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_第1页
2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_第2页
2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_第3页
2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_第4页
2心理学- 感知觉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感知觉,1,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一)感觉概述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首先,感觉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来源。其次,感觉是机体同外部世界保持信息平衡的重要条件。第三,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2,(二)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第六感觉: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的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如:隔纸认字、念动移物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3,色觉缺陷色盲(colorblindness):色弱(colorweakness):,4,听觉的基本现象音调(pitch)又称音高:声音高低的主观感受。响度(loudness)又称音响或音量:声音强弱的主观属性,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音色(timbre)又称音品:声音波形决定的主观属性。声音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感受性下降,称为声音掩蔽。,5,皮肤感觉由机械的、温度的或化学的刺激作用于皮肤表面而引起的感觉,叫肤觉(skinsenses)。肤觉包括触压觉、冷觉、热觉和痛觉等不同类别。嗅觉嗅觉也是一种距离感觉。由于人有发达的视觉和听觉,所以人的嗅觉和和其他动物比灵敏程度较低,嗅觉的感受器是位于鼻腔上部的嗅粘膜中的嗅细胞。嗅觉的一个特点是气味很难命名和分类。味觉味觉的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各种味蕾。味觉基本上可分为甜、酸、苦、咸四类。舌的各部位对各种味觉刺激的感受性不同。,6,内部感觉:动觉(运动感觉):因身体活动而产生。平衡觉: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或旋转运动时所产生的感觉。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机体觉:它是由内脏活动作用于脏壁上的感受器而产生的。主要包括饥渴、饱胀、惬意、恶心、疲乏、疼痛等感觉。,7,(三)感觉特性-感受性及其测定,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大小来说明的。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剌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剌激存在或剌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阈限又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8,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不同的人感觉能力不同,即感受性有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它能通过训练而改变。绝对阈限是有50%机会被觉察的最小刺激量。下表显示了早期心理物理学家研究总结得出的一般人的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9,表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视觉: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听觉: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味觉: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嗅觉: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触觉: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膀,10,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者叫最小可觉差(justnoticeabledifference,简称JND)。人对于最小差异量的觉察能力,叫差别感受性。测量差别阈限时,通常采用两种刺激,标准刺激:保持不变比较刺激:经常改变经过多次判定这两种刺激的差异,求出产生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异量,作为该感觉的差别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关系,差别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大。,11,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器之间:同一感受器中其他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适应:明适应: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的视觉感受性变化的过程。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变化的过程。,1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刺激物同时作用时产生的对比,如下图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呈现或作用时的对比,如?,13,视觉后像:刺激物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停止,它还能保留一段时间,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14,二、知觉,1概念:知觉是人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是对感觉信息的综合与解释。,15,3种类:,感觉器官: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知觉的对象:空间知觉:距离、方位、形状等时间知觉:客观现象的顺序性与延续性,16,空间知觉:距离、方位、形状等,视、听、嗅等各种感官提供来自空间中各个点的信息,如果不能组织起来,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我们将无法适应和生存。空间知觉:空间中,对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知觉以及对位置、方位、距离等各构成空间关系要素的判断。距离知觉:通过视觉估计物体距离和深度。形状知觉:依靠视、触摸、动觉感知。方位知觉:人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依靠视觉、听觉、动觉和前庭分析器实现。,17,时间知觉:客观现象的顺序性与延续性,通过各种衡量时间的媒介来反映时间。,媒介:外在和内在标尺两种。,外在标尺: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和其他客观现象与记时工具,如太阳升落、月亮盈亏、季节变化,时钟、日历等。,内在标尺:人体内部的一些有节律的生理过程和心理活动,如心跳、呼吸。,人具有判断时间间隔精确性的时间知觉能力,其中,以视觉和触觉能力最强。视觉辨认的最高限度是1/10秒-1/20秒;触觉为1/40,听觉为1/100。,时间知觉的个别差异和误差很大。受自身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等影响。,18,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知觉的特性:,错觉:,19,知觉的整体性: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首先依赖于剌激物的结构,即剌激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20,格式培学派的心理学家指出,对整体的知觉不等于并且大于个别感觉的总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被普遍接受,也称格式塔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条规律。,21,2知觉的选择性,在一定时间里,人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object),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background)。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影响知觉选择性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22,知觉对象:具有一定意义,并且轮廓清晰,似乎突出在背景之上。背景:轮廓模糊,对你不具有意义,也不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通常很明显,但有时也并不清楚。双关图形是最好的示例。你可以把它看成两个人的面孔或一个花瓶,两者可以反复变动,但你不可能同时把两者都当作知觉对象,看到两者都同时存在。,23,3知觉的理解性,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影响对同一对象的知觉。,24,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解作用,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不足,把对象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25,错觉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26,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作用于人的信息有两大类:非社会性信息:自然界中的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信息;社会性信息:由人的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信息,这包括担任社会角色并具有人性的人、人际关系和群体,以及各种社会结构和社会事件等。对非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通常被称作物知觉,而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就叫做社会知觉。,27,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28,二、社会认知的过程,社会认知:研究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包括两个过程:信息搜集和选择。信息整合过程。,29,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与非社会信息相似,受主客观因素制约。如刺激的强度、刺激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刺激重复次数、是否运动、主体兴趣、爱好、动机、刺激情境等。-信息获得途径:他人的言谈举止、仪表打扮、群体成员间关系、群体氛围等。-先前经验直接影响着信息搜集和选择。先前经验决定哪些信息是有关的,而这些信息本身可能就是错误的。偏差现象的存在:以点代面突出显著个案信息,忽略普遍情形。,30,2信息的整合过程信息搜集、选择完成之后,就会利用这些信息对被知觉者进行判断和推测,以形成关于人和事的完整印象。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2)晕轮效应3)社会刻板效应,31,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32,实验2:阅读一段文字后,参与其他活动,在阅读第二段。结果:依据活动后呈现的信息判断。注意:近因效应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33,2.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34,3.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人们由于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聚集在一起,所以,在进行社会认知的时候,人们也往往将聚集在一起的人们赋予相同的一些特征,对不同职业、地区、性别、年龄、民族等群体的人们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当人们采用这些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和概括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35,作用:积极-帮助人们提取信息,加快加工速度,提高解决问题效率,填补所需信息。消极-以偏概全、固着反应模式、出现偏差。注意:刻板印象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水平越高,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越容易改变。越了解,越容易改变自己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36,负面偏见,与正面的信息相比,个体对负面偏见更敏感的偏差。例如,你向朋友打听一位你从未谋过面的人,他提到很多关于这个人的正面信息(愉快、漂亮、聪明、大方、友好),只提到一个无关紧要的负面信息(有时有点自夸)。之后,你对这个人的印象是什么?听到的这些信息中,你更容易记住哪些呢?一般情况下,其结果是负面的印象和负面的信息!也正因为如此,当你必须要见这人时,负面信息会比正面信息的影响更大。,37,乐观偏见是指期望事情总体变好的倾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