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原有学生34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3人,优等生8人,中等生12人,学困生14人,学困生较之往期,应该说是有进步的,但要转化差生的任务还很艰巨。书写很差的同学有潘申红、金学坤、蔡国新、张文玉、金旭辉、张静怡、吕瑞等。二、教材理解分析1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按专题编组。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本册教材改变以往几期将每课词语列在书后,而是将每篇课文的词语列在每组课文后为“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2教材重难点重点学习18篇精读课文,掌握其中的生字词语,重视朗朗训练、默读训练。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学会写书信。积累语文园地和精读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三、本册教学要求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四、教学策略1要熟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教学目标,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好课时教学目标。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3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听说训练除了教好4次听说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要练习听话说话。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本计划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基础,以解放思想、一心一意抓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干事创业、放开手脚抓质量为突破口,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真抓实干,扎实工作,为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成绩而努力奋斗。6给学生推荐读课外书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五、教学具体措施1让学生做学习语文的小主人,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去学习,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才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料,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使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2从意识上对学生进行转变,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到底学什么,怎样学,解决目标性的问题,这就要潜移默化的进行渗透,时时说,事事说,我想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3鉴于学生听的能力比较弱,每节课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读一篇小文章,问几个问题,把这个小文章记录下来,对学生的听力和习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有用。4从最基本的知识点抓起,降低难度,将语文基本知识的培养渗透在课文中。5加强学法指导,逐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的重心放在词语的自学方面,虽然刚开始很差,我想他们一定会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能力一定会提高的,现在的差是为了以后的不差。更高层次的自学逐步进行渗透。6鉴于他们阅读量少,阅读兴趣不高的现状,加大课外阅读量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班级订阅的语文学习报和学生已有的课外读本,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献一本读十本”为主题建立班级图书角,扩大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7注重学生写作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多进行小练笔活动,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写出真情实感。六、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课时一825829开学报到1观潮2雅鲁藏布大峡谷4二91953鸟的天堂4火烧云语文园地一7三989125古诗两首6爬山虎的脚7四9159197蟋蟀的住宅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7五9229269巨人的花园10幸福是什么11去年的树5六92910312小木偶的故事语文园地三5七106101013白鹅14白公鹅15猫5八1013101716母鸡语文园地四5九1020102417长城18颐和园4十1027103119秦兵马俑语文园地五5十一11311720古诗两首21搭石6十二11101114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3卡罗纳7十三1117112124给与是快乐的语文园地六5十四11241128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7十五12112527乌塔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7十六1281212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7十七12151219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语文园地八6十八12221226选读课文赏析6十九122912复习二十1519期末测试总结工作六、审批意见总评语(由各教研组评定。从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情况等各方面考核评定)教研组长(签字)月日教务处意见教务主任(签字)月日学校领导意见校长(签字)年月日第一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进行习作练习;“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通过学习本组教材,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会油然而生。二、教学设计理念本单元教学按照整组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综合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把课文学习、语文园地和积累运用的教学有机地排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热爱大自然教育融为一体的系列化综合活动过程。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三、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罩、屹”等27个生字,会写“潮、称”等27个生字。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认27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2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4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采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与主题实践、整体感悟”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阅读,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2在体会课文所描写自然景观美好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在阅读、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大自然的景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与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四、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5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6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五、教学措施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六、教学课时1观潮两课时2雅鲁藏布大峡谷两课时3鸟的天堂两课时4火烧云一课时5语文园地一三课时1、观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2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交流、熟读成诵的学习,体验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教学重点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从读课文入手,教学生观察画面说话,进而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及其写作特点。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二、引导初读课文。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检查交流。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四、讲读课文。(一)读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二)讲读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3指名读句子。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三)讲读第三段。1学生自学。2交流讨论。(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2)指导朗读。(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5)指导朗读。(四)讲读第四段。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2交流讨论。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四、巩固生字新词。五、课堂练习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3练习背诵第三段。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板书设计声形潮来前平静闷雷滚动一条白线11观潮潮来时越来越响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潮过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恢复平静水涨船高课后反思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2学习收集资料。(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究,多层次阅读交流过程,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和教学课件,以及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二、初读,感知全文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三、再读,感悟全文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5指导朗读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大拐弯(神奇)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深、窄(数字)(世界之最)自然博物馆(举例)秘境(处女地)课后反思3、鸟的天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2理解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大意。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思维拓展,深化主题。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从文字阅读中体会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作者简介。2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2检查反馈。(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1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2检查反馈。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1)尝试有感情朗读。(2)朗读指导。(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B有感情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1置疑。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四、作业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板书设计鸟的天堂大榕树鸟大茂盛多欢快课后反思4火烧云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2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阅读、背诵、体会意境、交流收获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有关火烧云的资料和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按连接语的要求学习课文,体会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尝试题(一)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尝试背诵这一段。2学生尝试练习。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3交流学习过程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尝试题(三)(任选一题)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3投影反馈,订正。五、课堂小结(略)板书设计颜色五光十色火烧云变化多端形状千姿百态课后反思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4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口语交际、习作、对联积累、交流收获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学习,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教学准备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2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背积累、教师点拨相结合。教学时间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二、在小组交流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三、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四、总结、引导讨论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五、延伸拓展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第二课时一、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7课外写作文。第三课时修改习作(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三)展示台。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1)在小组内展示(2)在全班展示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一)我的发现。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2说说自己的发现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二)日积月累。1读读认认。(1)自己读一读。(2)指名读,(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2读读背背(1)自己练习读诗句。(2)指名读(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4)男女生比赛读(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6)抄写诗句。第五课时(一)趣味语文。(二)词语盘点1读读写写2读读记记3听写词语(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第二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简说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是精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二是综合性训练。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二、单元设计理想本单元教学设计,要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大胆地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注重体现语文课本身的特点,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三、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会背的地方。3理解古诗两首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4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6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7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9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10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1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12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13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生仿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四、重难点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3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4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倡导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激励交际信心,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5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6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7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五、教学措施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时,还要充分注意“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六、课时安排5古诗两首2课时6爬山虎的脚2课时7蟋蟀的住宅2课时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1课时语文园地二5课时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二)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教学准备学生查阅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领略诗人的精神境界。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情,读出神。)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1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播放庐山风景。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底)(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四、品读欣赏,积累诗句播放庐山的风景,配乐朗读。(师引发情感在我们的眼前是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五、感悟写法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1课后积累苏轼的其他诗句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2将诗改写成短文,加上自己的感悟。板书设计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第二课时一、引入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好吗(板书诗题)二、学习古诗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学以致用。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1)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2)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3)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4)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情感因素。如,可以这样预设三、品读欣赏,感悟道理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四、感悟写法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五、巩固练习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六、作业创作一首赞美家乡的诗。板书设计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议论)课后反思6、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原理。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制作演示课件。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教学方法在学生自主读、合作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语句,从而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它之所以能向上爬的原因。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2导语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3对课题质疑。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四、学习生字新词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2解释生字词。五、默读、思考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2分段。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六、教学第一段(第自然段)1默读、思考(1)这一段讲了什么(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2提问七、教学第二段(第自然段)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自然段(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3重点指导朗读第、句。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自然段。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八、质疑。九、做练习板书设计6、爬山虎的脚刚长出嫩红嫩绿叶子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二、导入课文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三、学习第3自然段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三、学习第4自然段1自由读。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触巴拉贴5齐读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7指导朗读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四、教学第5自然段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2同桌讨论、汇报。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五、第三段总结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六、质疑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八、课外作业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板书设计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爬山虎的脚触巴拉贴触着墙没触着墙的。课后反思7、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和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3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二)过程与方法朗读、探究、交流,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教育。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写法,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从内容理解中受到启发。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检查学生初读情况。三、自主探究,精读感悟顺学而导品词句。1默读课文,进一步的了解蟋蟀的住宅。边读边做批注。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体会。3全班交流。(学生谈学习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理解,读中感悟)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学习住宅特点部分,感受住宅是“伟大的工程”。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四、总结谈话,读写结合。1归纳小结,升华情感。2下节课下节课,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第二课时(略)一、复习检查,听写生字、新词。二、积累好词佳句。1有感情朗读课文2、课文中的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写下来。三、领悟写法,练笔运用。1交流学习收获,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仔细观察,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四、拓展阅读。1交流阅读昆虫记的感受。2推荐阅读两只蟋蟀蟋蟀放蟋蟀回家。板书预设7蟋蟀的住宅特点伟大的工程修建课后反思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二过程与方法自读感知观察印证研读证据交流感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理解语言文字,从而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和地球仪。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二、初读课文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三、反馈自学情况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2按自然段读课文。3提出不懂的问题。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八、留作业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板书设计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勇于探索执着追求地球各大陆海岸线惊人的吻和大陆漂移学说课后反思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同学商讨。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教学准备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2准备“爬山虎”图片。教学时间34课时第一课时一、读读写写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自由读记,读中正音。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住宅住址隐蔽隐藏洞穴倾斜平坦宽敞均匀重叠空隙痕迹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二、读读记记1读中正音。指名读词,随时正音。按顺序齐读。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2解释说话。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三、我的发现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4读“小林”“小东”的话。四、成语故事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4说故事。五、日积月累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乡镇卫生院工作方案
- 幼儿园教研工作方案2025年
- 2025年学期语文工作方案
- 初中教育方面的讲座讲稿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树立自信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平面设计竞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妇科宫腔镜手术护理查房
- 哈尔滨城市职业学院《施工图深化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皖江工学院《舞蹈技能实训(女生)V》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环境及数字建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文产品手册机架效果器tcelectronic-triplec manual chinese
-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Lesson8 课件
- 人卫版内科学第九章白血病(第3节)
- 食堂设备维修记录
- 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试卷
- DB65∕T 4357-2021 草原资源遥感调查技术规程
- 幼儿园绘本:《闪闪的红星》 红色故事
- 植物生理学_第七版_潘瑞炽_答案
- FZ∕T 60021-2021 织带产品物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 云南大学研究业绩认定与折算细则
- DG∕T 154-2022 热风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