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8九下温州月考) 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是( ) A . 完璧归赵 破釜沉舟 三顾茅庐B . 门庭若市 舍生取义 杞人忧天C . 守株待兔 闻鸡起舞 豁然开朗D . 温故知新 刻舟求剑 毛遂自荐2. (2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B . 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C . 社区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人们不浪费用电。D .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 (2019八下潮南月考) 古诗文默写。 (1)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美景,且大气磅礴,备受后人赞赏的诗句是:_,_。 (2) _,胡不归?微君之躬,_?(式微 (3) 青青子佩,_。纵我不往,_?(子衿) (4)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 (5) 子衿中的“_,_。”本是女子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后来曹操在短歌行中借此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 (2019龙湖模拟)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三妹便sng yng_着她去拿一只来。刺骨的寒冷tn sh_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n jng ji l_,青丝变白发。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b xi zh bin_的神气。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5. (6分) (2019临沂) 学校某班级同学为组织红色研学活动,起草了一份实施方案。请你阅读所选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小题。 中学班2019年红色研学实施方案(节选)为落实山东省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实施方案的要求,立足我校实际,X班将组织以“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红色沂蒙人”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活动。一,研学目的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情景体验、资料搜集整理等方式学习红色沂蒙知识,进一步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二,研学方式及内容研学方式:校外集中研学与校内自主研学相结合。研学内容:听一场沂蒙精神辅导报告,学唱一首沂蒙民歌,讲一个沂蒙红嫂的故事,参观一座沂蒙精神展览场馆,考察一座红色故居,赏一部歌剧沂蒙山,写一篇研学心得体会。三,研学时间校外集中研学大约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校内自主研学时间自主安排。(1) 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2) 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3) 下面是一位同学参加研学后的心得体会,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了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本次研学,让我的学习通道全部打开了。我赏红色歌剧,如沐和煦春风,净化了我的审美情趣;_,_,_;我写红色心得,如经炉火淬炼,坚定了我的红色信仰。巍巍沂蒙山,铭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我要不断地留下自己的红色足迹,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红色沂蒙人。(4) 在参观某先烈纪念馆时,你的同学A嘻嘻哈哈,不遵守纪念馆的参观纪律。假设让你去提醒A同学遵守纪律,你会说什么?(60字左右)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梁北有黎丘部 , 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注释】梁: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pu):部娄,同“培塿”,小山丘。 诮(qio):责备。责:通“债”,外债。端:故意。(1) 下列句中的“之”与“拔剑而刺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吾欲辱之B . 至之市C .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D .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扶而道苦之( ) 是必夫奇鬼也( )我固尝闻之矣( )恐其父之不能反也(3) 翻译句子。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4) 读了上面的短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7. (1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即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 , 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注释】札(zh)录:摘录。笥(s):竹箱。泛滥:指多而杂乱。影响:印象。枵(xi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约:简约,精练。(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录讫朗诵十余遍_ 即就壁间所粘录_稍经时日_ 日三五次以为常_(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A . 弗之怠B . 至之市C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 . 于厅事之东北角(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乃 取 第 一 日 所 粘 者 收 笥 中(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 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读书观,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反对什么,主张什么。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 (9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拦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1)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春天的?请简要概括。 (2) 任选一句,品味语言,说说句子的妙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B . 本文引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选自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这句诗的意思是吹到脸上的风,使杨树、柳树不感到寒冷。C . 第四段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春花的生机和美丽。D . 文章最后三个段落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形象地点明了春天成长的过程。9. (16分) (2019齐齐哈尔)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不老的额头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有删改)(1) 请分析文章以“不老的额头”为题目的作用。 (2) 结合语境,理解第段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3) 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 (4) 文章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分析。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0. (1分) 创新作文古语说“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说的就是动物对爱的回报。回报是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别人帮助了我们,有恩于我们,我们要回报;父母生育了我们,我们要回报;自然界养育了我们,我们要回报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回报祖国请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 (2019九下靖江期中) 名著阅读。 (1) 全市读书朗诵大赛中,作品钢铁的“朗读者”用充满激情的朗诵、充满张力的表演,打动了现场评委与观众。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以下是第三都脚本节选: 第三幕【随着地火声迅速变冷】保:(A),你看见了吗?那是布尔什维克红色的蝴蝶结,像红色的云彩!(A):衣看不到!我只看到体,保尔,你别走。保:不,(A),我要加入布尔什维克,我要和战士们并肩作战!(A):你去的是战场,你是去杀人呀!保:可他们杀死了千千万万的同胞,血债要用血来偿!回忆第三幕反映的原著内容完成填空:保尔选出监狱_(概括情节)保尔在阿尔焦姆等人的帮助下逃离_(填小镇名)与A_(填人名)在火车站分别。(2)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A . 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杰作,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两部分组成。作品在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中体现了人民的生活理想和愿望。B . 利里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故事,出自斯威夫特的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这个故事巧妙地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C . 五猖会记述“我”在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D . 小王子中蛇是小王子在地球遇到的第一个人物。狐狸告诉小王子的秘密是:用心去看 才看得清楚;是分离让小王子更思念他的玫瑰:爱就是责任。E .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英雄走上联合斗争的开始,第一个送来生辰纲消息的是赤发鬼刘唐,领导者是晁盖,定计策者是吴用;刘唐扮成卖酒的,其余人扮成贩枣的客商稳住对方,白胜佯争酒引诱对方,吴用巧下药麻倒对方,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