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该句放入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A)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B)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C)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他的门下。(D)AABBCCDD二、字词书写2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的 ru b k dng(_)有很大关系。(2)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ys b gu (_)最后一次检查。(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b xn(_)爱国青年也很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4)这种艰苦而wi mio(_)的快乐。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书法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书法艺术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的艺术,古人对书法的人文精神多有论述。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苏轼说:“古文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明末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古往今来,强调书家的人格地位,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的评价方法长期影响着书坛。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各自有属于自己的美学内涵与价值,它不需要嫁接或附属于非原生态的环境来生存。但是,书法是一种标榜的艺术,书法作品在彰显艺术魅力的同时,书法家的人格、学识等因素也会凸现出来。所以说书法是一种人文的艺术、人格的艺术也未免不可。世上没有纯粹的艺术,尤其是书法这门必须承载汉字,并通过汉字以表达事项和情感的艺术。那么,书家的作品,即使是书写他人原创的作品,首先也是经过书家的人格认可,且注入了自己饱满的情感后才书写出来的,每幅作品都无疑会镌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艺术家提供的产品必须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就是艺术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艺术家为了能生产合格的产品,必须从精神的、道义的、物质的、社会的、生活的多个方面进行投入、筛选、填充、调试,甚至是反复地加工提炼,艺术的修炼必须是人格的修炼和人文领域诸多学科的学识与涵养。作为书家,恪守做人的原则,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性,这是必须要做到的。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怀,是这个阶层的精神特征。中国有传统文化所坚持的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以修身、养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西方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个性解放为目的,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人文精神。由此看来,人文当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价值取向或者思维方式。书法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高雅艺术,如果不强调作品丰富的内涵,不提升其精神品质,一味地浮躁铺张,只能消耗书法的艺术生命。眼下有人提出了书家“学者化”的口号,提倡加强书家人文素质和传统国学的综合修养。有人说:“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书法作为传统文化优秀的组成部分,古代文化人的一切活动,须臾不离笔墨。文化人以儒、以道、以释、以诗词文章,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铸了书法,书法也全息地影射了文化人的生存状态。有人这样说书法:“少年比才气,中年比传统,晚年比学养。”一个“学养”,道出了文化底蕴的积淀,不唯需要熟读经史,留心艺事,更需要长时间含涵体察。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部人文精神史。作为当代,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用关注文化国粹的热情来关注书法的发展,这是我们今天必须做到或者极力追求的。3 . 关于“书法”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书法是有着自身美学内涵与价值,不依附于非原生态的环境而独立生存的人文艺术。B书法是承载着汉字,注入书法家的饱满情感,彰显出艺术魅力的一种纯粹艺术。C书法是通过汉字表达事项和情感,凸现着书法家人格和学识的淡泊名利的标榜艺术D书法是渗透着所有艺术家社会良知与责任感的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一门高雅艺术。4 . 关于“书法的人文精神”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公权、苏轼等人关于“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评价,蕴含着浓厚的书法人文精神。B书法家从精神、道义等方面提炼作品并镌刻上自己的人格焰印,方能创作出有人文精神的作品。C书法家加强文化底蕴的积淀,注得人生的含涵体察,其书法的人文精神就会得到滋养D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就是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目的一部人文精神史5 .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作为艺术家尤其是书法家,必须恪守做人的原则,进行艺术的修炼,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学识涵养B中国的人文精神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是比西方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层次更高的精神追求。C书法家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铸书法,因此其作品也部分地映射了书法家的生存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如其人”。D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去关注书法的发展,是当代书法家今天唯一的价值追求。阅读李师东的山中少年,完成小题。从南宁到环江,有四个小时的车程。一群有着少年般心情的人,来到了环江。少年原本就在环江,如同这个世界早已降临。少年从小就和身边的一切在一起,他和那些花草、林木、深涧、乱石天生是一体的,它们就是他,他就是它们。少年在环江的荒野上奔跑、嬉戏、忙碌。他早就惦记村边小溪里的那些鱼了,他在寻思,我能用什么办法把它们捞上来呢?后来,他果真把那些活蹦乱跳的小鱼捞上来了。至于少年是如何脑洞大开的,我们至今也不明就里。门前树上的鸟巢,他每天都会光顾一下,他要时不时看看里面有什么动静。爬树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直到有一天,少年对他平日里做的这些事厌了,倦了,他直起腰,有些茫然地打量起四周。四周全都是山,层层叠叠,影影绰绰。少年低头向东边猛走了一阵,抬头看到的却是奇峭突兀的山势。这些山,一尊一尊,不即不离,像一群在闲庭信步的山神。他往南走,前面是一片开阔地,他索性跑了起来。等他停下喘气的时候,远远的还是这一座接着一座的山影。他在原地转了一圈,这些山跟着他转,他甩不掉它们。少年很有些无奈。眼前的山,像一道道的隐语,充满着暗示,但少年就是久思不得其解。有没有一条通往这个世界之外的路呢?一定有的!少年信心满满地捡拾起身边的石块,在荒野上尽情铺排,他要把它们摆成一条路的样子。他这么些天就在做这样一件事。他要做成一条路。但是,没多久他遇上了一道深险的溪流,路中断了。索性拐个弯吧。少年这样安慰自己。就在这时,他仿佛得到山神的启示,豁然开朗:溪流是一条水路,为什么不沿着它筑一条石路呢?水会流到外面的世界,那么石路也一定能通向外面的世界的!少年被自己的发现激动着,他没日没夜地把所有能搬得起、撬得动的石块都汇聚在他心目中的石路上。倦怠了的时候,他就在自己铺就的石路上走上一会儿。那些参差不齐的石块,只是码在地上,少年走在上面,感觉有些跌跌撞撞。只能靠时间了。少年相信这些石块总有一天会长到地里去,那时候走上去一定十分安稳。过了好长好长的时间,这些石块历经风吹土掩,稳稳地嵌入地里,和那些裸露在外的嶙峋大石看不出有什么不同,都像是天造地设的,只不过有的地方石块密集些、细碎些,细细看去还能找到人工的痕迹。但从来没有人会去计较,就像后人们的坐享其成。路也似乎不像路,直到走上去了,脚踩踏实了,这才发现,这分明就是一条路。这条路会通向哪里,会有什么样的风景,这似乎都超出了少年的想象。那里会有辽阔的天空,有广袤的平野,有人间烟火,有歌舞升平,有喧哗和躁动,有雾霾和拥堵。少年想不到这许多。他只是在想,这一定是条有诗和远方的路。少年就要出门远行了。他踌躇满志,以为世界就在脚下。他不知道从此以后能看到多大的世界,要饱经如何的悲喜。他更不知道,他会从此在我们的视线里消失:我们真不知道这位少年究竟去了哪里。以至我们自己现在也不清楚,我们谁能是他的后人。反正我们眼前的这位少年正急不可待,跃跃欲试。这个时候,应该有一阵歌声飘过来。这歌声,起初期期艾艾,断断续续。不一会儿,就像一阵风雨冲刷过来,急促而又恳切。紧接着,像在絮叨,又似在叮咛。它们一句赶着一句,像祖母当年穿针引线纳着鞋底,又像母亲灯下一针一线缝补衣物。歌声弥漫在村落,回荡在山谷。从此这歌声穿云破雾,不绝如缕,如同少年出门时的执着坚定,义无反顾。多少年后的某一天,生活在山外都市里的一些人,身体里的某根神经被同时触动,他们相约着,一起来到了少年的家乡。疑惑中,他们总觉得似曾来过,但是在什么时候,却怎么也想不清楚。临到从毛南族村寨走出时,他们听到了当年少年出门时听过的歌声。一群说说笑笑的人陡然安静了下来。他们听不懂一句歌词,但他们认定唱到了他们的心底,仿佛这歌声当初不是为了送别少年,而是要等到今天专门唱给他们听似的。他们长久驻足,不忍离去。6 . 山中的少年由山里到山外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历程?请按要求完成表中内容。时间变化少年经历心理变化生活在山中习惯到厌倦寻求往山外奔跑、捡石头铺路临出门远行有送行的歌声,有亲人的叮咛执着坚定,义无反顾7 . 第段记叙少年在山中奔跑过程中,“抬头看到的却是奇峭突兀的山势”“远远的还是这一座接着一座的山影”,其目的是什么?8 . 从修辞的角度谈谈你对第段“他只是在想,这一定是条有诗和远方的路”一句的理解。9 . 简要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并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0 . 文中第段说:“路也似乎不像路,直到走上去了,脚踩踏实了,这才发现,这分明就是一条路。”课文故乡亦有类似的语句,请你写下来,并谈谈你的阅读体验。故乡原句:_阅读体验:_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节选自张孝祥观月记)注纤云:云彩。沙:指金沙堆。当之中:处在之间。童隶:书童仆役。11 .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念无与为乐者_(2)盖竹柏影也_(3)与月相夺_(4)当亦如是而止耳_12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临 水 之 观 独 往 而 远 人 于 是 为 备。13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天无纤云,月白如昼。14 . 结合选文,分析甲乙两文作者在赏月时,各有什么样的心境?五、情景默写15 . 古诗文默写。(1)_,胡为乎泥中?式微(2)挑兮达兮,_。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近邻一样的千古名句是:_,_。(4)_,波撼岳阳城。坐观垂钓者,_。(5)溯洄从之,_。_,宛在水中央。六、课内阅读16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2)鸢飞戾天_(3)窥谷忘反_(4)沿溯阻绝_七、诗歌鉴赏17 . 阅读艾青的礁石,联系我爱这土地,回答问题。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礁石和我爱这土地都运用了象征手法,“土地”象征_,“礁石”象征_。八、语言表达18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努力让城市更美丽、更文明,群众更舒心、更幸福。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我文明德州文明”的号召,某学校组织一次演讲比赛,准备邀请教育局领导参加,李晓拟了一份邀请函,但是在表达、格式和内容上都有错误,请你帮她改正。邀请函尊敬的XX领导:您好!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发出的“我文明德州文明”的号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低压电器 课件 单元二 项目二 任务一 刀开关、组合开关的使用
- 内蒙古满洲里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4月模拟物理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中学2024-2025学年中考英语试题:考前冲刺打靶卷含答案
- 邵阳市大祥区2025年三下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华中师范大学《药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私立华联学院《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市西中2025年高考物理试题查漏补缺试题含解析
-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审计学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鄂托克旗乌兰镇中学2025届初三生物试题期末试题含解析
-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桥梁工程(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 Python编程案例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手阳明大肠经(经络腧穴课件)
- IATF16949-COP-内部审核检查表+填写记录
- 2024新《公司法》亮点全面解读课件
- 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2023年校园招聘60名人才笔试上岸历年典型考题与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中华护理学会成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团标解读
- 特种设备检验申请单
- 马渭丽《月光下的中国》
- AQ-T 1009-2021矿山救护队标准化考核规范
- DLT 5175-2021 火力发电厂热工开关量和模拟量控制系统设计规程-PDF解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