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全文)_第1页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全文)_第2页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全文)_第3页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全文)_第4页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全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全文)/typenews.asp?id=253录入:梁甜来源:地区科2010-9-30人气:471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与重要意义一、现状基础二、机遇与挑战三、重要意义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战略定位四、重点任务五、发展目标第三章产业发展及布局一、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工业发展四、服务业发展五、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六、产业布局第四章基础设施建设一、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五章区域空间布局与统筹城乡发展一、城镇空间布局:两纵两横二、中心城市定位:一主两副三、小城镇发展:抓重点带一般四、新农村建设:推进三个集中第六章长江岸线利用与保护一、岸线资源综合评价二、利用与保护现状三、利用与保护规划第七章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一、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第八章社会事业发展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二、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三、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五、建设和谐文化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第九章体制机制创新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三、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第十章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一、着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二、突出园区建设,构建开发平台三、营造良好环境,承接产业转移四、发挥区位优势,开展区域合作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二、加强项目策划工作三、出台产业发展政策四、制定人口集聚政策五、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六、健全财税金融政策七、优化科教人才环境八、强化责任目标管理附表:湖北长江经济带2008年分县市经济发展状况附件:咸宁长江经济带项目库前言一、规划依据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鄂发200915号)中“沿江各市(州)相应编制本地相关规划”的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决定,特编制本规划及咸宁长江经济带项目库。本规划编制的法律法规和上位规划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征求意见稿)长江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送审稿)湖北长江河道岸线规划(送审稿)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空间、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五个专项规划。本规划编制所参考的关联规划有:咸宁市“十一五”规划及其中期评估报告等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经济社会、土地、水利、生态等发展规划等。二、规划范围咸宁市区、赤壁市、嘉鱼县行政区域范围,共4243.8平方公里。三、规划时限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近中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第一章规划背景与重要意义一、现状基础(一)基本情况咸宁长江经济带是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3个县市区构成,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属武汉城市圈“1小时交通圈”范围。北靠武汉大都市,东与黄石大冶、阳新接壤,西北与荆州洪湖隔江相望,西南临近洞庭岳阳。为南北要冲,东西节点,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2008年咸宁长江经济带总人口147.68万,分别占全市和湖北长江经济带总人口的51.24%、8.38%;面积4243.8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和湖北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的43%、7.86%;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32亿元,分别占全市和湖北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的74.4%、3.79%;拥有长江岸线121.7公里,占全省长江岸线总长的11.45%。表1咸宁长江经济带概况(2008)县市区年末总人口(万人)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亿元)长江岸线长度(公里)咸安区59.521503.899.240赤壁市51.261723102.1612.4嘉鱼县36.9101759.92109.3合计147.684243.8261.32121.7(二)资源条件一是气候与水资源。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水资源丰沛,区域内河流众多。除长江干流外,主要有淦水、陆水、金水三大水系,汇纳众多中小河流。年平均降雨量达1516.3毫米。二是土地矿产资源。咸宁长江经济带地势南高北低,地貌以冲积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为主。目前国土开发强度较低,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近年来,全市共整理出可耕地15万亩,约占全省的一半,咸宁低岗丘陵占有量居全省第一,为咸宁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富集,目前已发现矿产37种之多。地热、金、石灰石、煤、锰和钒等储量较大。三是岸线资源。咸宁长江经济带长江岸线达120多公里,利用率大大低于武汉岸线的开发程度。咸宁港作为武汉新港的组成部分,开发潜力巨大。同时,陆水河及陆水水库岸线资源可开发程度也较高。四是物产资源。森林覆盖面积达52%,境内拥有珍稀名贵树种和我国特产树种达30多种;还是闻名全国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温泉之乡”,被原国家林业部列为国家花卉基地。五是旅游资源。咸宁长江经济带素有“三国赤壁故地”、“中国温泉之乡”的美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资源构成类型丰富,涵盖了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表中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与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全部八大主类,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三)基础设施概况1交通基础设施港口航道。咸宁长江经济带现有嘉鱼港和赤壁港两个港口。嘉鱼港为湖北省重要港口,现辖5个港区,共有码头36个:潘家湾港区6个、鱼岳港区9个、石矶头港区7个、陆溪口港区4个和簰洲港区10个。赤壁港现辖4个港区,共有码头16个:长江赤壁港区8个、陆水河蒲圻港区2个、陆水湖大坝港区5个和新店河铁山咀港区1个。目前,咸宁港(嘉鱼港+赤壁港)已纳入武汉新港的规划范围,正积极推进港口的整合与改造,建设葛洲坝水泥专用码头、核电重件货物码头等多个专用码头。公路及铁路。经过境内的公路主要包括107国道、武咸快速通道(一级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和大广高速公路。铁路主要有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和武咸城际铁路。还有规划中的咸宁至灵乡铁路,咸宁至宜春铁路。2能源、信息及水利基础设施能源基础方面,有国家重点项目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输油管道、西电东送80万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能源。信息设施方面,2008年固定电话用户28.7万户,移动电话50.4万户,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4.3亿元。在长江堤防建设方面,1998年大洪水之后进行了大规模建设,现有的105.788公里长江堤防已达到了防御1954年洪水的标准。(四)经济社会概况1经济发展咸宁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较快,在湖北长江经济带居中上游水平。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达88.8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3.88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9亿元。农业基础良好,形成了以水稻、蔬菜、油菜、茶叶、油茶和苎麻等种植业为主,林业和养殖业全面发展的格局;工业发展形成了以纺织服装、森工造纸、冶金建材、食品饮料为主的支柱产业和化工医药、高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服务业以旅游业为主,商贸物流、文化产业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08年咸宁长江经济带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9.445.834.8,优于咸宁市的整体水平(见图1-1)。图1-1咸宁长江经济带与咸宁市产业结构比较咸宁长江经济带产业园区建设力度较大,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正在形成。通过推广园中园、园外园、一区多园等模式,已建设武汉东湖高新区咸宁工业园、武汉经济开发区咸宁工业园、湖北咸宁广东工业园、台商(咸宁)工业园等园区,正在策划咸宁临江临港工业园和物流园等园区。2008年以来,咸宁长江经济带通过园区招商成效显著,吸引投资增速在全省和湖北长江经济带名列前茅。2社会发展咸宁长江经济带教育事业稳定发展,拥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在校学生3.07万人,中职教育发展形势良好。科技事业发展较快,“三项经费”稳步增长。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拥有图书馆4个,文化站36个,广播覆盖率98%,电视人口覆盖率97%。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有新发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82.87万人。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71,控制在计划值以内。3.生态城市建设2004年,咸宁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生态城市。其生态环境在湖北省内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常年稳定在52以下,达到级, , 质量标准;水污染程度较轻,江河湖泊水质良好,土壤种类繁多,生物和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与湖北长, 江经济带其他市比较,咸宁长江经济带人口密度较低,对自然环境的压力较小,生态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吸引不少武汉及其他地区市民来观光旅游甚至购置第二住宅。二、机遇与挑战(一)机遇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新浪潮。当前,国际资本转移和沿海产业转移的两大浪潮加速推进,在中国内陆地区汇合,呈现出规模扩大、范围拓宽、层次提升的强劲势头。咸宁长江经济带可以抓住机遇,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和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充分考虑资源、生态等方面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主动承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来推动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宏观经济政策的新调整。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为扩大内需,中央改变了长期实行的财政、货币双紧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中央和省扩大内需的政策为咸宁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一批重大的产业及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和提前实施,如投资将达650亿元的“内陆首核”咸宁核电站,投资87亿元的赤壁火电二期,投资超过160亿元晨鸣百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投资过100亿元的武广高速铁路咸宁段、杭瑞高速咸宁段等。这些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咸宁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将会直接拉动咸宁经济快速起飞。国家区域政策的新完善。十七大要求“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咸宁长江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将是我国今后工业化、城市化的主战场之一,其聚集人口和经济的功能将会越来越明显地得到体现。今年9月国务院原则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正式提出建设“湖南、湖北、江西城市群”,即长江中游城市群。由于在这个城市群中居于三省交界处,咸宁的区位优势立即凸显,由过去武汉城市圈的边缘地区转变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区。为了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形成,国家将在省际间较为密集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给咸宁加快发展带来新的良机。武汉城市圈的新建设。咸宁整体属于武汉城市圈。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奋斗目标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市圈内“五个一体化”(即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城市建设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上升为构建“两型”社会,为全国提供试验示范。武汉城市圈由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掀起新的建设高潮。仅列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点启动项目就有177项,投资总规模近13000亿元。众多项目直接惠及咸宁。如启动了投资过100亿元的武咸城际铁路建设,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的武汉新港已正式将咸宁港纳入其中,还有中部职教城的成功申报并获得省财政专项资助等。武汉城市圈的新建设,给咸宁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新开发。2008年12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战略部署,在全省形成以武汉市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区域发展”新格局。与上一轮开放开发的空间范围相比,湖北长江经济带唯一增加了咸宁市区,这为咸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我国国土开发正进入沿海沿江并重新时代,咸宁抢乘长江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巨轮,借船出海,借水行舟,借势发力,强势推进,用“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培植增长板块,努力为湖北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做出贡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的新地位。咸宁市是湖北省委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所辖的赤壁市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同志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中央、省委试点的落户,极大地提高了咸宁的地位。不仅促成了一批重大项目,而且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咸宁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全市上下洋溢着一个“想干事、干大事”的氛围,充满昂扬向上的斗志,为咸宁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障、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挑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任务十分艰巨。伴随着全国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咸宁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型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第一,由于受产业升级规律的支配,靠农业发展的出路已经越来越窄。目前,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大,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任务还十分艰巨。第二,工业结构调整面临较多制约,原有传统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企业依赖资源消耗进行粗放式生产经营,发展生态工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又因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及市场基础不够,还面临一定的挑战。第三,服务业发展以旅游业为主,而旅游业亟需上档升级;其他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业、服务外包业等发展还很不够。第四,城镇化水平不高。突出表现为,与省内其他地级城市相比,中心城区规模不大,城市首位度明显偏低;咸宁长江经济带城镇近年来道路、供水、供电、排污、治污等虽然发展很快,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城市、区域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武汉城市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在给咸宁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城市间、区域间激烈的竞争。第一,虽然咸宁可以在大武汉扩散效应下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短期内也可能受到大武汉的强力冲击,出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企业等在一定时期内向大武汉集聚的趋势。第二,虽然咸宁市与武汉、黄石、鄂州相比具有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但与省内其他城市比如黄冈、宜昌等在物产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形成了竞争态势。如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就与省内不少地区存在竞争关系,仅从“三国文化”旅游方面来看,位于湖北地区的三国遗址就有140多处,分布在全省多数市州,各地都在打“三国”牌,竞争十分激烈。第三,在与省内外相邻大城市竞争中,地位稍逊一筹。由于咸宁基础薄弱,既不是国家级的增长中心,也不是省级增长极。而邻近的几个城市地位相对较高,岳阳被定位为湖南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九江被定位为江西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而本省的黄石市则被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受这些城市的挤压,咸宁市发展空间的拓展面临较大的挑战。维护生态安全责任十分重大。虽然咸宁长江经济带的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但有些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或短期内难以再生资源,是很多企业直接投资开发利用的主要原料,比如森林资源等。经济的加速发展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咸宁长江经济带资源保护难度加大,生态安全面临挑战。三、重要意义推进“两型”社会发展。咸宁长江经济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对于探索两型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2008年7月,咸宁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科学发展目标,即通过几年的努力达到“五个一”目标:全市GDP达到1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中心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咸宁长江经济带是咸宁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部分,加快开放开发,有利于提升咸宁整体竞争力,加速实现鄂南经济强市发展目标。再经过两个五年规划,舞动咸宁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带动全市的经济建设提速,在鄂南崛起“核电新城”和旅游名城,赶超赣北重镇九江、湘北重镇岳阳,形成咸宁、岳阳、九江的“三足鼎立”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依托“黄金水道”,充分发挥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健全对外开放体系,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与水平,进一步推动外贸出口,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以长江为纽带推动与沿江其他城市的紧密合作,加快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积极解决咸宁经济外向度偏低的问题,探索以内需拉动和外贸出口“双轮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以港口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整合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经济资源,打破行政区划束缚,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咸宁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质量标准;水污染程度较轻,江河湖泊水质良好,土壤种类繁多,生物和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与湖北长, 江经济带其他市比较,咸宁长江经济带人口密度较低,对自然环境的压力较小,生态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吸引不少武汉及其他地区市民来观光旅游甚至购置第二住宅。二、机遇与挑战(一)机遇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新浪潮。当前,国际资本转移和沿海产业转移的两大浪潮加速推进,在中国内陆地区汇合,呈现出规模扩大、范围拓宽、层次提升的强劲势头。咸宁长江经济带可以抓住机遇,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和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充分考虑资源、生态等方面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主动承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来推动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宏观经济政策的新调整。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为扩大内需,中央改变了长期实行的财政、货币双紧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中央和省扩大内需的政策为咸宁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一批重大的产业及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和提前实施,如投资将达650亿元的“内陆首核”咸宁核电站,投资87亿元的赤壁火电二期,投资超过160亿元晨鸣百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投资过100亿元的武广高速铁路咸宁段、杭瑞高速咸宁段等。这些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咸宁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将会直接拉动咸宁经济快速起飞。国家区域政策的新完善。十七大要求“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咸宁长江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将是我国今后工业化、城市化的主战场之一,其聚集人口和经济的功能将会越来越明显地得到体现。今年9月国务院原则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正式提出建设“湖南、湖北、江西城市群”,即长江中游城市群。由于在这个城市群中居于三省交界处,咸宁的区位优势立即凸显,由过去武汉城市圈的边缘地区转变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区。为了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形成,国家将在省际间较为密集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给咸宁加快发展带来新的良机。武汉城市圈的新建设。咸宁整体属于武汉城市圈。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奋斗目标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市圈内“五个一体化”(即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城市建设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上升为构建“两型”社会,为全国提供试验示范。武汉城市圈由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掀起新的建设高潮。仅列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点启动项目就有177项,投资总规模近13000亿元。众多项目直接惠及咸宁。如启动了投资过100亿元的武咸城际铁路建设,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的武汉新港已正式将咸宁港纳入其中,还有中部职教城的成功申报并获得省财政专项资助等。武汉城市圈的新建设,给咸宁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新开发。2008年12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战略部署,在全省形成以武汉市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区域发展”新格局。与上一轮开放开发的空间范围相比,湖北长江经济带唯一增加了咸宁市区,这为咸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我国国土开发正进入沿海沿江并重新时代,咸宁抢乘长江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巨轮,借船出海,借水行舟,借势发力,强势推进,用“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培植增长板块,努力为湖北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做出贡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的新地位。咸宁市是湖北省委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所辖的赤壁市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同志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中央、省委试点的落户,极大地提高了咸宁的地位。不仅促成了一批重大项目,而且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咸宁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全市上下洋溢着一个“想干事、干大事”的氛围,充满昂扬向上的斗志,为咸宁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障、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挑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任务十分艰巨。伴随着全国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咸宁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型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第一,由于受产业升级规律的支配,靠农业发展的出路已经越来越窄。目前,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大,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任务还十分艰巨。第二,工业结构调整面临较多制约,原有传统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企业依赖资源消耗进行粗放式生产经营,发展生态工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又因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及市场基础不够,还面临一定的挑战。第三,服务业发展以旅游业为主,而旅游业亟需上档升级;其他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业、服务外包业等发展还很不够。第四,城镇化水平不高。突出表现为,与省内其他地级城市相比,中心城区规模不大,城市首位度明显偏低;咸宁长江经济带城镇近年来道路、供水、供电、排污、治污等虽然发展很快,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城市、区域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武汉城市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在给咸宁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城市间、区域间激烈的竞争。第一,虽然咸宁可以在大武汉扩散效应下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短期内也可能受到大武汉的强力冲击,出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企业等在一定时期内向大武汉集聚的趋势。第二,虽然咸宁市与武汉、黄石、鄂州相比具有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但与省内其他城市比如黄冈、宜昌等在物产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形成了竞争态势。如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就与省内不少地区存在竞争关系,仅从“三国文化”旅游方面来看,位于湖北地区的三国遗址就有140多处,分布在全省多数市州,各地都在打“三国”牌,竞争十分激烈。第三,在与省内外相邻大城市竞争中,地位稍逊一筹。由于咸宁基础薄弱,既不是国家级的增长中心,也不是省级增长极。而邻近的几个城市地位相对较高,岳阳被定位为湖南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九江被定位为江西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而本省的黄石市则被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受这些城市的挤压,咸宁市发展空间的拓展面临较大的挑战。维护生态安全责任十分重大。虽然咸宁长江经济带的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但有些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或短期内难以再生资源,是很多企业直接投资开发利用的主要原料,比如森林资源等。经济的加速发展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咸宁长江经济带资源保护难度加大,生态安全面临挑战。三、重要意义推进“两型”社会发展。咸宁长江经济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对于探索两型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2008年7月,咸宁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科学发展目标,即通过几年的努力达到“五个一”目标:全市GDP达到1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中心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咸宁长江经济带是咸宁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部分,加快开放开发,有利于提升咸宁整体竞争力,加速实现鄂南经济强市发展目标。再经过两个五年规划,舞动咸宁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带动全市的经济建设提速,在鄂南崛起“核电新城”和旅游名城,赶超赣北重镇九江、湘北重镇岳阳,形成咸宁、岳阳、九江的“三足鼎立”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依托“黄金水道”,充分发挥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健全对外开放体系,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与水平,进一步推动外贸出口,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以长江为纽带推动与沿江其他城市的紧密合作,加快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积极解决咸宁经济外向度偏低的问题,探索以内需拉动和外贸出口“双轮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以港口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整合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经济资源,打破行政区划束缚,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咸宁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总体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要求和部署,以发挥水资源优势为基础,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凸显区域特色,抢抓发展机遇,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实现咸宁长江经济带跨越式发展。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以水为先。大力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努力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优势,科学利用水资源和岸线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建设,培育水文化,努力实现人水和谐。 基础先行、重点突破。加快长江航道治理和港口建设,搞好铁路、高等级公路和物流配套设施建设,构建适应咸宁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和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要求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产业支撑,聚集推动。树立“产业兴带”的战略思想,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产业延伸、配套、集成为途径,以企业兼并、重组等为手段,以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紧扣流域经济“点、轴、段”式开放开发的特点,以咸宁市区为核心,以长江干流为发展主轴,引导生产要素集约利用、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各区段的有机联系,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 整体规划、有序开发。统筹考虑自然、经济、技术、社会等因素,整体规划咸宁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咸宁市区为主中心,以赤壁市区和嘉鱼城区为副中心,有序地推进开放开发,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区域联动、开放合作。加强与其他地区联动开发,互动发展。统筹谋划咸宁长江经济带和南三县的产业整体布局,促进资源整合,推进要素集成,实现优势聚集。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和沿海发达地区等地的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三、战略定位 咸宁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为“四区一枢纽一中心”: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全国最宜居的生态区,中西部核产业先行区,长江中游现代临港经济区,中部区域性的重要交通枢纽,华中地区休闲养老中心。 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国务院要求包括咸宁在内的武汉城市圈,要建设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咸宁长江经济要围绕建设“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总目标,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和武汉城市圈最具活力的“两型”产业基地。摆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全国性的“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全国最宜居的生态区。主城区按照“南控北拓,西优东进”的原则,向武汉发展,朝长江拓展。以“五城一区”(即温泉旅游生态新城、开发区生态工业新城、梓山湖生态科技新城、咸安新城、中部职教新城和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为重点,不断优化空间开发结构。充分发挥山水人文优势,建设宜居宜业的国家级“山水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国家低碳经济试验区”。同时,科学管理城市,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完善城镇体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将咸宁长江经济带率先建成长江中游地区生态城市群和全国最宜居的生态区。 中西部核产业先行区。利用中国内陆首个核电站落户咸宁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建设“咸宁中国核谷”,大力发展核产业,尤其是突破性地发展非动力核产业。利用优越的生态条件和核电产业基础以及毗邻武汉大都市的地缘优势,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入驻咸宁核产业园,开展核研发,形成和延长产业链,将咸宁长江经济带建成中西部地区核产业先行区。 长江中游现代临港经济区。策划市县区共同开发,依托临江港口,打造临江港区,建设临港工业园区和临江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冶金、建材、食品饮料、热电、纺织、造纸、船舶、舟桥等涉水产业,从而形成沿江产业集群,进而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地区现代化的临港经济区,并为咸宁成为国家规划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之一作出积极贡献。 中部区域性的重要交通枢纽。以打造南北交通快速通道为主轴,尽快形成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个改革试验区快速通道的无缝对接,加速构筑以咸宁为轴心的现代交通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强化东西交通引入线,为构建中部综合交通枢纽提供支撑。重点加强省内、省际主要经济区之间和主要旅游景区的连接,形成向北中原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向南到达珠三角经济圈、向西到成渝城市群、向东到长三角经济圈的12小时交通圈,把咸宁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华中地区休闲养老中心。二十一世纪,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利用咸宁是闻名全国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温泉之乡”及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全国宜居城市,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地热资源丰富,区位、交通条件优越等优势,以温泉为中心,依托咸宁学院、咸宁市卫生学校,培养为老年人服务专业人才,建设一批老年公寓,吸纳华中地区老年人来休闲养老,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休闲养老中心。四、重点任务 咸宁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点任务,主要是着力解决“四个不够”的问题。一是着力解决发展不够的问题。强化产业支撑,培植壮大支柱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步伐,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强化项目带动,着力推动项目建设,强化园区承载,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好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加快项目集聚。 二是着力解决水资源优势发挥不够的问题。目前,咸宁长江岸线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城市防洪仍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城市防洪工程尚未建成;中小河流属山溪性河流,淤积严重,一些城镇等重要河段防洪仍存在较大隐患。要下大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真正发展咸宁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是着力解决城乡协调发展不够的问题。坚持“一主三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发展现代农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城市建设,搞好城镇体系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经济和人口向城镇集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是解决发展活力不够的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 五、发展目标 (一)近中期目标到2015年,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地区生产总值预期达到780亿元,年均增长16.9%。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60.430.6。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人均GDP突破40000元,城镇化水平达到57%。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削减,主要能耗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内先进水平;重点水系,江河湖泊水质良好,把咸宁建成武汉城市圈生态城市和环境模范城市。 (二)远期目标到2020年,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70亿元,各种功能协调的产业带基本形成,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64648。城镇化水平达提升到65%,达到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平均水平。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循环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把咸宁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区。表2-1咸宁长江经济带主要经济社会指标预测大类具体指标2008年2015年2020年经济发展指标GDP(亿元)261.3278013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87.127067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42.76401100三次产业结构19.4:45.8:34.89:60.4:30.66:46:48社会发展指标总人口(万人)147.68177.6198.4城镇化水平(%)485765人均GDP(元)1760043920690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0955215003060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51451165017500第三章 产业发展及布局一、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一)产业发展思路 实施“突破、提升、优化、再造”8字方针,建立健全咸宁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体系。 “突破” 以非动力核技术产业、精细化工、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领域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提升”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坚持主攻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整合力度,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优化发展电力能源、服装纺织、食品饮料、森工造纸、冶金建材、机电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 “优化”立足咸宁长江经济带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旅游、物流、商贸、文化、金融等服务业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来培育,促使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优化全市产业结构,增强城市辐射功能。“再造”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再造农业新优势。响应市委“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的号召,大力推进林浆纸一体化、油茶、马铃薯种植及加工等重大产业化项目。积极开展土地整理,推进新农村建设,再造秀美山川。(二)产业发展目标 近中期目标(20092015):到2015年,咸宁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服务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9:60.4:30.6。同时,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低炭经济试验区,严格控制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优于武汉城市圈发展制定的指标。 远期目标(20162020):到2020年,咸宁长江经济带的三次产业结构为64648。建立比较完善的、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产业发展机制,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持续扩张;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基本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非动力核技术产业 专栏3-1 咸宁核电站项目概况 规划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以上核电机组,分两期建设,总投资650亿元以上,2015年建成中国内陆地区首座核电站。 利用咸宁核电站建设的机遇,建设“咸宁中国核谷”,大力发展非动力核技术产业,规划投资100亿建设核产业园区,打造非动力核产业研发、生产、推广基地。逐步形成化工材料、食品保鲜、杀虫灭菌、新型建材、探矿、环保工业等轻工业产业链,形成核电产业带动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发展的互利共生的产业链。辐照灭菌,解决农副产品细菌超标的质量问题;运用辐照交联进行材料改性,生产高性能电缆、记忆材料;辐照发泡生产节能建筑板材、防震建筑板材;运用加速器技术和同位素技术,促进在生物良种、培育转基因工程、以及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等,促使咸宁核医药产业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建设省级非动力核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相关企业入驻核产业园。到2015年非动力核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2020年达到500亿元以上。 专栏3-2 全球全国非动力核产业发展概况 核技术应用产业包括两部分:动力核技术应用产业即核电,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核电产值仅占整个核产业产值的三成左右。如美国核电年产值900亿美元,而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产业年产值约为3310亿美元。2006年,中国核电站产值为200多亿元,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为600多亿元。(二)精细化工产业 以承接武汉80万吨乙烯下游产品为契机,争取一批配套厂家落户咸宁长江经济带,主要发展精细化工、绿色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等高新技术产品,规划产品主要有:醋酸、醋酸乙烯、聚醋酸乙烯乳液、乙烯和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等20多种,投资达150亿以上。同时配套发展咸宁华宁防腐橡胶,形成15万平方米能力,开发特种橡胶等;抓好支持联乐集团富民酿造公司积极开发乙醇汽油,形成10万吨能力,积极开发PVC塑料管材、金属表面添加剂、咸安桂花香料以及日用化工品、护肤品、洗浴用品的研究和开发。(三)生物医药产业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等。以京汇药业、福人药业、荣恩堂药业、嘉鱼神农制药为龙头,建设医药产品基地,重点开发VB6,治疗脑血栓、脑中风、偏瘫等心脑血管类系列药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的药酒、胶囊;以咸安天人合一金银花、菁春生物和三晶生物等企业为龙头,形成以开发生产金银花露、鱼胶蛋白和甾体激素原料药为主的生物医药保健产品基地;以沃尔克公司开发人工关节和医疗器械为主,形成医疗器械基地;以赤壁康华开发生产系列防伪机制胶囊为主,形成医药辅材基地。(四)电子信息产业 发展咸宁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赤壁富士康光电子配套产业园、嘉鱼中能锂、奕东电子,重点发展锂、钒电池及上游产品、smd表面贴装石英晶体谐震器、太阳能灯具、IT产品等。以制造业信息化为突破口,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围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节能减排,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技术、工艺、设备的优化升级。(五)新材料产业 在新材料领域,以巨宁森工为试点,与深圳长园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运用辐照技术对胶合剂中的甲醛成份进行改性,减少其产品中的甲醛含量,进一步增强咸宁森工行业在业内的竞争力。以平安电工、中天云母为龙头,打造绝缘材料产业链;以田野集团为核心,打造金属材料产业链,以开发区蒲瑞科公司为核心,开发纳米无机和有机及标准纤维。(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产业 在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以京楚能源、能一郎等企业为依托,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群,推广应用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等生物能技术。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运用辐照技术,将猕猴桃、蔬菜、春茶以及时令农产品进行辐照保鲜。三、工业发展(一)冶金建材产业 冶金。以嘉鱼蛇屋山黄金公司、嘉鱼中石特钢管公司、嘉鱼高强锰业、赤壁长城碳塑制品公司为龙头,积极发展黄金、黑色金属加工及预焙阳极等产品。到2015年,黄金由年产1.2吨发展到2吨,预焙阳极由年产5万吨扩大到10万吨,高频焊管年产达到120万吨。 水泥。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和推进清洁生产,继续加大淘汰立窑水泥的力度,最终淘汰立窑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240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00吨,减少粉尘排放5.4万吨。到2015年,建成5条干法水泥生产线,形成年产500万吨能力,产值达30亿元。 专栏3-3 咸宁长江经济带规划水泥建设主要项目 嘉鱼葛洲坝水泥厂新建日产48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一条;赤壁华新再新建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咸安建设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新型墙体材料。因地制宜利用工业废渣、河砂、石屑、煤矸石等废弃物,发展节土(地)、节能、多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争取逐步以新型墙体材料代替粘土质墙体材料。大力发展新型装饰装修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新型建筑防水材料、耐火材料、保温绝热材料等。重点发展中空微珠保温材料、防水涂料、功能涂料等。(二)食品饮料产业 围绕农业资源优势,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壮大食品饮料工业。 食品产业。以双美蔬菜食品、国美食品、广园食品、洪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