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辞赋案例.ppt_第1页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辞赋案例.ppt_第2页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辞赋案例.ppt_第3页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辞赋案例.ppt_第4页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辞赋案例.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辞赋,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节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一、抒情化及诗赋的合流,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辞赋作家与辞赋作品,据统计,有作品保存至今的作家有二百八十四人,保存至今的作品(包括残缺)有一千零九十五篇。其总数为今存汉赋的六倍。这个时期辞赋的发展具有下述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仍有散体大赋,但咏物抒情小赋占了较大的比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一般篇幅短小,语言华美,表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内容逐渐诗化,形式也逐渐融入五、七言诗句;随着永明新体诗的产生,诗句逐渐律化,融入辞赋的诗句也逐渐律化。,第一节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一、抒情化及诗赋的合流二、语言趋向骈偶化,出现辞赋的一种新形式骈赋,骈赋的基本特征就是语言骈偶。骈偶是魏晋南北朝辞赋的主导倾向。这个时期的一些大赋,谢灵运山居赋,沈约郊居赋,庾信哀江南赋,都是骈赋。所谓骈赋,就是用骈文的艺术写作辞赋。,第一节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一、抒情化及诗赋的合流二、语言趋向骈偶化,出现辞赋的一种新形式骈赋三、辞赋的题材大大扩展,到魏晋南北朝,辞赋的题材大大扩展,抒情、说理、咏物、叙事,各种内容都出现;登临、凭吊、悼亡、伤别、游仙、招隐,各种人生题材都写到。其中最多的是咏物赋。飞禽、走兽、奇花、异草,天地、风云、江河、湖海,都是辞赋描写的对象。这类赋,有些侧重于“体物”,但有寄兴者,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托物以讽,如张华鹪鹩赋、谢惠连雪赋、谢庄月赋、鲍照飞蛾赋,就不是一般的咏物赋,而是高度形象化的咏物抒情赋或咏物讽刺赋。,这个时期,又是写景抒情的纪游辞赋发展的时期。这类纪游辞赋以作者游踪为线索,写景抒情,一般都写得情景交融,是很优美的山水文学。此外,还有一项重要题材,就是以作者的身世经历为线索,广泛联系作者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反映时代风云的变幻。反映这一题材的赋,如颜之推观我生赋、庾信哀江南赋,不仅本身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它对唐代诗歌发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第一节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一、抒情化及诗赋的合流二、语言趋向骈偶化,出现辞赋的一种新形式骈赋三、辞赋的题材大大扩展,刘师培在论文杂记中说:“建安之世,七子继兴,偶有撰述,悉以排偶易单行,即非有韵之文,亦用偶文之体,而华靡之作,遂开四六之先,而文体复殊于东汉。”他指出,建安曹魏时期,是我国文风转变的重要时期。随着整个文风的转变,辞赋也处于重大的转变之中,正是这个时期辞赋发展的重要特点。,第二节魏晋辞赋,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一)王粲的登楼赋,这个时期有辞赋作家五十人,今存辞赋作品(包括残缺)二百四十九篇。杰出的辞赋作家有王粲、曹植和阮籍、嵇康等人,王粲是建安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著名的辞赋作家。曹丕典论论文:“王粲长于辞赋”,“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王粲辞赋今存二十五篇,但大都残缺,完好无缺者仅登楼赋一篇。,第二节魏晋辞赋,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一)王粲的登楼赋,创作缘起,登楼赋,是在荆州登麦城城楼所作。王粲流落荆州,得不到刘表的重视,深抱怀才不遇的感慨;又眼见兵燹日炽,国家离乱,有家难归,内心充满悲愤与忧惧。故借登楼骋望之机,寓情于景,写下这篇小赋。,第二节魏晋辞赋,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一)王粲的登楼赋,创作缘起,内容,登楼赋写羁旅之愁与怀才不遇的悲哀。一开始描绘荆州的险要与富庶,郊野的美景却引发了故乡阻隔的情怀。接着抒写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把眼前之景与欲归不得的忧思联系起来,揭示了当时南北“壅隔”的政治背景。最后进一步抒发时难未平、壮怀莫展的感慨。登楼赋篇幅短小,语言精美,多用骈句,写景与抒情结合紧密,是魏晋时期辞赋转变阶段中的代表作之一。,第二节魏晋辞赋,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一)王粲的登楼赋(二)曹植的洛神赋,曹植现存的辞赋,包括残佚的在内,有三十多篇。这些作品篇幅都比较短小,题材广泛,抒情性强,语言华丽而流畅。其中的代表作是洛神赋,洛神赋虚构自己在洛水遇神女的故事。渲染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意缱绻却又因人神殊途而无法交接的惆怅哀怨,格调高雅,感情真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对神女容貌、情态的刻画非常细致生动,前所未有。如开头一节:,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辅靥承权。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这里用了一连串最为美好、灵动的形象来比喻神女,华丽的语言中充满生气,给读者以充分的美感上的满足。,第二节魏晋辞赋,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一)王粲的登楼赋(二)曹植的洛神赋(三)阮籍、向秀与正始辞赋,阮籍赋至今存七篇。他的诗“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其赋也多闪灼其辞,不直接涉及时事,但其愤世疾俗之情,却随时借题迸发,且辛辣尖刻。其讽世之尤切者为猕猴赋。向秀的思旧赋比较有名。是向秀思念故友嵇康、吕安的抒情短赋。全篇总共不足二百字,几乎刚开头就结束了。但从这种欲言而难语的文章体制和文中悲凄的感情气氛,可以看出作者心情的沉重以及当日政治的黑暗与恐怖。,第二节魏晋辞赋,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二、两晋辞赋(一)西晋辞赋,晋代是魏晋南北朝辞赋最发达的时期。这时有作品存留至今的辞赋作家有一百一十九人,今存辞赋(赋包括残缺)五百二十一篇,占魏晋南北朝辞赋总数的将近一半。,西晋时期,大赋的数量有所增加,如左思三都赋、成公绥啸赋、木华海赋、郭璞江赋,都属于这一类。这些赋,虽各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未有脱出汉大赋的规模。这时有成就的赋仍然是咏物抒情之作。而且词采华美,骈偶已成为主要倾向。陆机、潘岳、左思是当时著名辞赋作家。,第二节魏晋辞赋,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二、两晋辞赋(一)西晋辞赋,陆机的辞赋,陆机赋今存近三十篇,其中较著名的是叹逝赋、豪士赋与文赋。叹逝赋是为悼念亡故的亲友而作,颇有“忧生之嗟”,情调十分悲凉。豪士赋是为讽谏齐王而作。文赋是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一篇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对文章的构思过程及作文的艰苦,作了细致的描摹,对各体文章的不同风格作了具体的说明,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第二节魏晋辞赋,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二、两晋辞赋(一)西晋辞赋,陆机的辞赋,潘岳的辞赋,潘岳赋今存二十余篇,其赋以长于抒情见称。秋兴赋、西征赋、闲居赋是其颇负盛名的代表作。秋兴赋精美而清婉,丽而不繁,柔而不靡,别具一种清丽的风格。西征赋寄寓了他对现实的感慨,笔端仿佛缭绕着一股驱不散的愁绪,落笔之处触景伤情,表现出一种凄婉的风格。闲居赋展现出一幅封建京城和市郊封建庄园及其主人安乐生活的图景,描写潘岳幽静高雅的养拙生活,抒发其“有道吾不仕,无道吾不愚,何巧智之不足,而拙艰之有余”的不得志的牢骚。潘岳赋都流露着低沉、伤感的情绪。这既是潘岳个人的特点,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第二节魏晋辞赋,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二、两晋辞赋(一)西晋辞赋,陆机的辞赋,潘岳的辞赋,左思的辞赋,左思赋今存者不多,完整的仅三都赋、白发赋。三都赋,属于传统的京都赋一类,有“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晋书左思传)之誉。,此外郭璞的江赋、木华的海赋也辞名篇,第二节魏晋辞赋,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二、两晋辞赋三、陶渊明和东晋辞赋,东晋比较杰出的辞赋作家就是陶渊明。陶渊明的辞赋今存三篇:归去来兮辞、闲情赋和感士不遇赋。其赋抒情坦率真挚,风格平易自然,在魏晋时期独树一帜。,归去来兮辞最为著名。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作品描写了退隐田园时的愉快心情和隐居生活的乐趣,说明归隐的原因是“世与我而相违”。,第二节魏晋辞赋,一、建安、正始时期的辞赋二、两晋辞赋三、陶渊明和东晋辞赋,归去来辞语言相当朴素,但清新流利。将写景、抒情、哲理熔为一炉,以表现他厌弃官场、向往高洁的心情,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在艺术上已是炉火纯青。如:“舟超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想象归途中的自由无羁、轻松愉悦,令人心旷神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等写景之笔,非常形象地体现了自然界自生自化、充足自由的灵韵。正因为这些描绘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客观对象,也包括作者自身的人生情趣,才特别地美好动人。,感士不遇赋着重抒发怀才不遇、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苦闷,显得比较激烈。闲情赋热烈地渲染男女之情。文辞流宕,色彩丰艳。,第三节南朝辞赋,一、刘宋时期的辞赋(一)鲍照的芜城赋,南朝刘宋时期的辞赋同整个文坛一样,风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变平淡为绮丽,变典雅为新奇,语不单行、文益藻绘,色彩更为浓丽。杰出的辞赋有鲍照、谢惠连、谢庄,鲍照赋今存十篇,芜城赋是其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芜城赋是一篇慨叹历史兴衰变化的吊古之作。芜城指广陵(今扬州),广陵在西汉时已成为繁华都市。到刘宋时,连遭破坏。鲍照大约于大明四年至广陵,见其荒凉破败,乃作此赋以抒发其今昔盛衰之感,故以“芜城”命篇。,第三节南朝辞赋,一、刘宋时期的辞赋(一)鲍照的芜城赋,赋首先通过今昔盛衰的强烈对比,尤其描写城市荒芜一段更是凄清可怖,将一个“芜”字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读后产生无限的悲伤与惆怅。然后在此描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以芜城之歌作结:边风急兮城上寒,井陉灭兮丘垅残。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华屋山丘,人生无常,任你盛极一时,到头来不过一抔黄土,不能不使人感慨万千。,在写战乱之后景象的一节,作者将主观情绪渗透在客观景物之中,以悲怆的语调、峭拔的气势、阴森狞厉的形象,描摹这座荒弃的城市:泽葵依井,荒葛罥塗。坛罗虺蜮,阶斗麏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饥鹰厉吻,寒鸱吓雏。伏虝藏虎,乳血餮肤。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稜稜霜气,蔌蔌风戚。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所有的景物都经过有意选择,并包含一定的虚构与夸张,以求达到作者所需要的效果。所以,这座“芜城”在作者笔下,并不是一座死城,而是一座惊心动魄的恐怖之城。这种描写,在乐府诗代苦热行中也出现过,在这篇赋中更为突出。它除了表现比较明确的思想主题以外,还体现了一种特殊的审美趣味。这就是通过有力的语言构造描绘出阴森可怖的意象,以获得富有刺激性的、震荡人心的特殊美感。在鲍照之前,楚辞招魂有相似的内容,但从审美意识来说,恐怕并不是如此明确的。,第三节南朝辞赋,一、刘宋时期的辞赋(一)鲍照的芜城赋,在写战乱之后景象的一节,作者将主观情绪渗透在客观景物之中,以悲怆的语调、峭拔的气势、阴森狞厉的形象,描摹这座荒弃的城市:泽葵依井,荒葛罥塗。坛罗虺蜮,阶斗麏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饥鹰厉吻,寒鸱吓雏。伏虝藏虎,乳血餮肤。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稜稜霜气,蔌蔌风戚。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所有的景物都经过有意选择,并包含一定的虚构与夸张,以求达到作者所需要的效果。这种描写,在乐府诗代苦热行中也出现过,在这篇赋中更为突出。它除了表现比较明确的思想主题以外,还体现了一种特殊的审美趣味。这就是通过有力的语言构造描绘出阴森可怖的意象,以获得富有刺激性的、震荡人心的特殊美感。,第三节南朝辞赋,一、刘宋时期的辞赋(一)鲍照的芜城赋,赋通过广陵城的盛衰变化,对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图修世以休命”的妄想进行了含蓄的讽刺,对乱后的荒凉破败寄寓了深沉的感慨。这篇赋运用华丽典雅的词藻,警策整齐的排句,清亮和谐的韵律,描写抒情,写得苍劲悲凉,凝炼哀切,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三节南朝辞赋,一、刘宋时期的辞赋(一)鲍照的芜城赋(二)谢惠连的雪赋,谢氏宗族中有文名的很多,除谢灵运外,谢惠连、谢庄,均是当日文坛上的重要人物。谢惠连赋今存五篇,以雪赋最著称。,雪赋假托司马相如与梁孝王的对话,描摹雪景。“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联翩”、“徘徊”、“便娟”、“萦盈”这些摹态词,都选得比较精当,能够表现飞雪的状态,并且有声音之美。,第三节南朝辞赋,一、刘宋时期的辞赋(一)鲍照的芜城赋(二)谢惠连的雪赋(三)谢庄的月赋,谢庄今存赋四篇,以月赋最有名。月赋假托王粲与曹植的对话,以描摹月景。语言工丽,并且把朦胧悠渺的月色与惆怅的情绪相互渗透,达到了较好的抒情效果。如: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写月中世界,如此晶莹剔透、空明澄虚,真可令人消释烦虑,心志清宁。总之,从这样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南朝文学对美的追求,以及语言表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从谢惠连雪赋与谢庄月赋,可以看到这时咏物赋的一些重要变化。内容上,多写人生悲感,善叙悲情,成为南北朝辞赋的重要特色。结构上,虽仍用“述客主以首引”结构篇章,但已不是用来铺排叙事,而是以之咏物抒情;不是用来结构宏篇巨制,而是以之结构精巧的短章。语言上华美浓丽,锤炼精工。因此,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三节南朝辞赋,一、刘宋时期的辞赋二、齐梁陈时期的辞赋,齐梁陈时期是赋风的重要转变时期。这时的赋,词采更加艳丽,不但追求对偶精切,而且讲求声律和谐,句式逐渐趋向骈四俪六,隔句作对;有的则较多的运用五、七言诗句,而且是律化的诗句,使赋更接近于抒情诗,出现诗赋合流的趋势这段时期共有辞赋作家五十五人,辞赋作品一百七十八篇。杰出的作家首推江淹,萧纲、萧绎在当时也比较有名。,第三节南朝辞赋,一、刘宋时期的辞赋二、齐梁陈时期的辞赋(一)江淹的恨赋和别赋,江淹是著名诗人,也是著名辞赋作家。今存赋二十八篇,是这时存赋最多的作家,以恨赋、别赋最为著名。,恨赋以人生不可避免的遗憾死亡作为描写对象。赋一开始就以浓厚的悲伤情调作总体的描写:“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然后分别以秦始皇、赵王迁、李陵、王昭君、冯敬通、嵇康为代表,指出无论何人,不管志得意满还是潦倒一生,到头来都得魂归丘垅,一死了之。最后概括说:“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垅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春去秋来,华屋丘山,任何人也逃脱不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这篇赋所表现的内容是东汉末年以来关于人的生命价值思考的概括。,第三节南朝辞赋,一、刘宋时期的辞赋二、齐梁陈时期的辞赋(一)江淹的恨赋和别赋,别赋通过对各种人离情别绪的描写,刻画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心理状态,表现了他们离别时的感伤。赋将人们生活中这种普遍存在的感情加以概括,又从各种人的生活经历中体现出来,并显示其各自的特征,写得比恨赋更细腻,更富感染力。别情是人生普遍存在的生活体验,尤其在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情冷漠,世态炎凉,变故频繁,生活不安定,使人感到离别随时都可能发生,一别就后会无期,更易产生“黯然销魂”之感。故赋所描写的别情,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接下来看一下写情人之别,于忧伤中充满了诗意的美感: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恨赋、别赋,既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的伤感,客观上也反映了南朝社会的时代的伤感,同时,作者又是把这种伤感作为一种艺术的美来追求的。这也是南朝文学的普遍现象之一。,第三节南朝辞赋,一、刘宋时期的辞赋二、齐梁陈时期的辞赋(一)江淹的恨赋和别赋,这两篇赋传诵不衰,还在于它的艺术成就。首先,以往的文学作品都是以具体的人物事件为描写对象,这两篇赋则把一种抽象的、普遍的感情作为描写对象,从题材到写法都很新颖别致。,其次,作者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抽象的感受具体化,使之成为可感可见的艺术形象,如恨赋选择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六个人以表现其不同的遗憾;别赋则概括了七种不同情境的离别以表现不同的别情。抽象的情感依附于具体的人或事。在描写上,有的突出各自的特点,如恨赋写秦王之恨,就写出了秦帝吞并天下的雄姿与雄图未毕的遗憾。有的通过环境景物的渲染,以烘托出各色人物的心理:如别赋写行子的别愁,连风云车船都染上了感情色彩。,第三节南朝辞赋,一、刘宋时期的辞赋二、齐梁陈时期的辞赋(一)江淹的恨赋和别赋,有的用重彩描绘,如别赋写夫妻之别,就细腻地描写了思妇于春夏秋冬的不同感受,渲染了其空虚孤寂的心理;有的则用白描淡抹,如写恋人之别,只用眼前的春草春水、秋露秋月稍加点染,人物的心理就含蓄地表现出来。有的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如别赋,或写临别的凄怆,或写别后的思念;或以明媚的春光烘托,或以凄清的秋景渲染;或只写春秋,或四季俱写,呈现出别情的多种姿态,使人读来不感到单调重复。,就语言来说,词采艳丽,音调低回,骈四俪六而又参差错落,恰当地表现出那种凄神寒骨的内容。它成为千古名作决不是偶然的。,第三节南朝辞赋,一、刘宋时期的辞赋二、齐梁陈时期的辞赋(一)江淹的恨赋和别赋(二)萧纲、萧绎的赋,萧纲赋今存二十三篇,其中较有特色的是写艳情的赋如眼明囊、鸳鸯和采莲等。这种艳情赋虽涉及女性美,但大体上都写得比较含蓄。如采莲赋,就塑造出一幅江南采莲图。赋中的采莲少女虽经贵族审美观念的加工剪裁,已非劳动妇女,但作者的态度还比较庄重,多少描绘出了江南的景色和风俗。,第三节南朝辞赋,一、刘宋时期的辞赋二、齐梁陈时期的辞赋(一)江淹的恨赋和别赋(二)萧纲、萧绎的赋,萧绎赋今存八篇,也较多涉及艳情。如荡妇秋思赋: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涓不测。谁复堪见鸟飞,悲鸣只翼!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况乃倡楼荡妇,对此伤情。于时露萎庭蕙,霜封阶砌。坐视带长,转看腰细。重以秋水文波,秋云似罗,日黯黯而将暮,风骚骚而渡河。妾怨回文之锦,君思出塞之歌。相思相望,路远如何!鬓飘蓬而渐乱,心怀愁而转叹。愁萦翠眉敛,啼多红粉漫。已矣哉!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第三节南朝辞赋,一、刘宋时期的辞赋二、齐梁陈时期的辞赋(一)江淹的恨赋和别赋(二)萧纲、萧绎的赋,这里用各种景物来烘托荡妇的心理,层层推进,字里行间,仿佛有倾吐不尽的哀怨和幽愤。最后以春日尚可期,客子之归不可期作结,尤见其善于设想。主人公虽名曰荡妇,但只细写其对客子的思念之情,实属闺怨、闺情一类,亦未涉及淫秽,从萧纲萧绎赋可以看到,梁陈赋已完全摆脱汉大赋的铺张扬厉,走向抒情化、骈偶化。这些赋文词清丽,情思绵渺,描写细腻,有南朝民歌中风情小调那种轻巧流丽的韵味。,第四节庾信和北朝辞赋,庾信的哀江南赋,北朝比较著名的辞赋作家有颜之推和庾信。颜之推的观我生赋是一篇自传性作品。此赋对他所亲身经历的这一系列的历史事变作了概要的叙述,充满了对仇敌的愤怒,表现了颜之推对屈身事敌的羞愧和悔恨。在艺术上,疏朗的文词,遒劲的骨气,自成一种风格。,北朝最杰出的辞赋作家是庾信。庾信赋今存十五篇。他在梁时的赋大抵描写宫廷生活,用典较多,对仗工稳,辞藻华美,音节和谐,构思精巧,喜用五、七言诗句入赋,但有纤弱之弊。到北方以后的赋,因受北朝文风的熏陶,于绮艳之中夹入慷慨之气,形成慷慨悲凉的新风貌。内容则着重表现其国破家亡之痛和故国乡关之思,感情真挚,都是血泪迸溢之作。,第四节庾信和北朝辞赋,庾信的哀江南赋,庾信亲身经历了侯景之乱与梁朝的覆亡,又长期羁留北方,屈仕北朝。他作此赋的目的是“伤身世”,但更主要的是“哀江南”,即哀悼梁朝的覆亡。他有意总结梁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故全赋对梁朝灭亡前后的历史巨变叙述得较为详细,使此赋成为一轴规模空前的历史画卷。,第四节庾信和北朝辞赋,庾信的哀江南赋,赋前序是一篇能独立成章的骈文,交代作赋的缘由,概括全篇大意。语言精丽,意绪苍凉: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这一节抒发自己被扣留在西魏的悲愤。开头两句,将一生经历,化为一声长叹,悲凉无比。以下迭用典故,以一连串的历史上的人物故事,比拟自己的遭遇和心情,在抒情效果上起到积深积厚的作用。,第四节庾信和北朝辞赋,庾信的哀江南赋,这段哀江南赋序的文字,以四、六句为主,这是骈文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格式。庾信的文字,善于调度变化,句式灵活,又善用虚词勾连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极强的构造能力。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荑斩伐,如草木焉!”对偶中间用散句,纵横自如。,第四节庾信和北朝辞赋,庾信的哀江南赋,哀江南赋的正文,以自身的经历为线索,历叙梁朝由兴盛而衰亡的经过。篇制宏大,头绪纷繁,感情深沉,叙事、议论、抒情结合一体。作者对梁王朝深深眷怀,但对梁代政治的荒疏混乱,对梁元帝以及宗室诸王的忌刻自私,批评也很严厉。叙江陵被攻破之后,百姓遭掳掠之苦,尤为惨痛感人:水毒秦泾,山高赵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饥随蛰燕,暗逐流萤。秦中水黑,关上泥青。于时瓦解冰泮,风飞电散。浑然千里,淄、渑一乱。雪暗如沙,冰横似岸。逢赴洛之陆机,见离家之王粲。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叹。况复君在交河,妾在青波,石望夫而逾远,山望子而逾多。,第四节庾信和北朝辞赋,庾信的哀江南赋,哀江南赋不仅内容丰富,其艺术构思与描写技巧也达到很高的水准。首先,它采用自传体与史诗性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叙述中穿插描写与抒情,将作者的史识与强烈悲慨的故国情思珠联璧合,是这篇赋的突出特点。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