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煤田资源储量核实报告_第1页
xx煤田资源储量核实报告_第2页
xx煤田资源储量核实报告_第3页
xx煤田资源储量核实报告_第4页
xx煤田资源储量核实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前言111概况112以往地质工作概况413生产矿井、小窑老窑及采空区814本次工作情况102、井田地质1121地层1122构造133、煤层1631含煤性1632可采煤层1633煤岩层对比184、煤质2041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2042煤的化学性质2043煤的工艺性能及可选性2144煤的风化和氧化2245煤质综合评价23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2451水文地质条件2452工程地质条件3653其它开采技术条件4154环境地质条件426、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4561以往资料的利用4562核查与核实对比结果467、资源储量估算4771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477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4873资源储量估算参数4974储量估算各类边界确定原则5075块段划分5076资源储量的分类5077资源储量估算结果5178煤层气及其它有益矿产528、结论5481取得的主要成果5482需要说明的问题5583问题与建议55附图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0101XX煤田XX市区域地质(含工作程度)及岩溶深井分布图12000000202XX县东三煤炭运销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地形地质图150000303XX县东三煤炭运销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井田水、工、环地质综合图150000404XX煤业煤岩层对比图15000505XX煤业综合地层柱状图15000606XX煤业地质剖面图120000707XX煤业2号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0808XX煤业15号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0909XX煤业2号煤层井上下对照图150001010XX煤业ZK2钻孔柱状图12001111XX煤业ZK3钻孔柱状图12001212XX煤业ZK3孔测井解释综合成果图12001313XX煤业2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50001414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15000附表附表1、测量成果表附表2、2006年施工钻孔情况一览表附表3、资源储量估算基础数据表附表4、2号煤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附表5、15号煤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附表6、钻孔、见煤点坐标表附表7、煤层特征成果表附表8、煤层特征表附表9、钻孔煤质分析结果表附表10、XX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检验报告附表11、储量结果汇总表附表12、15号煤层高硫煤储量结果表附表13、占用西闫精查区资源储量表附件1、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证书2、XX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38号)3、报告初审意见书4、采矿许可证(副本)5、报告编制与提交单位承诺书6、储量备案文件7、委托书摘要XX煤田县XX煤炭运销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县城南西245方向,直线距离25KM,矿区中心坐标东经1135738,北纬353323,矿区面积21263KM2,批采2号、15号煤层。行政隶属县中村镇管辖。2010年6月接受本核实报告编制工作,收集了前人有关资料,主要是2007年本公司编制的XX煤业核查报告和有关钻孔资料,编制了本次核实报告。2号煤层以光亮型煤为主,均一结构,层状构造,条痕为灰黑色,比重中等。原煤水份154、灰份1353、挥发份045、发热量3014MJ/KG、硫份045。2号煤层为特低硫、中灰高灰、低磷、高发热量的无烟煤。15号煤层以光亮型及半光亮型煤为主,似金属光泽,条痕为灰黑色。原煤水份215、灰份3500、挥发份470、发热量3355MJ/KG、硫份470。15号煤层属于高硫、高灰、低磷、高热值煤。经估算,XX煤业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374万吨,2009年底保有1123万吨,其中2号煤保有486万吨,15号煤保有637万吨。上述资源储量均为西闫精查区C级储量范围内。1、前言11概况111目的任务为进一步贯彻执行XX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晋政发【2009】10号)及关于开展XX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中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通知(晋国土资发【2010】116号)精神,完成兼并重组后煤矿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为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及价款处置提供依据。根据XX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38号文)关于XX市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依据该文件精神,受县国土资源局、东三煤炭运销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委托,为矿山编制XX煤田县东三煤炭运销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兼并重组用)。本次报告依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002规定,按照XX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编制。主要资料依据XX国土资源厅(晋国土资整储备字)2007457号文,2007年1月编制的XX煤田县XX焦化有限公司下峪煤矿资源储量核查地质报告(供资源整合用),近年的矿山地测工作成果及井下实测和地质编录、地面调查等工作。本次任务是核实东三煤炭运销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自核定煤炭资源价款以来动用资源储量和截至核实日期的保有(剩余)资源量。可作为兼并重组煤矿企业缴纳资源价款的依据。112井田位置与交通井田位于县城南西245方向,直距246KM,地理坐标东经11557101115806,北纬353240353407,中心点坐标东经1135738,北纬353323,行政区划为XX市县中村镇下峪村。井田对外交通方便。东界紧靠下峪村,从下峪村往北至中村镇约2KM,有乡镇公路连接;中村镇至县城公路里程约33KM,有县道及省道连接;从县城往东至高平,往东南至阳城或XX,往西至侯马均有省(国)道相连,县城北有侯月铁路站,南下月山,西至侯马。113兼并重组基本情况据晋煤重组办发200938号文、XX煤业有单保矿井。坐标与范围与原来完全相同。井田2009年11月批采范围与2006年16号文批复相同。井田由7个拐点坐标组成(见表11),面积为21263KM2,生产能力提升为45T/A。2009年11月换发新采矿证,有效期二年,证号为1400002009111220042434,批采煤层为2号15号,批采标高为95998M118998M,兼并重组后的单位名称为东三煤炭运销集团峪崲煤业有限公司。表11XX煤业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114自然地理井田属于黄河流域侵蚀中山区,山高谷深,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复杂。地形最高点为井田西面7号拐点附近,海拔标高13881M,最低点位于下峪村东,海拔标高约1130M,区内最大高差为2581M。井田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区内无地表水流及常年性河流,在井田内东部有峪沟河,以北有中村河两条季节性河流。区域气候属于温暖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早晚凉爽,午间炎热,秋季温差较大,冬季寒冷少雪。据县气象站多年提供资料,年平均气温103,夏季最高气温373(1978年6月30日),最低气温零下24(2002年12月21日);霜冻期一般从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冻土深度最大43CM,年降水量最大10104MM,平均7959MM,降水量最多为79月,约占全年56;年蒸发量平均17649MM,最大48月,约占全年41。据县和阳城县志记载,自公元1140年以来,区内共发生地震28次,其中破坏性地震8次,地震烈度值为6度,该区对应的设防基本烈度值为7度。井田周边现无生产矿井,距周边煤矿最近点量是南距上峪煤矿085KM(已关闭),东距中村煤矿23KM,北距张马北庄煤矿12KM,西面为翼城县上河煤矿(插图12)。在本区的东北角F55断层往东有一个老窑井口,据调查是58年群众开采15号煤层,早已关闭,东北角已成采空破坏区。12以往地质工作概况121与本矿有关的地质勘查工作下峪煤矿位于普查区西南外围,西闫精查区东南边缘的C级储量区范围内。1958年起华北煤田地质局调查队,114队、115队相继在、阳城、翼城一带进行区域煤田地质概查,普查及勘探工作,并相继提交概查报告,普查报告,普查勘探报告及精查报告。但是因下峪煤矿位于这些工作区的边缘,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在准采区内没有施工钻孔或其它探矿工程。(1)、1958年华北煤田地质局调查队在XX阳城一带开展15万地质调查,提交概查报告。(2)、1959年煤田地质115队,在XX阳城范围内进行浅部普查勘探,测制11万地形地质图,提交有煤田阳城普查报告,1962年复审后降为概查。(3)、1972年11月,煤田地质114队提交西闫精查报告。(4)、1973年3月,煤田地质114队提交地区普查勘探报告。与此同时,航测调绘了125000地形地质图,1974年由西安航测大队制版成图。(5)、1997年5月,XX煤炭工业厅综合测试中心编制县下峪煤矿生产矿井地质资料,含文字一份,附图6幅,附件一件。该份报告为矿井投产后,根据矿井生产情况获得井下资料编制的第一份地质报告,资料比较可靠,获得储量结果是2号煤层ABC285万吨,其中AB为99万吨;3号煤层D级储量100万吨;15号煤层D级储量472万吨。3层煤合计储量为857万吨,未经审批。(6)、1998年10月,煤田地质114队根据1997年的县下峪煤矿生产矿井地质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增加了范围,储量计算结果是2号煤层ABC1143万T,其中AB943万吨,总储量中采空区储量394万吨,保有储量749万吨。3号煤层D级储量277万吨;15号煤层D级储量994万吨;3层煤合计探明储量2414万吨。扣除采空区储量394万吨,保有储量2020万吨。(7)、2005年XX地质工程勘查院编写XX县中村镇下峪煤矿2004年矿产资源储量检测年度报告,文字一份,附图2幅,附表附件各一件。储量计算结果是2号煤层探明资源储量8777万吨,其中历年动用资源量3771万吨,保有资源储量5006万吨,该报告经XX市国土资源局审批(批审文号不详)。(8)、2005年1月,XX市煤田地质勘探队编制县中村镇下峪煤矿(一坑口)(二坑口)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说明书各一份,说明书各含文字一份,附图一幅。说明书重点叙述了井田水文地质条件,未计算储量。(9)、2006年6月,在采区施工3个钻孔,目的主要是了解矿山新增采的15号煤层分布及厚度变化情况,为15号煤层的采前准备工作提供必要的相关数据。但由于受地理条件所限,1、2号孔没能完成测井工作。2007年1月,编制XX煤田县XX焦化有限公司下峪煤矿资源储量核查地质报告,提交2号煤层111B资源储量765万吨(不含破坏区资源量131万吨),保有资源量514万吨。15号煤层资源储量644万吨(不含破坏区18万吨)。2号15号煤层共探明资源量(不含破坏区)1409万吨,保有资源量1158万吨。表122006年资源整合储量备案情况单位万吨探明储量煤层号111B333保有采空区累计查明2号47242514251765新增15号644644644合计11164211582511409该报告2007年9月28日经省地质矿产科技评审中心的晋评审储备字2007314号文评审通过,并于2007年10月以晋国土资储备字2007457号文备案。13生产矿井、小窑老窑及采空区下峪煤矿一坑口、二坑口均是1984年批准建井,1985年建成投产,开采二号煤层。设计能力各为6万吨/年。一采区面积0856KM2,二采区面积127KM2,2005年县政府资源整合时要求一二坑口合并,范围仍为2003年7月采矿证(1400000330573)批准范围,未增加面积,只增加批采15号煤层,采矿证号为1400000623127,单位名称为县XX煤焦化有限公司下峪煤矿,生产能力30万T/A,采区面积21263KM2,有效期自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拐点坐标还同以往一致。2005年资源整合前下峪煤矿采矿是利用斜井开拓,一、二坑口分别有主、副井,生产能力由6万T逐渐增到9万T,直至15万T,回采率在25左右,后逐步提高到50左右,合并后未生产。一坑口开始为仓房式采煤,后改为与二坑口一样同采用长壁式回采。初期一坑口面积为0856KM2,增加二坑口后扩大为2126254KM2,从开始采煤到2009年底共采出977万吨。动用资源量为3834万吨。原来资源整合前的一坑口两个斜井已经关闭。在矿区的东北角外围有一老窑平硐口,经调查为1958年群众开采,也已经关闭,开采15号煤层,已对断层以东15号煤层破坏殆尽,不能开采,估算储量26万吨。一坑口采空区2号煤(16、17块段)估算储量44万吨,巷道出煤未扣除。在原表13XX煤业2010年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提供井口坐标北京54坐标6带西安80坐标6带XYZXYZ主斜井39370541161958762941411772473937004568195875607651177221副斜井39370623361958766448411853703937012788195875958351185344风井39370322701958766953011730003936982722195876008811172974一坑口西部经调查有翼城县上河煤矿越界开采造成破坏区(18块段),2号煤估算储量813万吨。在矿区东南角有一古空区,属于老采区,采掘年代与主家不详(19块段)。二坑口采空区为4个块段(12、13、14、15块段),共估算2号煤储量126万吨,巷道采煤未扣除。见表14采空区储量表。表142号煤采空区储量表块段号面积(M2)厚度(M)视密度T/M3储量(万T)备注121263834014060原二坑口采区131671738614090原二坑口采区141061238614050原二坑口采区151954773861401060原二坑口采区1659469364140300原一坑口采区1728178364140140原一坑口采区18159549364140810翼城破坏区合计482640251014本次工作情况2010年6月与矿山订合同,编制XX煤田县东三煤炭运销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兼并重组用)。本公司就派出测量地质技术人员赴煤矿收集资料,并在矿方陪同下下井实测巷道点25个,计1205M,收集有2010年4月矿方测制的采掘平面图,物探测绘院2010年提供的井口坐标,以及2007年的核查报告、采矿证等。2010年8月初至月底室内整理编制报告工作。取得主要地质成果XX煤业2号煤层查明储量737万吨,其中动用储量251万吨,保有486万吨,15号煤层查明储量637万吨,两层煤共探明储量1374万,已动用储量251万吨,保有储量1123万吨,上述储量均在西闫精查区C级储量范围内。表15资源储量汇总表单位万吨煤层号累计查明采空动用保有储量备注2737251486156376372006年整合时新增合计137425111232、井田地质21地层1、区域地处块坳的南缘。相关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东三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见表21)。表21区域地层简表界系统组代号厚度(M)最薄最厚平均岩性特征新生界第四系Q砾石、黄土、红土及砂砾石层上统上石盒子组P2S黄绿色泥岩夹黄色砂岩,顶部多燧石条带,下部含菱铁矿鲕粒铝土质泥岩下石盒子组P1X黄绿色泥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局部夹煤线。上部夹含菱铁矿鲕粒的铝土质泥岩二叠系下统东三组P1S灰白色砂岩、粉砂岩、黑色泥岩,含13层煤上统太原组C3T灰白色砂岩、泥岩、灰岩,含煤712层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灰褐色铁铝岩,底部见“东三式”铁矿,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峰峰组O2F上部青灰色灰岩,下部灰黄色泥灰岩古生界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上部为灰色豹皮状灰岩,下部灰黄色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井田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下统东三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统上石盒子组,周边多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及上更新统覆盖。结合钻孔与区域资料,叙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为深灰、黑灰色厚层石灰岩、泥灰岩。(2)、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2B)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浅灰色粘土质泥岩,底部可见铁质粉砂岩或铁质泥岩,结核状或团块状黄铁矿、赤铁矿,即“东三式”铁矿。本组厚1017225M,平均为1567M,与下伏峰峰组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2)上统太原组(C3T)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主要由深灰灰黑色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及石灰岩组成。其中煤层5层,即5号、6号、12号、13号及15号,下部15号煤层稳定,厚度大;石灰岩、泥灰岩46层,K2、K3、K4、K5等,以K2灰岩厚度较大,且稳定,为15号煤层顶板灰岩。K1砂岩为与本溪组分界砂岩。本组厚61297145M,平均6645M。(3)、二叠系(P)1)下统(P1)、东三组(P1S)为三角洲滨海平原环境沉积。主要由灰色砂岩、粉砂岩、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煤13层,即1号、2号及3号,2号煤层井田内稳定可采。东三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以色浅,含砂成份多,交错层理发育,生物扰动构造多,植物化石丰富为特点。本组以K7砂岩与太原组(C3T)分界,厚400600M,平均5437M。、下石盒子组(P1X)主要由黄绿色、浅灰色砂岩、灰绿色、浅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顶部为浅灰色、夹红褐色色斑、含大量菱铁矿球粒及黄铁矿团块的泥岩,含铝土质粉砂质泥岩“桃花泥岩”;底部以K8砂岩与东三组分界。本组厚9001460M,平均1200M。2)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井田内出露不全,该组三段地层中仅见下段及中段下部地层。为黄绿色、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黄绿色中细粒砂岩,底部为黄绿色含砾粗粒砂岩。井田内仅保存110M。(4)、第四系(Q)分布于东、南及西北角,为中更新统(Q2)及上更新统(Q3)。1)中更新统(Q2)分布面积较广,为一套洪积相的浅棕色亚粘土,中夹埋藏土,富含钙质结核,局部夹砂砾石或砾石透镜体,厚810M。2)上更新统(Q3)见于采区矿界东的中部,为坡洪积型沉积的黄色砂土、亚粘土,含肾状,豆状、钙质结核,底部可见细砂或砂砾层。厚一般25M。此外,在一些河谷底部及冲沟中,局部可见由一些砂、砾、巨砾、混合泥砂组成的全新统(Q4)地层。22构造井田位于块坳(级)南缘,土沃寺头褶断群的西段。位于近南北向的向斜构造的东翼,伴随多条大小不等的正断层。(1)、褶曲井田总体为一近南北向、向北倾伏的向斜构造的东翼。向斜轴位于井田西侧,东翼较陡,倾角814;西翼较缓,倾角48,延伸2600M,贯穿全矿区。轴部出露为上组地层。(2)、断层井田内断层构造比较发育,除少数规模较大外,其余断距都不大。F55正断层,位于准采区东北角。断层走向北西西向,倾向南西,倾角70,落差30M。断层沿走向往南、北伸出采区,采区内长约900M。F61正断层,位于采区中部西边界以西。断层走向为东西向(西端稍偏南)、南倾,倾角70,落差10M。断层长约500M。F69正断层,位于采区中南部,北东南西向贯穿采区,南东倾斜,倾角80,落差1030M,延伸1800M以上。表22断层一览表编号性质位置延伸倾向倾角断距查明程度F55正断层东北角区内900MSW7030M控制F61正断层中部500MS7010M已控制F69正断层中南部1800MSE60801030M已控制F70正断层中部200MSE7010M已控制F71正断层中部550MSE705M已控制F72正断层中部250MSE705M已控制F73正断层中南部300MNE702M已控制F74正断层中南部300MNE702M已控制此外,尚可见到数条走向为北东及北西向两组小断层,落差均在25M间。总体上说井田构造属于简单构造。(3)、井田内尚未发现陷落柱,也无岩浆活动。3、煤层31含煤性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东三组,两组地层总厚1168716014M,平均132M,含煤共8层,煤层总厚1094M含煤系数为83,可采煤层2层,总厚626M,可采含煤系数47。太原组地层厚6645M,含煤5层,总厚75M,含煤系数113,其中15号煤层可采,总厚度248M,可采含煤系数40。净煤厚度215M,含煤系数33。东三组地层厚度460M,含煤3层。煤层总厚452M,含煤系数980。其中2号煤层稳定可采,平均357M,可采含煤系数776。井田内含煤地层沉积稳定,岩性组合特征及物性规律明显;标志层及煤层特征明显,变化规律清晰,为煤层对比提供了可靠依据。主要标志层有K1砂岩、K2、K3、K4、K5、K6灰岩及K7、K8砂岩。东三组底部砂岩(K7)一般为细粒石英砂岩,也有相变为粉砂岩的,层位较稳定。下石盒子组底部砂岩(K8)为浅灰或灰白色中粒砂岩,含有煤屑夹泥质包体,层位稳定。32可采煤层3212号煤层位于东三组中下部,主要可采煤层之一。煤层顶板距K8砂岩底18002330M,底距3号煤层顶885M。煤层厚335430M,平均375M。厚度大,且稳定,结构较简单,部分地段见13层020030M泥岩或碳质泥岩夹矸,纯煤厚度平均357M。井田内稳定可采。煤层顶板为泥岩、粉砂岩,底板为黑色泥岩、砂质泥岩。322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一段的顶部。主要可采煤层之一。15号煤层顶板为太原组一段与二段分界的K2灰岩。煤层厚240255M平均248M,中夹泥岩或碳质泥岩夹矸1层,夹矸厚030035M,纯煤厚215M,属简单较简单结构的煤层。煤层顶板为K2石灰岩、薄层泥岩,局部为碳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粉砂岩,局部为铝土质泥岩。表31井田煤层特征一览表地层单位煤层编号煤层间距平均M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M煤层结构可采性稳定性顶板岩性底板岩性1030055042简单不可采稳定砂岩泥岩13502235430375夹13层夹矸可采稳定砂岩、泥岩泥岩1378东三组31840570104805简单不可采稳定砂岩泥岩5020简单不可采不稳定K6灰岩泥岩133011010简单不可采不稳定K4灰岩泥岩28012010简单不可采不稳定泥岩砂岩71613010简单不可采不稳定K3灰岩泥岩151319240255248夹数层夹矸可采稳定K2灰岩泥岩33煤岩层对比井田内各可采煤层的确定,系以区域地质构造为基础,充分收集相邻各矿井地质、煤层特征,产出部位及其与上下标志层位的关系进行对比。由于含煤地层沉积稳定,岩性组合及地球物理性质具有一定的规律,标志层及煤层本身特征明显,采用标志层及层间距法,特殊层段的物性特征,沉积环境分析等进行确定。331标志层特征及间距特征太原组K2、K4、K5灰岩区内分布稳定,间距亦稳定,易于识别。K2灰岩为深灰色,厚5381110M,平均821,含丰富的蜓类和腕足类动物化石,下部有机质含量增高,呈黑灰色、坚硬,下部为15煤层。因此,K2灰岩为15号煤层对比的主要依据可靠。下石盒子组K8砂岩厚度较大,K7砂岩特征明显,两层砂岩中夹2号煤层。是东三组的重要标志层。2号煤距K8砂岩为20M左右,距K7为7M左右,间距稳定,对比可靠。332煤层本身特征2号煤层位于东三组之下部,煤层老顶为一层灰白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层位稳定,含较多暗色矿物,为良好标志层。2号煤层还具有含硫低,厚度大特点,且煤层顶板为K8砂岩,很容易和其他煤层区别,对比可靠。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含硫高,煤质松软,层位稳定,结构简单,又在本溪组铁铝岩之顶部,易对比,好识别,故对比可靠。333煤层探采对比情况2006年施工ZK1、ZK2、ZK3钻孔及井筒,2号煤层厚度340388M,以及地下开采深度揭露对比,也在340390M之间。由此看来,煤层厚度变化不大,说明采用数据正确。4、煤质据下峪煤矿及其北邻张马煤矿资料,2号煤层以无烟煤为主,15号煤层为无烟煤。41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1)、2号煤层煤岩类型以光亮型煤为主,均一结构,层状至块状构造,条痕为灰黑色,似金属光泽,常见贝壳状、眼球状断口,致密坚硬、裂隙少,比重中等(140T/M3)。(2)、15号煤层以光亮型及半光亮型煤为主,似金属光泽,条痕为灰黑色,贝壳状断口,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充填有黄铁矿。42煤的化学性质4212号煤层水份(MAD)原煤146163,平均154精煤121122,平均122;灰份(AD)原煤13261380,平均1353精煤672864,平均768;硫份(STD)原煤044047,平均046精煤045048,平均046;原煤挥发份(VDAF)原煤10451051,平均1048精煤830943,平均886;原煤可燃基弹筒发热量(QGRD)30003028MJ/KG,平均3010MJ/KG,精煤可燃基弹筒发热量32073294MJ/KG,平均3250MJ/KG;元素分析C92左右,H4,OS3,N14,P005。42215号煤层水份(MAD)原煤179257,平均215精煤076257,平均113;灰份(AD)原煤24004772,平均3500精煤7691136,平均961;硫份(ST,D)原煤213682,平均470,精煤246288,平均261;挥发份(VDAF)原煤11931514,平均1354,精煤873978,平均909;可燃基弹筒发热量(QGRD)原煤平均3355MJ/KG,精煤30603153MJ/KG,平均3113MJ/KG;元素分析C89左右,H38,OS4,N09,P005。43煤的工艺性能及可选性井田内可采的2号、15号煤层,就目前的销售用途,无需选矿即可使用。由于本井田内未做可选性试验,参照邻区中村煤矿资料叙述。431煤的工艺性能(1)煤的发热量原煤干基高位发热量(QGRVD)2号煤层为25303093MJ/KG,平均2841MJ/KG;15号煤层为26813077MJ/KG,平均2830MJ/KG,均属高热值特高热值。(2)煤的热稳定性2号煤层TS6为6920,TS36为2501,TS3为579,则2号煤层属较高热稳定性煤;15号煤层TS6为7451,TS36为2207,TS3为342,则15号煤层属高热稳定性煤。(3)煤的可磨性2号煤层HGI为802990;15号煤层为HGI645。(4)煤类按照(GB575186)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进行。煤类划分指标有浮煤干燥,无挥基挥发分(VDAF)及浮煤干燥无灰基氢含量(HDAF)。2号煤层VDAF843935,HDAF366376之间,故煤类为无烟煤。15号煤层VDAF831887,HDAF355376之间,故煤类也为无烟煤。432煤的可选性煤芯煤样在140比重液洗选后,浮煤回收率为2号煤层在54906507,平均5901;15号煤层在46676667,平均5708。均属“良等”。44煤的风化和氧化准采区东界下峪村南、北,断续出露2号煤层。从2号煤层露头往西,构成一条断续出露的2号煤层风氧化带。带宽多在50M左右,近南北伸延,断续约1700M至界外。没有风化煤的腐植酸含量资料。2号煤层露头区和井下没有发生过煤的自燃现象。45煤质综合评价2号煤属特低硫、低灰、低磷、特高热值无烟煤,为良好的化肥及高炉喷吹用煤,亦可作为动力用煤;15号煤属高硫、高灰、特高热值无烟煤,其中硫以有机硫为主,难以选出,可供动力煤使用。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51水文地质条件51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1)、地表水区域地表水系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区内无常年河流,中村河在矿区的中部自东向西径流,为一条季节性河流,枯水期河流无水,雨季形成短时间的河流及洪水流,向西流径续鲁河、浍河,汇入汾河。(2)、水文地质概况该区位于县中村北部,地形复杂,沟谷切割强烈,大面积出露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的紫红色厚层泥岩和浅灰色细砂岩,东部位于张马河冲积台地,地势较平缓,分布第四系上、中更新统的浅红色粉质粘土、浅黄色粉土,张马河谷分布卵石、粗砂及砾石。根据含水层岩性、地下水赋存条件与水动力特征,将区内地下水含水层组划分为松散岩孔隙水、碎屑岩裂隙水、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3)、主要含水层组1)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受构造影响,区内该组地层含水段分布于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寒武系中统崮山组与张夏组,岩性为厚层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和鲕粒灰岩,含水层厚200300M。该区位于延河泉域西部边界以外,属岩溶地下水的滞缓区,地下水流向由南西高北东,进入延河泉域的西部,一般为延河泉域的补给区。区域岩溶地下水位标高结合2009年施工的张马村东深井资料,该深井位于本矿井西北方向,距井田北边界距离为2KM,地下水位标高为9070M,单井出水量50M3/H,降深2684M,单位涌水量052L/SM,水化学类型HCO3CAMG;另与本矿井东的下沃泉村2008年施工的深井资料,水位标高为70600M,单井出水量45M3/H,水化学类型HCO3CAMG。两井水位相差2010M,相距13000M,地下水水力坡度15,地下水流向由西向东(见附图1)。2)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水含水层组由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泥岩、多层煤层及多层灰岩组成的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组成,厚820014200M。含水层岩性为灰岩、砂岩,一般K5、K2灰岩及煤层上部砂岩裂隙发育,为区内的主要含水层。钻孔单位涌水量Q0001109L/SM,富水性弱中等。水化学类型为HCO3CAKNA。3)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组主要为二叠系的陆相沉积的碎屑岩的裂隙含水层。含水层岩性为厚层状中细砂岩及炮砂岩,含水空间主要为裂隙发育段,单层砂岩层组成相对独立的含水层,中间夹相对隔水的泥岩和砂质泥岩,于矿井开采区,地下水已被疏干,水位接近于矿井底。上部的上、下石盒子组地层岩性多为泥岩、砂岩,互层状,厚123230M。地下水位埋深300500M,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040003L/SM,弱富水性。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KNA。4)松散岩孔隙水含水层组主要分布于中村至下峪村的区域,属张马河谷冲积台地,岩性为浅黄色粉土,含砾石,夹细砂,厚度150200M,地下水位埋深2030M,由河水补给,属中等富水性。区域大面积山区分布的浅黄、浅红色粉质粘土,处于山梁顶部、山间坡地,无地下水储水条件,为透水不含水层。(4)、主要隔水层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泥岩与上统太原组泥岩隔水层分布稳定,地表无出露,层段位于15号煤层底板至奥陶系灰岩顶面之间,主要由泥岩、铝质泥岩组成,隔水层厚度约13103880M。2)碎屑岩组层间隔水层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分布于砂岩裂隙含水层的含水层间,阻隔了各含水层间垂向水力联系,使各含水层呈相对独立状。(5)、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条件1)奥陶系、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为区内相对富水的含水层,现为区内供水的主要水源,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或在灰岩裸露区接受河流的侧向补给。地下水的径流方向由西向东,入延河泉域西部补给区,水力坡度15,排泄方式主要为人工深井开采为主。2)石炭、二叠系碎屑岩裂隙含水层具有含水层与隔水层相间成层的特点,地下水主要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和上层含水层通过裂隙向下渗透补给,地下水的径流一般沿地层倾向由较高处向较低处流动,排泄多以矿井疏干为主。3)第四系松散岩类含水岩组多由河水补给和大气降水的补给,径流途径一般为垂直于河流方向向外流动,排泄主要以民井开采为主。512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该井田岩溶地下水系统地处延河泉域西边界以外,为地下水的分水岭。区内无河流,沟谷切割较深,无地表水系。(1)、主要含水层1)奥陶系、寒武系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含水层段分布于奥陶系中统的下马沟组和寒武系中统崮山组、张夏组,埋藏大,本井田无进行水文地质孔勘探,据对井田外张马村东、松峪村及小沃泉村施工的深井,含水层段均位于下马家沟和崮山组,地层岩性由灰岩、白云质灰岩、竹叶状灰岩和鲕粒灰岩组成,周围深井地下水位埋深197234M,水位标高70609030M,单井出水量小沃泉村、张马焦化厂深井为4550M3/H,单位涌水量052L/SM,富水性中等。推测在井田区域地下水位标高89509100M,地下水流向由西向东。将井田北部和东部的3个深井资料汇总如下表51。表51井田周边深井资料汇总表深井名称与井田边界距离(M)含水层时代水位标高(M)出水量(M3/H)单位涌水量(L/SM)水化学类型施工时间张马焦化厂北边界2000O2S、O2X9030500052HCO3CAMG2009小沃泉村东边界11000O2X、2G7060450HCO3CAMG2008松峪村北边界8000O2X、2G8130无抽水试验2010122)石炭系太原组灰岩与砂岩裂隙含水岩组含水岩层多分布于该组的中下部,以多层灰岩和砂岩为区内的主要含水层,其中K2和K5灰岩局部裂隙发育。据邻区(西闫精查区)10号钻孔注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040007L/SM,弱富水性,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KNA型水。3)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及东三组砂岩裂隙含水岩组主要由大气降水及上部含水岩组的垂直渗透补给。地下水埋藏条件在长期开采2号煤层疏排矿坑水的影响下,无统一的水位面。矿井涌水量240360M3/D。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KNA。4)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区内第四系为中更新统及上更新统地层,含水层厚度、水位埋深及富水性差别较大。含水区域处于井田东部的下峪村一带,地下水位埋深2030M,出水量为3040M3/H。(2)、主要隔水层1)本溪组及太原组底部泥岩、铝土质泥岩隔水层,位于15号煤层下,厚度约200M。2)太原组灰岩与砂岩层之间泥岩、粉砂质泥岩隔水层。3)二叠系砂岩层裂隙发育段之间的粉砂质泥岩、泥岩隔水层。513水文地质类型51312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井田水文地质类型按煤矿防治水规定表21分类。(1)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现开采2号煤层,主要的开采区位于井田中西部,由原下峪煤矿二号坑口开采;井田南部、西南采区、小窑破坏区为原下峪煤矿一号坑口开采和相邻的西闫煤矿越界开采形成。煤层的开采破坏了2号煤层上覆岩体的含水层,开采疏干排水使含水层水位处于煤层底部。井田范围内无常年性河流,井田外东部的张马河距本矿井距离较远,主要沟谷内雨水汇集时间短,在表水对矿井无补给。井田区含水层为弱富水性,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分类依据,水文地质类别为简单。(2)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本井田内原由下峪煤矿一号、二号坑口生产,开采方式为房柱式小规模开采,采取率约25,西南侧由相邻煤矿越界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破坏区,存在老空积水,南部一号坑口已关闭,采空区面积不大,存在巷道内和采空区积水;现保留的二号坑口形成的采空区,采空时间为上世纪80年代,于地势较低处存在少量积水。本次工作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对积水区分布位置、积水量基本清楚。相邻矿井除西南部的翼城上河煤矿与本矿井有越界开采,形成大面积的小窑破坏区,其它相邻矿井均与本井田相距较远,对本矿井无影响。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分类依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别为中等。(3)矿井涌水量井田内现开采2号煤层,正常涌水量为10M3/H,最大涌水量15M3/H。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分类依据,水文地质类别为简单。(4)突水量井田内2号煤层开采巷道与采掘工作面无明显的突水点,井下来水均为顶板的淋水汇集和巷道侧壁面状涌水,煤层底板稳定,无涌水点。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分类依据,水文地质类别为简单。(5)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现井下开采受水害影响因素主要为2号煤层上覆岩体含水层渗水,和本层采空区的积水,不会威胁矿井生产安全。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分类依据,水文地质类别为简单。(6)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井下开采防治水工作简单,做到予防为主。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分类依据,水文地质类别为简单。综合上述评述,3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513215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井田水文地质类型按煤矿防治水规定表21分类。(1)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15号煤层在全井田稳定可采,厚度240255M,无开采。区域内类比西闫矿区精查报告,该含水层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40007L/SM,弱富水性。水文地质类别为简单。(2)、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井田内无开采,井田周边矿井无开采。水文地质类别为简单。(3)、矿井涌水量井田无开采,水文地质类别为简单。(4)、突水量现井田无开采,无突水。15号煤层全井田处于奥灰水位之上,无带压,奥灰地下水对煤层开采无。水文地质类别为简单。(5)、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开采受水害的影响主要为本层含水层来水及上覆煤层采空区积水,不威胁矿井安全。水文地质类别为中等。(6)、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井田开采15号煤层时,直接充水和间接充水因素小,井下涌水量小,易疏干排泄,防治水工作简单,易于进行。水文地质类别为中等。综上所述,15号煤层开采条件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514矿坑充水因素分析51412号煤层充水因素分析(1)、大气降水充水影响区内地形复杂,地面坡度2050,大气降水沿直面排入沟谷瞬即排掉,小范围内对裂隙水含水层的补给是有限的。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小。(2)、地表水体充水影响井田东部张马河距本井田较远,河水对矿井不会有充水影响。(3)采空区积水充水影响井下采掘过程地下水顺巷道流入主、副水仓,2个水仓容量500M3,安装3台排水水泵,沿主斜井敷设排水管道,正常排水时1台运行,1台备用,1台检修,据调查,原南部一号坑口已停产,采空有积水,原翼城上河煤矿越界开采小窑破坏区有积水。二号坑口主、副井为重组后使用井口,井下生产正常,在西北部的地势较低区有采空积水。采空区积水量计算依据煤炭安全手册第五篇矿井防治水中的小窑老空积水计算公式,求出本井田内采空积水量(见下表52)。由公式(51)COSKFMQ其中Q积水区积水量M3K采空区的充水系数,取025M采空区的平均采高或煤厚MF采空区积水的投影面积M2煤层倾角表52采空区积水量估算表积水区编号采空区分布开采时间煤层采高(M)积水区面积(M2)煤层倾角()积水量(M3)Q1原二号坑口北部19851989271126381218757Q2原二号坑口西部198519892711671712111583Q3原二号坑口西部19851989271101621217041Q4原二号坑口西部199820022712519012117454Q5原一号坑口南部20042005430281789030669Q6原一号坑口南部19902001430594699064922Q7原翼城上河煤矿越界破坏区43041700386453375合计593801(4)导水裂隙带充水影响2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由于煤层开采过程中产生的裂隙塌陷,容易沟通导水裂隙带内其它含水层,其导水裂隙带高度依据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TM/T19912008)附录D,计算公式如下(52)15830NMHF式中HF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M,M煤层累计采厚,M,N煤分层开采层数(取1),全井田2号煤层厚度235430M,一次采全高时产生的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38206555M。在井田中部、西部区域导水裂隙带可以沟通2号煤层上覆岩体的砂岩含水层,东部区域导水裂隙带可影响至地表,并影响上部松散层孔隙水含水层。514215号煤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大气降水充水影响区内地形复杂,大气降水小范围内对裂隙水含水层的补给是有限的。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小。(2)、地表水体充水影响井田东部张马河距本井田较远,河水对矿井不会有充水影响。(3)上覆岩体含水层或采空区积水充水影响15号煤层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厚度240255M,顶板岩体为坚硬状灰岩及砂岩,依据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TM/T19912008)附录D,当15号煤层一次采全高时,产生的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计算如下由公式(53)21420NMHF式中HF为导水裂隙带(包括冒落带的最大高度)M,M为煤层厚度(240255M),N为煤分层开采系数(取1),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64536787M。据ZK1、ZK2、ZK3孔资料,井田2号煤层底板距15号煤层顶板高度53347007M,局部地段开采15号煤层时导水裂隙可导通2号煤层底板,对于2号煤层形成的采空(老空)积水可能会对15号煤层开采造成充水影响,在开采过程中应予以重视。(4)下层奥灰水充水井田内15号煤层底板最低区域分布于井田的西北部,其标高为9800M,奥灰水水位标高89509100M,高于奥灰水700850M,因此奥灰水对15号煤层开采无影响。(5)、断层与人为通道区域断层较发育,南部的F69断层断距为1030M,影响上、下层煤层间含水层或上层煤的采空(老空)积水,对下层煤的开采起着充水通道的作用,因此在断层两侧要留有防水保安煤柱,以防后患。其它的断层断距一般为50100M,影响地层深度不大,一般不会造成上层采空积水突水影响。井田内人工地质勘探钻孔,如有封闭不好时,可能形成上、下层含水或积水人为的导水通道。(6)、松散地下水充水井田东部有大面积松散含水层分布,浅井出水量较丰富,并2号煤层埋藏浅,局部已露头,开采2号、15号煤层时对顶板隔水层破坏,使孔隙水直接补给下层含水层,有可能造成对矿井的充水。515矿井涌水量预算井田内煤层先期开采地段2005年开采量为138000T/A,矿井涌水量一般240M3/D,最大360M3/D。依据富水系数法进行涌水量预算。(1)、2号煤层(54)PKQP其中1式中Q新矿井预算涌水量,M3/D;KP富水系数,M3/T;P新矿井设计产量,T/A;Q1生产矿井年涌水量,M3/A;P1生产矿井年产煤量,T/A。按一年内正常生产天数300天计,一般涌水量为72000M3/A;最大涌水量108000M3/A,产煤量138000T/A。KP052078M3/T。现新矿井设计年产量为450000T/A,经计算,开采2号煤层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234000M3/A(780M3/D)。最大为351000M3/A(1170M3/D)。(2)、15号煤层15号煤层无开采,本次工作不做涌水量预算。(3)、计算结果评价与采用上述预算的2号煤层开采达到设计规模45万T/A时,矿井正常涌水量为780M3/D,最大涌水量为1170M3/D。富水系数法预算矿井涌水量,比较接近实际井下排水量情况,其预算等级达到C级,准确率达到50以上,可为井下开采排水设计方案作为参考。516供水水源(1)、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在井田区选择合适位置,凿掘深层奥陶系、寒武系灰岩地层,开采岩溶裂隙水,预计井深700800M,单井出水量可为2530M3/H。地下水质较好,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2)、矿井排水煤层开采后,对矿井疏干排水,可作为井下降粉尘用水或地面净化后浇花灌溉用水。52工程地质条件521井田工程地质特征5211工程地质类型依据井田地面出露的岩性特征,将岩层的工程地质类型划分为2类,其一为松散岩类,其二为层状岩类。(1)松散岩类中高压缩性粉土、粉质粘土大面积分布于井田的东部、南部,岩性为浅黄色粉土、浅红色粉质粘土。工程地质特征表层黄色粉土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为中高压缩性土,非自重级湿陷性。浅红色粉质粘土具大孔隙,为坚硬硬塑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