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P.2从阶级属性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是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2、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P.11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P.5马克思主义者哲学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配第、斯密、李嘉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是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欧文、付立叶、圣西门。4、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P.2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一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恩格斯提出的)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5、 物质的唯一特性(最本质的规定)在于它的客观实在性 P.246、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P.29-30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7、 联系的特点包括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P.358、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P.39-4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P.44 ;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P.459、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P.4010、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0(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2)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 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4)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1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P.421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P.4213、 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P.4414、 辩证的否定观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对待文化传统和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P.44-4515、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P.4916、 从内容上看,实践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P.64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P.58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性的唯一标准。P.62-63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反映论。P.6417、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实现的条件。P.69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指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思考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1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联系。P.69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第三,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错误观点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在哲学史上表现为唯理论和经验论。唯理论和经验论又各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19、真理的客观性原理。P.47真理就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P.742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P.7621、如何理解实践是唯一的标准?P.8222、价值的特性主要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P.85-862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就是创新。P.9224、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发展真理。其核心是实事求是。P.9725、物质资料的产生方式是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P.104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中,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P.1122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意义。P.113-115; P.125-12627、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等。P.105-1162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P.10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29、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真正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3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P.11830、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P.118-12031、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3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即科技的促进作用和消极后果)P.134-13732、人民群众的范畴。P.140-14133、商品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P.15334、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创造使用价值。P.15335、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变小。P.15436、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P.16037、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通过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P.16738、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P.176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P.17639、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P.18340、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P.184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P.1844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P.188-18942、垄断生产的原因。P.20343、垄断利润的含义及其来源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取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的来源,归根结底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垄断利润获得的途径是:第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第二,垄断组织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并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来掠夺非垄断企业剥削到的一部分利润。第三,通过加强对国外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国外利润。第四,通过资产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P.205-2064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金融资本。P.20545、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4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P.20747、作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的微观规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反托拉斯法、公共事业规制、社会经济规制。P.2094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P.2104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输出资本的目的(主要经济动因)在于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出路,以便谋求高额利润;垄断重要原料来源;占领可靠的商品销售市场。P.21250、经济全球化的动因。P.2185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P.226-229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新变化。P.224/225/2295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是历史必然。P.23253、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P.23354、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其中经济斗争最为熟悉、最普遍采取的斗争形式。思想斗争是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灵魂。P.2555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理解。P.260-26456、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及其在曲折中前进。P.264-26957、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P.15、P.27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科学立场和方法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方向、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58、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P.275-283 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实现人的自由面全面发展。P.28159、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个性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那时,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物的依赖”,实现了“自由个性”的发展。P.28160、“如何理解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P.2866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曲折的历史过程、复杂的历史过程。P.28662、理解性的知识点“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说明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P.26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P.2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缺,战马厥,战马厥,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P.35“拔苗助长”的事例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P.36“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属于发展的观点。P.37“心想事成”、“心诚则灵,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主要体现了矛盾的同性。P.40乐极生悲,苦尽甘来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P.40“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P.4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是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P.11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主张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主观的。P.81“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