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热处理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热处理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热处理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
热处理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31热处理工通用132箱式电阻炉233井式电阻炉234气体渗碳炉235气体氮化炉336离子氮化炉337表面淬火338火焰淬火439中频热处理4310工频热处理5311热处理校直5312油槽操作5313热处理测温仪表6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热处理作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热处理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及要求。适用于集团公司相关单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Q/DZQ29192004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试验检验作业Q/DZQ29162004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起重运输作业Q/DZQ29172004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电气作业Q/DZQ29182004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动力能源作业Q/DZQ29152004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钳工作业Q/DZQ2822004产品吊装用吊索、吊具Q/DZQ2832004物料、产成品搬运3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1热处理工通用311操作人员应熟知防火、防爆、防毒、防烫、防触电知识,并了解有关救护知识。工作场地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312操作人员在作业时不得离岗,特殊情况需临时离开时应明确向接替人做好交待。313工作前检查电气设备、仪表及工具、通风系统是否完好。工作完毕应作好工作场地及设备清扫。314如需采用无氢工艺,化学物品要有专人管理,并严格按有关规定存放。315工作中配制各种化学药剂、试剂时,应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试验检验作业。316禁止无关人员进人氰化室、化学药品储藏室、中频发电机室和高频淬火室。各室内应保持清洁,禁止堆放无关物品。317工件进入油槽迅速准确。淬火油槽周围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人员不得在油槽周围停留。318应设专人指挥吊车。链条及钢丝绳要随时检查,严格按产品吊装用吊索、吊具及物料、产成品搬运规定的报废标准执行。319各种废液、废料应分类统一存放回收和处理,禁止放入下水道和垃圾箱。3110采用煤炉、煤气炉、油炉进行热处理,应遵守相关炉型“司炉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见“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动力能源作业”第28条司炉工)。入炉工件、工具应干燥。严格检查管路和阀门,防止因漏气、漏油引起火灾和爆炸。3111大型热处理炉及连续热处理炉,采用机械输送工件和燃料,应先检查炉膛湿度和机械关键传动部件有无烧损腐蚀,机械运行轨道上有无障碍物;工件堆放高度和宽度是否超过规定,堆放是否平稳。工件出炉卸车时应注意防止烫伤和砸伤,周围禁止停人。3112工作中要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32箱式电阻炉321作业前检查测温仪表、热电偶、电气设备接地线等是否完好。炉膛内是否有遗留工件,炉底板电阻是否完好。322工件进出炉时应断电操作,严禁工件或工具与电阻丝相碰撞或接触。323箱式电阻护使用温度不得超过额定值。324电炉通电前应首先合闸,再开控制柜电钮。停炉时应先关控制柜电钮,再拉闸。325每日清理设备各部位(包括炉底板下部)的氧化物和杂物。326热处理干燥箱、保温炉、电熔炉除不得超过各自的额定温度外,均按本规定执行。327工作完毕应整理工作场地,并向下一班次操作负责人交待设备情况。33井式电阻炉331管理者应指定炉前操作负责人。332操作时应戴好防护眼镜或面罩。333使用前检查设备及炉盖提升装置、工件吊具是否缺损,设备接地、风扇是否良好。334装、出炉工件时应切断电源,严禁带电操作。吊装工件时应注意不要碰撞或接触电阻丝,工件重量不准超过吊具规定负荷。335开炉过程中,温度不准超过额定值。336大型井式电阻炉吊装工件时,炉子平台上、下不准站人。34气体渗碳炉341指定炉前操作负责人。342工作前的准备A检查设备的接地情况,并将测量仪表按工艺规范正确调整好;B检查炉盖的升降机构是否正常;C风扇转动平稳、无噪音,风扇的冷却水管应完好无堵塞,工作中的冷却出水温度不得大于60;D输油管道应完好畅通无渗漏,排气管、滴油器应畅通;E炉罐内应无碳黑之类杂物,炉子应密封良好;F检查吊车的吊放工具是否良好工件起吊后吊钩下严禁站人。343在风扇轴迷宫装置通冷却水后方可给设备通电。344600以上严禁关掉风扇。345750以下严禁向炉内滴注煤油,以防爆炸。346RJJ系列气体渗碳炉最高工作温度不得超过950。各设备装置量及最大工件尺寸应符合设备的技术要求。347工件进出炉时设备应断电;吊车的升降速度应缓慢,起吊工件时应将吊钩对中,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起重运输作业”的要求。348在渗碳过程中应点燃从炉内排出的废气。349渗碳工作完毕应立即用辅助炉盖将渗碳炉罐盖好。3410液体渗碳剂、甲醇等均属易燃易爆物品,应严格保管,注意防火防爆。3411定期检查设备,环境卫生清洁。35气体氮化炉351指定炉前操作负责人。352氨瓶应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应距离工作场地5M以上,严禁靠近热、电源,或受日光曝晒,以防气体受热膨胀爆炸。353氨瓶要在指定地点立放,不准用吊车运送,不准摔碰、涂油脂和卧放。354冬季存放氨瓶,环境气温应保持在20左右。如液氨冻结,只能用水冲淋化冻,严禁用火或电炉烘烤。355液氨用完后,应在瓶上标注“已用完”,并集中堆放。356氮化炉装好料后,应仔细检查氨气管道、炉盖是否有泄漏,以免污染环境,氨气中毒,严防氨分解出来的氢气遇火自燃,引导到氮化包内而引起爆炸。357工件出炉时先打开炉盖,充分通风后方可取工件,以防氨气中毒358操作中发现漏气或氮化包内温度突然升高,应及时切断热源,但不得切断气源。359其它按34“气体渗碳炉”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执行。36离子氮化炉361应指定具有真空电气和辉光放电等氮化方面基本知识的专人定岗操作。炉前应经常检查操作变化情况。362真空系统、配电柜、操作柜等均接地装置良好。363阴极接线柱对地绝缘电阻不得小于20M。可用1KV兆欧表检测364在电器线路上应装有保护装置,确保真空罩打开时,高压直流电自动断开,以防止装卸部件时误操作或自动送高压而使零部件带电伤人。365配电柜、操作柜门、盖除维修外,不准打开。检修时预先通知维修人,操作者不得独自拆修。366工作时随时注意电流、电压的变化和电器的发热状况。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工作,请有关人员检查。367其它电器的操作应参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电气作业的规定执行。368生产现场应备有防毒面具,以防备供氨系统泄露。369氨瓶按35“气体氮化炉”安全操作规则处置。3610操作人员在真空罩下面操作,应有安全措施。3611吊车吊放真空罩或部件时应平稳准确,吊放时应由专人指挥。3612真空系统的冷却水温不得超过60。3613经常检查各个部位冷却管道是否畅通。3614真空泵工作时排出的废气应通往室外地沟或空中。3615洗涤部件时应远离火源,并加强通风。37表面淬火371工作前应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气缸操作不灵,气门、水门漏气、漏水时,应及时找修理工。372使用时,不准敲打淬火机。373淬火机生锈应马上除掉并涂油防锈,淬火机用后要盖好。374化盐时不准靠近炉子,不准在电极及导线附近工作,防止触电。375地面保持清洁干燥,不准洒水,以免工件沾水入炉爆炸。376炉子附近或油槽附近不准许放易燃物。377两人以上操作行动要一致。378需锤击断面检查工件时,注意不要碰伤周围人员。379电源接线盒附近不准放钩子、钳子等易导电的物品。3710炉子附近的工件,不能直接用手触摸,须触摸时,应先试一试是否发热烫手。38火焰淬火381安装氧气表和阀门时,要站在气门的侧面,以防脱落伤人。382乙炔管出口处,应设安全阀或回火防止器。383喷嘴要保持清洁,遇有回火堵塞时应拆下喷嘴,以氧气吹去喷嘴内烟灰,再继续工作。冷却系统应保持完整。384操作前,应仔细检查气体导管、工具等是否完好灵活,橡胶软管接头处是否漏气。385点火时,应先校正压力表到所需的压力(氧气及乙快)。并试喷嘴是否畅通,喷嘴不准对人。冷却水调整好后,先打开乙炔点火,后打开氧气调整火焰。遇回火时,应先关氧气,后关乙炔。386乙炔压力不得超过15KG/CM2。387如遇乙炔软管脱落、破裂着火时,应将软管着火处上方弯折;氧气软管着火,不准用弯折办法,应关闭上一级氧气阀门。388橡胶软管的要求A)氧气软管为红色,乙快软管为绿色,不可接错;B)软管不得漏气或堵塞。新软管用压缩空气吹净管内灰屑后使用;C)禁止将软管设在明火、电线、热导管或其它热源附近。389喷火嘴温度不得过高,以免引起爆炸事故,当温度过高时应暂停操作或关闭乙炔阀门,但不得关氧气,然后将喷嘴置于冷水中冷却。3810工作完毕后,应整理好氧气和乙炔软管。39中频热处理391中频设备应有两人以上方可以操作,并指定负责人。392工作前,检查机组、淬火机床、工具、仪器、仪表、电路、水路安全遮栏是否正常。393电机启动前,先开泵供水,使电机冷却。水压不小于3KG/CM2。394严禁全压启动电机。机组不允许连续启动四次。395机组运行正常后,即可接通发电机激磁绕组电源,接入发电机负载,若无异常现象,便可连续运行。下轴承温度不允许超过85。396发电机需定期加油、检查油质,发现油质变质应立即更换新油,下轴承加油应确保油质纯净。397作业前,应先固定淬火变压器,理好软线、软管,装好感应器,并接通变压器及感应器的冷水。工件放入感应器后,方可送电加热,严禁空载送电。398机房、配电室应保持整洁、干燥。399停机步骤先逐渐减少至最终切断激磁电源,再切断发电机电源,机组停车15分钟后再关闭各水路。3910操作人员应按工艺规定操作,发现问题应及时切断电源。3911送高压时,应由专人负责,操作者应穿戴高压绝缘水鞋和手套。310工频热处理3101检查要淬火的工件,其表面不得有裂纹打叠、沟痕等缺陷,防止淬火时炸裂伤人。3102工件应有吊装孔或合适的卡台,以保证安全吊装。3103感应器检查工频感应器使用前应进行耐压试验,应绝缘良好;工频感应器各部螺丝是否拧紧,线圈与导磁体是否有接触,线圈的火线铜管与接地板接触是否良好,以防打弧击穿铜管;感应器隔热套是否固定牢靠;线圈和绕组是否漏水,如漏水应修复后才能使用;3104检查完毕,用高压风吹净感应器,防止杂物或铁屑引起淬火加热放电。3105检查喷水器各部分是否良好,如有漏水应修复补焊好,喷水孔应畅通。3106打开水泵,检查各水路是否畅通、喷水器喷水情况及电缆水是否畅通,各水管接头是否牢靠。3107检查水池水位,压力表及电路系统是否完好。3108检查减速器、丝杠、立柱、上下顶尖及各种开关是否正常,润滑是否良好,试车运转检查有无异音及其它不正常现象。3109不允许在电容器及机床负荷方面超载运行。31010不允许在感应器内无工件的情况下送电。31011非专职电工不准进入高压室。311热处理校直3111工作前应检查各种校直设备和工具、夹具、量具是否完好,液压校直设备中的电气、油路是否完好,油压是否正常。油压机的使用应遵守“油压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见“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钳工”第26条油压机)。3112校直前应清楚工件的工艺要求。3113加压校直时,工件两端不得站人。3114校直压力不得超过设备的额定值。3115热校直时应采取防烫伤的措施。3116采用氧乙炔气焊设备对零件供热或热点校值时,应严格遵守38“火馅淬火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氧乙炔气焊设备应专人使用。3117用垫铁校直时,垫铁应放正,以防歪斜飞出伤人。3118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