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分险评价 最新版.doc_第1页
液氨分险评价 最新版.doc_第2页
液氨分险评价 最新版.doc_第3页
液氨分险评价 最新版.doc_第4页
液氨分险评价 最新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 风险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是在分析项目事故发生概率和预测事故状态下的影响程度基础上,以事故发生概率与事故后果的乘积来表征项目事故的风险度。评价的目的旨在通过风险度的分析,对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事故源)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后应急措施,使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项目风险度达到可接受水平。环境风险评价区别于安全评价的主要条件之一是: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着眼点是区域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因而多数情况下将针对项目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后通过污染物迁移所造成的区域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评价范围涉及厂界外的所有污染影响区域;而安全评价的范围着眼于设备安全性事故后暴露范围内的人员与财产损失,通常设备燃爆安全性事故的范围限于厂界内。因此,本环境风险评价的范围为项目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后影响环境的区域。9.1项目风险识别9.1.1危险性物质识别 (1)危险性和毒性物质 所涉及原辅料及产品中,具有潜在危险性和毒性的物质及其有关参数见表91。主要物质的物化性质与危险特征见表9-2表9-7。(2)通过对毒物特性识别,选定氨作为毒物泄漏分析对象。9.1.2 潜在的危险因素与危险辩识生产装置、贮罐重点部位及薄弱环节、潜在危害、伴生/次生危害见表99.由此表可以看出,主要反应器均为重点部位,而薄弱环节均系高温高压控制及设备管线泄漏。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 编制 第 1 页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 编制 第 2 页表91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特性汇总表序号介质名称爆炸极限(v%)*1火灾危险类别*1爆炸危险类别毒性作用数据毒性危害分类职业危害程度分级*2最高容许浓度*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类级组别mg/m31煤粉(尘)乙(固)BT12有害粉尘462氢气4.1-74.1甲IICT13硫化氢4.0-46.0甲IIBT3LC50:444ppm 大鼠高度危害II104硫;硫磺爆炸下限2.3g/m3乙BT12LC50:1660mg/m3 (哺乳动物吸入)中度危害III5液氨、氨15.727.4乙AT1LC50:1390 mg/m3 大鼠吸入4 h中度危害III20306一氧化碳12.5-74乙IIAT1LC50:1807ppm/4h 大鼠高度危害II20307甲醇6.7-36甲BIIAT2LC50:64000ppm/4h 大鼠中度危害III5025508二氧化碳窒息气体9000180009SO2LC50:2520ppm/1h(大鼠吸入)中度危害51010酸性气4.345.5甲BT31011甲醛773甲BIIAT2LC50:590 mg/m3 (大鼠吸入)中度危害33.76.1备注:*1:引自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 *2:引自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化工行业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H G24001-96 *3:引自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表9-2 一氧化碳物化性质与危险特征CAS:630-08-0RTECS:FG3500000UN:1016危编号:21005中文名称一氧化碳理化性质外观及性状: 无色、无味、无臭气体。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分子式CO熔点: -119.1蒸汽压: 5960kPa(20)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 爆炸极限:12.574.2(V%)沸点: -192 相对密度空气: 自燃点: 609火灾危险类别: 乙 类溶解度: 微溶水: 危险特性: 易燃,易爆,与空气混合具爆炸性,漏气遇火种有燃烧爆炸危险。毒害性及健康危害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级毒性资料: 男性吸入最低致死浓度LCLo 4000ppm/30min;男性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o 650ppm/45min人吸入最低致死浓度LCLo 5000ppm/5min;大鼠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 1807ppm/4h。 燃烧(分解)产物: CO2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害: 无禁忌物: 强氧化剂职业接触限值MAC:mg/m3避免接触的条件: 高温PC-TWA:20mg/m3灭火剂: 干粉、二氧化碳PC-STEL:30mg/m3禁用灭火剂: 侵入途径及健康危害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侵入途径: 吸入眼接触: 健康危害: 吸入后,CO与血红蛋白结合,干扰血液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症状为头痛、头昏、昏睡、呕吐、虚脱、昏迷直致死亡;开始苍白,继而皮肤和粘膜微红;严重损害脑细胞,还会引发继发症,轻者损害心肌,重者损伤锥体外系系统,包括基底神经节。吸入: 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食入: 其它: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 CO浓度不高的场合,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浓度过高的场合,戴自吸式呼吸器。泄漏处理 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隔离事故区域,排除一切火情隐患;切断气流,保持现场通风。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储存 远离禁忌物,置于凉爽、隔热、防火、避光处; 严禁烟火;容器密闭;开启和关闭容器时,必须使用无火花工具;采用防爆电气设备和照明系统,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静电。其它: 运输 运输时须贴“有毒、易燃气体”标签,严禁航空、铁路运输。表9-3 氢气物化性质与危险特征CAS:1333-74-0RTECS:MW8900000UN:1049危编号:21001中文名称氢气理化性质外观及性状: 无色、无味气体。英文名称HYDROGEN分子式H2熔点: -259.2蒸汽压: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 爆炸极限:4.074.2(V%)沸点: -252相对密度空气: 0.0694自燃点: 500火灾危险类别: 甲类溶解度: 微溶水: 0.071危险特性: 易燃,易爆,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具爆炸性遇火星、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氢气比空气轻,在室内不易自然排除,遇火星时会引起爆炸。毒害性及健康危害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毒性资料: 燃烧(分解)产物: H2O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害: 无禁忌物: 氧职业接触限值MAC:mg/m3避免接触的条件: PC-TWA:mg/m3灭火剂: 干粉、CO2PC-STEL:mg/m3禁用灭火剂: 侵入途径及健康危害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接触液态氢,按冻伤治疗,用温水浸泡患处,就医,不得摩擦受伤部位。侵入途径: 眼接触: 接触液态氢,按冻伤治疗,若灼伤严重,就医。健康危害: 本身无害,但当密闭空间内氢浓度过高时,可因缺氧而引起窒息;接触液态氢可引起冻伤。吸入: 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食入: 其它: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 选用含空气(不得用氧气)的自吸式呼吸器。泄漏处理 切断氢源;隔离危险区域,排除一切火情隐患, 保持现场通风;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处理。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储存 储存在凉爽和通风良好的地方;严禁烟火,远离热源和明火,以及氧等;开启和关闭容器时使用无火花工具,储存处应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其它: 运输 运输时须贴贴“易燃气体”标签,严禁航空、铁路运输。表9-4 硫化氢物化性质与危险特征CAS:7783-06-4RTECS:MX1225000UN:1053危编号:21006中文名称硫化氢理化性质外观及性状: 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英文名称HYDROGEN SULFIDE分子式H2S熔点: -85.5蒸汽压: 1.8kPa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 -50爆炸极限: 4.345(V%)沸点: -60相对密度空气: 1.19自燃点: 260火灾危险类别: 甲类溶解度: 水: 0.8危险特性: 易燃易爆。加热可能引起猛烈燃烧或爆炸,与强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火灾或爆炸。毒害性及健康危害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级毒性资料: PLC:700ppm数秒钟(人吸入)燃烧(分解)产物: 二氧化硫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害: 无禁忌物: 强氧剂、金属物。职业接触限值MAC:10mg/m3避免接触的条件: 烟火、热PC-TWA:mg/m3灭火剂: 水雾或泡沫PC-STEL:mg/m3禁用灭火剂: 侵入途径及健康危害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眼睛及皮肤接触眼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健康危害: 短时过度暴露引起心跳过速、血压过低、皮肤紫绀、心悸、心律不齐、呼吸短促、导致支气管炎、肺水肿;神经方面的症状有头昏、兴奋无力、健忘、出汗、肌肉痉挛、头痛、昏晕、痉挛、颤抖、多涎、咳嗽、惊厥、昏迷、恶心、呕吐、腹泻;暴露会刺激皮肤,导致流泪、无知觉怕光、视力模糊。吸入: 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施行人工呼吸。食入: 其它: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 戴全面罩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泄漏处理 隔离泄漏现场;不得触摸泄漏物;安全前提下尽量堵塞;保持现场通风;喷水减少泄漏物挥发。眼睛防护: 戴全面罩。身体防护: 穿防护服。储存 避强氧化剂及硝酸;本品适宜室外和单独储存;在室内置于凉爽、通风处;严禁烟火;开启和关闭容器时必须使用无火花工具及设备;储存处须使用电子防爆设备。其它: 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没有预防措施的封闭空间,以避免因硫化氢分解腐蚀而造成的坍塌事故。当防护服被污染时要立即脱掉;定期检查肺功能。运输 运输须贴“毒气、易燃气体”标签,航空、铁路限量运输。 表9-5 甲醇物化性质与危险特征CAS:67-561RTECS:PCI400000UN:1230危编号:32058中文名称甲醇理化性质外观及性状: 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英文名称METHANOL分子式CH3OH熔点: -97.8蒸汽压: 13.3kPa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 11爆炸极限: 5.544(V%)沸点: 64.8相对密度空气: 1.11自燃点: 470火灾危险类别: 甲类溶解度: 混溶水: 0.79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时无光焰。毒害性及健康危害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III级毒性资料: 人经口最低致死剂量(LDLo):143mg/kg人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o):8600mg/kg人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o):300ppm大鼠经口半数致死剂量LD50 5628gmg/kg大鼠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 64000ppm/4h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害: 无禁忌物: 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职业接触限值:MAC:50mg/m3避免接触的条件: PC-TWA:25mg/m3灭火剂: 干粉、二氧化碳、抗醇性泡沫PC-STEL:50mg/m3禁用灭火剂: 侵入途径及健康危害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用大量水冲洗,就医。侵入途径: 侵入途径:吸入、眼睛及皮肤接触眼接触: 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低于500ppm,吸入会引起头痛、 呕吐、刺激鼻、咽喉、瞳孔放大、有醉酒感、肌肉失调、多汗、支气管炎、惊厥;吸入过量则僵木、痛性痉挛、怕光,甚至失明,病情恢复十分缓慢且不彻底;接触会使皮肤干裂、红肿,并对眼睛有刺激性;食入甲醇除吸入产生的症状外还会损伤肝、肾、心脏、神经,甚至致死。吸入: 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输氧或施行人工呼吸。食入: 给饮240300ml水,稀释胃内物质。其它: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 选用适当呼吸器泄漏处理 须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排除一切火情隐患;保持现场通风:用干砂、泥土等收集泄漏液,置于封闭容器内;不得将泄漏物排入下水道,以免爆炸。眼睛防护: 戴防化镜和面罩。身体防护: 穿戴清洁完好的用橡胶制作的防护服,手套等。储存 存于密闭容器内,置于凉爽、通风、隔热处;远离氧化剂;严禁烟火;使用无火花工具开闭容器;其它: 当症状显露时,进行肝功能、眼睛视力检查。运输 运输时,须贴“易燃液体、毒品”标签,航空、铁路限量运输。表9-6 氨物化性质与危险特征CAS:7664-41-7RTECSBO08750000UN1005危编号23003中文名称氨理化性质外观及性状: 无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英文名称AMMONIA分子式NH3熔点: -77.7蒸汽压: 786.7kPa(21.1)闪点: 爆炸极限: 15.727(V%)沸点: -33.5相对密度空气: 0.6自燃点: 651火灾危险类别: 乙 类溶解度:水: 0.77危险特性: 可燃,氨气遇火星会引起燃烧爆炸,有油类存在时,更增加燃烧危险。毒害性及健康危害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级毒性资料: 人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o 20ppm;人吸入最低致死浓度LCLo 500ppm/5min;大鼠经口半数致死剂量LD50 350mg/kg;大鼠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 2000ppm/4h。燃烧(分解)产物: 稳定性:聚合危害: 禁忌物: 强氧化剂、金、银、次氯酸漂白剂、汞、卤素职业接触限值MAC:mg/m3避免接触的条件:PC-TWA: 30mg/m3灭火剂: 干粉、CO2PC-STEL: 20mg/m3禁用灭火剂:侵入途径及健康危害皮肤接触: 立即用水清洗。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皮肤及眼接触眼接触: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健康危害: 暴露于72ppm5分钟后,鼻、咽受到刺激暴露于500ppm30分钟后,上呼吸道受刺激,出现流泪、脉搏加快、血压增高;暴露于1000ppm以上,可引起死亡;大量接触致慢性呼吸道病; 2%氨水污液接触皮肤15分钟后,引起灼伤感和起水泡;70ppm蒸气刺激眼睛,如不及时用水冲洗,会部分或全部失明;误服,灼伤喉和胃,引起呕吐,并能致死。吸入: 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食入: 立即就医,勿催吐。其它:呼吸系统防护: 氨浓度超标时,戴全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氨浓度严重超标时,戴自吸式呼吸器。泄漏处理 保持现场通风;尽量关闭储氨容器或设备;隔离泄漏现场;气体浓度过高时,应撤离现场;处理工作应于高处或上风向进行,并穿戴自吸式呼吸器和防护服;当氨大量泄漏时,应设置隔离带,并撤出隔离带内所有人员。眼睛防护: 戴护目镜。身体防护: 穿防护服。储存 谨防容器受损;适宜室外单独存放,室内存放应置于凉爽通风处;严禁烟火;避易燃物,与其它化学品分离,尤其是氧化物、次氯酸物、碘和酸。其它: 生产现场设安全淋浴/洗眼器及眼药水。运输 液氨运输时须贴“毒气”标签,严禁航空客运运输。表9-7 甲醛物化性质与危险特征CAS:50-000RTECS:LP8925000UN:1230危编号:83012中文名称甲醛理化性质外观及性状: 气体,有特殊气味。英文名称FORMALDEHYDE分子式CH2O熔点: -92蒸汽压:436.77kPa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 易燃气体爆炸极限: 773(V%)沸点: -19.5相对密度空气: 1.08自燃点: 430火灾危险类别: 甲类溶解度: 混溶水: 0.8危险特性: 气体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毒害性及健康危害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级毒性资料: 人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o):17mg/m3 (30min)大鼠经口半数致死剂量LD50 800mg/kg大鼠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 590mg/m3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稳定性: 甲醛水溶液易气化,放出甲醛气体,遇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聚合危害: 加热时,该物质易发生聚合。禁忌物: 苯类、过甲酸、强氧化剂。职业接触限值:MAC:3mg/m3避免接触的条件: PC-TWA:mg/m3灭火剂: 雾状水、二氧化碳、泡沫、沙土PC-STEL:mg/m3禁用灭火剂: 侵入途径及健康危害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用大量水冲洗,就医。侵入途径: 侵入途径:吸入、眼睛及皮肤接触眼接触: 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健康危害: 短期内吸入高浓度蒸汽后迅速出现眼结膜角膜炎、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可有眼刺激、流泪、流涕、咽痛、声音嘶哑、咳嗽、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重症者发生喉头痉挛或水肿致窒息及肺炎。口服甲醛溶液可致消化道灼伤。出现口、咽、胸骨后及上腹部烧灼痛、血性呕吐物、血便,也可有胃肠道穿孔、休克、肾和肝脏损害。吸入: 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输氧或施行人工呼吸。食入: 给饮240300ml水,稀释胃内物质。其它: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 必须使用正压自给式呼吸器泄漏处理 须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排除一切火情隐患;保持现场通风:用干砂、泥土等收集泄漏液,置于封闭容器内;不得将泄漏物排入下水道,以免爆炸。眼睛防护: 戴防化镜和面罩。身体防护: 穿戴清洁完好的用橡胶制作的防护服,手套等。储存 存于密闭容器内,置于凉爽、通风、隔热处;远离氧化剂;严禁烟火;使用无火花工具开闭容器;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运输 运输时,须贴“易燃液体、毒品”标签,航空、铁路限量运输。表9-8 二氧化硫物化性质与危险特征CAS:7446-09-5RTECS:WS4550000UN:1079危编号:23013中文名称二氧化硫理化性质外观及性状: 无色气体,具有窒息性特臭。英文名称SULFURDOXISIDE分子式SO2熔点: -76.1蒸汽压: 1.8kPa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 爆炸极限: (V%)沸点: -10相对密度空气: 2.3自燃点: 火灾危险类别: 类溶解度: 水: 1.434危险特性: 毒害性及健康危害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级毒性资料: LC50:6600mg/m3燃烧(分解)产物: 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害: 无禁忌物: 职业接触限值MAC:10mg/m3避免接触的条件: PC-TWA:mg/m3灭火剂: PC-STEL:mg/m3禁用灭火剂: 侵入途径及健康危害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侵入途径: 吸入、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气体或液体眼接触: 立即用洗眼剂或用水冲洗。健康危害: 气态二氧化硫主要刺激上呼吸道粘膜。慢性影响有鼻炎、咽喉干燥、咳嗽。直接接触液体后能引起结膜炎、角膜灼伤和角膜混浊。急性过量吸入能引起窒息,甚至死亡。幸存者可能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中度暴露后能引起去气管收缩,伴随肺压力增大,高调罗音,并往往呼气时间长,尽管去气管收缩可能是无症状的。对肺功能的影响随可呼吸微粒的存在而增大。吸入: 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实施行人工呼吸。食入: 其它: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 戴全面罩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眼睛防护: 戴防护眼镜。身体防护: 穿合适的工作服。储存 用耐压钢瓶贮装。放置钢瓶时须防碰撞和机械性损伤。最好存放在户外或通风良好的建筑物内。其它:生产现场要通风,设备要密闭。当防护服如被弄湿或受到污染时要立即脱掉,备紧急洗眼剂。运输 运输须贴“有毒不燃气体”标签,不得载有乘客。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 编制 第 197 页表99 生产装置、储罐重点部位及薄弱环节序号名 称部位、环节潜在事故与危害防范措施与对策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可能发生的事故潜在危害伴生/次生危害1合成氨反应器焊缝焊缝裂开,反应器中介质甲烷、氢、一氧化碳外泄火灾爆炸中毒事故无组织扩散致大气污染,人员伤亡1 加强检查2 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器确保完好压缩系统压力设备压缩机密封损坏,压缩介质外泄火灾爆炸中毒事故无组织扩散致大气污染,人员伤亡1 加强检查2 保证可燃气体检测仪器完好氨压缩机出口压力过高严重超压会造成容器的破坏设备事故无组织扩散致大气污染,人员伤亡1加强检查2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器确保完好氨压缩机带氨发生液击打坏气缸,损坏机件爆炸无组织扩散致大气污染,人员伤亡1加强检查2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器确保完好压缩机因系统中氧气量高导致可燃气进入爆炸范围火灾爆炸无组织扩散致大气污染,人员伤亡1加强检查2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器确保完好系统中辅属设备、管道、阀门等因气体压力超材质破坏强度极限设备事故火灾爆炸无组织扩散致大气污染,人员伤亡1加强检查2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器确保完好续表99序号名 称部位、环节潜在事故与危害防范措施与对策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可能发生的事故潜在危害伴生/次生危害2尿素塔设备阀门、管件、管道阀门、管件、管道密封性故障毒物泄漏火灾爆炸无组织扩散致大气污染,人员伤亡1加强检查2保证可燃气体检测仪器完好高压氨泵高压设备设备故障,氨泄漏毒物泄漏火灾爆炸无组织扩散致大气污染,人员伤亡1加强检查2保证可燃气体检测仪器完好CO2压缩机密封圈压缩机密封损坏,润滑油带入生产系统火灾爆炸无组织扩散致大气污染,人员伤亡1 加强检查2 保证可燃气体检测仪器完好氨冷器设备故障,氨泄漏毒物泄漏火灾爆炸无组织扩散致大气污染,人员伤亡1 定期检查设备2 保证可燃气体检测仪器完好高压洗涤器高压设备设备故障,氨泄漏火灾爆炸无组织扩散致大气污染,人员伤亡1 定期检查设备2 监视工艺参数变化情况3常压低温液氨罐1.储罐和连接的管线及阀门2.储罐管件和开口部位3.储罐安全阀4储罐接地线、避雷针5储罐液位计1.壳件出口部位断裂2.阀破损3.接地不良,静电火花1.毒物泄露2.爆炸3.火灾无组织扩散致大气污染,人员伤亡,生态破坏1.加强设备的检查和维护2.加强阀门、管件和管线检查和维护1 强氨的检测,开事故水阀、稀释和灭火2 采用倒线、倒罐,妥善隔离事故罐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 编制 第 218 页9.1.3同类装置(或设施)事故统计资料9.1.3.1 事故实例调查氨气泄漏属于较为常见的化学品泄漏事故,中国近年来氨泄漏事故见表9-10。表9-10 近年液氨泄漏事故历史事件列表时间地点事故描述泄漏情况伤亡人数2003年月日时京珠高速公路安阳段一辆斯太尔大货车装载吨液氨,司机因疲劳驾驶,采取措施不当,大货车翻下高速公路未造成泄漏-2003年8月13日四川南充市交通事故汽车撞裂某食品公司冻库外的高压液氨储备筒底部。1公里范围内均受影响-2002年7月8日青海某化工厂发生液氨大面积泄漏喷溅,事故原因不明。数公里外就能闻到刺鼻的气味-2002年9月15日13时5分山东济宁市某尿素厂尿素车间在生产中管道出现漏点,组织人员抢修时,管道爆裂,大量液氨泄漏。-3人死亡,2人重伤。2002年月日凌晨时山东莘县某化肥厂液氨冲装软管爆裂造成液氨泄漏。-当场死亡人,总计死亡13人,重伤11人2002年4月9日上午浙江温岭市某冷冻厂因氨机泄气,引发爆炸,事故原因不明。-造成一人死亡,两人受伤2002年5月28日上午9时45分四川成都某公司冻库的氨气罐阀门胶垫损坏造成了液氨大量外泄100米范围内内受影响-2001年6月2日广西南宁某化工厂液氨槽车与贮罐相连接的高压卸氨管突然发生爆破断裂200米范围内-2002年7月11日晚河北保定市某刨冰厂输氨气管道破裂。-3人死亡,1人受伤2002年9月14日10时40分内蒙包头市硫酸稀释二车间3号碳沉槽氨气泄漏,事故原因不明。-死亡3人2002年9月29日晚间7:30冷藏厂液氨泄漏,事故原因不明。覆盖面积达方圆一公里左右区内人群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2002年7月2日贵州松桃县装有约8.5吨重的液氨的罐车翻倒公路坎下米处未泄漏-2000年12月18日浙江建德市化工厂合成车间液氨泄漏,事故原因不明。-4人死亡,7人受伤由表9-10可见,一旦泄漏则迅速挥发成气氨扩散开来,影响范围通常很大。管道、阀门破损和交通事故属于多发事故。9.1.3.2化工装置事故统计资料根据有关资料列举了1987年至1998年间国外发生的损失超过1000万美元的特大型火灾爆炸事故的分析资料。其事故原因分布见表911. 其中阀门管线泄漏占首位,达35.1%,其次是泵设备故障。表911 事故原因分类分布序号事故原因分类分布比例(%)1阀门管线泄漏35.12泵设备故障18.23操作失误15.64仪表、电器失灵12.45突沸、反应失控10.46雷击、自然灾害8.2 (2)国外化学品事故据资料报导,1987年前的20-25年间,在95个国家登记的化学品所发生突发性化学事故中,氨的事故比重占16.1,排序第二;事故源中,贮运事故高达66.2,且以机械故障和碰撞为主。详见表9-12。表9-12 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类别名称百分数化学品类别液化石油气2.53汽油18.0氨16.1煤油14.9氯14.4原油11.2化学品的物质形态液体47.8液化气27.6气体18.8固体8.2事故来源运输34.2工艺过程33.0贮存23.1搬运9.6事故原因机械故障34.2碰撞事故26.8人为因素22.8外部因素(地震雷击)15.29.2项目最大可信事故确定(1)事故树分析由上述事故源分析和事故统计分析可知,本项目主要危害物料具有燃爆、毒害特性,从而决定了项目的危害事故存在火灾、爆炸和环境污染的可能。不同事故其引发因素、伤害机制、危害时间及空间尺度上有很大区别,并互相作用和影响,如图9-1所示。项目物料泄漏引发的事故类型树状图分析见图9-2。顶端事故发生泄 漏 事 故燃烧爆炸事故液 体 泄 漏火 源罐体破损阀门破损管道破损机泵损坏槽车损坏产生明火静 电雷 电撞击摩擦 + . . + + 图9-1 顶端事故与基本事件关联项 目 物 料 泄 漏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喷射火灾池火灾蒸汽云爆炸大气污染火 灾爆炸气相扩散 未遇明火 液相挥发 泄漏口燃烧 液面燃烧 遇明火 蒸气遇火 受热膨胀 图9-2 事故类型树状图(2)事故概率分析据资料报道,对化工企业事故单元所造成的不同程度事故的发生概率和措施要求作了汇总,见表9-13。表9-13 不同程度事故的发生概率与对策措施事 故 名 称发生概率 (次年)发生频率对策反应管道、输送泵、阀门、槽车等损坏小型泄漏事故10-1可能发生必须采取措施管线、贮罐、反应釜等破裂泄漏事故10-2偶尔发生需要采取措施管线、阀门、贮罐等严重泄漏事故10-3偶尔发生采取对策贮罐等出现重大爆炸、爆裂事故10-4极少发生关心和防范重大自然灾害引起事故10-5 10-6很难发生注意关心 可见,管线、阀门、贮罐等发生重大事故的概率为10-3级及以下。 (3)项目最大可信事故确定 基本事件关联与事故树分析表明,造成项目环境风险的事故是大气污染,而产生污染事故的关键在物料泄漏。无论基本事件是材质缺陷、机械碰撞,还是操作失误等原因,物料泄漏最终将导致顶端事故的发生。 由此,本项目风险评价将基于物料泄漏为重点,结合考虑事故发生概率、事故后果严重性等因素,确定项目最大可信事故为:氨球罐阀门、管线泄漏事故。9.3 源项分析(1)液体泄漏速率项目氨是在常压低温条件下贮存,为低温液化气体。其泄漏速率按液体泄漏速率公式计算: 式中: QL液体泄漏速度,kg/s; Cd液体泄漏系数,此值常用0.6-0.64。 A裂口面积,m2; P容器内介质压力,Pa; P0环境压力,Pa; 液体密度,kg/m3;g 重力加速度。 h 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事故泄漏源强计算结果见表9-14。表9-14 事故泄漏源强泄漏事故规模中型大型泄漏物质氨氨泄漏源罐区管路系统罐区管路系统容器尺寸(mm)22000/23100,H=2421822000/23100,H=24218接管口径(mm)8080泄漏口径20口径100口径贮存参数0.1Mpa低温(-33)0.1Mpa低温(-33)泄漏状况连续泄漏30分钟连续泄漏30分钟泄漏源强8.12kgs40.6kgs泄漏状况由事故类比调查和项目事故防范设计措施以及厂方的应急处理能力设定,通常发生储罐泄漏事故后通过报警、堵漏、喷淋等措施,30分钟后即可控制泄漏,并将泄漏物处理完毕。(2)泄漏液体的挥发量计算泄漏液体的蒸发分为闪蒸蒸发、热量蒸发和质量蒸发三种,其蒸发总量为这三种蒸发之和。 闪蒸量由于氨是在常压低温容器内贮存的液化气体,液体的沸点(-33),远低于周围环境温度,液体流过裂口时由于压力减小而突然蒸发(发生闪蒸)。其闪蒸系数用下式计算:过热液体闪蒸量可按下式估算 Q1=FWT /t1 式中: Q1闪蒸量,kg/S; WT液体泄漏总量,kg;t1闪蒸蒸发时间,s;F 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按下式计算 式中: Cp液体的定压比热,J/(kgK); TL泄漏前液体的温度,K; Tb液体在常压下的沸点,K; H 液体的气化热,J/kg。事实上,泄漏时直接蒸发的液体将以细小烟雾的形式形成云团,与空气相混合而吸收热蒸发。如空气传给液体烟雾的热量不足以使其蒸发,有一些液体烟雾将凝结成液滴降落到地面,与未蒸发的液体形成液池。根据经验,当F0.2时,一般不会形成液池;当F0.2时,F与带走液体之比有线性关系,通常留在蒸气中物质的量是闪蒸量的5倍。按上式可计算氨的闪蒸系数F=0.15,其泄漏时闪蒸产生的释放量为泄漏速率的75。热量蒸发当液体闪蒸不完全,有一部分液体在地面形成液池,并吸收地面热量而气化称为热量蒸发。由于氨的闪蒸系数F=0.15,小于0.2时,液体闪蒸不完全,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有一部分(泄漏量的25)液体流淌在地面并吸收地面热量气化蒸发,其蒸发速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Q2热量蒸发速度,kg/s; T0环境温度,k; Tb沸点温度;k; S 液池面积,m2; H液体气化热,J/kg; 表面热导系数,W/mk; 表面热扩散系数,m2/s; t蒸发时间,s。表9-15 某些地面的热传递性质地面情况(w/mk)(m2/s)水泥1.11.2910-7当地面传热停止时,热量蒸发结束,转由液池表面气流运动使液体蒸发,这个过程为质量蒸发。质量蒸发速度当热量蒸发结束,转由液池表面气流运动使液体蒸发,称之为质量蒸发。根据上式热量蒸发计算公式可估算出氨的热量蒸发速度较快,即在泄漏同时,由于闪蒸和热量蒸发使泄漏后氨在短期内较快地全部挥发成为气体,而不产生质量蒸发。因此氨的泄漏速度可近似等于其挥发速度。9.4 评价标准在风险事故情况下,污染物大量排放,但历时很短,所造成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高浓度持续时间也短,人群接触有毒物质的特点是突发性时间接触,因此采用短时间接触的有毒物质的限值作为事故排放时影响评价标准。见表9-16。表9-16 有毒物质急性短时间接触浓度及危害因 子浓度(mg/m3)时间(min)反 应 NH33500-7000可即时死亡3500部分死亡(LC50)1750-450030可危害生命,极度危害700立即咳嗽,中度危害553强烈刺激,可耐受1分钟175-35028鼻和眼刺激,呼吸和脉搏加速140-210尚可工作,有明显不适140眼和上呼吸道不适、恶心、头痛;轻度危害70-14030可以正常工作70呼吸变慢、皮肤电阻逆转67.2鼻咽有刺激感20阈限值9.845无刺激作用3.8嗅阈值1.5厂界标准0.7感受到气味 9.5后果计算与评价 (1) 预测模式从污染气象学角度来看,小风和静风都是不利的。因此采用烟团模式分别对小风和静风条件下进行扩散计算: 式中:C下风向地面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mg.m-3);烟团中心坐标; 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X、y、z为X、Y、Z方向的扩散参数(m)。常取X =y (2)分析评价预测结果见表9-179-19. 表9-17 20%管径破损事故发生后下风向轴线氨的最大浓度下风距离(m)不同稳定度类型下风向最大浓度(mg/m3 )BDF100742.624082.159440.1200190.34980.732276.3300101.35213.58816.7540057.41152.23430.5750078.55103.33236.0470026.4458.4897.6010004.3118.5634.2320000.642.814.4030000.180.971.5440000.080.310.6150000.110.3280000.0110000表9-18 100%管径破损事故发生后下风向轴线氨的最大浓度下风距离(m)不同稳定度类型下风向最大浓度(mg/m3 )BDF1002242.6212246.1528322.1200570.342940.736830.3300298.35640.582450.75400167.41460.231290.5750078.55310.33710.0470032.44166.48292.60100012.3154.56106.2320001.926.8113.2230000.532.904.6340000.230.891.8150000.120.460.9680000.0310000表9-19 事故发生后受影响程度及范围泄漏速率项 目BDFNH38.12kgs 死亡 (m)0100100重度危害区域(m)0100-200200中度危害区域(m)100200-300300轻度危害区域(m)200-300400500-700达到阈限值(m)70010001000嗅阈值(m)100020002000达到厂界标准(m)1000-20002000-30003000达到居民区浓度(m)300040005000NH340.6kgs死亡 (m)0100200重度危害区域(m)100200300中度危害区域(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