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春节与元宵PPT课件_第1页
我们的节日——春节与元宵PPT课件_第2页
我们的节日——春节与元宵PPT课件_第3页
我们的节日——春节与元宵PPT课件_第4页
我们的节日——春节与元宵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宝鸡长岭中学白琳琅,-,2,春节,-,3,年的故事,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每到除夕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除夕这天,人们便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来了个乞讨的老人,村里的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却说:“无妨”。婆婆无奈只得离开。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4,年的故事,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事。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5,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6,考考你春节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A辛亥革命之后B隋唐C秦朝D殷商,答案:D,-,7,春节称谓正式冠名是在辛亥革命胜利以后,明确将农历的年节称为“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真正广为流行至今。,-,8,春节的习俗,-,9,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10,腊月二十四,扫尘,-,11,腊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皇,-,12,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腊月二十六割年肉,-,13,腊月二十八,贴花花,-,14,春节习俗贴窗花,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15,莲花:代表连年,年年,每一年。鱼:代表富裕,生活有余,日子好。,把意思合起来是:,-,16,春节习俗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17,常见的年画,-,18,贴春联和门神,-,19,腊月二十九,蒸馒头,-,20,除夕,团圆,-,21,放烟花,放炮,-,22,初二回娘家,初一拜大年,-,23,逛庙会,-,24,陕西庙会,-,25,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有关春节的童谣,-,26,现代春节文化,-,27,置办年货,-,28,置办年货,-,29,卫生大扫除,-,30,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31,考考你“福”字是则指“福气”、“幸福”。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怎样贴“福”字的习俗?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A正着贴B倒着贴C反着贴,答案:B,-,32,-,33,挂灯笼,-,34,守岁,守岁:按照北方的习俗,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35,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饭要慢慢地吃,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据史书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36,年夜饭,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37,-,38,吃饺子,春节吃饺子是一项传统,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39,吃汤圆,寓意:合家欢乐团团圆圆,-,40,食年糕,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41,-,42,-,43,考考你这项习俗的名字是什么?大年初一的凌晨,天刚蒙蒙亮人们便起床了,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后(),响声震天,象征今年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农民会五谷丰登,也宣告新年开始。,答案:打开门炮,-,44,放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45,-,46,-,47,-,48,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49,拜年,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50,学会说恭喜年纪比较大的人,我们应该祝福对方();做生意的客人,我们应该祝福对方();在单位上班的客人,我们应该祝福对方()A新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升!B新年好,身体健康、生活幸福!C新年好,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答案:B、C、A,-,51,拜年,-,52,-,53,派发红包给孩子们,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请注意:在发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54,少数民族春节,白族人家,年初一大清早,全家老幼都要喝泡米花糖水,预示新的一年能过上花蜜般的甜日子。藏族人在春节前夕,家家户户的老人都把麦粒、红豆、人参果、糌粑等食物精制成一个呈圆形的喜盒,插上五色纸花,摆在室内醒目的地方,祈愿吉祥如意。,-,55,蒙古族同胞称春节为白节,正月叫白月.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蒙古包内的火炉边,年轻人先向长辈敬献辞岁酒,然后全家饱餐烤羊腿和水饺。满族同胞过春节时,家家要做血肠、煮白肉和酸菜汆白肉,主食除了高梁米、小米,最有特色的食品要数饽饽了。饽饽的品种很多,因季节不同,制法各异。春节时,做豆面饽饽,把大黄米、小黄米磨成面,加豆面蒸制而成,色黄、味香,食用时用油煎或蘸糖,香甜适口。过年时,除了饽饽,还要吃一顿辞旧迎新的鲜肉水饺。,-,56,元宵节,-,57,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58,元宵的传说,宫女元宵想念父母,东方朔便帮助她。他说火神君将用火烧城,而且最爱吃汤圆,正月十五晚上让元宵做汤圆供火神君,元宵因此见到了父母。由于元宵做的汤圆很好吃,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把正月十五这天叫做元宵节。以后每到正月十五,人人都做汤圆。,-,59,元宵节的来历,传说刘邦死后,吕后子刘盈登基为惠帝。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吕后死后,诸吕秘谋作乱,刘氏宗室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起兵讨伐,“诸吕之乱”被平定。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第子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60,元宵节习俗,赏灯吃元宵舞狮子耍龙灯猜灯谜等,-,61,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点灯敬佛的做法,就下令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以后这种佛教礼仪渐渐形成民间的盛大节日。,-,62,十五闹花灯,-,63,赏花灯,过年赏花灯习俗自古由来已久,到了北宋发展到了极致。一直流传到现在。,-,64,南京夫子庙灯会,中国最著名的灯会活动之一,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间传统活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元宵节是观灯最高潮。,-,65,吃汤圆,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始于宋朝。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由糯米制成,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元宵汤圆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66,看社火,-,67,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春秋时已经出现,是我国古代百戏的一种。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势,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来吃,给自己的腿上绑上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68,舞狮子,舞狮子起源于三国时期,有南狮和北狮之分。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保佑平安,所以逐渐形成了在重大节日舞狮子的习俗。,-,69,-,70,猜灯谜,-,71,猜灯迷,灯谜是元宵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出现在宋朝。将谜语贴在花灯上,供人们一边赏灯,一边猜迷,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含义丰富。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72,元宵节灯谜,1、飞行员(打一成语)2、内里有人(打一字)3、妇女节前夕(打一中药名)4、千年古屋(打一现代作家),老舍,三七,肉,有机可乘,-,73,我校师生参加2014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谜语大赛,-,74,层层选拔之后拿到入场券这是整个西北地区唯一的参赛队伍,-,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