主要环境问题XX县位于长江西陵峡两岸,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库、坝区于一体的山区农业县。主要存在以下环境问题(1)水土流失。XX县山高坡陡,地面破碎,拦蓄能力差,地表抗冲刷能力弱,易风化的软弱岩层出露较多,残坡积物范围广泛,蓄量大,水土流失的物质来源丰盛,山地灾害活跃,水土流失严重,被纳入全国水土保持八大重点治理区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2427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4432K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101,其中轻度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0;中度、强度、极强度流失面积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998、26与402。(2)移民问题。XX县为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县内大部分土地被淹没,引起移民搬迁的问题。移民搬迁不仅会带来复杂的社会问题,还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等许多环境问题。(3)地质灾害。XX县自然地质条件复杂,暴雨、洪水频繁,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开裂及沉降、地下水位下降等,具有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严重等特点。XX县有各类地质灾害694处,总体积369亿M3,涉及12个乡镇48万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据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XX河项目工程影响区域内的主要环境问题有(1)水土流失。评价区原属于中度侵蚀区,从水土流失强度来看,坡度在25以下的非耕地和15以下的耕地以中度及轻度流失为主,25以上的非耕地和1525的耕地以强度流失为主,40以上的非耕地和25以上的耕地以极强度流失为主。从水土流失类型来看,多以面蚀为主,坡耕地和荒山荒坡地多为表层侵蚀;在河流沿岸的坡地上也有较多的沟蚀;在局部区域亦有重力侵蚀类型。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表现为降雨强度大,地面坡度陡。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森林过伐、土地过垦、建设破坏等。枢纽工程建设区年平均侵蚀模数2030/KM2年,水土流失强度为中度侵蚀,流失类型以面蚀为主,其次是沟蚀;移民安置区水土流失强度为轻度,侵蚀模数1500T/KM2A,流失类型以面蚀为主。近年来随着“长治”工程的建设,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有所改善。但评价区受自然条件和其它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有大面积水土流失情况发生,主要原因有山势陡峭,土质疏松,易于发生水土流失;植树造林所成林地目前基本为幼林,水土保持功能尚未充分发挥;退耕还林中相当部分耕地被改造为茶林,水土保持作用远不及天然林等。水土流失使土层变浅、耕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也易造成河道淤积和水质变差。(2)水环境问题。项目建成后XX河水电站尾水与XX溪回水相接,而XX溪又与三峡回水相接,三峡蓄水成库后,因水库回水减速作用,XX河回水段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减弱,水环境容量降低,在相同排污负荷条件下,水中污染物浓度将增加,水环境污染将有所加重。(3)自然灾害问题。评价区洪水、干旱、大风、冰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发生频率较高,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为洪水和旱灾。夏初遇暴雨易发生山洪,加之河床狭窄,山洪易漫出河道冲毁农田;秋季节受气候影响易发生付旱、秋旱或连旱,导致农作物减收和人畜饮水困难。5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5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工程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工程占地对植物资源的影响,将淹没56661M2,其中水田186648M2、旱地379962M2,另淹没林地306636M2、荒山293304M2;工程将永久占地873246M2;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临时占地53328M2。511对植物资源的影响分析(1)施工期交通施工对陆生植物的影响工程对外交通以公路为主,据现场考察,所建公路两侧多为低矮灌丛、草丛分布区,植物种类为一般常见种,公路建设需要占用一部分灌草丛及林地。公路线路两侧有山体,山体下部紧邻公路的部分植物资源稀疏,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植物资源的破坏较小。由于该地区水土流失情况一般,多呈中度、轻度流失,修建道路将短暂破坏地表植被,易形成水土流失,如遇暴雨,该地区水土流失情况会加重,还可能形成滑坡,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其总体建设时间为2年2个月,施工结束,不利影响也会随之消失。道路永久占地对地表植被的不利影响是永久的、不可逆的,但影响范围和影响量较小,对评价区整体生态质量不会产生影响。(2)施工总布置对陆生植物的影响施工内容如大坝、引水建筑、泄水建筑、发电厂房等,需要占用土地,其中工程将永久占地873246M2,临时占地53328M2;在施工期,场地平整、开挖土地等施工活动将破坏地表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表裸露,降低工程区域植被覆盖率,且由于施工区占用林地、耕地完全被破坏,原有的植被类型结构和植被分布都将发生变化。工程占地都是水库坝址、上游库区以及下游区,覆盖区域均是老、少、边、穷山区,无重要厂矿企业等,工程所在区域没有成片天然林,也没有珍稀植物、植物保护区,损失的主要是用材林和薪炭林,以及一部分生物量较低的疏林和灌木林,茶叶、柑橘、板栗等经济林。从现场调查和查询资料了解到评价区无古大名木,亦无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损失的物种均为常见的树木(马尾松、乌桕林、柏木林、刺槐林等)、灌木(马桑、小檗、火棘等)。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占地范围内植物资源损失较大,沿河道两边植物资源稀疏,生物量损失不大,原有被占用的人工林地将通过生态补偿的方式,从项目周边补充。因此,可以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总之,工程施工将对植被产生一定的影响,区域环境中绿地数量较施工前相对减少,其中植被空间分布有所改变,但是影响范围较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而言比较小,地区生态整体调控环境质量的情况不会有太大变化,随着施工期活动结束,场地平整、回填,进行绿地补偿,根据区域特点和之前破坏的植被特点进行相应的补偿,还可以使恢复后的生态整体环境往更有利的方向进行。评价区及施工区未发现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大、珍稀植物,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少量、个别此类物种植物,则需上报环境、林业主管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就地保护或者移栽等。(3)运行期对陆生植物的影响在运行期,工程对生态环境最大的影响就是淹没区对植物资源的影响。工程淹没林地淹没林地306636M2,主要是用材林和薪炭林,在XX溪流域两侧普遍分布,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植被覆盖度较低,夹杂一些灌草等,因此低矮山地的植被明显会受到不利影响,大量的植被将在库区清理时,被砍伐处理,因为考虑到进行相应的生态补偿,保证生态环境质量,所以收到影响的阶段较短,仅2年2个月时间,待工程建设完成,同时对于项目区域有针对性的生态补偿,可以减少项目前期清理的林木的生态损失。其中,消落带植物需要在工程完成后,根据原始消落带的植被情况,进行相应补偿,利于环境质量的维护。(4)对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植物的影响XX县属于三峡库区,依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三峡库区四县共有保护野生植物132种,其中巴东县96种、兴山县91种、宜昌县66种、XX县57种。主要珍稀野生植物资源集中在高程较高的山坡,基本都在水库淹没线位置以上,工程建设地点高程较周围地势也较低,没有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施工期活动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没有侵扰,运行期工程蓄水等活动造成的淹没等也不会影响和破坏国家保护的重点野生植物资源。512对陆生动物及鸟类资源的影响分析(1)主体工程施工对陆生动物及鸟类的影响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随着工程的施工开展,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进场,构筑物的建设破坏了破坏了现有陆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动物栖息环境发生改变;施工噪声(机械运行及爆破作业)对陆生动物有惊扰作用,这些都对该区域的陆生动物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工程部分占地区,如厂房、拦河坝处的陆生动物栖息环境将发生永久性改变,原栖息于这些地区的大部分陆生动物将被迫离开它们原来的领域,这些占地区范围较小,数量少而且呈点状分布,不会对生物通道产生阻隔作用。部分工程占地区(弃碴场)通过植物恢复措施,可重新成为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在新的绿化补偿区域建设完成之前,陆生动物的活动和栖息地区变小,会对陆生动物有所影响,但是整体流域沿线的生态环境区域较大,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也不致物种的数量和种类损失。施工邻近区域的大部分陆生动物,由于受到施工噪声的惊吓,也将远离陆生的栖息地,但是这种不利影响有时间限制,当施工活动结束后,它们仍可以回到原来的领域。少数陆生动物,如部分鼠类,将因人类活动的增加而被招引至施工区,造成暂时的密度增加,也会因此招来食用鼠类的蛇、黄鼬等动物。工程的土木行为也会破坏原有的两栖生物、爬行动物的巢穴,但是集中影响在水利枢纽主要建设区,影响范围较小;经过一段时间,项目破坏区域周边的两栖、爬行动物会与项目区域融合,保证生物量的稳定。而且,工程区域有国家、省级保护的动物,如竹叶青、乌鞘蛇、蛙类等;严禁施工人员捕杀猎食。工程建设期必须开始于春夏之季,以免破坏两栖、爬行动物冬眠场所,影响区域生物量,造成生物量急剧减少。可见工程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是暂时性的影响,由于工程周边生态环境完整、施工量小、施工期较短(2年2个月),不会对陆生动物造成大的影响。(2)道路工程施工对陆生动物及鸟类的影响工程修建的公路和临时施工道路,对陆生生物来说,是其活动的屏障,起着分离和阻隔的作用。道路的分割作用,将自然生境切割成块状,对动物的迁徙、觅食、活动产生影响,使生活在其中的动物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求偶与摄食,将对陆生动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是随着施工结束,施工便道的植被将被自然恢复,对动物产生的阻隔作用也逐渐消失。道路工程的建设,基本不会对鸟类活动产生特别大的影响,来往车辆的人为活动,将影响鸟类在远离道路的地方活动与觅食,待植被恢复后,施工活动停止,鸟类的活动也会恢复。(3)运营期对陆生动物及鸟类的影响陆生动物的活动与植被关系重大,一个区域植被将影响到该区域陆生动物种类的组成和种群的大小。植被茂密,类别繁多的区域,出入该区域的动物与鸟类繁多,许多动物和鸟类都会选择植被密度大的区域筑巢。如果区域植被减少较多,减少速度较快,区域内野生动物量也会大幅下降;尤其是植被快速减少,会毁坏一部分陆生动物与鸟类的巢穴,或者破坏它们固有的食物环境,导致减少,不可恢复。随施工的进行,人类活动增加,陆生野生动物逐渐会往远离活动的区域生活。工程区域及淹没区域主要是水田、旱田、低矮灌木丛及一部分林地,待工程建设完成后将补偿恢复至项目区域外围。区域内主要重点关注动物是爬行类、两栖类及一些仓鼠、草兔之类的。爬行类居多,为翠青蛇、乌梢蛇,喜居树荫、草丛等阴凉处,生活边缘区与两栖类重合,运营期需要保证陆生生物到水域的活动通道,否则可能会切断一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链,造成生物量大量减少。水位提高以后,可能会形成鼠类集中区,不过该区域蛇类数量较多,处于食物链上端,待运营期持续稳定水位以后,蛇类和鼠类的数量也会慢慢趋于稳定。鼠类易传播疾病,需要积极防治,避免工程建设造成疾病大面积传播。工程建设对鸟类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鸟类群落组成趋于复杂,运营期河流与水库汇合处,水面、地势较为平稳,是鸭类越冬的良好栖息地。水面变开阔,水生昆虫会增多,鸟类的食物丰富,鸟类会在一定时间内,数量会增多。淹没的水田、旱地会在区域外围进行补偿,农田鸟类如喜鹊、麻雀和大嘴乌鸦鸟等将会转移,田鸟多样性会丰富。由于破坏的林地主要为经济林、疏林区,所以森林鸟类变化将会最小,基本不受水库建设影响。(4)对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动物及鸟类的影响区域内重点保护的是爬行类、两栖类,只要工程建设期从春夏开始,就可以避免破坏爬行类、两栖类过冬环境、避免2类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运营期要恢复从低矮灌丛、地势低的林区到水域的过渡带,恢复爬行类、两栖类的食物及活动通道,对两类陆生动物将不会有太大影响。鸟类环境基本不受影响。要做好工作宣传,避免捕猎保护性动物。513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影响分析(1)施工期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施工期工程建设有少量废水排放,主要污染物有SS、碱性物质、石油类等,对水生生物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污染物排放量很少,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仅限于施工区附近,导致的结果是耐污种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增加,非耐污种减少,不过这种情况是暂时、可逆的,将随施工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水利枢纽建设时,由于拦河坝的建设,鱼类的活动区域被人为阻断而有所减少;但是鉴于施工周期不长,为了避免雨季施工诸多不便,预计开工时间为秋冬季节,对鱼类产卵影响不大,主要鱼类种类约57月产卵繁殖。可见工程施工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不大,现有的水生生态环境不会因工程建设发生大的改变。(2)运营期对水生生物的影响XX河10种鱼类按生态类型可分为河流栖居型和湖泊、缓流栖居型。运营期水体流动速度下降,急流型水生生境变化成宽阔平稳性水生生境,水中泥沙易于沉积,水体透明度将提高,有利于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清库以后残余的农田、植被腐殖质将给水体补充一定的营养,利于绿藻、硅藻的生长繁殖,浮游生物生长将更有利。浮游生物数量增加,可以利于浮游动物生活。轮虫、桡足类、支角类成为优势种。在水库蓄水过程中,随着有机质等养分增加,浮游动物会形成一个生长高峰。随着水库的稳定,浮游动物也会在水体化学平衡的情况下,达到稳定数量。水库不同位置,底栖动物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一样的。库区悬浮物沉降量与水库回水距离成反比,即距离越远,底层泥沙的营养度就越低。以原河道为主,底栖生物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主要是摇蚊幼虫和寡毛类;在库区狭窄、两岸陡立又无直流汇入的区域,有机物来源少,生物量也较库附近区域少。原有的沙砾石河床在泥沙覆盖下,有机质增加,淹没区整体的无脊椎动物的发展趋势,势必是适应深水和缺氧环境的摇蚊幼虫和大型水蚯蚓数量剧增,成为优势种。水库建成后,水位收到人工调控,汛期要低水位迎洪;这种低水位不符合水生高等植物的生长规律,水声高等植物因为水位偏低影响发育;高水位的时候光照不足,也不利于生长。所以,本工程对高等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利。水库建立,对鱼类是有一定影响的。水流通过溢洪道,流水翻滚卷入大量空气,造成氮过饱和,不合适鱼类生长,容易使鱼类得气泡病。尤其根据以往水利工程经验,对幼鱼发病最高可达3224。此外,发电时,幼鱼和有些鱼类经过涡轮机的时候会有一定的伤亡率,伤亡率则取决于水轮机瞬时压强差和空蚀度、水轮机运行情况、冲击压强、尾水水深等。水库蓄水初期,由于底栖动物的增加,一些以底栖动物为食的鱼类数量上会增加,蓄水量的增加会改善鱼类生活环境,整体种群数量会平稳上升。春夏经尾水洞排放的水,温度较低,致使下游河段整体水温偏低,水流较急,水量充沛,水温12C左右,是齐口裂鳆鱼栖息繁育的理想地。但是会迫使下游鱼类产卵、繁育的时间延迟。综合以上分析,工程对动植物资源的影响较小,不会引发新的敏感生态问题,前提是必须保证坝下的生态需水量,避免断流情况发生。(3)对国家重点保护的鱼类及洄游性鱼类的影响XX河没有国家及省级重点保护鱼类,鱼类种类稳定、数量稳定,且不易受到工程建设的影响,没有洄游性鱼类。其中,齐口裂鳆鱼对水温要求较高,工程运营时,水位较以往发生变化,水温分层会产生新的变化,这个阶段会造成该种鱼的种群数量上有一定减少,待水文情势稳定,种群数量会得到恢复。鲇鱼产卵于57月,该阶段施工需要保护水质,避免施工污水进入水体,影响鲇鱼繁殖。514库区消落带对景观生态的影响分析工程设计洪水位为557M,死水位522M,水位变化幅度约为35M,由于水位变化显著,容易形成明显的库区消落带,可能引起滞留缓流情况,形成河边污染带或者带以生物物种演化变异等,也使陆生生物可接触水环境恶化。沿河消落带因为水位变化,可能富集藻类和杂草、掉落的枯枝败叶。需要采用工程或者生物措施进行治理和改善。52地表水、环境空气、声环境、固体废物影响预测52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包括基坑排水、砂石料加工系统冲洗水、机械设备冲洗废水、混凝土搅拌、浇筑养护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SS)、石油类和碱性物质,生产废水最大排放量150M3/D。污染物入河后,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由SS引起的景观视觉影响。由于废水排放量小,采取一定处理措施后,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减少,入河后能迅速被河水稀释,对水质和景观不造成大的影响。运行期生产废水主要是沉沙池排放的含高浓度SS的废水,排放量约360M3/D,SS排放浓度约3700MG/L。由于沉沙池排沙基本在丰水期,此时河水的流量大,稀释作用强;沉沙池的排沙本身即来源于河水,并未增加河水中的SS总量,加上沉沙池的排沙为间歇、短暂的排放,实际上类似于水库正常运行中的冲沙过程,而且规模要小得多,因此总体对XX溪水质影响不大。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小,而且均不直接进入水体,对XX溪水质无影响。52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环境空气影响主要产生在施工期,运行期对环境空气无影响。施工期间的主体工程基础开挖、土石方回填、骨料加工筛分、仓库装卸等施工过程产生的粉尘和扬尘;施工机械运行、场内及对外交通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和汽车尾气;挖掘机械生产和火药爆炸时产生的废气以及生活区内生活燃煤产生的废气等,都将对周边环境空气造成影响,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TSP、SO2、NOX、CO、烃类等。施工场内土石方开挖、爆破、砂石料粉碎及土石方运输等作业点排放的TSP浓度将达到150MG/M3,局部施工区域大气中TSP浓度将会超过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因施工现场工程基础开挖、爆破、土石方回填,水泥装卸等作业点多面广,因此污染物将以面源无组织排放为主,受影响的为现场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和汽车场内、场外运输时所排放的尾气和扬尘主要对作业点周围和运输路线两侧局部范围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工程量不大,运输量和燃料消耗较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也较少,因此影响的程度有限。施工期的活动属短期行为,随着施工的结果,上述影响将得到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可得到恢复。523声环境影响预测声环境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施工期噪声源分为固定源和流动源两种。属固定源的钻孔与施工机械噪声来自于开挖土石方、砂石加工、混凝土搅拌等,具有声源强、声级连续的特点。属于流动源的运输、施工车辆的引擎声和喇叭声则具有源强较大、流动性强等特点。主要施工噪声源源强见工程分析部分。该工程采用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即噪声控制在夜间55DBA,昼间70DBA,混凝土搅拌时75DBA。(1)固定声源的影响预测采用下列公式KALPRW式中LP距声源R米处声压级,DB(A);声级声压级,DB(A);WL距声源距离R米处的衷减量,DBA;RK衰减修正系数,此处K取8;式中20GRRA固定源源强采用最大噪声即炸药爆破和砂石加工噪声130DB和120DB,预测结果见下表。表521固定源噪声影响范围与噪声源距离(M)源强501002004008001600130DBA888276706458120DBA787266605448从上表可知,最大源强的噪声值至距声源400M处即可达标,因此固定声源噪声对施工人员和施工区附近的零散居民有一定影响。噪声影响为临时影响,将随施工活动的结束而中止。(2)流动源的影响根据类似工程按类比,在流动线源两侧50M的范围内噪声即可达标,故影响范围有限。流动源产生的噪声主要影响对象是施工人员和施工区附近零散居民,由于运输量小,车流量不大,无重型运输车辆,因此可能出现的超标现象仅为短暂超标,对施工人员和居民影响不大。运行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水轮发电机和水泵运行,噪声声级为8085DBA。上述设备均安装在室内,而且水泵为短暂的间歇运行,除故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524固体废物影响预测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临时弃碴,弃碴场有拦渣坝、挡土墙以及排水沟等工程设施,然后植树种草或进行复垦。经上述处理,施工弃碴造成的水土流失很小,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但弃碴在临时堆存过程中遇降雨仍可发生水土流失现象,但由于弃碴量小,对环境的影响不大。施工生活垃圾最大产生量为64KG/D,可导致施工区卫生状况变差,滋生病源微生物和媒介生物;遇降雨垃圾中的污染物被溶出,对东沟造成污染。但生活垃圾量不大,清运及时的情况下不会造成明显的环境影响。运行期生活垃圾产生量极小(5KG/D),对环境影响甚微。53水土流失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31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预测主要是预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内容包括破坏原地貌植被的面积;弃土石渣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等方面,现从这三个方面分析,进行水土流失预测。(一)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建设过程中占用土地、扰动原地表、损坏植被的面积的预测是水土流失预测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水土保持治理过程中,对扰动地表面积的统计关系到水土保持治理过程中的规划、治理和投资等问题。工程用地范围内大部分地区原地貌将遭到不同程度开挖扰动、碾压、占压等形式的破坏,其原有的保水、保土功能将降低。本工程占地范围内全部扰动,因此本工程共计扰动地表面积873246M2。(二)弃土、弃石、弃碴量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筑坝材料的开采、主体工程开挖、辅助设施的建设过程中都会有弃土、弃石、弃碴。根据设计资料,工程开挖量约11200M3,开挖土石方除少量回用于工程建设和改造当地梯田外,大部分将弃用,工程弃碴总量为7993M3,合2398T。其中拦河坝及引水隧洞开挖弃碴6237M3,沉沙池及前池弃碴1156M3,厂房及进厂公路弃碴808M3。(三)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工程占用的林地、园地均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因此工程损坏水土流失保持设施面积为5000M2,其中损坏较大的约3200M2(土料场、弃碴场、进厂公路、厂房、沉沙池等)。532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量预测(一)扰动地表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工程地表开挖与回填,其土壤松散系数不一,密实结构发生变化,渣体的凝聚力、粘度、内摩擦角度等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抗风化和冲蚀能力明显下降,侵蚀强度一般较原来增大,侵蚀模数也相应增大。扰动地表水土流失采用下式预测MSFAPTMMSMOF(A1)PT(531)式中MS预测期水土流失量(T);MO原有水土流失量(T);M建设期新增水土流失量(T);F加速侵蚀面积(HM2);A加速侵蚀系数;P原生地表土壤侵蚀模数(T/KM2A);T预测时间(A)。针对不同工程施工工艺、方式等产生水土流失特点,结合施工区现状,将施工区分为坝址区、进厂公路、厂房区(含升压站)、引水区(沉沙池、前池、压力管线等)、弃碴场5个部分进行预测。考虑各个部分在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破坏面的坡度及坡长、破坏面的植被残留情况,先初步确定项目区各部分加速侵蚀系数,在此基础上用实地调查和侵蚀等级分级法对初步选定的各部分加速侵蚀系数进行核对调整,最后确定取28;各部分预测时段根据初步设计中施工组织设计章节施工进度安排确定。计算参数和结果见下表。表531工程区地表扰动水土流失量预测表参数坝址区进厂公路厂房区引水区弃碴场合计加速侵蚀面积(M2)800420380200017005300原生地表侵蚀模数(T/KM2A)27002200200020001800原流失量(T/A)21609207643061090加速侵蚀系数64238施工期年流失量(T/A)1296371521224485466预测期(A04201702506705预测期流失量(T534062038812242668新增流失量T45404601953310712123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原地表产生的年水土流失总量为109T,预测期水土流失总量为267T,预测期因地表扰动新增水土流失总量212T,可见因地表扰动新增的水土流失量很小,这是因施工区小、扰动面积小所致。(二)弃碴流失量建设过程中排放的弃土、弃石、弃碴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基础,但并不是所有的弃碴都能流失,只有通过有效输移进入河流的部分才构成流失。这里采用弃土弃碴量乘以流失系数,南方坡面及沟道弃碴流失系数一般取0104。采用类比分析法(即根据弃碴的堆放形式、部位、弃碴组成及弃碴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因子进行类比分析)对本项目弃碴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我国南方地区的监测,弃土弃碴如堆放于山坡,将会有3040的流失,如堆放于河道,将会有50以上的流失,结合XX省的降雨强度和本项目弃土弃碴堆放的地点,拟定流失系数取03。按以上方法推测,工程弃土石渣流失量为约1600M3,按15T/M3换算,则流失量为2400T。地表扰动和弃碴流失产生的水土流失量相加,可得出本工程预测期内水土流失总量约2427T,比不建工程的水土流失量增加2421T,基本为弃碴流失所产生。533水土流失影响评价评价区水土流失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其类型以面蚀为主,间有沟蚀和重力侵蚀发生。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一是自然因素,如地形地貌、降水植被等。评价区山高坡陡,坡面长,土层薄,林分质量较低,加上雨量大,降水集中,容易形成坡面径流,导致水土流失。二是人为因素,如坡地耕种,砍伐森林,工程建设等,在本工程兴建过程中将产生部分的弃土、石渣,若不及时采取对策措施,将造成水土流失,对下游地区造成影响。(一)水土流失影响分析(1)岩土力学分析工程施工总弃土、石渣量7993M3,按弃碴容重15T/M3计算为11990T。弃碴的主要成份包括工程开挖后遗弃的地表土壤、砂类、砾石、部分基岩碎屑、碎块等。一次降水后所形成的地表径流对这些物质有一定的冲刷力(推力)。在同一地区,即降雨量、径流量、坡度均相同的条件下,决定物质抗冲刷力的因素是这些物质的半径(质量)。随着颗粒物半径的增大,颗粒物的体积也在变大,颗粒物的受力面也同时增大。相同流速的水体在不同受力面上所产生的力是不同的,根据动力学原理,随着受力面的增大,水流受到的阻力也增大,即物体受到的冲刷力(推力)增大。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在半径增大的条件下,颗粒物的重力相应增大,颗粒物受到的摩擦力也增大,并且与物质重力成正比。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摩擦力是以半径的立方倍增大,而冲刷力则是以半径的平方倍增大,即阻力的增大倍数要大于推动力的增大倍数。显然颗料物半径越大,越不易被水流冲刷走。施工区弃土、石渣产生水土流失的主体是地表土壤、砂类、砾石、基岩碎屑。开挖弃土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的量。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包括力稳性、生物学稳定性和水稳性。施工区土壤质地多为砂土、壤质砂土,以及少量粘土。砂土和壤质砂土的结构体的力稳性和水稳性较弱,在施工开挖和降水浸泡后,容易使结构体破坏而分散成小颗粒物质。粘土结构体的水稳性和力稳性较强,但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较少,结构体一旦被破坏,不易重新集聚粘结成新的结构体。生物对施工区土壤结构体稳定性的影响微小,现不作分析。另外,从土壤、砂石的抗蚀性分析,粒径较小,结构疏松的粘土、砂土、砂壤土等,是靠粘结力和内表面摩擦力粘结在一起的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在水流作用下会分散成较小的颗粒,并在水体中成为悬移质,产生巨大的危害。粒径较大、结构紧密的砂类和砾石是无数细小岩晶的聚合体,在水流作用下不易分散,但抗蚀性较差,易受水体扰动而流失,形成推移质,并产生一定的危害。在开挖后裸露的基岩以及岩石碎块抗蚀性强,不易风化,不易受水体扰动。从抗蚀性、抗冲刷力和稳定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弃土石渣中地表土壤、砂类、砾石、以及部分基岩碎屑最易侵蚀,弃土石渣中这部分物质的造成水土流失总量约为2400T。(2)水文学分析坝区土壤侵蚀的外营力重要是水力,由降雨引起的土壤流失大致可以分成两个过程一是土粒从土体中分离;二是分离出来的土粒被水流冲走。雨滴降落到地表,引起土壤击溅分离,一部分雨水渗入地下,另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水土流失过程中的泥沙大部分来源于雨滴击溅从土体中分离出来的土粒,另外地表径流冲刷产生部分土粒,输移是由径流来完成的,同时雨滴击溅供给了径流挟带泥沙的紊动动能。在超渗超蓄产流的情况下,被击溅出的土粒随地表径流运动。由于地势高程的差别在重力作用下,流向坝下游河道中。由埃利森雨滴溅蚀经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珍珠棉复膜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玻璃圣诞装饰品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玫瑰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牧业管理信息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燃油切断电磁阀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活颜阳光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汽车贮气筒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汉显中文收款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EVA复合材料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声音的奥秘 乐动知音》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 2023年4月自考00037美学真题及答案含解析
- 毕业设计论文《10t单梁桥式起重机的设计》
- 化工及相关行业废盐资源化用于氯碱行业技术规范
- 《标准工时培训》课件
- 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应用体系及实践
- 贪心算法 思政案例
- 危岩稳定性计算表格-滑移式-倾倒式-坠落式-完整版
- 2023年广州市小升初数学真题
- 领导力的文化建设
- 【剧本】钦差大臣〔俄国〕果戈理
- 干花生产工艺(花道-干花技艺养成)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