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载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影响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关于网络载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影响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关于网络载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影响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关于网络载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影响的调查报告_第4页
关于网络载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影响的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网络载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影响的调查报告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重点张蕴华(湖北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0901班)【摘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对于高等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贯彻、落实并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青年人成长成才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众多可行的政策与措施。那么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领会、践行科学发展观?笔者认为,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学校园中的各种网络载体得到充分的应用,方可得到有效的开展。随着移动通讯工具等各种形式的网络载体工具在大学校园的普及,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网络载体工具,有效扩大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反应速度,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实处。【关键词】: 高校校园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校园文化 网络载体一、 引言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区域中,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的总和。它通常有以下四个层面:一是物质文化层,也叫载体文化层。它具有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但赋予其文化涵义,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基础。二是观念文化层。它是特定高校校园环境中人们头脑中所拥有的信念、观念体系,内含情感价值观、道德、习惯、传统、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理想等等成份,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三是制度文化层。它是高校中所特有的各种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中部分观念文化层的具体化和规范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行为规则。四是方式文化层。它是各种精神文化传播的组织与设计,隶属于行为文化,或称之为“活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者。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采用言教、身教、环境教育、载体教育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并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载体”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指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也就是说,载体是某些能承担着他物进行活动的物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在高校,网络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学生这个网络载体形式繁多且利用形式多样的群体里,探讨各种形式的网络载体在大学校园里的利用状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探讨意义。二、 现状与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育本身,而在于学生;同时要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归校园文化,即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展开,并回归生活。实现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用现代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文化来引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优秀的大学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使得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校园文化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关注学生良好德性的生成。大学校园文化是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是通过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和日常生活等指向实体来体现的,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大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并利用新事物较快的群体,同时大学校园又是各种网络载体盛行的地方。因而本文以大学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视点来研究网络载体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利用网络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向广大学生传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接受广泛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以网络为载体,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传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信息,使教育对象在接受广泛综合的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时代发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及健康的精神状态,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通过调查与研究笔者发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现状与问题,现在作以下分析:一、各种形式的网络载体在大学校园里均得到利用。(表一)您一般通过何种方式了解新?选项A电视B报纸C广播D手机上网或手机报E因特网F其他百分比19.76%20.71%9.88%30.82%16.94%1.88%通过表(一)我们可以发现,利用手机上网或手机报获取网络信息的被调查者站总人数的30.28%,利用报纸、电视、因特网获取各种信息的被调查者依次所占的比例为20.71%、19.76%、16.94%。由此可见各种形式的网络载体在大学校园里被充分的利用。这对构建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无疑是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表二)你觉得了解网络中的新闻对自己有何影响?选项A、很有帮助B、一般C、基本没有D、粹浪费时间百分比44.21%37.89%18 %0针对表(一)的情况笔者又进一步地进行了分析,主要是探讨网络新闻对广大学生的影响。由表(二)可以看出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网络中的新闻对个人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阅历的增长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即使是认为作用一般的也将近有的37.89%学生。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对个人是没有作用的。因而,利用好网络载体,以网络载体为手段抓好大学文化的建设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二、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载体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由图(一)不难看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方面,有44.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影响更大,而同时也有20%的学生认为网络的影响更大,认为两者影响差不多的则占22.56%。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加强对网络载体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笔者又争对各种形式的网络载体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做了分析。通过图(二),笔者发现众多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载体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将是趋于有利的,仅有14.81%的学生认为是趋于不利的。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并利用好各种形式的网络载体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有着重大的作用。三、各种形式的网络载体未得到合理的利用,现实状况令人担忧。 网络资源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网络资源利用形式的多样性。通过表(三),可以发现在网络资源利用形式多样性的情况下,由于各个主体需求的不同,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均得到不同需求者的青睐。通过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形式以休闲娱乐为主,例如听音乐、玩游戏和观看影视作品等。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则只占少部分(有20%的被调查者是用来进行科研工作和查找专业学习资料,有18.44%的调查者是用来浏览文学书籍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抓住大学生利用各种形式的网络载表(三)您经常下载何种网络资源?选项百分比A、影视作品22.08%B、文学书籍18.44%C、科研、专业学习资料20%D、音乐、游戏37.66%E、其他1.82体进行业余娱乐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片面的以科研网站、专业知识网站为根据地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是校园网。在这个学校师生的网络家园,校园网为师生提供了交流、学习、参与学校管理、政务公开、展示才干甚至是解决生活琐事的平台,也同样为全社会提供了展示学校精神风貌、了解学校发展现状的窗口。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网已不仅仅是大众传媒,它已成为浓缩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 由于大学校园网站内容是大学校园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因而调查高校学生对大学校园网站的浏览情况也可以从侧面反映校园文化的建设情况。从表(三)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校园新闻网站、校园论坛以及公共共享平台这一类型的网站得到了众多学生的青睐。而社团网站以及学术性网站的浏览者则只占被调查者的10.22%和12.98%。因此,校园网这一平台应该得到合理的利用, 方可推进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措施与思考建议通过调查与分析,笔者发现各种形式的网络载体的利用状况以及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我们应找出试解之策,更好的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当前的问题。(一)挖掘文化内涵,优化育人环境大学文化氛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育人氛围,是引导同学、激励同学、鼓舞同学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道德人格等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通过发掘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文化蕴涵,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来引导和激励学生,创造一种自我调节的氛围比施行永无休止的强制性的规则更具有激励性、建设性,可淡化教育痕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到“不教而教”的效果。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塑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事半功倍。要推进三全育人的理念,加大实施力度,确保形成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的格局。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大学校园育人精神环境,培植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弘扬主旋律、凝练精神、传承优秀。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要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2)要充分给予学生发挥和创造的空间,择增加参与深度与广度,体现每个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得校园文化活动更加富有吸引力和实效性;(3)要合理把握高雅文化活动与大众文化活动的结构,降低亚文化的不良影响,真正实现多元性与一元性的统一,从而优化校园文化活动的整体效果;(4)要在文化活动的传承与创新中展示学校的核心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念,推动大学校园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塑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物质环境,塑造大学的宽广博大的深厚内涵、营造亲切和谐的氛围,在“润物无声”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和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树立养成教育观念,形成健康范式和健全人格在校园生活中,以学生为中心,以“生生”互动为基础,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同学在活动体验中产生共鸣,形成道德体验,形成有效教育,生成道德能力,通过养成教育来实现规范性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适时、严格的养成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得到培育。促进主动内化的动力产生,并以个体进步为标志形成新的良好习惯辐射源。公正、透明的养成教育有利于学生认识到个人的不足之处,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改正,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享受自我成就的满足感,增加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在校园文化生活中进行养成教育,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德育不仅是利他的,更是利己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完满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是健康人格、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三)注重言传身教,把握正确导向教师(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掌握者、实施者和导引者,是优秀大学校园文化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体验者,是校园生活中学生最近和最直接的榜样和精神领袖,是大学德育、教育和培养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构建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大学校园文化的第一要素。(1)、要通过政策激励措施,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加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吸引所有教师更加关注和重视德育工作。(2)、要制定政策打破专业教师和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之间的界限:一方面,让专职辅导员走双肩挑的道路,让我们的专职学生工作干部也成为专家教授;另一方面,让专业教师和教授都走上学生工作第一线。(3)、要在教师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氛围,经常用先进的德育理念进行培训,加大对教师(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德育资源开发力度和重视程度。(4)、要增进业务教师与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课外交流。(四)完善学生组织,促进自我升华认真搭建和打造一个更为丰富和完善的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团学组织体系,包括党组织体系、团组织体系、伙委会、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艺术团及其他各类社团组织,通过打造这样一个完全覆盖全体学生的立体管理服务平台,作为学生自我展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空间。丰富的社团组织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管理活动的有益助手,各类社团不仅是文化活动的主力军,也在学生秩序维护、舆情信息反馈、大学生维权、学生间互助等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而正是通过实际的工作与交流形成的社团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使学生主体在社团中实现了思想和境界的升华。扎实推进社会实践工作,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引导同学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进步和进步。加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举办的力度,在志愿活动中提升奉献意识、协作意识;锤炼艰苦奋斗的作风、乐于助人的作风。(五)扶持寝室文化,实现校园文化的硬覆盖与全覆盖日常生活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大约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宿舍中度过的,所以只要紧紧抓住寝室这个阵地,通过引导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规范日常生活,不断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逐渐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从而让宿舍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大寝室文化建设也突出解决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盲区的现象,有利于消除庸俗文化在寝室、宿舍楼的传播与发展。要突破以堵为主的宿舍管理模式,实行以导为主的人性化管理。要鼓励学生们宿舍内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与传承。并以这样的文化底蕴为基础,推进书院制管理模式的深入贯彻。(六)净化网络文化,倡导网络道德当前是信息科技极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文化深刻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网络生活既是交往生活,又是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因此网络生活将是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开辟的新空间,提供新方法和新手段。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德育内容和校园文化活动的资源,这使得我们的道德教育工作有了更丰富的资料来源,也使高校道德教育工作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点,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时效性和广泛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直接和深入。另一方面,要积极防范网络文化的弊端,采取措施消除负面影响。建立一支思想敏锐、工作能力强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整合网络资源,着手解决网络技术发展的创新性与现有德育教育模式的滞后性的问题,积极构建网络阵地和网上德育工作体系。(七)建立高校校园网或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健康有益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应建立校园网或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网络安全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力求引导大学生走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我们相信,随着这些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生上网也会开始开始从单纯的个体行为转向有目的、有组织地参与活动,由被网络控制转向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 (八)要重视营造健康的网上校园文化氛围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并加强信息管理制度创新工作。网络传播从无序走向有序,网上行为应从被网络控制转向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信息化校园时代,由于信息的发布和使用没有限制,网络传播处于无序状态。学生从网络中获得的对其思想观念有影响的信息内容,远远超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内容。为了有效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三道防线:一是技术防线;二是法律、法规防线;三是思想和心理防线。这些举措的落实。使网络传播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信息管理制度创新是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品位和层次的重要保障。必须在管理理念上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样,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直线性走向立体性,从孤立走向协调;在管理方式上要充分运用、发挥网络的技术优势,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文化上要重视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而既作为管理的主体也是客体的师生,是整个信息管理制度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具有主动性的一环,要通过加强师生的网络素质教育,引导师生理性地使用、利用和创造网络资源,增强师生抵御网络文化中不良因素影响的“抗体”,掌握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权。 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只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