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写作兴趣的培养.doc_第1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写作兴趣的培养.doc_第2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写作兴趣的培养.doc_第3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写作兴趣的培养.doc_第4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写作兴趣的培养.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教师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教学,特别是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由于学生写作能力较为薄弱,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的问题更为突出。笔者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写作兴趣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但愿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新课程 少数民族 初中 写作兴趣 培养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关于写作这样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农村初中,特别是我们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初中,由于学生生活比较单调、知识面相对狭窄,因而写作能力较为薄弱。如何激发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作文自觉性、提高写作水平,进而提高语文素养,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突出课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从事各项事业的内驱力。写作重要,人人懂得,但乐于作文,对写作感兴趣,却并非易事。笔者所在的文山州是壮族苗族自治州,所属的广南县是一个少数民族大县,总人口八十余万,其中少数民族就多达66%还要强(主要是壮族),参加工作三十四年来,笔者一直在农村初中一线工作,深感少数民族地区写作教学的不易。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些做法。一、表达真情实感,诱发写作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真实,是一切文学艺术的价值和生命,古今中外,大至长篇巨著,小至诗词曲赋,乃至为人津津乐唱的流行歌曲,概莫能外。屈原没有出于对祖国的赤诚之爱,哪来不朽的离骚流传?朱自清没有“望父买橘”的亲身经历,怎会有父亲“背影”的定格?杜甫的诗、鲁迅的文皆能恒久流传、脍炙人口,哪一首、哪一篇不是真情火花的闪现?文学艺术如此,学生作文也不例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只要有真情,眉开眼笑感人,泣不成声也一样动情。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生活比较单调、知识面相对狭窄,教师要反复向他们讲明这些道理,不断启发生活中的感人处。作文要打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学生作文易患文风浮夸,不切实际,或无病呻吟。如写老师教育学生则必以远大理想、崇高抱负的豪言;写家长关爱自己则必暴雨送伞、雪夜背自己上医院的壮举应该写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感动。只要善于观察,用心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感动。如父亲的一个赞赏的表情或不满的眼神,母亲的一句唠叨或叮咛,老师的热情表扬或委婉批评,同学的热心帮助或矛盾误会,都可以成为文章的材料。父母之爱、师生之情、同学之谊,所有这些人情之美、人性之善,都是我们在作文中可以而且应该抒发的感情。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茅塞顿开,或潜移默化地懂得这一道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挖掘到了“源头”,自然有不尽的“活水”,这就会大大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写作兴趣陡增。二、积累写作素材,活跃写作兴趣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有了表达的欲望,关键就要解决写作的素材问题。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生活单调,写作素材匮乏,学生最怕的就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这是困扰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写作教学的最大难题。要提高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是积累,教师要教会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不外乎以下两种。(一)广泛阅读,从书本上积累。鲁迅先生有句名言:“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课程标准关于初中阶段的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要鼓励学生读名著,看书报杂志。学生小学阶段课外阅读少,“亡羊补牢未为晚”,要向学生强调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或利用家长会等渠道进行解释,以改变家长“看小说浪费时间”的观念,使之配合督促。让学生制订计划,主要利用双休日、假期时间阅读。还可让学生每人拿出一两本读物,集中起来,建立班级图书架,供大家阅读。并要求做读书笔记,一个阶段后,可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让大家欣赏借鉴。(二)细心观察,从生活中积累。初中生学习任务重,生活单调,即使这样,也不乏观察的渠道。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如适量收看中央和本地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关注现实中重大或有意义的人和事;观察家庭或村子中发生的有价值的事或趣闻, 留心来回学校途中的见闻感受,学校里、班级中师生的教学活动和文体活动,平时的感想、想象等。鼓励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总会获得可以进入写作的素材。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并保持。有了丰富的积累,写作训练就能厚积薄发,写作兴趣就会不断强化,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中“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的目标。三、运用写作技巧,增强写作兴趣“文似看山不喜平”,要使文章波澜起伏,方法技巧不可缺少。虽然“文无定法”,但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启发指导,还是有必要的。有了一定的方法技巧,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得到增强。写作教学,特别是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中,应结合教材课文的阅读教学,以读促写,重点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几个“结合”,即顺叙、插叙、倒叙的结合;人物言、行、神、貌等的结合;正面、侧面描写的结合;“点”与“面”的结合;详与略的结合;“小”与“大”的结合等。又如说理时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的结合,写景时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的结合,说明事物时整体与局部的结合等等。指导学生把学到的课本知识运用于写作实践,读写结合,就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四、注重讲评鼓励,激发写作兴趣少数民族学生大都“胆小”,越是写不好越是怕批评,越批评越写不好,教师要多鼓励,因为获得成功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励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让他们及时得到反馈。(一)批改作文。学生作文应及时批改。批改时,教师要以读者的身份欣赏学生的作文,充分尊重学生的表达,要尽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作出恰如其分的批语。对于作文中的闪光点或明显的欠缺,可以把学生叫来当面指点,必要时,鼓励学生修改或重写。要及时记录好的作文、好的材料、好的写法,或出现的问题、不足,以便讲评时有第一手资料。(二)习作讲评。作文讲评课, 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可以选出班级中本次写得最好的一至三篇,让作者本人上讲台朗读。这对他本人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有力的鞭策。还要表扬本次作文中其他写得好的学生,点评本次作文中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与失误 ,概要评述和具体个例相结合,有血有肉,使学生看到这次作文的成功和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讲评,学生写作能力会得到提升。(三)佳作展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身边的优秀作文,更容易引起学生的羡慕心理,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风尚。除上述口头表扬、佳作选读以鼓励学生外,还可根据我们农村学校和家庭实际条件,因陋就简,在每次作文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优秀作文抄写在方格稿纸上,在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大名和文章题目,并让擅长画画的学生配上简洁的装饰画, 装订成“佳作集”,供大家传阅。这样做可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写作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以上培养、激发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些做法,虽非新颖与独到,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中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