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劳动争议处理法.ppt_第1页
第八章 劳动争议处理法.ppt_第2页
第八章 劳动争议处理法.ppt_第3页
第八章 劳动争议处理法.ppt_第4页
第八章 劳动争议处理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劳动争议处理法(重点,特别是仲裁),本章概要:,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劳动争议处理法的核心,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机制是:以和解和调解作为劳动争议解决的选择程序,劳动仲裁作为必经程序,部分案件对用人单位实行有限制的“一裁终局”,其他案件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可请求诉讼解决。本章介绍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现状,并对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和诉讼程序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第一节劳动争议处理概述,一、劳动争议概念:广义:以劳动关系为中心所发生的一切争议。狭义: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所发生的争议。,Case1,夏某是某商场营业员,家庭比较困难。为了给孩子支付上大学的学费,夏某向商场借了1万元钱,并写了借条,约定半年后还清。半年过后,夏某未能按照约定如期还款,请求延期,但是商场坚持夏某按照协议偿还借款。双方发生争议。请问,该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Case2某纺织厂工会组织全厂劳动竞赛,设一、二、三等奖。经考核和评比,有四位职工完成的工作任务并列第一,但一等奖只有3个名额。工会经研究决定,李春娇由于平时工作业绩不突出,将其评定为二等奖。李春娇认为工会评奖不公正,双方发生争议。请问,该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规定:“企业与职工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见,劳动争议的主体是特定的: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如果争议不是发生在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而是发生在职工与职工之间,企业领导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国家机关之间,职工与工会之间等则不属于劳动争议。,二、特征(同时满足1,2才是劳动争议),1、特定的当事人:劳动者(团体)和用人单位(团体)2、特定的内容: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劳动关系的核心是劳动力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而这也是劳动争议的内容(包括劳动者对于双方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而发生的争议,也属于劳动争议)。劳动权利和义务是依据劳动法、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具体确定的。3、特定的表选形式:如罢工、闭厂,选择题,下列争议中属于劳动争议的是:(B)A.甲职工与乙职工因借贷发生的争议B.甲职工与乙用人单位因加班费发生的争议C.甲用人单位与乙职业培训学校因职业培训费用发生的争议D.甲职工与乙劳动行政部门因工伤认定发生的争议,三、种类,(一)按当事人多少为标准1、个别争议(个人争议)含义:指未达到法定人数的单个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特征:(1)职工方人数:1至2人(2)职工参加争议处理的方式:亲自参加(不可以有他人代表参加,可以委托)(3)争议处理程序:适用普通程序,2、集体争议(3人以上多人争议)指达到法定人数的多个职工当事人基于共同理由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当事人要推举代表来参加争议处理的一系列活动。3、团体争议(集体合同争议)指工会与用人单位因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工会(工会主席)代理参加争议处理的一系列活动(在集体合同签订的、履行等争议),集体争议与团体争议的区别,(1)争议对象不同前者:劳动关系的同一方面(如社会保险的纠纷)后者:集体合同(2)职工方当事人不同前者:3人以上的特定部分职工后者:工会组织,(3)争议处理程序不同前者:适用普通程序,10人以上的由职工选派代表参加争议处理活动后者:签订集体合同的争议适用特别程序;履行集体合同的争议适用普通程序。(4)争议处理的法律后果不同前者:争议处理结果的法律效力只及于卷入争议的职工后者:争议处理结果对全体职工都有法律效力,(二)按劳动争议内容的性质,1、权利争议指当事人就实现既定权利而发生的争议。2、利益争议利益争议时指因主张有待确定的权利和义务所发生的争议。争议的目的是在合同中确定当事人的某种利益,使之上升为权利。利益争议一般发生在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的集体合同的订立或变更环节,较多表现为订立、变更集体合同的集体谈判限于僵局或者失败。,(三)按有无涉外因素分,1、国内劳动争议指具有中国国籍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争议。注意:(1)我国在国(境)外设立的机构与派往该机构工作的人员之间的争议(2)外商投资企业与中国职工之间的争议,2、涉外劳动争议指一方当事人不具有中国国籍的劳动争议。(1)我国用人单位与外籍职工(2)我国职工与在华外籍用人单位(3)在华外籍雇主与外籍职工国际惯例:适用雇主所在地法,四、劳动争议处理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及工作规则,五、劳动争议的范围,(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决定了劳动者能否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各种权益和保护。(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因订立劳动合同发行的争议”所指究竟为何,法律并未言明。两种理解:一种认为,仅指先用工后订劳动合同的情况。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书面合同可以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在此期间发生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另一种意见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尚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在订立劳动合同中发生的争议,典型的如,招工过程中的就业歧视引发的争议。以及大学生就业中经常发生的用人单位违反已经签署的就业协议拒绝同毕业生订立正式劳动合同所引发的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三)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四)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五)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六)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另事业单位与其聘用人员之间的争议,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六、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劳动法第77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第79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1、调解机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仲裁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包括民商仲裁委员会等其他仲裁机构,不可以仲裁民事、商事等非劳动争议)3、审判机构:人民法院(普通法院),七、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由各种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和相互衔接的争议处理程序共同构成的解决劳动争议的制度体系。它是整个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核心,处理机制是否合理,各种程序是否协调,衔接是否顺畅,决定了劳动争议处理的效果。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基本框架是:,(一)合意方式,协商和解。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和解,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和解。调解。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又分为:(1)基层调解(企业内部委员会或社会、民间调解委员会)(2)仲裁调解(3)诉讼调解无论和解还是调解都不是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二)裁判方式,1、裁决:劳动仲裁当事人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核心,原则上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注意:劳动仲裁的例外,只有两种情形下可以不经过仲裁程序而直接进入法院司法程序:一是劳动者凭明确的工资欠条追索劳动报酬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二是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已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据此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经劳动仲裁的案件区分两种情况作不同处理:,一是:对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规定的情形,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对于这些仲裁裁决,用人单位不得起诉,但劳动者仍可起诉,不过用人单位在具备几种法定情形时可请求法院撤销仲裁裁决。这种情形可称为“一裁终局”。二是:对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以外的情形,仲裁裁决作出后,并非立即生效,自裁决之日起15日内,双方当事人均可起诉,在此期限内无人起诉的,仲裁裁决开始生效。,资料: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2、判决:诉讼。劳动者不服仲裁裁决,用人单位不服调解仲裁法第47条以外情形的仲裁裁决,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还可以上诉,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大致可以概括为“一调一裁二审和一调一裁”并存。“一调一裁两审制”1、一调2、一裁(实行一次仲裁制度,不管哪级机关,只有一次仲裁,若不服也无法在申请仲裁)“裁”:申请仲裁的情形(1)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申请仲裁;(2)当事人一方也可不经调解,直接申请仲裁“一”:实行一次裁决制度3、两审,分析,1、调解不是仲裁前的法定必经程序2、仲裁是诉讼前的法定必经程序3、对部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有限的“一裁终局”,是调解仲裁法的重大改革措施。总结:单轨体制,裁审衔接制,先裁后审制弊端:周期过长;当事人无权选择,必须先申请仲裁,选择题,下列关于劳动争议解决方式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2002年试卷一第54题)A.调解原则适用于劳动仲裁和诉讼程序B.在劳动仲裁前必须先行调解C.劳动争议仲裁的裁决是终局的D.在当事人提起诉讼之前,必须先进行劳动仲裁答案:AD,一、概念:,1、广义的调解,除了基层组织进行的调解外,还包括劳动争议仲裁机关进行的调解,以及人民法院进行的调解。狭义的调解仅指基层组织的调解。2、劳动争议的基层组织调解,是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依照国家劳动法规以及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推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相互谅解、解决争议的方式。,第二节劳动争议基层调解,3、适用的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4、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及工作规则4、法律意义基层调解并非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基层调解进行的调解尽管为群众性的,但调解达成的协议,由双方当时签名或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二、特点,1、群众性(1)组成成员:职工代表、企业代表和企业工会代表(2)工作方法:说服教育、劝导协商等灵活方式2、自治性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化解,案例,某市水壶厂产品严重滞销,决定每月按厂价发给职工水壶,由职工卖掉后折抵工资。但由于水壶市场需求量小,几个月来发的水壶,职工只卖掉1/5。林某等要求该厂每月支付货币工资,厂领导以生产经营困难为由拒绝。双方发生争议。经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双方达成如下协议:厂方每月按原工资标准的1/2向职工支付工资,半年后再补发所欠部分。但半年后该厂仍没有向职工发放所欠部分工资。林某等人遂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法院对调解协议进行强制执行。请问:法院可否依据该调解协议对厂方进行强制执行?,3、自愿性(非强制性)(1)申请调解自愿(双方皆同意调解才能开始调解程序)(2)达成协议自愿(双方同意达成协议一致才可)(3)履行协议自愿(协议不具有强制效力,依靠双方自觉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三、调解程序,劳动争议调解的程序比较简便。(一)当事人首先提出申请。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提出申请。申请可以是书面申请,也可以使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事项、理由及时间。(二)审查和受理1、是否属于劳动争议2、是否超过时效3、当事人是否自愿,(三)调查基础调解组织受理争议案件后,可以指定专人负责对争议事实进行调查,也可以分别听取或召集争议双方当事人陈述理由和意见。调查占用的时间应享受出勤的待遇。(四)调解。调解过程没有严格的程序要求。一般由调解组织主持召开调解会议。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进行调解,促进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五)调解期限基层调解组织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结束。到期未结束,视为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第14条),(六)制作有关文书并送达,1、调解成功:调解协议书2、调解不成:调解意见书(1)经调解双方达不成协议的;(2)调解期届满而不能结案的;(3)调解协议送达后当事人反悔的。,调解协议书与调解意见书,(1)内容不同前者: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后者:调解委员会单方意见(2)拘束力不同前者:当事人自觉履行,调解委员会监督履行后者:仅对仲裁和诉讼具有参考作用,(七)调解协议的履行,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对于该协议的效力,1、具有约束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14条: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2、依法申请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15条: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3、申请支付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16条: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4、具有合同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7条: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具有劳动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具有劳动合同的约束力,可以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据。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仅就劳动报酬争议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不履行调解协议确定的给付义务,劳动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一、劳动仲裁的概念,(一)概念劳动仲裁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在发生劳动争议时,依法请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就双方的劳动权利和义务作出裁决的活动。(二)主要适用的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不适用劳动争议仲裁。,第三节劳动争议仲裁,二、劳动争议仲裁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一)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的仲裁和调解都是由第三方出面调停。但两者有以下区别:处理的主体不同。劳动争议仲裁由设在劳动行政部门下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持,具有较强的行政性;而调解是由基层的群众性民间组织负责。两者在人员组成上也不同。受理条件不同:调解以自愿为前提;仲裁只要一方提出即可,无论对方是否同意。,3、处理的条件不同。调解以说服教育,劝导协商贯穿与整个过程,处理结果是双方达成一致的结果。仲裁裁决是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清责任,依法裁决。4、处理程序不同。调解程序简便、灵活。仲裁程序较正式和严格。5、效力不同。两者虽都具有法律效力,但调解书法律约束力相对较弱。一般不得直接依调解书申请执行。,举例,例一:王某是武汉市洪山区某电脑公司技术人员,因不满工作岗位变动与公司发生争议。王某遂向洪山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问:仲裁委能否受理案件?例二:王某是武汉市洪山区某电脑公司的供货商,因公司延迟付款双方发生争议。王某遂向武汉市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经查,双方未在买卖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也未事后达成仲裁协议。请问:仲裁委能否受理案件?,(二)劳动争议仲裁与民商事仲裁的区别,仲裁主体不同:民商事仲裁具有民间性。劳动仲裁具有行政性。仲裁对象不同:民商事仲裁是平等主体间的民商事纠纷。劳动仲裁是劳动权利义务纠纷,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隶属关系。程序启动不同:民商事仲裁是自愿启动。劳动仲裁是强制启动。,4、仲裁地位不同。民商事仲裁中,是否经过仲裁,有双方约定(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劳动仲裁则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5、与诉讼的关系不同。民商事仲裁实行“一裁终局”,不服也不能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仲裁实行“先裁后审制”“裁审衔接制”、部分实行“一裁终局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0条,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可以作为执行依据,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裁决书不发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另行判决。,三、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的专门机构。其具体包括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仲裁庭以及仲裁员。1、设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则设立。各级仲裁委员会相互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2、组成:“三方原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企业方面代表组成。仲裁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1-2人、委员若干人。仲裁委员会委员由组成仲裁委员会的三方组织各自选派,主任由同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仲裁委员会委员协商产生。(仲裁法第19条),3、仲裁庭,仲裁庭是仲裁委员会审理劳动仲裁案件的组织形式。仲裁庭在仲裁委员会领导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一案一庭制。(1)特点:临时性、非常设性(2)组成:简单案件:1名仲裁员独任处理一般案件:3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1名。首席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负责人或授权办事机构负责人指定。另两名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授权其办事机构负责人指定或由当事人各选一名。,四、劳动争议仲裁管辖,(一)地域管辖1、一般地域管辖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多个仲裁委员会都有管辖权的,由先受理的仲裁委员会管辖。案件受理后,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发生变化的,不改变争议仲裁的管辖。,Case1,王某是某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该公司注册地为上海普陀区。2008年3月王某被派往该公司成都武侯区分公司工作。2008年9月王某因加班费的问题与公司发生劳动争议。请问:王某应该向哪里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上海,成都均可,Case2,周某为北京宣武区某医药公司业务员,在怀柔地区开展业务。2008年8月周某以公司未依法为其办理社会保险为由提出辞职,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公司则认为周某辞职属于违约,应按劳动合同约定承担2万元违约金。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周某向怀柔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公司则向宣武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问:本案应由哪里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合同履行地怀柔地区,2、特殊地域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工资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3、专属管辖我国公民与国(境)外企业签订的劳动(工作)合同,若履行地在我国境内,因履行该合同所发生的争议,由合同履行地仲裁委员会受理。,(二)级别管辖,仲裁的级别管辖并不明显,法律并无明确规定。一是直辖市,其市辖区仲裁委员会处理本辖区的劳动争议案件,而直辖市仲裁委员会则受理一些在本市有重大影响的(如集体劳动争议)、案情复杂的(如法律适用存在问题)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及大型企业的劳动争议。二是省、自治区仲裁委员会一般不直接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只负责指导全省(区)的劳动仲裁工作,而计划单列市、设区的市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外商投资企业发生的和在本行政区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争议案件。,五、劳动争议的仲裁的时效,(一)概念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法定期限内不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就将丧失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权利实现之制度。时效制度:胜诉权消灭时效:实体上的胜诉权消灭程序上的起诉权未消灭,(二)仲裁时效的期间及起算:,时效期间:1年起算: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特殊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三)仲裁时效的中断,仲裁时效的中断,是指在具备一定的事由时,已经计算的仲裁时效归零,重新起算。劳动仲裁时效中断的原因有:1、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2、当事人一方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3、对方当事人同一履行义务。,(四)仲裁时效的中止,仲裁时效的中止,是指具备一定的事由使当事人申请仲裁存在障碍时,暂停时效的计算,待上述事由消除后,再继续计算时效。仲裁时效中断的原因有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五)特殊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议,Case1,李某于2008年3月上班时因操作失误被机器割断食指。2008年5月9日劳动行政部门做出工伤认定,5月10日李某向厂方提出工伤赔偿,厂方承诺3个月后解决。8月10日李某再次提出赔偿请求。厂方认为李某是自己操作失误,不同意赔偿。此后李某多次主张权利,均遭厂方拒绝。2009年4月10日李某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权利救济。2009年7月2日,李某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其申诉请求超过1年的仲裁时效为由,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请问:本案中,仲裁委的决定是否正确?,Case2,2006年12月9日,某餐饮公司以不胜任工作为由辞退了17岁的张某,未支付任何经济补偿。此后张某曾多次向该公司主张经济补偿,最后一次是2007年6月8日。2007年8月8日张某因轻信他人被拐至甘肃一家黑煤矿劳动,失去人身自由,直至2007年12月8日被解救。2008年9月16日张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公司支付经济补偿共计8千元。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超过仲裁时效为由不予受理。请问:如果按照新规定,本案中仲裁委的决定是否正确?2011.6.8失去人身自由时效中止至2012.10.7,Case3,自2005年2月以来,某建筑公司一直拖欠民工的部分工资。民工刘某因担心会失去工作,一直未向建筑公司索要。2008年9月,建筑公司将刘某辞退。刘某向建筑公司提出支付3年多来拖欠的工资,遭到拒绝。2008年12月,刘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建筑公司支付3年多来拖欠的工资共计3万4千元。该仲裁委认为刘某的部分请求已经超过仲裁时效,在仲裁裁决中仅支持其主张的自2006年12月以来拖欠的工资部分。请问:按照新规定,仲裁委的做法是否正确?刘某合同终止日2011.9起止2011.12不足一年,满足时效期,应受理案件,六、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一)仲裁申请劳动争议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证据及其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二)审查和受理,劳动仲裁委员会受到仲裁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申请人是否与本案有直接的利害关系;申请仲裁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是否属于本委员会管辖;申请书及相关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申诉时间是否符合仲裁时效的规定等。材料不齐备和有关情况不明确的,应知道申诉人补齐;主要证据不齐的,要求申诉人补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三)仲裁准备:,向被申请人送达申请书,向申请人送达答辩书;(第30条)受理申请后5日内将组成仲裁庭并通知当事人仲裁庭组成情况;(第32条)在开庭5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3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仲裁委员会决定。(第35条)必要的调查取证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符合法定情形应当回避。(第33条),(四)开庭审理,在开庭审理前,应首先在当事人之间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制作调解书结案。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继续审理。1、申请人陈述和被申请人答辩阶段:查明仲裁参加人是否到庭,宣布仲裁纪律、开庭和案由及仲裁庭成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庭审调查、听取辩论和当事人最后陈述,当庭进行调解,休庭合议,宣布复庭裁决或延期裁决,2、质证和辩论,第三十七条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无法达成约定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仲裁庭的要求,鉴定机构应当派鉴定人参加开庭。当事人经仲裁庭许可,可以向鉴定人提问。第三十八条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质证和辩论。质证和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3、举证责任。,不完全实行谁主张谁举证。而是按照适当的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进行。第39条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调解仲裁法第33条回避制度,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回避,当事人也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提出回避申请:(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并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五)裁决,1、先调后裁制度第42条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2、合议制度,第45条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应当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3、裁决先予执行:,保护劳动者利益设计,使劳动者尽快获得劳动报酬等金钱支付,以解决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第43条)。第44条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仲裁庭裁决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二)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的,可以不提供担保。,4、审理期限,第43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外,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七、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效力,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效力分为两种,一部分为终局裁决,立即生效;其他裁决当事人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不起诉后生效。1、终局裁决第47条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第49条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一)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三)违反法定程序的;(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不服裁决的起诉,第50条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第四节劳动争议诉讼,一、概述劳动争议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活动。此外,劳动争议诉讼还包括当事人一方不履行仲裁委员会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或调解书,另一方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活动。劳动争议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二、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一)先裁后审的情形此种情形下,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关系分为三种一是对部分案件即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规定的情形,仲裁裁决一经做出立即生效。除非劳动者一方起诉,案件就此终局,不能再进入诉讼程序,用人单位无权起诉,但具备法定情形时可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二是对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规定以外的情形,对仲裁裁决当事人双方均可起诉。三是集体劳动争议中部分劳动者起诉的起诉的劳动者: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未起诉的劳动者:裁决发生法律效力,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起诉期限:,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起诉的,应在法定期限内即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提出,法院应当受理。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7条、第8条规定的情形法院不予受理。,(二)直接起诉的情形,对于拖欠工资的案件,劳动者手中有明确的工资欠条的,可以不经过仲裁直接起诉。拖欠工资的纠纷,其性质既属于劳动报酬争议,同时也符合民事债权债务纠纷的特征。不过,该类纠纷直接起诉的前提条件是劳动者手头上有确凿的证据工资欠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3条:“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七条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一)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三)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四)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五)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六)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八条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预先支付劳动者部分工资或者医疗费用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用人单位不履行上述裁决中的给付义务,劳动者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三)仲裁未受理的情形,对于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当事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区别不同情况处理。一是劳动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情形。二是劳动争议委员会以超过仲裁时效为由不予受理的情形。三是劳动争议委员会以申请仲裁主体不适格为由的不予受理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一)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受理;(二)虽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但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其他案件,应当依法受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第4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申请仲裁的主体不适格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经审查,确属主体不适格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三、劳动争议诉讼的管辖,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时,一般应当由当地基层法院管辖,除非该案件符合法定的中级法院、高级法院管辖的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九条:当事人双方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均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先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为原告,但对双方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当一并作出裁决。当事人双方就同一仲裁裁决分别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后受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给先受理的人民法院。,四、劳动争议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联系和区别,(一)一般程序劳动争议诉讼按照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程序进行。简单的劳动争议可以适用于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审理,一般案件适用普通一审程序审理,包括申请、受理、开庭准备、当事人陈述、法庭辩论、最后陈述、进行调节和法院判决等各个步骤。诉讼中法院审理的对象是劳动权利义务,但是诉讼请求中如包含有与劳动权利义务事项相联系的民事权利义务事项,法院也应一并审理,只不过适用的实体法有所不同。,(二)举证责任,在劳动诉讼中,按照区分举证责任。一般举证责任原则上按照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但是对于特殊问题,当劳动者提出请求时,应由用人单位从反面来举证。实行“谁决定(掌握),谁举证”。,案例(一),袁某为海南某泵业公司的临时工,双方未签劳动合同。工作期间,袁某权益屡次受公司侵害,如未办理社会保险,未发加班工资5830余元,未兑现“合理化建议奖”6000元等。袁某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机构认为不属于其受理范围,不予受理。袁某将原单位起诉至法院。一审法院认为,袁某与原单位虽未签劳动合同,但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袁某的合法劳动权益应受保护。但袁某未就受侵害的事实举出相关证据,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判定其诉请缺乏事实根据与法律依据,予以驳回。袁某提出上诉。二审法院也以“举证不能”为理驳回了他的诉请。袁某对二审判决不服,向二审法院提出申诉,申诉又因“举证不能”被驳回。,袁某并未因此放弃自己的维权之路,申诉至海南省高级法院。海南省高级法院立案庭受理了他的申诉,并通过听证会进行了审查。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