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大政法大学1011(1)马原A卷试题.doc_第1页
中南财经大政法大学1011(1)马原A卷试题.doc_第2页
中南财经大政法大学1011(1)马原A卷试题.doc_第3页
中南财经大政法大学1011(1)马原A卷试题.doc_第4页
中南财经大政法大学1011(1)马原A卷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修改稿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A)卷 课程代号:B2400010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使用对象:本学期开设本课程的10级本科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总分人分值2010182824100得分_注: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分别填入第一页的括号内得分评阅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题,共计20分)1( ) 2( ) 3( ) 4( ) 5( ) 6(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得分评阅人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题,共计10分)1( ) 2( ) 3( ) 4( ) 5( ) 院(系): 专业: 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课堂号:_ - 密 - 封 - 线 - 一、 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写在答卷纸的括号内,答案选错者,该题不得分。共20题,每题1分,共计20分)1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B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3.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C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4毛泽东指示我们在文化建设上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能厚古薄今,又不能崇洋媚外。这一思想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CA事物的发展的方向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C辩证否定的观点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原理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6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7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B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D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9 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B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第 1 页(共 4 页)10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1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D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1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B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3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B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6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B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起作用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17社会形态是 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B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B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19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D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 密 - 封 - 线 -20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二、多项选择题(从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写在答卷纸的括号内,答案选择错或未按要求选全者,该题不能得分。共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BCD 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3.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 ) A.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发展不完全同步和与经济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性4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5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BCD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第 2 页(共 4 页)得分评阅人三、材料分析题(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如下材料并回答问题。共计18分)材料1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材料2 科学悲观主义者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的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社会状态中去。材料3 科学乐观主义者则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可以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请回答:(1)材料2与材料3的同和异(4分)(2)材料1与材料2、材料3的区别(4分)(3)结合材料1、材料2、材料3,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分) - 密 - 封 - 线 -得分评阅人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7分,共28分)1、 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3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具体表现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1. 4、简述辩证的否定观 第 3 页(共 4 页)得分评阅人五、论述题(每题12分,2题,共计24分)1、 试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指导意义 - 密 - 封 - 线 -2.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重要观点,并联系实际谈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第 4 页(共 4 页)中南财经大政法大学20102011学年第学期马原期末考试(A)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20题,共计20分)1. 2. 3. 4. 5. 6.7. 8. 9.10. 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题,共计10分)1.ABCD 2.ABCD 3.ABCD 4.CD 5.ABCD三、材料分析题(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如下材料并回答问题。共计18分)参考答题要点:1、材料2与材料3的同和异: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相反而已。二者的共同特征就是割裂科技作用与人的作用的联系,孤立片面地看待科技的作用。不同之处表现在科学悲观主义片面夸大科技的消极作用,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科学;科学乐观主义则片面夸大科技的积极作用,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4分)2、材料1与材料2、材料3的区别:爱因斯坦的观点不同于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他把科学技术和人的作用联系在一起,在看到科学技术强有力的作用的同时,更重视人的作用。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工具是中性的,工具对人与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完全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4分)3、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2分)首先,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近代以来发生的四次科学技术革命 ,每一次都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取,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分)其次,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对人类生存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第一、消极后果原因:认识不够、缺乏控制、社会制度。(具体说: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第二、消极后果表现: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 )第三、消极后果对策:观念变革、行为转变、制度变革。(具体说,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全球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如果问题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分)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7分,共28分)1、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一、范畴含义: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3分)二、辨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矛盾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矛盾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即同包含斗、斗寓于同。)(4分)、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内容,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的特点;理性认识则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内容,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3分)二者的辩证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总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4分)3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具体表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2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2分)这种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3分)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表现:(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新变化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新变化 (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的新变化 (五)经济危机形态的新变化(六)政治制度的新变化(57分) 五、论述题(每题12分,2题,共计24分)1、论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指导意义?首先,质量互变规律基本内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的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6分)其次,质量互变规律重大指导意义:事物的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我们就要十分注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把握好事物的“度”。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脚踏实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成事物质的飞跃;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然而,当事物质变的条件已趋成熟时,则应把握契机,乘势而为,勇于创新,促成事物的转化。如果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必将一事无成。 (6分)2、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重要观点,并联系实际谈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6分)其次,联系实际谈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