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才子和韩孟诗鉴赏_第1页
十才子和韩孟诗鉴赏_第2页
十才子和韩孟诗鉴赏_第3页
十才子和韩孟诗鉴赏_第4页
十才子和韩孟诗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宋词鉴赏,第六章十才子和韩孟诗,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一、诗人心态的转变二、大历十才子及其他诗人(一)、大历十才子(二)、钱起(三)、卢纶(四)、韩翃(五)、李益(六)、韦应物(七)、刘长卿三、大历诗风,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大历诗风诗人心态的转变大历(766年-779年)唐代宗李豫年号。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唐肃宗长子。封广平王,唐朝第八位皇帝,(762年779年在位),在位17年,享年54岁大历十才子姚合极玄集: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大历诗风诗人心态的转变,这些诗人的大多数,青少年时期是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使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失去了盛唐士人的昂扬精神风貌。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气势,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遂露出中唐面目。,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大历诗人大历十才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大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漓。风调相高,稍趋浮响,升降之关,十子实为之职志。”,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大历诗风诗人心态的转变“年少逢胡乱,时平似梦中。梨园几人在,应是涕无穷”(戎昱八月十五日)“白发壮心死,愁看国步移。关山惨无色,亲爱忽惊离”(钱起銮驾避狄岁寄别韩云卿),韦应物寄畅当“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钱起送傅管记赴蜀军“勤君用却龙泉剑,莫负平生国士恩”戎昱上湖南崔中丞“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钱起送崔校书从军“宁唯玉剑报知己,更有龙韬佐师律”,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大历诗风诗人心态的转变“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疏空掩门”(韦应物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野人本自不求名,欲向山中过一生”(顾况题明霞台)“愿向空门里,修持比画龙”(耿湋晚秋宿裴员外寺院),钱起,钱起(751年前后在世),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其诗以五言为主,自称“五言长城”,又与郎士元齐名,齐名“钱郎”。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音律和谐,时有佳句。钱起当时诗名很盛,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其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大历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曹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赏析,从诗题“省试”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试帖诗。“湘灵鼓瑟”这个题目,是从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句中摘出来的。开头两句,赞扬湘灵善于鼓瑟。这叫破题。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上文已经把湘灵鼓瑟描写得淋漓尽致了。诗人笔锋一转,直指美丽而神秘的湘江女神,真可说是神来之笔。更具神韵的是,“人不见”以后却以“江上数峰青”收结。由湘灵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让人回到了现实世界,试帖诗的范本。,试帖诗有种种限制,往往束缚了士人的才思。钱起却不然,他驰骋想象,上天入地。无形的乐声,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形象的表现大中十二年(858),举行进士考试,唐宣宗问考官李藩:试帖诗如有重复的字能否录取?李藩答道:昔年钱起试湘灵鼓瑟就有重复的字,偶然也可破例吧。大中十二年离钱起考试的天宝十载,已经百年,钱起此诗仍是公认的试帖诗的范本。,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员外(钱起)诗体格新奇,理致清瞻。.文宗右丞(王维)许以高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大历诗人卢纶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卢纶的诗,早年即以“舟人夜语觉潮生”为人称道。直至垂暮之年,文学才华也未消歇,塞下曲成为诗歌史上的千古名作。他的是诗多为赠答唱和、送别陪宴之作,因后长期居军幕,所作边塞诗多慷慨雄壮之音,颇有名作传世。在大历十才子中,去世最晚,所以对改变当时文体、诗风的影响也就最大。,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卢纶塞下曲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其三:月照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大历诗人韩翃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寒食;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前两天(一说前一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俗家家禁火,只吃冷食。故称寒食节。2五侯:旧说一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本诗中泛指贵幸宠臣。据孟棨本事诗载:唐德宗很欣赏韩翃此诗,特意赐予他“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又据唐音癸笺载:“韩员外(翃)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大历诗人李益李益的诗,按题材分,有边塞诗、妇女诗、咏怀诗、山水诗、酬赠诗几类,以边塞诗的成就为最高。从军诗序说:“吾自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思。或军中酒酣,塞上兵寝,投剑秉笔,散怀于斯文,率皆出乎慷慨意气。”,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大历诗人李益按内容说,他的边塞诗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叙写边塞战争的实际第二类主要是抒写诗人自己的从军生活和壮烈情怀。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第三类是描写边塞风光和日常生活的。“远见平原上,翻身向暮云”(观骑射)的情趣“微月东南上戍楼,琵琶起舞锦缠头”(夜宴观石将军舞)的欢乐,“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塞下曲四首之一)的优美景色,大历诗人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qi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大历诗人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大历诗人韦应物韦应物(737约790),京兆万年人15岁时三卫近侍。广德元年(763)出任洛阳丞,大历十年(775)前后又出任京兆府功曹参军,建中、兴元年间任滁州刺史,后改任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后人称他为“韦苏州”。,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大历诗人韦应物睢阳感怀、长安道、贵游行钱雍聿之潞州谒李中丞:“酒酣拔剑舞,慷慨送子行。驱马涉大河,日暮怀洛京。前登太行路,志士亦未平。”寄畅当:“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大历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底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大历诗人刘长卿刘长卿(约726约787),字文房,先世湖北宜城人,但他生于洛阳。德宗即位后,擢为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德宗李适建中元年(780)贞元二十一年(805)唐德宗李适(),天宝元年(742)生于长安。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代宗即位之初,李适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肩负起与安史叛军余孽最后决战的使命。,德宗的四大矛盾,矛盾之一:由即位之初信任宰相演变为对大臣的猜忌,并形成了拒谏饰非、刚愎自用的性格。朝廷之上频频发生人事变动,尤其是频繁地更换宰相,人事的纷争使德宗徒有宏图壮志,而不能实现救国兴邦。矛盾之二:由武力削藩转而变为对藩镇姑息。矛盾之三:对内廷宦官由即位之初的“疏斥”转而变为后来的委重,以宦官掌握神策禁军和担任监军成为制度。矛盾之四:由即位初期的节俭和禁止各地进献转变为喜欢财物与大肆聚敛。,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一节大历诗风,大历诗人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倚棹zho停船。阖闾hl城:苏州)水国春寒阴复晴。(水国:水乡。阴复晴:忽阴忽晴)细雨湿衣看不见,(此句指言谈畅快,不觉湿衣)闲花落地听无声。(默默相对,以物静衬心不静。闲花:静静的花)日斜江上孤帆影,(想象朋友在路上的孤单)草绿湖南万里情。(想象朋友在万里之外思念亲朋)君去若逢相识问。(逢:碰到人。)青袍今已误儒生。(青袍:小官。儒生:作者自称),1、阖闾城:即苏州城。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阖闾hl所筑。故以吴王阖闾(夫差的爸爸)代苏州城。2、青袍:又称青衿,唐朝服饰制度,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作者被贬为南巴尉,属从九品下,正好服青。“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二句非常有名,刘逸生解释为主客谈笑入神,偶然才发现雨已湿衣花已落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这是写作者想象中的景象,苍凉的傍晚惨淡的夕阳中,孤帆(自己的船或严士元的船)远去,前程的忧愁失望远行的寂寞都在其中;湖南的绿草伸向无边,必将会引起对故乡亲朋的思念。,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韩愈的散文一、韩愈的生平二、韩愈的文学理论三、韩文的内容四、韩文的艺术成就,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韩文韩愈生平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二年(786),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贞元八年(792博学宏辞科的考试,贞元十二年(796),韩愈参加宣武节度使董晋的幕府,到了汴州,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韩文韩愈生平贞元十七年(801)到京城听从调选,次年春授四门博士。贞元十九年(803),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连州阳山做县令。顺宗即位(805),他改任江陵法曹参军。宪宗元和元年(806),他自江陵召拜为国子监博士,,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韩文韩愈生平元和九年转考功郎中,任史馆修撰。元和十二年,他参加平定淮西之役因功迁为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谏迎佛骨潮州刺史,后改授袁州剌史。次年正月,穆宗继位,召拜韩愈为国子监祭酒,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韩文韩愈生平长庆元年(821)转为兵部侍郎。次年,他前往镇州宣慰叛军长庆四年(824)病逝,官终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集。,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韩文韩愈文学主张1、文道合一,以道为主2、师法先秦,兼取诸家3、反对因袭,强调创新4、加强修养,为文养气5、不平则鸣,抒写真情6、务去陈言,文从字顺。7、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韩文韩文的主要内容论说文叙事文抒情文书信和赠序文,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韩文韩文的艺术成就1、散文语汇的创新2、注重句式的变化3、注意文章的结构布局。4、韩文风格:闳中肆外,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韩文韩文的艺术成就送穷文写鬼“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石鼎联句诗序写人“白须黑面,长颈而高结”,进学解写治学“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送廖道士序写山气“蜿蟺扶舆,磅礴而郁积”,,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柳宗元的散文一、柳宗元的生平与思想二、柳宗元的文学理论三、柳宗元的散文内容与艺术成就,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柳文柳宗元生平与思想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21岁中进士。诗歌存140多首“王、孟、韦、柳”唐顺宗即位后,柳宗元和王叔文、刘禹锡等人积极倡导革新运动,由于遭到旧官僚与宦官的联合反攻,革新运动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人。后来他们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有人主张起用他们,但终因当时的皇帝怨恨未消,再加上奸臣小人的谗言,他们五人又一次被贬为边州刺史。柳宗元被贬作柳州刺史、其余四人分别被贬作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唐顺宗李诵,在唐朝的皇帝中,顺宗是特征颇为鲜明的一位。第一,位居储君时间最长。顺宗是以长子被立为皇太子,由于父亲德宗在位时间长,他做太子的时间长达26年。第二,在位时间最短。顺宗在位期间,没有以皇帝身份过一个新年。即位当年的新年,他就已经是太上皇了。他儿子宪宗当上皇帝。算起来,顺宗在位时间还不足200天第三,顺宗在如此短暂的帝王生涯中,是历史上所有皇帝中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了。第四,“永贞”变法。,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柳文柳宗元的文学理论与韩愈相似之处1、文者以明道2、批判骈文,推崇古文与韩愈不同之处1、重直露与重含蓄2、重语言形式与重内涵,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柳文柳宗元的文学理论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辞之传于世者,必由于书。道假辞而明,辞假书而传,要之之道而已耳。”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辅时及物”,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柳文柳宗元的文学理论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柳文柳文的内容及艺术成就1、议论文2、寓言3、传记文与抒情文4、山水游记,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柳文的内容及艺术成就议论文一是议论文逻辑谨严,文笔犀利而流畅。二是正话反说三是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柳文的内容及艺术成就山水游记(1)凄神寒骨,寄慨遥深。(2)自然美的细腻摹写。(3)语言清新秀美,简洁生动。,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二节韩柳古文革新,柳文的内容及艺术成就山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滢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一、韩孟诗派的形成和文学主张二、韩愈的诗歌三、孟郊四、贾岛五、柳宗元的诗歌,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韩孟诗派的形成及文学主张韩愈、孟郊、卢仝、李贺、马异、刘叉、贾岛、张籍、李翱、皇甫湜,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韩孟诗派的形成及文学主张不平则鸣说。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笔补造化说。李贺高轩过:“笔补造化天无功。”,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韩孟诗派的形成及文学主张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兴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有贾岛、卢仝等人。他们强调“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其诗以深险怪诞为特征,追求新奇,以丑怪为美,崇尚古拙。,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韩孟诗派的形成及文学主张郊寒岛瘦:指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风。宋苏轼祭柳子玉文云:“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二人均以“苦吟”著称,多作穷苦之词,风格清峭瘦硬,故苏轼评之为“郊寒岛瘦”。,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韩愈的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谏佛骨表,韩愈谏佛骨表是一篇正气凛然的名文。文中说:“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褛以观,升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香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骨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山石艺术特色,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此诗虽追步杜甫,但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张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诗人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韩愈的诗歌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j1.马嚼子,:“是犹以而御駻突。”2.马笼头。3.牵制;束缚!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山石赏析,这首诗为传统的纪游诗开拓了新领域,它汲取了山水游记的特点,按照行程的顺序叙写游踪。手法巧妙。虽说是逐层叙写,仍经过严格的选择和经心的提炼。如从“黄昏到寺”到就寝之前,摄入镜头的,却只有“蝙蝠飞”、“芭蕉叶大栀子肥”、寺僧陪看壁画和“铺床拂席置羹饭”等殷勤款待的情景,因为这体现了山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新雨足”表明大地的一切刚经过雨水的滋润和洗涤;赞赏“芭蕉叶大栀子肥”,带着它们在雨后日暮之时所特有的光感、湿度和色调,呈现于读者眼前。,山石的影响,这篇诗,极受后人重视,影响深远。苏轼与友人游南溪,解衣濯足,朗诵山石,依照原韵,作诗抒怀。他还写过一首七绝:“荦确何人似退之,意行无路欲从谁?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诗。”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他说:“予尝从先生学,问作诗究竟当如何?先生举秦少游春雨诗为证,并云:此诗非不工,若以退之芭蕉叶大栀子肥之句校之,则春雨为妇人语矣。”可见此诗气势遒劲,风格壮美,一直为后人所称道。,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韩愈的诗歌诗歌特色1、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求生,因难见巧。2、善于描写丑陋、恐怖、怪奇的形象,蓄意追求狠重、奇险的境界。3、善于用写赋的方法来作诗,铺张罗列,穷形尽相,气势雄放。4、在诗中运用散文化的句式和古文章法,以议论入诗,表现出以文为诗的特点,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韩愈的诗歌诗歌特色“突起莫间簉”、“诋讦陷乾窦”、“达枿壮复奏”(南山诗);“千以高山遮,万以远水隔”(路旁堠)。,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韩愈的诗歌诗歌特色陆浑山火和皇甫湜sh形容水清见底用其韵“天跳地踔踔chu1.跳,跳跃:厉(喻精神振奋,如“风发”)。2.超越:远(遥远)。”、“神焦鬼烂”孟东野失子:“鸱枭啄母脑,母死子始蕃。蝮f蛇生子时,坼裂肝与肠。”答柳柳州食虾蟆,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韩愈的诗歌诗歌特色“寿春属县有安丰,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嗟哉董生行)招杨之罘像简帖,送区弘南归像赠序,山石像游记,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像寓言志怪,寄卢仝像传纪,华山女像传奇小说。,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属浙江)人。早年屡试不第,46岁方中进士第,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50岁任溧阳尉。56岁时作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孟郊再下第:“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春风得意马蹄疾,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zh言卷三)。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g今年新先辈书此奉贺)。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诗人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孟郊韩愈醉留东野:“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低头拜东野,愿得始终如駏蛩。j驉(x)形似骡,可供乘骑的兽东野不回头,有如寸莛tng草本植物的茎撞巨钟。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孟郊寒地百姓吟、织妇词长安旅情:“尽说青云路,有足皆可至。我马亦四蹄,出门似无地。”长安羁旅行:“万物皆及时,独余不及春。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孟郊“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承颜自俯仰,有泪不敢流。默默寸心中,朝愁续暮愁。”(卧病)“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时,四壁风入衣。”(秋怀其四),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6.3.3孟郊秋怀其二:“冷露滴梦破,秋风梳骨寒。席上印病纹,肠中转愁盘”长安羁旅行:“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孟郊韩愈“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o古同“傲”,傲慢。敷柔肆纡余,奋猛卷海潦。”(荐士)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贾岛(779843),字浪仙,范阳(今属北京市)人。当过和尚,一说是当官前,一说是当官后。唐文宗时任长江(今四川蓬溪县)主簿,死于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任上。,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贾岛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刀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第六章中唐诗文第三节韩孟诗派及其他诗人,贾岛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忆江上吴处士)此诗是为忆念一位到福建一带去的姓吴的朋友而作。“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是贾岛的名句。如宋代周邦彦齐天乐词中的“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元代白朴梧桐雨杂剧中的“伤心故园,西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