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doc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doc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doc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doc_第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1. 诗文积累。(1)粉骨碎身全不怕,_。(2)_,水村山郭酒旗风。(3)寒雨连江夜入吴,_。(4)古诗种带“鹭”的句子很多,请写出三句:_;_;_。(5)教育家孔子曾说:_,不悱不发。(6)本学期,我们学了墨梅这首诗。你认为诗中的“_”字用得好,因为_。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下列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 课内阅读。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山原:_子规:_了: _(2)把后两句诗的意思写下来。_。4. 根据提示填入恰当的句子。(1)从许多古诗文中我们可以找寻到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从杨万里的舟过安仁里找寻到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_,_。从吕岩的牧童里找寻到饥来即食、困来即眠、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_,_。从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里找寻到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小儿形象:_,_。(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_,_”就生动地写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3)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可以借诗句“_,_”来表达。(4)爸爸经常告诫我:“天行健,_。”(5)对浪费时间、虚度光阴的同学,我们可以用偶成里的诗句“_,_”来劝诫他们。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送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吞,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江风引雨入舟凉”中的“凉”包含了哪些含义?6. 先讲划线字的意思,再解释句子的意思。(1)使弈秋诲二人弈。使:_诲:_弈:_句子意思:_。(2)其一人专心致志 , 惟弈秋之为听。其:_专心致志:_惟:_句子意思:_。7. 日积月累。(1)地满红花红满地,_。(2)_,_;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3)翠翠红红,_;风风雨雨,_。(4)_,山外白云,_;池边绿树,_,雨落溪边。8. 课文加油站。(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不知细叶谁裁出,_。(2)等闲识得东风面,_。(3)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_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_,_。有的还有花骨朵儿,_。(4)_,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5)检阅一文中,“这个小伙子真棒”是指 _。“这些小伙子真棒”是指 _。学习了这一课,我懂得了同学之间应该 _。9. 读句子,按要求填空。(1)胸前飘动的红领巾,犹如火苗在闪动。这句话把_比作_,它们的相似之处是_。(2)共产党是太阳,把温暖送到了人们的心里。这句话用_来比喻_,它们的相似之处是_。(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句诗出自_,作者是_。后两句是_,_。(4)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演化成了成语是鹬蚌相争,_,这一成语用来比喻_。10. 补全句子。(1)相濡以沫,_。(2)_,到处是青青的野草。(3)欲把西湖比西子,_。11. 照样子,用你读过的古诗词表现下面主题。(任选两种)春天爱国 送别 友情 志向 明月 虚心 瀑布例: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2. 下面四项中,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是( )A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B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D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解释下列词语。使:_ 浥:_ 客舍:_(2)这首古诗的点睛之笔是:_。(3)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4. 根据课本内容填空。(1)谁都会有不懂的地方,正如师说中所言:_,孰能无惑?(2)种树者必培其根,_。说明了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3)叶挺在囚歌运用象征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为人进出的门_,为狗爬出的洞_。(4)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放弃抗争,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打败的。_,_。(5)燕子去了,_;杨柳枯了,_;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15. 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诗的作者是_朝的_。(2)这首诗属于 诗。(3)中“莫”的意思是:_。(4)首诗主要描写了_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_的情怀。16. 根据积累的内容填空。(1)_,不亦说乎!(2)好曲不厌百回唱,_。(3)写两联带“清”字的古诗句。_,_。_,_。(4)它把影子投到墙上,_,_,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夹竹桃)(5)它歪着_的脸蛋,_,潇潇洒洒地从身上_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_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三亚落日)17. 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看谁写得最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_,_。_,_。18.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1)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_,_。(2)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_,_。19. 读下面的儿童诗山村孩子的画,自主完成以下练习题。 山村孩子的画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悬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1)这幅儿童的画中都画了哪些景物_ _ _ _ _ _。(2)诗中有三对意思相反的词:_ _ _。诗中运用这些反义词的好处是:_。(3)这首诗中三个“它”分别是指:_ _ _20. 附加题(1)下面的一些歇后语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请补写出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_小和尚念经_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_此地无银三百两_(2)看到下面的词语,你会想起哪些古诗?请选择期中两句写下来。思乡心切:_劳动生活:_21. 古诗积累。(1)山下兰芽短浸溪,_。(浣溪沙)(2)我劝天公重抖擞,_。(己亥杂诗)(3)天下的事物皆有两面性,我们看人也要客观全面,正所谓“_,天下物无全美。”亦不可因为一两件小事就断定一个人的好坏。(4)唐代的王昌龄曾经在芙蓉楼对他即将回乡的好友辛渐说“_,_”,以此来表明自己为官的正直清廉。(5)烟花三月,漫步在柳浪闻莺,看到彩蝶在花间嬉闹,听到黄莺在枝头唱歌,我情不自禁吟诵道:_,_。柳浪闻莺,名副其实啊!22. 根据情境,按要求填空。(填上恰当的成语、古诗名句、歇后语等)(1)这本书让我找得好苦,差不多把整个房间都找遍了。也没找到。没想到却在桌子底下找到了,真是“_,_”。(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可以使我们眼界开阔,当我荡舟西湖,不禁想起苏轼“_,_”的诗句。(3)每当看到兄弟相争,朋友相残,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曹植七步诗中的诗句“_,_?”(4)有时候,当局者迷,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对一些事情反而不清楚,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就说明了这个朴素的道理。23.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选定修改删除(1)解释下列文句中划线的词义。兔走触株因释其耒而守株(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24. 根据情境或提示填写诗词佳句。(1)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自古就有人论述。如“纸上得来终觉浅,_”,再如文心雕龙中提到的“操千曲而后晓声,_”讲的都是这个道理。(2)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我们展现了杭州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诗的后两句是_,_。他写的词浣溪沙,体现出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其中词句“谁道人生无再少?_!_”最令人振奋。还有他写的诗句“_,_”启发人们看问题要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3)松、竹经冬不凋,梅花凌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其中你最敬慕的植物是_,我国古代诗人曾这样赞颂道:“_,_。_,_。”25. 补充诗句,并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横线上。(1)欲把西湖比西子,_。_(2)我劝天公重抖擞,_。_(3)_,拂堤杨柳醉春烟。_(4)_,要留清白在人间。_(5)九州生气恃风雷,_。_26. 经典名句填空。(1)写出带有“春”字的诗句,要求“春”字在诗句中的位置都不同。_。_。_。(2)中国乃礼仪之邦。论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传不习乎?”弟子规言道:“或饮食,或坐走,_,_。”三字经也提及“融四岁,能让梨。_,宜先知”。让我们牢记先人的教诲,做个彬彬有礼的文明人。27. 按要求填空。(1)照样子,连一连。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_ 春夜喜雨 李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_ 春夜洛城闻笛 杜甫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_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亚。_ 石灰吟于谦(2)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28. 根据语境填写词、句、诗。(1)林则徐的“海纳百川,_;_,无欲则刚”告诉我们只有胸怀宽广,为人正直,方可站得稳,行得正。(2)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但古人写的送别诗中,也有明朗乐观之作。王勃的“_,_”就是这样的名句。(3)陶醉于六月的西湖美景,我不禁想起杨万里的“_,_”的诗句。而王籍的“蝉噪林逾静,_”则带给我们空山鸟语的恬适和悠闲。(4)农谚是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对自然的观察积累下来的生活生产经验,如“_,瑞雪兆丰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