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范文三篇_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范文三篇_第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范文三篇_第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范文三篇_第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范文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范文三篇我们都听过清明上河图这件著名的艺术品,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范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料峭、跋涉、摩肩接踵、遒劲、络绎不绝”等词语。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内容,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3.认识清明上河图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过程与方法】1.掌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基本说明知识。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生活。1.掌握课文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的画作。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提到画作,大家应该想到很多画家和其作品,如: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马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择端的鸿篇巨著清明上河图。二、资料助读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0年-1126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画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通过工具书和下面的注释疏通生字词。汴梁(bin)翰林(hn)驮队(tu)跋涉(b).漕运(co)舳舻(zhl)竹篙(go)无暇(xi).沉檀(tn)遒劲(qi)摩肩接踵(zhng).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学生再读课文,然后归纳概括:这篇说明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画作,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四、三读课文,重点研读学生自读课文,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张择端的画作清明上河图,文章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逻辑顺序。2.作者围绕说明对象,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文章围绕清明上河图先介绍了张择端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其创作特点,接着介绍清明上河图创作用料、规格、主要内容,然后重点介绍画作的详细内容,最后介绍画作创作的技法、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3.文章在说明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分析。文章在介绍过程中采用了列数据、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举例略。4.分析文章使用不少四字短语的效果。如:无暇一顾、街道纵横、房屋林立、一应俱全、应有尽有、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无所不备等。文章在说明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节奏强。5.举例分析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生动形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画作的艺术效果。“一应俱全、应有尽有、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无所不备”等词语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作的内容。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说明文梦回繁华,相信大家对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对宋代的繁华也有所了解。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也应该尝试创作美。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范文二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理解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是怎样的一件艺术作品。2.学习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的无价之宝,请问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的名称吗?明确:清明上河图。这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存于世的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它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直不衰呢?我们今天学习梦回繁华,或许能解答你心中的疑问。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说明文的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说明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汴梁(bin)题跋(b)绢本(jun)翰林(hn)田畴(chu)料峭(qio)簇拥(c)漕运(co)舳舻(zhl)沉檀(tn)摄取(sh)遒劲(qi)摩肩接踵(zhng)络绎不绝(y)工:善于,擅长。设色:(绘画)涂色,着色。田畴:田地,田野。春寒料峭:形容初春微寒。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孔道:必经之道。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遒劲:雄健有力。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也指对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一、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提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2)介绍作者与作画背景。第三部分(34)介绍画的内容材质、大小、色彩、特点与整体内容1.介绍画的材质、大小、色彩、特点与整体内容2.具体介绍画的内容近郊风光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梁市区的街道第四部分(5):画法、风格与价值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解读。1.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明确:介绍这幅图的历史背景,画的作者,画卷的纵横,作品描绘的内容,画卷特点及历史价值等。2.读了本文,关于清明上河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明确:我了解到了北宋时期,城市繁荣,文化生活,十分活跃,清明上河图便是反映这一时期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一幅风俗画。我了解到了画的作者张择端主要活动时期,籍贯,字,生平,爱好等。我了解到了关于这幅图的画卷大小,描绘的具体内容,特点及价值等。3.细读课文第四段,作者是怎样有条不紊地说明画卷内容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范文三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地说明语言。3、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教学重点:1、 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2、 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3、 品味文章的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了解名画背后的意蕴。一、激趣导入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吗?没错,正是清明上河图!(图片欣赏)二、资料简介1、 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简介本书选取中外绘画作品八十幅,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引领我们体验顶级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2、张择端简介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3、清明上河图简介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三、预习检测四、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课文可分为三层:1.由宋朝城市的发展繁荣,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1)2.介绍作者张择端生平,并引出画作的背景,呼应课题梦回繁华。(24)3.具体介绍说明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内容、艺术特色和地位。(5- 5)五、再读课文,理解文意1、题目解读:“梦回繁华”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梦回”,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华”,繁荣热闹,通常形容地方经济的发达。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北宋时期的热闹繁华的景象。2、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义?(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3、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明清明上河图的?(1)先介绍城市经济的繁荣。(2)再介绍张择端绘画技艺的繁华和南宋人梦想的繁华。(3)最后详写了清明上河图反映内容和创作技法的繁荣。六、合作探究1、课文想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详写的有画的内容,画的艺术特色及地位。略写了张择端的生平,画的整体特点。介绍画的内容里详写了汴河虹桥,略写了其它内容。详写画作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内容是画作的核心;详写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能突出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这样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使文章中心和重点突出,使读者很容易就学到知识,了解事物。2、说明顺序的使用就全文而言,使用了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第四段重点介绍说明画作内容时既使用了从右至左的画面空间顺序又使用了由次到主,有主到次的逻辑顺序。3、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说法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举例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列数字: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引用: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摹状貌:船夫们呼唤叫喊,握蒿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打比方:结构精美,宛如飞虹4、品味语言再读课文,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语言典雅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5、课堂练习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1)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不能去掉,“十分”表程度上的限定,说明画面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去掉后,语气减弱,与作者的原意不符;“十分”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不能去掉,“基本”表程度上的限定,是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大体一致,并不完全相同;去掉后,变成完全一致,与事实不符;“基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七、课堂小结: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介绍的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学习了古历史知识,知道了清明上河图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它巨大有艺术价值。由此,我们由衷地为古人的智慧而自豪,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傲。八、拓展延伸:1、选取一件自己喜爱熟悉的事物,借鉴梦回繁华的说明特点写一篇小说明文,在班上交流一下。2、课外借阅清明上河图的故事,然后说说你对这幅名画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八上新教材中的一篇新课文,同时也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这篇课文重点用来训练学生学会浏览与细读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