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自考00037美学真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4月自考00037美学真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4月自考00037美学真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4月自考00037美学真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4月自考00037美学真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年月真题

0003720234

1、【单选题】柏拉图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美的事物

美本身

A:

美感

B:

艺术

C:

答D:案:B

解析: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开启了关于美的形而上学思考方式,他针对当时把美等同于

漂亮的母马、竖琴、陶罐一类具体事物的流俗观点,严格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两

个概念,认为前者仅仅回答了"什么东西是美的",后者才涉及一切事物成其为美的普遍性

质和共同原因,主张美学思考应当超越美的具体事物去寻求"美本身",即所谓理念。p36

2、【单选题】审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界的

反映关系

存在论关系

A:

认识关系

B:

实在论关系

C:

答D:案:B

解析:审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

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3、【单选题】马克思认为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是

先天条件

家庭条件

A:

个人条件

B:

社会条件

C:

答D:案:D

解析: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马克思说过,

"像拉斐尔这样的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发展他的天才,这就完全取决于需要,而这种需要又

取决于分工以及由于分工产生的人们所受教育的条件。"这就是说,先天因素能否发挥作

用以及发挥到何种程度,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主体的审美个性和审美趣味,根本上是由后

天的社会因素所决定的。审美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阶级地位、他所具有的民族文化背景

等等都会对其审美趣味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p58

4、【单选题】席勒认为,在审美的国度里,每个人都是

快乐的公民

自由的公民

A:

富有的公民

B:

闲适的公民

C:

答D:案:B

解析:审美活动以对主体存在的充分肯定为前提,以对人的价值的高扬为旨趣,它所创造

的是一个个性丰满、生命充盈的人的世界。正如席勒所说:在审美的国度里,每一个人都

是"自由的公民","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基本法律"。p65

5、【单选题】“多样统一”这一形式规律最本质的特点是

整齐一律

均衡对称

A:

对比反差

B:

和而不同

C:

答D:案:D

解析:在变化中显示统一,在统一中又见出变化,"和而不同""违而不犯",这就是"多样

统一"这一形式规律最本质的特点。只有既变化多样,又统一整齐,对象才生气蓬勃,情

趣盎然。p77

6、【单选题】认为动物也具有美感的是

康德

卡西尔

A:

达尔文

B:

柏格森

C:

答D:案:C

解析:达尔文是一位生物学家,他通过对动物生活的实际观察和研究,提出动物也有美感

能力的观点。他的看法集中体现在下面一段话中:"当我们看到一只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

它的色相俱美的羽毛而惟恐有所遗漏的时候,而同时,不具备这些色相的其他鸟类便不进

行这一类表演,我们实在无法怀疑,这一种的雌鸟是对雄鸟的美好有所心领神会

的。……p83

7、【单选题】广义的审美形态包括自然美、艺术美和

人体美

工艺美

A:

社会美

B:

心灵美

C:

答D:案:C

解析:人类的审美活动丰富多样,美的形态也是千姿百态。广义的审美形态有自然美、艺

术美、社会美,狭义的审美形态则包括各种风格、品位、体裁等。p100

8、【单选题】审美形态的二重性是指民族性与

地域性

时代性

A:

阶级性

B:

世界性

C:

答D:案:D

解析: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p102

9、【单选题】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是

优美与崇高

悲剧与喜剧

A:

丑与荒诞

B:

崇高与滑稽

C:

答D:案:A

解析:优美与崇高是审美实践活动发展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它们二者既有密切的联

系和若干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内涵。在审美领域,它们建基于人类社会实践

基础之上,体现了人类生存状态的不同方面,并普遍地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

显现出来。p109

10、【单选题】博克认为崇高感源于人类的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A:

生殖需要

B:

道德需要

C:

答D:案:A

解析:博克对于崇高感的看法主要是从人的生命意识角度入手的。他认为,人类的情欲主

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延长生命的生殖欲和一般的社交愿望;二是安全的需求,即维

护自己生命安全的本能。崇高感就来自于人的第二种本能情欲,当人的生命遇到危险时,

首先会引起他的恐怖和警惧,引起发自心灵深处的痛苦,但是痛苦的情绪也同样可以产生

愉快,即"如果处于某种距离以外,或是受到了某些缓和,危险和苦痛也可以变成愉快的

"。p115

11、【单选题】古希腊悲剧属于

性格悲剧

命运悲剧

A:

社会悲剧

B:

历史悲剧

C:

答D:案:B

解析:古代希腊社会就产生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著名悲剧作家,

在他们的作品中,几乎都渗透着"命运"观念的主题,因此古希腊的悲剧也称之为命运悲

剧,也正是命运主题为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确立了基本的内涵。p123

12、【单选题】现代丑学的开端是

卢梭的《忏悔录》

莱辛的《拉奥孔》

A:

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

B:

克罗齐的《美学原理》

C:

答D:案:C

解析: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不仅是第一部专门研究丑的美学专著,而且也标志着丑

从此真正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它是对于现代丑学的开启。p137

13、【单选题】在古希腊的审美经验理论中,“净化说”的倡导者是

巴门尼德

苏格拉底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答D:案:D

解析:亚里士多德并不否定人的情欲,他认为美育的特殊作用就在于能够通过理性对感性

加以节制和净化。他在阐述悲剧的效果时,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作用,这种借怜悯与恐

惧使情感得到净化也是一种情感的陶冶。p235

14、【单选题】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所处的时代是

古希腊

中世纪

A:

近代

B:

现代

C:

答D:案:C

解析:随着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西方美学的研究重心也转向了审美经验的探讨,

这在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8世纪中叶以前

为第一阶段,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夏夫兹博里荷加斯、哈奇生等人。经验主义美学的第二阶

段开始于18世纪中叶以后,其代表人物是休谟。p152

15、【单选题】中国古代美学中把自然物人格化的理论是

畅神说

比德说

A:

缘情说

B:

童心说

C:

答D:案:B

解析:中国古代在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表现中,源远流长的"比德"传统和以"畅神"为基础

的审美经验论都是如此。所谓"比德"是指人们在艺术创作中总是习惯于把自然物的某些特

征人格化,使之比附于人类的某种道德情操。不难看出,这种观点已经超出了人们的实用

态度,着眼于对象带给人的精神感受,因而已经是一种真正的审美经验。p159

16、【单选题】在审美感知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

相互分离

相互对立

A:

相互交融

B:

互不相关

C:

答D:案:B

解析:美感理论是在近代美学的背景之中发展起来的,而近代美学与近代的认识论哲学一

样,都是把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等看作相互对立的范畴。p157

17、【单选题】在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中,中国古代儒家美学重视的是

感知

A:

想象

情感

B:

理解

C:

答D:案:C

解析:p174-176

18、【单选题】审美活动中最典型、最高级的形态是

生产活动

娱乐活动

A:

科学活动

B:

艺术活动

C:

答D:案:D

解析:审美活动是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这个对象中最典型、最高级的形态是艺术活动。

p192

19、【单选题】主张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的艺术”的美学家是

费希特

黑格尔

A:

叔本华

B:

尼采

C:

答D:案:B

解析:在西方美学史上,艺术一直是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特别是黑格尔美学,明确把艺

术美列为主要对象,他的《美学讲演录》开首第一句话就说: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

的领域,说得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者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p192

20、【单选题】苏珊·朗格所倡导的艺术观是

游戏说

符号说

A:

原型说

B:

集体无意识说

C:

答D:案:B

解析: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

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不应是个人瞬间的情绪,而应

表现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或情感概念,它能展示人的经验的、情感的、内心生活的动态过

程,即人的"生命形式",能表现出人类的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内在本质。朗格的符号说,

综合了表现说和有意味形式说,把艺术的本质与人的符号本质联系起来,理论上达到了更

高的层次;但也因而把艺术本质非社会化、非历史化了,由于将人的社会、历史本质降低

为自然性、生物性的"生命运动",所以仍不能正确地解决艺术本质问题。p195

21、【单选题】中国古代美学家韩愈主张

文以载道

诗以言志

A:

音由心生

B:

诗缘情

C:

答D:案:A

解析:载道说,较早可追溯到孔子;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则加以完善。他认为,古文

是为了宣传儒道而存在的,并非是为了缘情。p195

22、【单选题】艺术活动开端于

意象的产生

意境的营造

A:

感官的触发

B:

情感的抒发

C:

答D:案:A

解析:意象是艺术存在的核心。艺术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及其流程之中。艺术活动的开端

即由意象的产生为标志。p199

23、【单选题】最重要的艺术创造力是

认识能力

观察力

A:

表达能力

B:

想象力

C:

答D:案:D

解析:艺术家通过艺术想象力把艺术感触丰富、充实起来,艺术意象的胎儿就这样通过想

象力而发育成长。想象力在生产意象全过程中始终是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

p205

24、【单选题】在艺术接受的过程中,主体的精神升华到高度自由境界的阶段是

A:

B:

C:

答D:案:D

解析: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清薛雪说:

"夫读之既熟,思之既久,神将通之,不落言诠,自明妙理。"悟是接受主体在意象重建中

的灵感,主体的意识在"品"的过程中逐渐活跃起来,意象也一步步鲜明终于主体的意识在

一瞬间升华为高度自由的境界。p218

25、【单选题】审美是艺术的

唯一功能

次要功能

A:

核心功能

B:

间接功能

C:

答D:案:C

解析:艺术的核心功能是审美。意象、意境在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意象世界作为

核心的艺术品的首要功能只能是审美。p220

26、【单选题】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

先秦

两汉

A:

魏晋

B:

唐宋

C:

答D:案:A

解析:美育一词的出现在中国美育思想史上相当晚近,但中国美育思想的源头,却可以追

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先秦,那时,美育的基本内涵一般蕴含在"乐教""诗教"思想中。p229

27、【单选题】西方中世纪美学主张

美育应服务于信仰

美育应服务于认知

A:

美育应服务于政治

B:

美育应服务于科学

C:

答D:案:A

解析:古希腊的柏拉图就把审美经验归结为一种迷狂状态,这种说法尽管带有神秘主义倾

向,但却把审美经验的非理性特征鲜明地揭示出来了。此后,中世纪美学又把审美经验与

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从而为其笼罩了一层更加神秘的光环。p160

28、【单选题】中国古代人性觉醒、个性发展的时代是

夏商周时期

先秦时期

A:

魏晋时期

B:

唐宋时期

C:

答D:案:C

解析:魏晋时期是人性觉醒、个性发展的时代,审美也开始摆脱礼法的束缚,直接发现了

山水之美,欣赏人的个性之美,美育也因此拓展了疆界,有了自己的范围,而不再只是教

化的一部分。p231

29、【单选题】美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受动性

规范性

A:

能动性

B:

强制性

C:

答D:案:C

解析:诉诸感性、潜移默化以及能动性被视为美育的主要特点。p241

30、【单选题】美育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

道德高尚的人

A:

理性的人

B:

感性的人

C:

答D:案:A

解析:美育把培养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这不仅使它

与现实相疏离而接近于理想,从而与其他教育形式明显地区别开来,同时这种理想性品格

又决定了它必须依存于审美活动,把审美活动作为自身存在与发展的丰厚土壤和生生不息

的力量源泉。只有不断地从审美活动中汲取新的滋养,审美教育才会富有生机,充满活

力。p254

31、【多选题】对于欣赏者来说,“作品只在与他的能力相应的程度上存在”。这说明审美

对象

是一种精神实体

是先于审美活动而存在的

A:

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B:

只存在于主体的主观经验中

C:

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

D:

答E:案:CE

解析:没有人的欣赏,艺术品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物而已。“《大摩纳》的奇妙性质,

《阿尔芒斯》的雄伟风格,卡夫卡神话的写实和真实程度,这一切都从来不是现成给予

的;必需由读者自己在不断超越写出来的东西的过程中去发明这一切。……作品只在与他

的能力相应的程度上存在。”就是说,审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只有在审美活动中

它才现实地生成、真实地显现出来。P69

32、【多选题】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的原因在于

与对象的实际存在相关

与对象的实际存在无关

A:

与主体的物质需要相关

B:

与主体的物质需要无关

C:

与主体的认知需要相关

D:

答E:案:BD

解析:审美经验之所以具有非功利性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第一,从审美对象的

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所以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

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就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第二,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

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要

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损害或者减弱人们的

审美愉悦。物质活动满足的是人们的实际需要,所带来的主要是感官的快适和愉悦,其功

利性可说是显而易见的;科学研究满足了人们的认知需求,所带来的是一种智性的愉悦。

从p163-164

33、【多选题】下列关于艺术存在方式的表述正确的有

艺术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中

艺术只能存在于人的审美活动中

A:

艺术存在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B:

艺术只存在于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中

C:

艺术只存在于读者的接受活动中

D:

E:

答案:ABC

解析:(一)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二)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

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三)艺术存在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

中。p196

34、【多选题】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主张

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强制的

美育是进步的,宗教是保守的

A:

美育是普及的,宗教是有界的

B:

美育是趣味教育,宗教是道德教育

C:

美育是感化教育,宗教是情感教育

D:

答E:案:ABC

解析:蔡元培在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时候,他拿宗教与美育作比较:“一、美育是自

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二、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

教是有界的。”最后,他还把美育看成提升人生价值的途径和激发创造力的动力。p232

35、【多选题】席勒美育思想的理论贡献有

从哲学高度解释了美育的目的

把美育的价值界定为完善人性

A:

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

B:

认为美育就是道德教育

C:

回答了完满人性的方式

D:

答E:案:ABE

解析:第一,从哲学的高度解释审美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独特目的,并把审美教育

的目的与审美活动的性质内在地统一了起来。第二,明确揭示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完满人

性。第三,回答完满人性的方式——人性统一的根据就在于自身。p236

36、【简答题】简述美学学科的建立过程。

答案:美学的发展经历了由审美意识到美学思想再到美学学科的发展。(1)审美意

识。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2)美学思想。思

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念和概念

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性思考。(3)美学学科。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

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p35-37

37、【简答题】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

答案:(1)亚里士多德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2)他在《诗学》中提到“悲剧是

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

整的定义。(3)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进行深刻分析,他指出悲剧借助于引

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对于人的灵魂的净化作用。p123

38、【简答题】简述优美与美的关系。

答案:(1)优美是最早被人类所认识和把握的美的范畴,是美最一般的形态。二者之间

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2)在优美中,自然感性形式具有对称、均衡、圆润、柔和、

比例协调的特点,与之相适应的是生理的快感、情感的松弛快适、心灵的共鸣,激发人们

产生对于人生美好事物的丰富联想。优美也包含着人生丰富的社会性内容。(3)优美

是对美的形态概括之一,美的形态千姿百态,其核心内涵与人的存在实践息息相关,是基

于人生样态、人生境界的形象反映。p112-113

39、【简答题】简述艺术模仿说的主要缺陷。

答案:(1)模仿说是古希腊时的观点,是从艺术本质的角度对艺术进行定义的。(2)

把艺术本质局限于模仿世界的认识范围论,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3)忽视了

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p193

40、【简答题】简述艺术想象力的特点。

答案:(1)艺术想象力是指艺术家在感受生活、孕育意象的过程中展开想象、联想、幻

想或意象思维的能力的程度。当艺术家通过艺术敏感获得创造的动力时,即开始了由敏感

出发的艺术想象。(2)艺术想象力不同于日常的逻辑思维能力,它可以超越抽象概

念、判断、推理,超越正常的逻辑时空,以艺术的感悟主旨为归,形成独特的心理时空和

情感逻辑,来追忆、引发、整合心理意象。(3)需要强调的是,艺术想象力不仅仅是

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感受,更重要的是将其融会和整合。艺术家通过艺术想象力把艺

术感触丰富充实起来,艺术意象的胎儿就这样通过想象力而发育成长。想象力在生产意象

全过程中始终是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p204

41、【简答题】简述马克思的美育思想。

答案:(1)马克思从对异化现实的批判出发,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

的基本任务。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2)他指出审

美教育也是需要基本条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