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_第1页
第五章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_第2页
第五章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_第3页
第五章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_第4页
第五章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培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一、污染,(一)定义是指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或培养材料上滋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使培养材料不能正常生长导致培养失败的现象。,(二)常见的菌源真菌和细菌,1、细菌污染一般在接种1-2天后即可发现,表现为培养基表面出现黏液状菌斑。,2、真菌污染一般在接种3天甚至10天以后才表现出来,主要症状是培养基上出现绒毛状菌丝,然后形成不同着色的孢子层。,(三)引起污染的原因:,1、培养基灭菌不彻底2、外植体消毒不彻底3、操作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4、无菌室和培养室环境不清洁5、操作设备及使用工具消毒不彻底,(四)预防措施,1、防止材料带菌,材料预培养。2、严格外植体灭菌。3、培养基灭菌彻底。4、严守无菌操作规程。5、各室保持良好卫生。,(五)污染原因判断,1、若污染菌类是零星分散在培养基中,则可确定是人为引起的污染。若是外植体,菌类从材料培养基以上部分长起,且发生在5天以后,则说明是材料带的内生菌。若从培养基以下开始长菌,发生时间较早,且有从里向外的趋势,则说明是切口引起的污染。,2、真菌污染后,如果已形成孢子,则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扔掉。但若是细菌污染,因此只要及时发现,将材料上部未感菌的部分剪下转接,材料仍可以用。,二、褐变(一)定义在组培过程中,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变褐死亡的现象。,1、品种:由于多酚氧化酶活性上的差异,有些品种的外植体在接种后较易褐变,而有些品种的外植体在接种后不易褐变。2、生理状态:一般来说,幼嫩的组织在接种后褐变程度并不明显,而老熟的组织在接种后褐变程度较为严重。,(二)褐化的主要原因,3、培养基成分:如浓度过高的无机盐会使褐化程度增加,细胞分裂素的水平过高也会刺激某些外植体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使褐化现象加深。4、培养条件不当:例如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培养时间过长等,均可使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提高,从而加速被培养的外植体的褐变程度。,(三)防治措施,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一般来说,最好选择生长处于旺盛的外植体。2、合适的培养条件:无机盐成分、植物生长物质水平、适宜温度、及时继代培养均可以减轻材料的褐变现象。,3、使用抗氧化剂:在培养基中,使用半胱氨酸、抗坏血酸等抗氧化剂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或减轻很多外植体的褐变现象。另外使用0105的活性炭对防止褐变也有较为明显的效果。4、连续转移:对容易褐变的材料可间隔1224小时培养后,再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这样经过连续处理710天后,褐变现象便会得到控制或大为减轻。,三、玻璃化,(一)定义在组培过程中,叶片和嫩梢呈透明或半透明水浸状的培养物称为玻璃苗。,(二)玻璃化苗的特点,1、玻璃化苗植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2、叶表面缺少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仅有海绵组织而无栅栏组织。3、体内含水量高,但干物质、叶绿素、蛋白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低。4、吸收营养与光合功能不全,分化能力大大降低,苗生长缓慢、繁殖系数大为降低,甚至死亡。5、生根困难,移栽成活率低。,(三)防治措施,1、增加培养基中的溶质水平,以降低培养基的水势;,2、减少培养基中含氮化合物的用量;,3、增加光照;,4、增加容器通风,最好进行CO2施肥,这对减轻试管苗玻璃化的现象有明显的作用;5、降低培养温度,进行变温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