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1页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2页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3页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4页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采集经济种植经济,a.主要分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种植经济,b.地域的差别?(南稻北粟),神农尝百草,思考:我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出现的?,采集经济种植经济,农业的起源,“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百草经,南方(云南米线),北方(兰州拉面),思考:为什么出现不同的饮食习惯?,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农业的起源,先人制作的可爱陶猪,6000年前的炭化稻谷,伴随着农业的发展,畜牧业逐渐发展起来,思考:两幅图能够反映出什么问题?,农业的起源,五谷:,粟,通常指稻、黍、稷、麦、豆(不同说法),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采集经济种植经济,a.主要分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种植经济,b.地域的差别?(南稻北粟),2、畜牧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c.?,二、农具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思考:说说这些农耕工具改进之处?,材料、动力方面;反映生产力的进步。,二、农具的改进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远古和商周:石、木、骨等,春秋战国:铁农具,汉代:牛耕得到广泛推广,唐代:曲辕犁(传统步犁定型),牛耕、改良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得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战国中期,铁犁用于牛耕),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翻车、筒车,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正是由于中国传统农业实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历史纵横:传统的精耕细作带来了什么?,而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路美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00-24倍。明末清初浙江嘉兴湖州地区水稻最高产量可达4-5石,比20世纪末美国加州的产量还高。,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日益完善,c.?,三、水利的完善:上古时代,大禹治水,闲时多栽树功德减天灾洪水化作甘露家园好气派大禹大禹听着你的话语怎不无限感慨大禹大禹世界本由人类来主宰来主宰2008年央视青歌赛歌曲,你可知道黄河之水天上来你可知道滔滔奔流谁主宰是谁领着百川归大海是谁把那山水巧安排一心护生灵两脚断山脉三过家门不入四千年痴心不改,水利的完善:,批准时间:2000年11月,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与都江堰,遴选标准:,年代久远、唯一留存地形复杂、生物多样因时制宜、技术高超经久不衰、利在千秋,三、水利的完善,春秋战国:都江堰等(“水旱从人”),上古时代:大禹治水,两汉之际:治黄河、坎儿井,四、耕作方式的变化,思考:商周为何需要“众人”?何时改变?,农具原始,需要协作。春秋后变化。,甲骨文“(王)大令众人曰,(xie)田。”,材料1黄梅戏天仙配中“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思考:材料1中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材料2教材P5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的描述: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材料3教材P6“阅读与思考”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晁错论贵粟疏思考:根据材料2和材料3,你能说说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吗?(3)你认为古代农民生活真的像黄梅戏描绘的那样美好吗?如何评价这种生产方式?,四、耕作方式的变化,千耦其耘,原因:农具进步、技术先进、土地私有,商周时期:,春秋以后:,农具原始大规模简单协作,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表现:男耕女织,评价,特点:,特点:,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易受天灾,战乱,苛政,土地兼并的影响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落后性: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较少商贸交流;,评价:,消极:,积极:,1.较稳定,自给自足,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2.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在封建社会前期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封建经济发展。,1.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2.比较脆弱,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3.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的交流,特别到了近代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火耕B、刀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