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这表明a. 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c. 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d.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由“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按照血缘关系形成森严的政治等级,“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说明战国秦汉时期,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显著下降,这表明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故a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时间不符合“战国秦汉时期”,排除d。2.晋文公刚即位就启用贵族分任内外诸官,“昭旧族胥、籍、狐、箕、栾、郐、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同姓)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这一做法a. 反映出分封制度趋于崩溃b.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c. 表明当时选官唯看家族声望d. 说明血缘亲疏决定贵族等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诸(同姓)姬之良,掌其中官。说明晋文公为了防止同姓公族争夺最高统治权而发生内讧,只让公族掌领中等官职,这有利于集团内部的稳定,避免晋国因内斗而走向衰落,b项正确。材料中是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封,无法反映分封制走向瓦解,a项错误。选官只看家族声望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按照血缘关系进行分封,d项错误。3.西汉政论家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当时的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痼疾”。材料中贾谊a. 分析了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b. 指出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紧迫性c. 论述了解决王国问题的根本举措你d. 运用儒、法两家思想解决现实问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痼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贾谊指出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紧迫性,威胁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4.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 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 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 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制度能够提高行政效率,能够提高决策的周密程度,减少决策的失误率,选a。三省六部制度的目的不是在丰富官吏选拔手段,打破世家的特权垄断的也不是三省六部制度,推动宰相制度走向解体是在后来的明朝时期,bcd是均不能选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5.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丛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主要表明a. 吏治渐趋清廉化b. 部门间关系更融洽c. 官员日趋专业化d. 中央集权显著加强【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隋唐时期中书门下由过去管理事务到专门管理政务性工作,说明封建社会的官员官职逐渐专业化,c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官职转变,并不能说明官吏清廉化,a错误;材料论述官员职责变化,没有说明部门之间的联系,b错误;材料中是加强君主权力,不是中央集权显著,d错误。6.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a 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 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 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 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说明宋太祖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故d正确;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力度,有利于减少地方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化现象,“防止了”“遏制了”表述过于绝对,a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没有涉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排除b。7.汉书载:“卜式,河南人也式入山牧,羊致千余头,买田宅。”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卖也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这反映出汉代a. 传统农牧业的兴旺发达b. 出现了大规模私营畜牧业c. 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d. 生产方式受匈奴影响较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羊致千余头”“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卖也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可知,汉代有农业、牧业、渔业、林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反映出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农牧业“兴旺发达”,排除a;材料反映农业、牧业、渔业、林业等多种经营方式,b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匈奴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不符合“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卖也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d错误。8.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这说明明朝a 传统观念对商品经济发展有负面作用b. 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商人的价值取向c. 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 政治权力对商品经济发展有压制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追求商业利润,但是把读书做官看作更高的价值追求。这使得商人在致富后,往往不是扩大再生产,而是将资金更多用于培养子弟读书做官,从而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排除。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府权力对商品经济的压制,d选项排除。9. 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a. 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b. 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c. 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d. 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缤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可以看出明太祖在抑制外戚干政,符合题意的是c项;明初废除丞相,排除a项,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符合题意。【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0.“亲亲得相首匿”是西汉时期确立的刑罚适用原则,即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官府不予追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 儒家纲常名教渗入法律b. 血缘亲情关系逐渐淡化c. 社会逐步走向和谐稳定d. 法律与儒家伦理存在冲突【答案】a【解析】【详解】“亲亲得相首匿”,是指亲属间相互隐瞒罪行可以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原则顺应了人的亲缘本性,体现出儒家纲常名教渗入法律体系中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血缘关系的浓厚性,显然是不会逐渐淡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法律原则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不能说明当时社会逐渐和谐稳定,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法律与伦理关系的有机结合,故d项错误。11.欧阳修曾描述东京相国寺东笔铺广告“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广告中大肆称颂的笔竟然都是“有表曾无实,价高乃费钱,用不过数日”的劣笔。欧阳修的这些描述从客观上体现了宋代a. 印刷术推动了商业发展b. 理学盛行导致了道德滑坡c. 商品经济的发展较迅速d. 广告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东京相国寺东笔铺广告”和实际素材相差很大,实际上是商业广告夸大商品实际的表现,体现出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现象,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商业广告,不是印刷术推动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的商业广告和道德滑坡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d中的十分普遍说法绝对,不符合实际,排除d项。12.有学者指出,明朝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一种行政执行权与决策权的间接结合结构,阁臣参预中枢行政決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这表明明朝内阁a. 形成了合理的制约机制b. 辅政方式有灵活多变性c. 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d. 决定了中央行政体制运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说明内阁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这种制度显然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故c项正确;内阁权力取决于皇权,不会形成制约机制,也不取决于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故ad项错误;内阁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中枢机构,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并不是灵活多变,故b项错误。13.“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在近代中国,类似情况屡见不鲜。这主要说明中国当时a. 经济发展由外部环境决定b. 近代化发展道路举步维艰c. 侧重轻工业而偏废重工业d. 民族工业忽视了市场开发【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设备、技术、人才、市场条件,说明近代化发展道路举步维艰,故b正确;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不仅仅受外部环境制约,故a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侧重轻工业而偏废重工业,故c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民族工业忽视了市场开发,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全面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设备、技术、人才、市场条件入手,即可得出“近代化发展道路举步维艰”的结论。14.魏源在海国图志卷47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反映了魏源a. 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b. 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c. 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d. 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西方民主有所介绍,对西方民主具有一些感性认识,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对西方民主的一些认识,没有体现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也没有体现“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排除ab;材料只是反映了对西方民主的一些认识,没有体现魏源对欧美的民主制度的态度,排除d。15.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a. 清除侨寇残余势力b. 开放海禁政策c. 对福建人剿抚并重d. 采取富民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谭纶认为海禁导致了福建人“民贫而盗愈起”,所以应该开放海禁来解决福建人的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谭纶阐述了海禁对福建人所造成的影响,没有提到清除侨寇残余势力的主张,排除a。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来解决福建人的生计问题,对福建人用“抚”,没有提到“剿”,排除c。 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是为了解决“盗愈”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富民,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信息“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6.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这反映出a. 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 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c. 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 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评判的问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对历史的褒贬、对历史的评判,而没涉及仁政观念、儒家干政、重史传统等方面的信息,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不涉及仁政观念,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儒家干政,儒家干政本身也是不合史实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重史传统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7.民国初期的农村农产品市场,交易以农民之间的生活必需品交流为主,是一种农产品的余缺、品种调剂,是从一个农家流向别的农家,流出本区域的很少,更不要说流到外县、外省甚至国际市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战争造成的市场阻隔b. 国内军阀割据的局面c. 传统经济模式的顽固d. 政府对农村管理失控【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传统的经济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农户生产的产品大多满足于自身的需要,多余部分才在市场流通,所以不会大规模向外部流通的现象,故c项正确;战争造成的市场阻隔并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军阀割据属于政治形势,不是导致材料现象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民国时期虽然政权更替,但是民间管理基本依靠乡绅进行,并没有完全失控,故d项错误。18.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a. 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b. 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d. 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东南互保是在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下,南方各省为保护中国的最大利益,违背清朝的旨意与列强达成了“东南互保”协议,确保了南方地区的稳定,有效维护了南方经济发展,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排除a;“东南互保”协议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迅速发展”表述不恰当,排除c;“东南互保”协议使清廷威信扫地,材料没有体现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排除d。19.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老百姓对太平破坏庙字、毁灭偶像的行为很不满;士大夫们大多反对洪秀全的宗教革命,指则洪秀全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这段材料的主旨是a. 太平天国运动失去农民阶级支持b. 清政府已经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c. 洪秀全的思想完全排斥传统文化d. 思想文化冲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老百姓对太平军破坏庙宇、毁灭偶像的行为很不满”“指责洪秀全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可知,洪秀全宣传的思想和传统思想观念发生冲突,遭到老百姓以及士大夫们不满甚至反对,从而影响了太平天国运动,故d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老百姓以及士大夫们对太平天国的行为不满甚至反对,无法体现清政府陷人空前孤立的境地,b错误;洪秀全把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宗教思想结合起来形成拜上帝教,故c错误。20.王韬的瞍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这表明王韬a. 深受卢梭启蒙思想影响b. 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本质c. 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d. 准确介绍了英国议会职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王韬所说“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仍有传统的君主、民本思想,c项正确。王韬的观点中没有全面体现卢梭的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思想,a项错误;“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说明王韬没有认识到英国“虚君”和“议会主权”等君主立宪制的本质,对英国议会职权的介绍并不准确,bd项错误。21.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强调:“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否则欧洲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取得欧洲经济及军事的协调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这说明a. 美国创建北约以对抗苏联b. 美国马歇尔计划顺利实施c. 欧洲市场威胁美国霸权d. 欧洲联合符合美国核心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可知是指西欧国家的联合;由材料“因而取得欧洲经济及军事的协调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可知美国对西欧联合的态度;故可知西欧联合有利于美国的冷战政策,符合美国的利益,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北约组织,也没有涉及对抗苏联的信息,而是强调欧洲统一符合美国利益,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马歇尔计划的信息,而是强调欧洲统一符合美国利益,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欧洲市场威胁美国霸权的信息,而是强调欧洲统一符合美国利益,排除c。22.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这说明a. 中共中央未肯定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b. 湖北省委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c.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中共中央未取得领导地位d. 湖北省委存在右倾倾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29年2月”“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说明中共中央依旧主张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坚持苏俄式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中共中央未取得领导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故a项排除;中共中央批评农村包围城市,依旧是“左”倾错误的延续,不存在性质转变的问题,故bd项错误。23.1952年,马林科夫在苏共“十九大”上将缅甸、印度、埃及等国列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范围。同年,周恩来强调要根据各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来分清敌、我、友,中国外交要争取亚非国家在战时保持中立,在和平时同帝国主义保持距离。中苏的这种分歧表明此时a.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外交战略b. 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 中国外交政策的思路出现了局部调整d. 中苏关系恶化【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要争取亚非国家在战时保持中立,在和平时同帝国主义保持距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中国仍然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了中国由单纯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外交出发点调整为和平、中立的外交出发点,说明中国对外政策的思路出现了局部调整,故c项正确;中苏关系恶化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故d项排除。24.电视剧长沙保卫战(1939919421)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战术上未分出胜负,战略上阻止了敌人的进攻。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则对敌军造成相当大的打击。该电视剧的播出说明a. 日军不可战胜神话被打破b. 国民党左右了相持阶段抗战c. 抗日战争转入了战略反攻d. 对国民党抗战的认识更客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战术上未分出胜负,战略上阻止了敌人的进攻。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则对敌军造成相当大的打击”,说明电视剧客观地反映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故d正确;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被打破,故a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国民党在相持阶段的抗战,没有共产党抗战的信息,无法体现国民党“左右了”相持阶段抗战,排除b;1944年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5.2017年台湾民众调查显示,459的台湾民众支持国民党在“中华民国”的宪法基础上,为了两岸和平发展与人民生计,继续与中国大陆交流协商,34则不支持,材料说明a. 民众支持是两岸统一最终途径b. “九二共识”得到了广泛认可c. “一国两制”是统一根本方法d. 两岸和平与发展符合主流民意【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数据反映的多数台湾民众认为“为了两岸和平发展与人民生计,继续与中国大陆交流协商”来看,两岸和平与发展符合主流民意。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九二共识”和“一国两制”,排除b、c项。26.十二铜表法规定: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第四条规定“若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相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第九条规定“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到庭”。这种规定a. 主要限制了平民的权利b. 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c. 程序公正但结果不合理d. 保证审判顺利地进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到庭”可知,十二铜表法的规定是为了保证被告人、诉讼当事人能够按时到法庭,保证审判顺利地进行,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限制了平民的权利”,排除a;材料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被告人、诉讼当事人能够按时到法庭,无法体现“保护平民利益”,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具体案件的具体审判过程和结果,无法体现“程序公正但结果不合理”,排除c。【点睛】紧扣关键信息“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到庭”分析解答即可。27.下表为1973年美国、欧共体和苏联的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出口贸易额及黄金外汇储备比较表。这说明人口(单位:亿)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万亿美元)出口贸易额(单位: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美国211317021166欧共体25710721006062苏联25068215(据郭吴新论当代世界经济格局)a. 欧共体的发展已经可以同美国分庭抗礼b. 苏联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c. 资本主义世界已出现了三足鼎立局面d. 美国、欧共体和苏联都发展迅速【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表格的分析,获取历史本质的能力。材料内容揭示了1973年美国、欧共体和苏联在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出口贸易额黄金外汇储备的情况比较,从整体实力上可以看出欧共体已经可以同美国抗衡,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c、d两项由材料不能得出。28.波茨坦公告宣布:“欺骗与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权威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日本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被允许”。由此看来a. 盟国更加注重彻底根除日本的军国主义遗毒b. 盟国允许日本在民主主义原则下生存与发展c. 对日处置方式与巴黎和会对德处置方式相似d. 此公告埋下了后来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祸根【答案】b【解析】【详解】“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权威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说明要消除日本的法西斯主义,“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体现要日本实现民主,“日本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被允许”说明允许日本在民主主义原则下生存与发展,故b正确;a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巴黎和会对德处置方式很严厉,二战后对日处置不彻底,故“处置方式相似”错误,排除c;根据“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权威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说明要消除日本的法西斯主义,故“此公告埋下了后来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祸根”表述错误,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权威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 “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体现要日本实现民主,“日本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被允许”,联系所学二战后对日本法西斯的惩办的史实分析解答。29.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具体反映出a. 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b. 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c. 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d.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转变【答案】d【解析】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反映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的转变,故d正确;a历史评价应遵循客观性原则,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更体现了尊重历史的客观性,a错误;b表述错误;c不符合“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排除c。30.1953到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额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2010年全国人大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各省、各白治区、直辖市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这种变化说明了a. 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变b. 改革开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c. 民主政治建设开始走向平等d. 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答案】a【解析】【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原来的人大代表分配办法已不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农村地区在各级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体现城乡协调发展,而是强调农村地区在各级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排除b项;农村地区在各级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反映的是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而不是开始走向平等,也不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表现,排除c、d项。【详解】31.1948年,法国外交部提出“要想避免德国再次走上最终危及欧洲大陆安全的单独发展道路的话,那么把这个国家牢牢地与一个上述概念所表述的国家集团拴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判断,法国对德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a. 促进法德和解b. 压制和避免德国崛起c. 实现欧洲一体化d. 消除美苏冷战的威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把这个国家牢牢地与一个上述概念所表述的国家集团拴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可知,法国对德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合作共赢,消除战争隐患,实现欧洲一体化,c项正确。法国对德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实现欧洲一体化,而不是促进法德和解,a项错误。材料强调法国希望联合德国实现欧洲一体化,而不是压制和避免德国崛起,b项错误。材料强调法国对德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实现欧洲一体化,而不是消除美苏冷战的威胁,d项错误。32.美国近年来披露的档案证实:“在朝鲜战场上,苏联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这反映出a. “冷战”中伴有“热战”b. 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c. 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d. 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信息可知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d项正确。朝鲜战争属于“热战”, 美苏“冷战”中同时伴有“热战”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内容,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比较,无法推断出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且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排除b。1955年华沙条约的签订,标志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与材料不符,排除c。二、非选择题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务实精神,作为中国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成功解决了从古至今的诸多历史与现实问题。材料一辽太宗为了统治属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生产类型的各族人民,建材料立了北面官(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北)和南面官(以其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南)“蕃汉分治”的双轨制官僚机构。南面官依据“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制度)统治契丹人和共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军政决策权主要在北枢密院:“北枢密视兵部,南枢密視史部。”即元好问所说的:“北衙不理民,南衙不理兵。”摘编自刘本年试论辽朝“因俗而治”的国策及意义材料二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属三中全会电中提出了著名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其中,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在特区政府区城内实行普选的彻底的民主制度”:将“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承认南京政府的领导地位。“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成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蒋介石为急于使红军出师作战,才同意红军改编和设总指挥部,并答应不派参谋长。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联合政府在延安正式建立,通过议会选举成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从此,中国两个政权由尖锐对立转变为并存合作的局面。摘编自李荣武、范丽梅第二次国共合作与“一国两制”材料三“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未的,由于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使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问题上付诸实现,并获得成功。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摘自卢培琪从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看“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蕃汉分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突出特点,并说明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7年9月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合作局面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义”。【答案】(1)主要内容:采用不同的制度管理契丹与汉族地区的事务,统治权掌握在契丹人手中。突出特点:因俗而治。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文化融合。(2)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民党统治及利益受到日本侵略的直接威胁,同意合作抗日;中共积极倡导合作,并做出了让步。(3)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现实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政治制度演变。从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抗战时的政权、一国两制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依据“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制度)统治契丹人和共他少数民”归纳出采用不同的制度管理契丹与汉族地区的事务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不同民族实行政策可知是因俗而治;第三小问作用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政治统治、经济发展以及民族融合等角度思考回答。(2)依据材料“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成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承认南京政府的领导地位”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民族矛盾、抗日战争开始以及中共部分让步等角度思考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从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回答理论意义;第二小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大业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回答现实意义。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中国标准时间大事记18401912年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21927年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71949年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综合提取表中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中国标准时间的使用是近代化的产物阐述:19世纪中国现代化程度较低,“海岸时”发布者为传教士:用于天文与航海,在道商口岸有一定影响。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事业的深入,列强控制的中国海关成为标准时间的发布者:标准时用干铁路、航运等行业;影响到铁路沿线及长江流域等地的居民生活。民国年间,中国与团际进一步接轧,标准时间的发布者变成国家,原来采用的地方时也随之调帮;借助先进通讯技术,标准时间开始在全国范围使用:其影响已深入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总之,标难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治海到内地,影响由弱到强,是中国近代化产物。示例2:论题:近代中国标准时间的实行具有半殖民主义色彩阐述:19世纪70年代“海岸时”由来华传教士提出。首先在租界使用,目的是满足西方人在华需要。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掌控下的清朝海关橙有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表明清政府开始接受标准时间,并将其应用于新兴行业。辛亥革命后制定标准时间的权力先后由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一般以首都时间为标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标准时间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群所采用。总之,标准时间的引入最初将有殖民色彩。后末它由通商口岸、东南沿海不断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思政课课程设计综述
- 什么是少儿体能课程设计
- C课程设计猜数字
- 支架铸造工艺课程设计
- 创意帽子亲子课程设计
- 春日食育课程设计
- 现代科技下的安全知识科普
-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自动调节
- 行业洞察影视项目财务规划与风险控制
- 制作与版权保护探讨
- 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教学课件
- 《世说新语》整本书阅读导读
- 大学生防艾健康教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分子生物学习题答案
- 《机械制图》复习题库及答案2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成立纪念日课件模板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4篇)
- 2024年短剧出海白皮书-meta-202409
- 《12 玩也有学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考研政治政治理论时政热点知识测试题库及答案(共三套)
- 一年级体育下册 第三课 我与大自然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