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针灸治疗297例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上海铁路中心医院针灸科陈作霖;钱汉卿;陈生如;林礼明;凌莘莘;刘瑞方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上是比较多见的疾病,患者每于阴雨天,受凉后或劳累后即易发作,在治疗上针灸似较一般药物为优,现仅将本科针灸所治疗的297例作一简要报告如下:一、发病原因本病多发生于全身各大小关节,其发病的真正原因在目前尚未能完全了解,但一般多与下列二个因素有关。1.关节及其附近的外伤,如骨折,捩伤等使关节的抵抗力减退,易于招致风寒侵袭,因而诱发本病。2.不避风雨寒暑,坐卧湿地,汗出当风,或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本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统称为“痹”症,内经有“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又说:“风寒湿杂而成痹。”宋元各名家对本病又有较详细的记载,如严用和济生方:“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著,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凝而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元张从政儒门事亲:“夫痹之为状,麻木不仁,以风、寒、湿三气合而成之,故内经曰,风气胜者为行痹,风则阳受之,故其痹行,旦剧而夜静,世俗莫知,反呼为走注疼痛,虎咬之疾。寒气胜者为痛痹,寒则阴受之,故其痹痛旦静而夜剧,世俗不知反呼为鬼忤。湿气胜者为著痹,湿胜则筋脉皮肉受之,故其痹著而不去,肌肉削而著骨,世俗不知反呼为偏枯,。”又景岳全书:“风痹一证即今人之所谓痛风也,盖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综观以上文献所载,把本病的成因,症状有了较全面的描述,具体的说明了本病的发生由于体虚腠理空虚,气血阻滞,因而感受风、寒、湿三气成痹。更又说明了感受风寒之不同而症状亦因之而异。如寒多则痛,风多则游走无定,湿多则著而不移、麻木不仁,所有这些症状都是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见到的,这充分的说明了祖国医学的丰富多采。二、临床分析本组297例主要是以风湿性及外伤性所引起的关节痛为分析对象,对于梅毒性、结核性等原因所引起的关节痛暂不作分析,因此本文的297例风湿性关节炎大都系经常与风、寒、湿接触或因外伤所引起的。1.性别与年龄之关系:本组297例中男性较多于女性,两性之比为1.3:1,发病年龄以20-50岁之间为多,因此时正当壮年,劳动强度较高,与风、寒、湿接触的机会亦较多。 2.本病的发生与职业之关系:工人患本病者占51.5%,本组病例所指之工人,大多为装卸工及养路 工,均系露天作业之重体力劳动者,在劳累后坐卧湿地,汗出当风,易受风雨寒湿之侵袭。 3.发病原因之分析:由于感受风寒而罹本病者有213例,占71.7%,这说明本病之发生大都与本病有关,与古人“风寒湿杂至而成痹”之说相符。其次为由于外伤而引起,因重体力劳动者易受外伤,局部受伤后抵抗力即形减退,因之易于感受风寒而罹本病。 4.针灸对本病的疗效分析:本组病例一般都经内外各科治疗,因收效不大而转来本科作针灸治疗,经针灸治疗后大多数病例在症状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虽然痊愈例数不多,但疗效是肯定的,总的有效率占86.2%,其疗效似较一般药物治疗为优。 三、关于针灸治疗本病的机转问题针灸能治疗各种疾病,是无可否认的,但是其机转问题在目前尚难得到满意的解释,但按照“经络所过,主治所在”的说法尚能解释部分问题:虽然在目前经络学说尚待继续研究,但我们体会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各家的学说和针灸临床实践中,都能说明经络学说是客观存在的。在我国最早的经典著作内经中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如果我们体内的经络失去平衡,就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因之引起各种病变。所以我们在临床治疗时,应照顾到人体的整体现象,结合到经络学说,视其偏盛偏衰而给以适当的调整,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的原则来治疗,使经络得以平衡,而疾病亦得以治愈,所以我们在今后仍应不断的钻研经络学说,用经络学说来指导我们临床上的实践。四、总结1.本文报告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97例的临床疗效,并将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略作介绍。2.在297例中,两性之比为1.3:1,男较多于女,20-50岁之间患本病者为多,20岁以下,60岁以上则较为少见。3.本病患者以工人为最多见,占总人数51.5%,发病原因以感受风寒者最为多见,占总人数71.7%。4.针灸对本病的疗效较一般药物为优,总的有效率为86.2%。5.针灸对本病治疗,应结合经络学说为主,因经络学说是客观存在的,在针灸临床实践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发表在1959年8期第60页上) 针灸治疗297例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上海铁路中心医院针灸科陈作霖;钱汉卿;陈生如;林礼明;凌莘莘;刘瑞方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上是比较多见的疾病,患者每于阴雨天,受凉后或劳累后即易发作,在治疗上针灸似较一般药物为优,现仅将本科针灸所治疗的297例作一简要报告如下:一、发病原因本病多发生于全身各大小关节,其发病的真正原因在目前尚未能完全了解,但一般多与下列二个因素有关。1.关节及其附近的外伤,如骨折,捩伤等使关节的抵抗力减退,易于招致风寒侵袭,因而诱发本病。2.不避风雨寒暑,坐卧湿地,汗出当风,或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本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统称为“痹”症,内经有“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又说:“风寒湿杂而成痹。”宋元各名家对本病又有较详细的记载,如严用和济生方:“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著,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凝而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元张从政儒门事亲:“夫痹之为状,麻木不仁,以风、寒、湿三气合而成之,故内经曰,风气胜者为行痹,风则阳受之,故其痹行,旦剧而夜静,世俗莫知,反呼为走注疼痛,虎咬之疾。寒气胜者为痛痹,寒则阴受之,故其痹痛旦静而夜剧,世俗不知反呼为鬼忤。湿气胜者为著痹,湿胜则筋脉皮肉受之,故其痹著而不去,肌肉削而著骨,世俗不知反呼为偏枯,。”又景岳全书:“风痹一证即今人之所谓痛风也,盖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综观以上文献所载,把本病的成因,症状有了较全面的描述,具体的说明了本病的发生由于体虚腠理空虚,气血阻滞,因而感受风、寒、湿三气成痹。更又说明了感受风寒之不同而症状亦因之而异。如寒多则痛,风多则游走无定,湿多则著而不移、麻木不仁,所有这些症状都是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见到的,这充分的说明了祖国医学的丰富多采。二、临床分析本组297例主要是以风湿性及外伤性所引起的关节痛为分析对象,对于梅毒性、结核性等原因所引起的关节痛暂不作分析,因此本文的297例风湿性关节炎大都系经常与风、寒、湿接触或因外伤所引起的。1.性别与年龄之关系:本组297例中男性较多于女性,两性之比为1.3:1,发病年龄以20-50岁之间为多,因此时正当壮年,劳动强度较高,与风、寒、湿接触的机会亦较多。 2.本病的发生与职业之关系:工人患本病者占51.5%,本组病例所指之工人,大多为装卸工及养路 工,均系露天作业之重体力劳动者,在劳累后坐卧湿地,汗出当风,易受风雨寒湿之侵袭。 3.发病原因之分析:由于感受风寒而罹本病者有213例,占71.7%,这说明本病之发生大都与本病有关,与古人“风寒湿杂至而成痹”之说相符。其次为由于外伤而引起,因重体力劳动者易受外伤,局部受伤后抵抗力即形减退,因之易于感受风寒而罹本病。 4.针灸对本病的疗效分析:本组病例一般都经内外各科治疗,因收效不大而转来本科作针灸治疗,经针灸治疗后大多数病例在症状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虽然痊愈例数不多,但疗效是肯定的,总的有效率占86.2%,其疗效似较一般药物治疗为优。 三、关于针灸治疗本病的机转问题针灸能治疗各种疾病,是无可否认的,但是其机转问题在目前尚难得到满意的解释,但按照“经络所过,主治所在”的说法尚能解释部分问题:虽然在目前经络学说尚待继续研究,但我们体会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各家的学说和针灸临床实践中,都能说明经络学说是客观存在的。在我国最早的经典著作内经中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如果我们体内的经络失去平衡,就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因之引起各种病变。所以我们在临床治疗时,应照顾到人体的整体现象,结合到经络学说,视其偏盛偏衰而给以适当的调整,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的原则来治疗,使经络得以平衡,而疾病亦得以治愈,所以我们在今后仍应不断的钻研经络学说,用经络学说来指导我们临床上的实践。四、总结1.本文报告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97例的临床疗效,并将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略作介绍。2.在297例中,两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1 Unit 2 She didn't have a television教学设计设计(pdf) 外研版(三起)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6 太阳教案及反思
- 会议签到表(模版)
-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 讨论教学设计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写作 文从字顺教学设计及反思
- 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三课 节约用电1教学设计 龙教版
-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同步教学设计
- 2024吉林水投集团公司年轻干部竞聘上岗35个岗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华润集团|总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岗位公开招聘若干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 工厂领手套管理制度
- 少数民族怒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教学课件
- 浙江省钢结构DBJ33/T12752022
- 部编版初中历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 202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隔膜压滤深度脱水技术规程
- 肺间质纤维化
- 焊接动火施工方案
- 乐高详解PPT学习课件
- 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学校校服管理制度5篇
- 果蔬保鲜技术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