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和平古镇.doc_第1页
南平和平古镇.doc_第2页
南平和平古镇.doc_第3页
南平和平古镇.doc_第4页
南平和平古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平和平古镇免门票 景点简介: 青砖琉瓦,雕梁画栋,有进有厅,气派非凡-明清时代中原地区屡见的豪华民宅如今已成稀世珍宝。然而,有一个地方依然存留了近200栋-它便是邵武千年文化古镇和平。和平镇地处闽西北,面积192平方公里,建置始于唐朝,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国家级的旅游资源。和平镇民俗文化遗存丰富,许多民俗活动相当奇特,很有观赏价值,如被称为活化石的傩舞,独特的龙灯烛桥;和平还有“三绝”摆果台、观星茶、游浆豆腐,都很能吸引游客。原始滩舞、婚庆民俗、稻田养鱼、田埂种豆,古老的民俗风情与稼樯智慧们闪烁着生命与生活的光辉;有“闽酒当以为第一” 之誉的农家水酒, 传统名产“观音茶”、“和平鲤鱼”、“和平豆腐”、“和平米粉”,食在和平的丰饶让后人们体味出久远的挥之不下的闲适与温情。交通线路:邵武市地处闽北交通枢纽,各大城市均有经过邵武的火车。邵武也是进去武夷山的要地,每天都有客车往返两地,从邵武到武夷山车程3小时。另外邵武市距武夷山机场仅70公里,也可乘飞机到邵武然后从邵武转车到和平古镇的班车,车程一小时,票价7元。中国古桥博物馆-泰顺廊桥自驾游攻略2003年10月2日至5日,全国赛欧爱好者联盟浙江分舵的9位车友自驾三辆车游泰顺廊桥。为方便更多的车友领略到古廊桥的魅力,特将我们的经验和感受整理如下(其中有关廊桥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从网上摘录),以飨网友并供出游时参考。第一部分泰顺廊桥简介泰顺因廊桥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历史悠久而享有“中国古桥博物馆”之美称。明、清所建的叠梁式木构廊桥多位于黔东南、湘西和浙南,但叠梁木拱廊桥现仅浙南独存。境内现存500多座廊桥。其中尤以“长虹饮涧、新月出云”的木拱廊桥最具科学、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泰顺廊桥单孔跨度,上建桥座。在众多的廊桥中,木拱桥以其梁木穿插的特殊而巧妙的结构形式,在中国桥梁史上极具研究价值。这种结构,使较短的梁木构件,以剪刀叉穿插挤压的形式,横跨较宽的水面,十分稳固。整座桥梁构架全由大小匀称的巨大圆木纵横相置、交叉搭置、互相承托、逐节伸展而成,形成完整的木撑架式主拱骨架。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采用的就是这种木拱桥形式。犹如长虹横跨两岸,壮丽可观。被我国桥梁专家奉为“古桥瑰宝”。然而,与河北赵县安济桥、泉州万安桥、潮州海阳县广济桥总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的汴水虹桥已经不复存在了。北宋末期,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木材紧缺,以及木拱桥远非石拱桥坚固耐久等原因,使得虹桥结构难以在中原立足。随着以后黄河多次泛滥,昙花一现的虹桥在中原逐渐难见踪影。许多学者认为,虹桥技术自宋之后,在中国已失传900余年。20世纪70年代末期,文物工作者首先在浙江南部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木拱桥。1979年11月,茅以升主持的中国古桥技术史编写工作会议中,专门就发现的浙南叠梁桥进行深入研究,次年10月,经实地考察,确认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技术并未失传。这一发现无异于在浙闽大地上发掘出一座中国古代科技史中的“侏罗纪公园”,使尘封900多年的虹桥结构的桥重见天日。北宋以后中原木拱(虹)桥逐渐被石拱桥取代,何以泰顺木拱桥的建造延续不断?可能的答案一是泰顺等地由于经常发生山洪,结构简单的桥梁容易被水冲垮。二是除了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复杂外,泰顺多为崇山峻岭,木材丰富,采石建桥则费工大。还有可能古人已经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采挖石材容易破坏山体,有些山石具有风景(风水)价值,不能轻易采挖凡此种种,注定了泰顺木廊桥的历史使命,同时也造就了一座天然的古桥博物馆。 几百年来,泰顺人一直称木拱廊桥为“蜈蚣桥”,因状如蜈蚣而得名。“廊桥”这一称谓还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采用的。拱桥结构,两端固定,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荷载,但受到向上的反弹力,则容易失稳,遭受破坏。有如两手手指交叉,压力向内不能分开,而向外拉则容易分开。为此,泰顺“蜈蚣桥”都采用了廊桥形式,这不但使木桥避免了风雨侵袭,而且通过廊檐压重增强了“蜈蚣桥”的稳固,同时桥廊成为人们休息、交易的场所,通过对廊屋的艺术创作,使廊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桥梁建筑的实用价值和艺术魁力。桥梁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交通设施。有溪流的人群住处,离不开桥梁,建于人口集聚的村镇的泰顺廊桥,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方便条件。而廊桥屋檐优美的艺术造型,与民居屋檐,和秀美的山水田园景色浑然一体,构成可与清明上河图相映成趣的山乡风俗画。多次考察泰顺民俗的刘杰先生认为,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浙闽边境上的泰顺以及周边地区数以百计的虹桥,凭其绚丽多姿的建筑形态,必将引起世界上更多人们的关注。古老的木拱桥,秀丽的山水风光,再加上当地遍布的古村落,像这样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一旦得到成功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将会成为中国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观。 在泰顺众多的廊桥中,泗溪姐妹桥(北涧桥和溪东桥)、三魁薛宅桥、仙稔仙居桥、筱村文兴桥、垟溪与州岭间的三条桥为精品中的精品,在世界桥梁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最美的廊桥”。泰顺的许多廊桥旁还伴有数百年(甚至千年)的古树,景致相当秀丽,加上美丽的河谷、裸露的岩石构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第二部分杭州出行路线(由丽水去、温州回)一、第一阶段:钱江一桥(0公里)临浦入口上杭金衢高速(29)金华转金丽温高速(149)丽水桃仙出口下(262)进入53省道往龙泉、云和方向(沿石塘水库)大徐(314)往景宁方向转弯进入52省道景宁县城(340,加油站)景宁东坑镇白鹤村(366)泰顺司前镇(进390、出404)距司前约13公里处(417)往东南方向左转仙稔(420)返52省道(423)继续前行泰顺县城罗阳镇、住宿(进430、出433)继续沿52省道至院口镇上洪村(453)院口镇岔路(454)左拐往下洪方向筱村(进473、出480)返回院口镇(498)左拐继续沿52省道南行西旸镇(510)右拐往州岭方向三条桥(525)返回西旸镇(540)右拐继续沿52省道三魁镇、住宿(进545、出558)继续沿52省道到大垄口(561,右拐可去雪溪和仕阳)距离三魁约6公里处(564)左拐往东溪方向泗溪镇(进575、出584)往分水关方向至莲头(600)重回52省道氡温泉度假区(602)分水关(628)转104国道由温州方向返程。二、第二阶段:分水关104国道(628)苍南(644)温州南白象(712,加油站)温州市区龙湾入口(733)上甬台温高速台州(黄岩)出口下(838)台州路桥、住宿(859)返台州(黄岩)入口(879)上甬台温高速三门转上三高速天台羊头出口下(929)天台国清寺(946)天台石梁瀑布(970)返天台(998)转老104国道新昌(1055)新昌大佛寺(1057)新昌高速入口(1063)进入上三高速上虞转杭甬高速杭州东出口(1190)下高速市区(约1200公里)三、说明:1、泰顺的廊桥分布很散,各景点之间没有专车辗转,更有许多古桥远离乡镇村落,交通非常不便,故自驾游是寻访廊桥的最好方式。2、括弧内的数字为车辆由杭州行至当地的公里数,其中包含了抵达和离开景点的路途(具体数字在第二部分景点简述中有说明)。其中:高速515公里,平均90公里/小时;国道084公里,平均51公里/小时;省道288公里,平均42公里/小时;城镇126公里,平均35公里/小时;乡村157公里,平均26公里/小时;乱石岗(西旸-州岭)30公里,平均10公里/小时。3、总行程约1200公里,耗油约89-100升。其中杭州至丽水、温州至台州、新昌至杭州为高速。其余除丽水境内水阁收费站附近约7公里修路(可通行)、泰顺境内司前附近约5公里修路(需绕道)、莲头至分水关约10公里修路(可通行)、三魁至泗溪约10公里路况一般、仙稔附近约3公里路况较差、西阳镇至州岭约10公里路况极差之外,皆为柏油或水泥路。沿途风光秀美,如入仙境,感觉好得不得了。4、从丽水到景宁能在一个叫“小顺”的地方提前左拐弯,省去10多公里路程,但据当地乡民善意提醒,得知路况较差,遂放弃。今后有其它车队经此,可注意打探。5、第二阶段行程是本车队为南巡设计的线路,后继之人可根据情况自由裁减。6、沿途加油最好到县城内的加油站,一是提供93号汽油,二是基本可保质保量。第三部分游览景点简述(行进及方向与上述线路同步):一、景宁东坑镇1、白鹤观音桥由景宁往泰顺方向,距景宁县城约26公里处的景宁东坑镇白鹤村村口有“白鹤观音桥”。白鹤观音桥是一座木结构的拱型廊桥,位于52省道东侧。“大清光绪14年岁次戊子十一月壬戌日丙午良辰建造”的字迹在桥屋的梁上清晰可见。造桥的费用是由当地乡民们自愿捐助的,余额还在桥的东堍南侧筑了一间屋,用于乡人的集聚和议事,土改时分给无房之人栖息,如今并无人家,相当破败。白鹤桥上设有神龛,供着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4个神位:汤姆娘娘、黄老仙、张六相公、马仙娘,香火甚旺。我们抵达时,正有村民在那里虔诚地跪拜,使我们得以略微地了解到一些历史。桥的西北面曾建有观音庙,于1947年7月17日被大水冲毁。据称观音庙有可能于近期恢复,而我们以为没有多大必要。恢复后的东西将完全失去其历史价值,再不能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实今天苍白的认知。不过,这样的话对着乡民们是不会说的。当然,乡民们对历史和未来的追思及憧憬有一个寄托之所在,也未尝不是一个重建的理由。其余资料无考,旅游部门与媒体均无介绍。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58游览指数:*二、泰顺司前畬族镇1、司前镇往东北方向约4公里处有:a/ 旅游度假村:白鹤山庄。 b/ 十里画廊:白鹤峡。c/ 浙南第一漂:三插溪峡谷漂流。d/ 白鹤飞渡:钢索桥。寻廊桥寻到度假村,应是受了网友的蛊惑。只为“她的非凡美丽”、只为她“建在深山峡谷中”便自以为是地纳入了计划。其实山庄远远不及网上朋友的描述,除了周遭的风景,几乎没有人在乎她的荣辱和饥饱。别墅群与客房部鲜有游人进出、娱乐场所销声匿迹就是一个明证。然,意外的收获是名震旅游界的“白鹤飞渡钢索桥”就在山庄入口的必经之处,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索桥由同济大学设计,全长358米,在国内同类桥中名列前茅。该桥横跨飞云湖,离水面48米,雄伟壮观。身在桥中,远眺是国家级的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峰峦迭嶂,满目葱茏。近观是飞云湖三插溪白鹤峡三水相会,潺潺而下,蜿蜒数里。行走桥上,惊心动魄。环顾四周,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不到此一游,遗憾终身!不过有恐高症的朋友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曾亲眼见到有男士战战兢兢汗流浃背,有姑娘寸步难行落荒而逃,有孩童嚎啕放声抵死不肯过桥。除了山庄和索桥,此处还有“十里画廊”游和三插溪“峡谷漂流”。限于时间不够宽裕,未敢恣意挥霍。毕竟“画廊”在浙南随处可见,而“漂流”于此时此地已没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了。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59游览指数:*2、畬族古村落司前镇往东南方向约3公里处,有畬族村寨“左溪村”。左溪村民居群落为典型的畬乡风格,可惜村民除了不懂普通话,基本汉化,不见民俗民情。村口的路边有一片苗圃,据村委负责人介绍,为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捐助。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61 游览指数:*三、泰顺县城罗阳镇1、仙居桥由司前往罗阳,沿52省道途中,距司前约13公里处往东南方向左转再行3公里可至仙稔乡(距罗阳县城10公里),仙稔有“仙居桥”。仙居桥始建于明景泰4年(1453年),历经四次重建。桥毁之因,皆罹水患。现桥为清康熙十二年重建,全长41.83米,宽4.89米,高12.6米,跨径34.14米,为平孔木拱廊桥。该桥有桥屋18间,80柱单檐。为泰顺境内目前发现的跨径最大且历史最长的木拱桥,昔日曾扼温州大路要冲。被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中列为古代木拱桥的典范。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62游览指数:*2、无名廊桥罗阳镇东大街西端南侧有无名廊桥,问遍城中居民,皆摇头。我们有早起的朋友在东大街走了个来回,不觅芳踪。直到所有人倾巢出动寻找,终于在知情者的带领下一睹她的凄惨。据同行的建筑专家称:廊桥建于市井中心,比较罕见,却不知为何名不见经传。该桥被仓库和小商店瓜分,居民日日相对而视若平常,令我们如此辛苦的原因正是她的无名无闻无份。其作为桥的功能早已丧失殆尽,更遑论出于文物的价值予以保护了。看着这座饱经沧桑却遭世人遗弃的古桥,窘态与败相尽露,令人扼腕不已。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63游览指数:*3、登云桥由罗阳镇南侧往寿宁方向约1公里处的公路边,有“登云桥”,又称“南门桥”,当地人称“镇南桥”,横跨泰寿溪上,为旧时泰顺西南区进城及县城通往福建寿宁的交通要道。登云桥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清代多次重修。该桥系伸臂木平结构,全桥单檐成一字形,桥屋12间82柱。全长40米,宽5.4米,两孔跨径共24.85米,建桥屋12间。由于水流平缓,在溪中砌一青石桥墩,墩上安平挑梁,直角相交,层层向两岸伸出,梁上安14根圆木,梁上建屋,造型十分古朴。虽经多次重修,仍保持明代风格。但比较破旧,缺乏美感。好在离县城不远,又踞大路,寻访比较方便,故游者并不鲜见。令我们惊奇的是桥头的廊屋居然还有人烟,这在我们的廊桥寻访历程中是“史无前例”的。伸出脑袋往里探去,灶头眠床锅碗瓢盆等生活基本用品虽简陋倒也一应俱全。很想与主人家套个近乎,挖些“历史材料”,却被门内一条狂吠的家犬吓得退避三舍,连屋内到底是否有人都未曾看清。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65游览指数:*四、院口镇1、南庆桥沿52省道由罗阳镇往东南约20公里途经院口镇上洪村,村口有“南庆桥”。南庆桥为木筑的平桥,悬山顶,山花砌墙,长16米,宽4.35米,跨径9米,离水面高5米,筑桥屋7间,建于清光绪年间。此桥的点睛之处在于结合了拱桥的特点,桥下有八字木梁斜撑。不远的田野里有一“宫”与桥遥相呼应,故又称“宫桥”。桥旁有同龄古树,树旁原有佛堂,文革时被破了“四旧”,昔日香火荡然无存。南庆桥因多年失修,一派穷酸潦倒的苦态。倒是桥旁的同龄罗汉松依然挺拔茂盛,为周围增添不少姿色。因为路过,停车片刻亦无妨。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66游览指数:*五、筱村镇1、文兴桥距筱村西北方向约1公里的坑边村有“文兴桥”,公路上看不见,需穿过路边的小村庄。文兴桥系叠梁木拱廊桥,横跨于玉溪之上,当地人又称“村尾桥”。始建于清代,全长46.2米,宽5米,单孔净跨29.6米,距水面高11.5米,桥屋16间。曾入选中国地理杂志的封面。文兴桥是所有廊桥中唯一一座两头不对称的桥。一头飞檐翻翘,极富动感。一头平铺直述,简洁明快。据传:此桥由泰顺和寿宁两地工匠分别建造再予合拢,故工艺有别。而泰顺工匠自持“武艺”高强,又在本乡本土,十分刁难对方。建筑中先后两次抬高单侧桥梁,意在“要你好看”。孰料寿宁的匠人亦非等闲之辈,合拢后的廊桥居然天衣无缝。由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仅两头风格迥异,且桥身东高西低相错的精美之作,其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无以言表,非亲临其境不能感同身受。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67游览指数:*2、徐岙底古村落筱村镇东南数百米之遥的徐岙,是一个在浙南颇有些名气、泰顺县内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多方面的文物研究价值。村落依山势而筑,宅院错落有致,立面讲究,屋檐富于变化。巷道阡陌纵横,路面均用卵石铺设。徐岙前有玉溪环绕,后倚金山。左右奇峰对峙,呈龙虎踞镇之势。村中树茂林幽,翠竹摇曳,山泉潺湲,丹桂飘香。村口昂然立着古树,粗壮的枝杆和虬根昭示着岁月的沧桑。站在农家的小院里,嗅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遥看山水蓝天浑然一色,真正有“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的情怀,难怪有人“乐不思杭”。在徐岙住的村民其实并不姓徐而是吴。据称宋时方腊作乱,徐霞(泰顺仙居人)率兵抵抗,不幸牺牲。灵柩归乡途经玉溪时显灵,天降甘霖,当地久旱欠收的田地因此连年丰收,乡民为纪念他便将玉溪所在地称为“徐岙”。徐岙古村落遍布国宝,我们看得稍微仔细些的一是“文元院”、一是举人府。文元院为吴存经所建,距今四百年历史,师傅是金华人。吴存经于清乾隆甲戌年(1754)取入县学,庚寅年(1770)成为附贡生。至今门楼檐下仍悬着他亲立的“文元”匾。文元的书房很是与众不同,顶上做有藻井,完全仿造皇宫,虽小巧而一丝不苟。不知道在那个年代,让宫廷获悉,是否会惹来杀身之祸。举人府位于文元院的左前方,从长长的巷子一侧进去,可看见门楼外的数块旗杆石,上面刻着屋主吴永枫当年考中举人的年月。吴永枫由清乾隆庚寅年(1770)恩科乡试时成为武科举人,列全省第37名。吴永枫宅整体为四合院式,倒座门楼设三间。院中的天地坪之大,叫人咋舌,许是为了习武之人方便伸展拳脚吧。厅堂供有一把偃月宝刀,重达一百二十多斤,锈蚀斑斑而威武不减当年。同行中有好奇之人上前演练,纵有稍许的撼动,却摆出一副呲牙裂嘴的滑稽面孔,观者捧腹。徐岙村口竖有一碑,上面记载一个普通农妇尊老爱幼恩泽乡邻,百岁之际众人自愿筹资竖碑立传,以示后人。民心对行善助乐的崇尚,由此可见一斑。徐岙底的杰出之作还有顶头厝、吴氏宗祠与戏台、徐山翁祠(宫)、望楼茶亭、汤夫人宫等等等等,一一看下来恐怕我们的廊桥梦要至此而止了,只好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离去。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68游览指数:*3、东洋桥徐岙村继续往前,距筱村镇东南约2公里有东洋村,“东洋桥”就位于东洋村水尾。东洋桥又称“文重桥”,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屡建屡毁,民国十年(1921)重建。该桥为伸梁木平廊桥,廊屋11间,46柱,桥面宽4.7米,长26.2米,净跨22.4米,重檐歇山顶,式样质朴中凸现灵动,桥西侧漂亮的台阶让人流连。桥卧山野之中,一头依山一头临田,周围悄然开阔,静谧而娴雅,自有一股慑人魂魄的美丽诱惑,极具大家闺秀风范。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69游览指数:*六、州岭乡1、三条桥西旸镇往州岭方向约14公里处(注意:此前会有路边指示至三条桥,无须停车,那是指给行人的。若从该处寻去,多翻一座山头,多走几倍以上的山路),左侧倒岔上坡再行1公里盘山道,在山顶停车。徒步循山边的古道,渐行渐低,转过一处山坡,远远望去:两壁青山夹岸对峙的峡谷中,傲然独立宛若天外飞虹那就是泰顺廊桥精品中的极致而游人绝对不可以错过的“三条桥”。三条桥位于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的横溪上,有四条古道在这里汇合:一条来自长坑、一条连接溪头、一条通往垟溪、一条直达外省福建,是旧时泰顺去福建福安的必经之道。据当地村民指点,倘若半道上从郭坑垟转弯到垟溪再至三条桥,路近且好走些,可是此时我们已历经千辛万苦坐在三条桥下的溪石上,信息一无所用。如实供出来是希望后去的朋友可以多一些借鉴。不过走那条路的话大概距“毓文桥”愈远,再回头反而不便。三条桥由最初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始建于宋绍兴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叠梁拱式木廊桥。桥长32米,宽3.96米,单跨21.26米,离水面高9.55米。桥屋11间,单檐如弓,古朴优美。被编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三条桥是泰顺县文献记载历史最早的桥梁,它的历史存在,于中国科技史界中对虹桥诞生地的确定是一个重大质疑。据泰顺分疆录记载,道光二十三年修建时曾发现唐“贞观”旧瓦。近年经实地考察发现该桥上刻有宋绍兴七年(1137年)的瓦片,还在上游10余米的石壁上发现唐宋时期的旧桥遗址,从遗址中的柱孔结构看,它与明清时期的木拱桥结构有相似之处。据此有人认为浙闽大地的叠梁拱桥的历史比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更为悠久。三条桥的自然风光和环境是它处无法比拟的,在这里找不到一点点人为的痕迹。两山屏列群峰怀抱之中,一桥飞架南北。桥畔是青松拥翠,古道环绕。桥下是怪石林立、一泓清流。站在溪边看桥,需仰起头。古桥凌空,飞扬而不失古朴。一首题在三条桥木栏板上没有署名的词“点绛唇”:“常忆青,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道出我们心中的万般感受。依着桥上的廊柱,看游客们在水中嬉戏。山野里的清风拂过,心思飘渺,几乎忘却外面的世界,让人久无去意。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70游览指数:*2、毓文桥由三条桥回返岔路口,继续州岭方向约5公里即到“毓文桥”。毓文桥位于洲岭乡洲边村,为石拱木屋廊桥结构,始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1986年村民自筹资金重修。桥长23米,宽4米,单跨7.6米。建廊屋七间,三层楼阁式,层层飞卷,体式匀称。屋面重檐悬山,屋脊有葫芦顶,翼角高翘,造型别致。拱卷为青石筑砌,呈半月状,横跨两山之中,与周围古松、瀑布、水潭融为一体,是现存造型最丰富优美的廊桥,宛若一幅精致的古画。毓文桥虽然一反泰顺其它木拱廊桥而采用石拱为底座,但其建筑和工艺上的成就毫不逊色。三重廊屋三重飞檐的独具一格、桥身玲珑精致又不失灵秀、两边全然不同于它桥木板侧封而用做工精细的格子木雕在在都具十二分的诱惑力。泰顺十大名桥有她一席之地,当非枉然。可惜西旸往州岭的路况实在糟糕透顶,为了一座精品三条桥,大家咬咬牙豁出心爱的OO,此时再也不忍虐待她,只能忍痛割爱。万幸的是此路段正在修筑,相信明年步寻梦后尘的朋友比我们有福气了。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733游览指数:*七、三魁镇1、刘宅桥“刘宅桥”位于三魁镇以南约1公里的刘宅村,紧邻刘家大院。旧称“刘宅东下桥”,现称“刘宅仙洞虹桥”,简称“刘宅桥”。刘宅桥始建于明永乐三年,木平结构。桥身长24.8米,宽6.15米,跨9.2米,是众多屋式木平桥中造型最为精巧别致的一座。桥距水面高3.5米,两头均有山峰连接,藏与田野和密林中,东堍还有一土“碉堡”(问遍村民不得要领)掩护,深而不露,故不易发现。该桥一改我们此前看过的单层桥屋、屋中设龛的模式,呈北京小四合院风格,桥屋及两头厢房都建成二层楼屋式样。主桥屋脊上雕着两条张牙舞爪足踏彩云的蛟龙,当中嵌一如意圆球,侧面望过去,成二龙戏珠状,活灵活现。佛龛设在二楼,沿木梯上楼,很惊讶地发现二楼别有天地:屋面饰以吻兽及花草人物,屋内设置琳琅满目:神像、供台、香烛、佛尊、大鼓、桌椅、电灯一定是村民做祭祀举佛事之处。据说此类场所只在使用时开启,平日闭门谢客。今次是浙江赛盟同学的运气,居然门庭洞开,大饱眼福。刘宅桥距52省道尚有一段乡间小路,比较隐蔽难寻。在距三魁镇约1公里时要注意马路西侧竖有一“交通安全村”的牌子和有关交通安全的大幅警示,即可循此路口下行,再沿山脚小路就能抵达。从路口到村庄虽可勉强通车,但不能交会,掉头亦十分困难。因此建议把车停在路边的安全地带,以步代之。图片参考:/bbs/showthr.threadid=271171游览指数:*2、永庆桥“永庆桥”在三魁镇以北约6公里的战州乡下溪坪村。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全长33米,宽4.5米,离水面高8米。为伸臂式木廊桥,桥墩青石砌筑,上置二层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铺行道桥板,有廊屋12间,明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上下,屋面四翼高翘,造型雅朴,是泰顺县优美的古代木廊平桥。永庆桥的桥屋二楼与刘宅桥有相似的构造和工艺,亦是为村民们的佛事所用,只是规模较小。二楼的门原是锁上的,许是大家在刘宅意犹未尽,怂恿领队去找了乡民,很顺利地讨到钥匙,于是再次得以直入神圣之地,装模作样地考察一番。更有其他游客趁机,沾一点浙江赛盟的好运气。图片参考:/bbs/showthr.threadid=271172游览指数:*3、三柱桥距三魁镇西北约1公里的“三柱桥”因位于三魁镇下武洋村又称“武洋桥”。三柱桥系木平廊桥,悬山顶,7开间,穿斗式与抬梁式相混合的梁架结构。桥身长15.41米,宽4.47米,跨度10.1米。桥身比较短小,古朴苍老。尽管就在路边,因为名气欠大,不太引人注目,显得有些寂寞。在游者向她的同类们奔走相告之际,默默地承受着自己的失落和无奈。看到三柱桥,是在去下溪坪的路上。因为小道逼仄,又逢村庄,所以车速较慢,便在偶尔侧目的瞬间发现了她。原是打算由下溪坪返回时再去零距离接触,不料受了下溪坪村民的指点,回程走了另一条近路,结果刚好由此错过,失之交臂。图片参考:/bbs/showthr.threadid=271173游览指数:*4、薛宅桥“薛宅桥”位于三魁镇北面,古称“锦溪桥”。系八字撑架式木拱廊桥,桥屋十五间。该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重建于咸丰六年(1856年),1986年浙江省文物局拨款和群众集资重修。桥身全长51米,宽5.2米,净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水平标高达16米,桥头坡度30多米,是泰顺拱矢最高的桥。桥面无台阶,坡高且陡且滑,攀坡时一如登山。此桥跨梁长而斜度大,造型古朴独特,气势雄伟壮观,被载入中国桥梁史话。桥的西堍北侧有一大樟树,四五个人合抱不拢。薛宅桥被众多房屋淹没,狭小的空间让庞大的身躯显得局促。周围完全遭 “现代化”包抄,未见一砖一瓦的明清遗风,自然环境较差。但作为古廊桥的代表之一,其精华之处当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因而不可不到。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74游览指数:*八、泰顺仕阳镇1、胡氏大院由三魁往东南方向约3公里处即大垄口的岔路口右拐再行3公里即到仕阳镇的雪溪,到雪溪的唯一目的是看“胡氏大院”。胡氏大院也称“石门楼”,为一大型三合院式民居。正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3年),两侧厢房、下堂南北及前堂、风龙屋、书斋在其后陆续修建,现今大多仍保持完好。大院的主体建筑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两侧厢房以及正屋都以这根轴线左右对称,而主院的门正对着这条中轴线的尽头。胡氏大院不仅规模庞大、做工精致,且周边的山水环境非常优美:石门楼背靠青山,面向开阔的田野,与高耸的笔架山隔雪溪相望,溪流逶迤环绕,四面环建石砌高墙,其景致正如门楼匾额所题,“山辉川媚”,“日拥祥云”。较之安徽黟县的微派民居、云南丽江纳西族的四合院、贵州凯里大规模的苗寨、侗寨,独树一帜,自有它的不凡之处。胡氏大院原是此行计划中的,因雪溪之后的道路被封,仕水矴埠遭无奈放弃,则是否专程为了一个大院往返6公里,受到大家质疑。正好此时手头有了一份官方的旅游宣传资料,上有修缮一新的大院图片,遂以“非原汁原味不看”来安慰自己,决定舍去。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734游览指数:*2、仕水矴埠“矴埠”又称“碇步”,也有称“堤梁桥”的,是古代桥梁的雏形,浙南地区屡有所见,泰顺境内就存200多条,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仕水矴埠”。仕水矴埠位于仕阳镇中部,架设于一段平坦宽阔而水流平缓的河滩上,在仕阳大桥西侧,站在桥上就可以看到。该矴埠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建,1988年重修。全长136米,共223齿,一字排开,凌波而立。每齿平行分高低两阶,以供行人双向交会。整条矴埠外形优雅美观,建造工艺精当,并包含了很深刻的用心,所谓“石取其坚,计永年也;色取其白,昭利涉也。”是浙南最长、最好的矴埠,具有很高的工程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其建造工艺在岸边的多块碑文中有较为具体的记载。去仕水矴埠从52省道的大垄口算起,约9公里路程(可由雪溪再前行6公里)。该路段原为乡间的碎石路,我们去时恰逢修路,由雪溪起封闭6公里。要想求证仕水矴埠是否名符其实,必须绕道福建福鼎再由万排迂回,多费一倍以上的时间不算,对绕行的路况还一无所知,怎敢贸然,只好放弃原计划,给此行留下一个最大的遗憾。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753游览指数:*九、泗溪镇三魁往东南方向约6公里处左拐往东溪方向再行11公里是泗溪镇,泰顺廊桥六座精华中有二座“东溪桥”和“北涧桥”在泗溪,所以泗溪是泰顺看廊桥最人丁兴旺的地方。1、东溪桥又称上桥、溪东桥,是泰顺造型最佳的木拱廊桥。该桥位于泗溪镇西北则的溪东村,因其横跨东溪而得名。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1986年重修。中国科技史话丛书桥梁史话刊载图文,称之为全国桥梁典型之一。溪东桥长42米,宽6米,高10.35米,单跨23米。桥台用花岗岩直接垒筑于两岸山崖之上,两头通道均有石踏跺。溪水过桥后弯转从桥南侧流过,清澈得能看见河床上的粒粒卵石。桥身由上下两层拱骨相贯,互为承托,伸展成大跨度的无柱飞桥。有桥屋17间,为张扬的飞檐吊角型,一如宫殿。正中主檐阁楼,极为雄伟美观。站在桥侧看,飞檐翘角,盘龙卧虎、斗角绕云,桥顶脊线上的装饰是两条栩栩如生的龙争抢明珠,龙的胡须细若游丝,微风中轻轻颤动,颇有吞云吐雾之势。桥的另一侧是一抹远山,近处是两座较高的山峰,一边是狮子峰,一边是将军峰。当地人很虔诚地告诉我们“这是将军逗狮的风水宝地”。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76游览指数:*2、北涧桥俗称下桥,在泗溪镇西北方向的下桥村,位于东、南、北三溪汇合处的古渡口,由东溪而来是必经之处。因该桥横跨北溪,又称北涧桥。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1年)。重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1987年重修。其结构、造型与上桥相似而较大。长51.87米,宽5.37米,高11.22米,单跨29米。桥面呈曲拱状,上建桥屋20间,正中三间突起成二重叠檐,四翼高翘呈大鹏展翅之状;桥头两侧各建有厢房数间。整座大桥青砖碧瓦,雕梁画栋,漆色丹朱。北涧桥及其周围环境十分幽美。三条溪水在桥边汇合,溪水清冽见底,水上还有一条用石梁搭起的小石桥,接以碇步。两棵上千年树龄的大樟树立于桥头,较粗的一株直径有两米多。由远处沿小路向北涧桥走来,茂密的树冠就像老翁的须发轻轻抚掩着廊桥及周围古朴的民居,若隐若现。暮色苍茫时,树阴避天,香味弥远,衬托着北涧桥分外肃穆典雅。是为北涧桥的绝佳点缀。北涧桥的桥屋在东岸和周围的民居建筑有机结合,桥头的一条石板小街是整个村子的中心,一边是廊桥,一边是民居。两岸曾是繁荣一时的村镇,沿桥头形成一条小小的街市,底层是一爿爿店铺,二层供主人居住。古树、廊桥、溪流、民居的自然结合,是北涧桥的最大特点,俨然一幅古意盎然的宋画。身临其间,几百年前的村镇市井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深深地陶醉,疑在梦中。北涧桥无论是从建筑材料或是桥梁结构的选择,还是桥与建筑的结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都是一个杰出的典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观念和环境观念,被载入中国桥梁艺术。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75游览指数:*泗溪上下桥相传为同门师徒所建,故称“泗溪师徒桥”也称“泗溪姐妹桥”。天津大学杨道明教授来泗溪考察时,认为两桥是江南第一例、世界独一无二的瑰宝,遂亲自题写了二匾“古建文物”、“民族精粹”悬于桥楣上。1989年两桥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3、包氏宗祠泗溪东北方向约3公里,有泰顺旅游重推项目之一的古建筑“包氏宗祠”。下车时在路侧就直面传统的祠堂大门,门外旗杆基石依旧、参天大树守护左右。门内却一片废墟,宗祠安在?继续向前寻探,百步之外,见一规模较大的四合院。一行人兴奋地簇拥而入,旋即失望。进院即见月牙形的放生池,早已干涸,未知生灵立命何处?放眼望去,宗祠规模虽大却一派没落景象。除两进两院和正厅,厢房夷为平地,垦作菜园。拾阶而上,抬头看到门楣好似经过修缮描画过了的,大堂上还有三张八仙桌拼起的长台,铺有桌布,一尘不染,应是宗祠尚在正常使用。踏入二进,正厅供放着包氏祖先的牌位,大小夫人有仨,两侧分别排列七房子孙后裔,众寡不一,第七房的灵位前后人空空如也,大家为之感怀,杞人忧天地担心“老来之人何以为生”。厅堂之内另有福建一带的包氏后裔于去年前来祭祀祖先的踪迹,其供奉的香火和横匾足以佐证包氏不仅在本地乃至外埠亦后继有人。既如斯,芸芸众生何以不肯善待先人灵栖之所在,任其荒芜?众人皆百思不得其解。且,先祖徙自哪方?始于几代?官拜几品?文焉武焉?后人可有光其宗耀其祖?诸如此类的说明祠内一概全无。大力推荐游客造访,访过却与不访无二。可知泰顺的旅游发展迟缓,不能完全归咎于贫穷落后。宗祠与村庄有些距离,我们在内游荡半天未遇包氏族人或村民,故种种疑问皆成悬念,渐渐失了耐心。倒是墙外的菜园给了我们几分兴趣,纷纷涉足,有曾经务过农的“下乡知青”责无旁贷地当起了解说员。(题外小插曲:有*DX曾在园中作贼,盗得硕大的红薯两枚,奉若至宝。偷偷地挟持出祠,一枚馈赠上海友人,一枚千里迢迢携至鹿城,央大厨代做羹汤。与异地朋友嘘寒问暖杯盘交错耳鬓厮磨之中,未忘红薯,发问“羹汤何在?”小姐嫣笑盈盈,玉指纤手轻点桌中盆菜。众人面面相觑,再问“羹汤何在?”哈哈,原来大厨错献殷勤,嫌羹汤过于简单,有失体面。使尽解数,将薯条裹以生粉、蛋黄、香料、精盐、味素再下油锅!你道谁还能吃出泰顺乡间泥土气息十足的红薯味来呢!)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740游览指数:*4、南阳桥“南阳桥”位于泗溪镇岩头村,距泗溪镇约2公里,又称“玉岩桥”。为伸臂梁木平结构,重檐歇山顶。长41.7米,宽4.6米,高5.9米。同治九年建。较之同样结构的“东阳桥”,南阳桥虽长于彼,却输之气质。也许是一路看过来的精品太多,也许是因了她淹于黯然灰败的村落,对她的感觉不甚了了。只为她坐落在去包公祠的必经之路上,并未特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也就没有什么后悔了。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77游览指数:*5、南溪桥由泗溪踏上返程,往莲头的路上经过南溪,“南溪桥”就位于南溪的边上,距泗溪镇约2公里路程。南溪桥是木平廊桥,歇山顶,七架两廊抬梁式结构,廊屋中间一侧有神龛,造型典雅。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三月十六日重建。桥身长20.35米,宽4.87米,高4.85米,跨径6.8米。桥虽不大,却令大家一再逗留。吸引我们的不仅是与廊桥成90度直角有同样古朴质感的石桥、桥下纵横两水相交别有情趣,更有石桥南侧水势较缓之处发现一矴埠连接两岸,由岸边丛生的杂草看,矴埠不再为乡人所青睐,一行寻梦之人却如获至宝,争先恐后下溪一试。小心翼翼如学步的幼童,蹒跚过溪,略补未到仕水之憾。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78游览指数:*十、张十一故居自南溪桥继续向南行驶约一公里处,道路两侧有十余户住家的自然村。自右侧进入村庄,右弯左拐,一座颇为壮观的宅院映入眼帘,张十一故居是也。庭院之大,出乎大家的想象,正院套跨院,前院连后院,倘是孩提时玩家家,一定非常过瘾。正中天井煞是气派,两则厢房成排。青砖黛瓦飞檐,高楼大院粉墙,在周围一片低矮的陋屋中犹如鹤立鸡群,很是抢眼。故居建于何朝何代,凡我们能搜罗到的资料包括媒体和网站无一介绍。眼见为实的是至今保存十分完好,不懂建筑历史的人,根本看不出她身世久远。同包氏宗祠一样,古宅的来龙去脉人文故事我们还是一无所知。惟有在与目前仍居宅中满口当地土话的张氏子孙艰难的交谈中撷取只鳞片甲。经了解,张十一者,清末七品“大官”。家中兄弟众多,其排行十一,故名张十一。十一平日好收藏文物,邀三五亲朋好友举盏叙怀之际,共同把玩。我们四处搜寻,未见文物蛛丝马迹。问,子孙只答“文革期间被毁”。痛哉。尽管对旧时官吏的森严等级限于一知半解,但电视电影一直教育我们:七品乃“芝麻官”也,仕途上排名末位。想:小小一粒“芝麻”,居然住宅恢宏,收藏颇丰,何来巨额银两?于是猜测:是否贪官污吏?打住,此贬损之词只可在教室里偷偷说,万不能让泰顺人民听见,否则他年他月浙江赛盟同学谁敢踏进“中国乡土”半步。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79游览指数:*十一、氡泉度假区由莲头往分水关的半道上(距莲头约2公里、距分水关约26公里处),车队被窗外的美景吸引,头车径直把车队带进了山边一个很讲究的大门里,进了门才知道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氡泉度假区”。泰顺的氡泉泉水相当神奇,常年水温在62度,日出水量500吨以上,是国内罕见的高热矿泉。更含有硅、氟等4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是保健理疗、休闲度假、生态旅游、观光揽胜的好地方。当然,对于我们省城的朋友来说,泡氡泉大可不必舍近求远,家门口的杭州乐园不知要方便多少倍。可是,省城欠缺的正是乐园无法弥补的自然环境。从度假区的观景台望出去,高500米、长10公里的“华东第一峡”幽深绵延,大气磅礴。远处白云缭绕,山间雾霭升腾。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叫人直恨爹妈没有给我翅膀。要看景的朋友即使不打算住下也可在路过时顺便观光,二、三十分钟足矣。车驶入后不必进停车场,泊在左侧山坡的一个小平台上,可省下停车的大米。参考图片:/bbs/showthr.threadid=271181游览指数:*十二、说明1、景宁有经过旅游部门“包装”的“封金山畬族风情游”,被我们不屑,决意在民间自访。因司前是远近闻名的畬族镇,所以特地在此下了番功夫,最终收效平平。不过据说该镇下辖另有个叫“圆州村”的畬族古村落,其规模和完好程度均优于左溪,我们事先未能得到相关资料。但是,据旅游部门知情人士透露并泰顺当地乡民证实:真正意义上的畬族村寨的确已不复存在,有此嗜好的朋友恐怕要永远失望了。2、三魁镇紧邻52省道,因镇上就有精华所在,且往罗阳、州岭、筱村、仕水、泗溪、雅阳都十分便利,已成泰顺重镇。也有游人选择三魁落脚后“放射性”出游的,但每一处都走回头路,耗时费米,有车一族不仿也罢。3、州岭的毓文桥、仕阳的胡氏大院和仕水矴埠我们都不曾涉足,介绍由道听途说和网上摘录及当地旅游宣传资料择要后略予润色而成,目的自然是为日后出游的朋友提供方便。若有朋友亲历之后以为上述文字纯属谬误,恳望见谅,不要责怪我们哦。4、浙南气候温和,旅游四季皆宜。农历正月十五和二月二、三月三乡间节庆较多。如果时间宽裕,到一个个古村落住上几日,寻根问底的同时细细品味乡风民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5、遇到难题时要勤于动口,当地百姓的热情与久居都市冷漠麻木的“城里人”不可相提并论。除非不懂你的普通话,否则一定会得到相当满意的答复,仔细而又详尽,甚至有人自告奋勇无偿助你。不过在当地问话,不要问*村*桥,就问“老房子”、“木头桥”在哪里即可。百姓也许对官家贴上的“标签”置若罔闻,却对祖先留下的无价之宝刻骨铭心,娓娓道来如数家珍。6、泰顺的廊桥现存500多座,任你万般努力,利用假日走完全程总是奢想。按照我们设计的路线,不计旅途,在泰顺境内的行程是两天,比较经济实惠,六座精华(州岭三条桥、泗溪北涧桥、泗溪溪东桥、三魁薛宅桥、仙稔仙居桥、筱村文兴桥)及十大名桥(六精华加上三魁刘宅桥、三魁永庆桥、州岭毓文桥、筱村东洋桥)和想看的古民居一般都不会落下。至于其他诸如乌岩岭飞云湖氡温泉红岩景区等,尽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和时间的松紧自由取舍,毕竟,到泰顺的主要目的是廊桥!7、游览指数:*必须游览*应该游览*可以选择*无所谓第四部分 友情提醒一、食1、泰顺乡间民风淳朴,虽然各景点较散且服务场所罕见,但不必担心挨饿。除三条桥、仙居桥地处僻静外,皆有村庄。可于抵达时先至农家协商用餐,悠哉悠哉地领略过廊桥的魅力再填肚子。不过餐毕千万记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可因为乡民好客而吝啬大米。其实,每人至多5-10元,远远不及纯正农家风味的一文半钿。当然,这一套尽量不要在罗阳三魁等相对开放的城镇里耍,那里的民众已经多半被我们这帮俗人给熏陶得有点点“不太淳朴”了。2、景宁东坑镇白鹤村一潘姓村民的家,可做浙江赛盟泰顺FB基地之一。潘老爷子及其家人热情、好客、善良、耿直,我们一行10人饱餐一顿绝对正版如假包换的农家饭后,很费了些口舌才让他们勉强收下一百大米。捏着那张薄薄的纸片,竟然从一家人的眼神中读出诸多的不安、惶恐和感激,好像是他们得到了格外的恩赐,不得不叫人感叹人心的差距简直天壤之别。临行前征得那一家的欣然同意,今后有我们的同学去泰顺可事先电话预约用餐,以便早做准备。算起来,若一早从杭州出发,到白鹤正是午饭时间。我们可以免去寻觅之差,而农家亦可有些微的收入,岂非两赢。3、罗阳有一招牌菜“活煮鱼”,店家位于镇中心的十字路口,距车站最多百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