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提高阅读速度(一:问题的关键)by 李笑来 on 2009/01/17in 1800小时 - 高中两年慢跑冲进美国名校,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大多数时候人们并不在意自己的阅读速度,尤其在读闲书的时候,“速度”几乎是不被考虑的因素快与慢全凭个人喜好。有的人喜欢咬文嚼字,有的人就是喜欢囫囵吞枣当然更多的人干脆懒得读书,只看画报与影视。人们真正在意自己的阅读速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考试的时候,比如,在参加外语考试诸如国内的四六级考试或者国外的留学考试TOEFL、SAT、GRE、GMAT、LSAT的时候大多数人的直接感受是阅读速度太慢,乃至于时间不够用。为了解决“阅读速度”问题,人们(包括老师与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同时也定义了很多所谓的“恶习”,比如,“唇读”、“指读”、“回读”、“译读”等等1 。很多学生在面临问题的时候也难免“病急乱投医”,相信“唇读”、“指读”等等方式真的是所谓的恶习2 。事实上,无论多么荒谬的事情只要有人肯斩钉截铁地说出来就会有人(很多人)不假思索地相信。然而很多的时候,不能把“直接感受”当作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是那么简单,问题早就被解决了。解决问题之前,要正确地锁定问题的根源,否则就无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绝不能仅仅流于表面。崔健的像一把刀子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这时我的心就像一把刀子,它要穿过你的喉咙去吻你的肺”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要用这样的态度,往往要穿过问题的喉咙去探它的肺才可以找到答案。把时间当作朋友前言几乎所有的语言考试都有“阅读部分”,这只是简称,全称是“阅读理解部分”(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阅读理解”本质上是两个过程的叠加:“输入”与“理解”。“输入”有很多种方法,“理解”是需要积累才能获得的能力。要能够理解已输 入的信息,才能够真正做到“阅读理解”。如此看来,各种所谓的“建议”其实只把焦点锁定在“输入”过程了,而对“理解”过程只字不提,即,以为问题的症结 在“输入过程”上,而没想到症结其实在“理解过程”上。“输入”的方式至少有以下常见的三种:1. 扫读:只用眼睛快速浏览文字(本质上来看是必然以遗漏一些信息为代价)2. 默读:在用眼睛浏览文字的同时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在“说”这些文字,并不实际发声3. 唇读:在用眼睛浏览文字的同时嘴唇翕动“说”出这些文字3事实上,没有人永远只用以上三种输入方式中的某一种4 无论是在读母语的时候,还是在读外语的时候;相反,大家都是在不自觉地根据需要选择输入方式。阅 读内容对阅读者来说相对简单(即,阅读者的理解能力在这方面相对很强)的时候,更多的情况下都是采取“扫读”的方式;而内容难度高一点的时候,就会采用 “默读”的方式;如果内容难度相对较高,那么就会自然地采取“唇读”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把速度放慢,以便有更多时间思考消化。所以说,“扫读”也好, “默读”、“唇读”也罢,都只是输入方式,且是各有用处的输入方式,根本不是什么恶习。如果学生相信“唇读”和“默读”都是恶习的话,他们实际上已经相当于“三脚猫5 被砍掉了两条腿”境遇早已惨不忍睹。(他们这么做还有更严重的至少一个害处,后面会有详细的解释。)也就是说,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真正需要时间的,或者说更需要时间的,是“理解过程”输入过程只是初步。无论用哪一种输入方式,最终只不过是在“配合”理解过程而已。在无法理解的情况下,输入得越快越没用。所以,想要提高“阅读速度”,真正要锻炼的是自己的“理解能力”,而这并不是特别难以做到的尽管需要很多篇幅才能讲清楚。Footnotes:1. 参见网上比较流行的这篇文章:改掉做英语四六级阅读理解题的不良习惯 2. 参见百度知道上学生焦急的提问:如何改掉看英文文章时的默读的坏习惯? 3. 其实,“唇读”原本的意思是“只根据口型判断判断讲话者的谈话内容”即,所谓的唇读术。这里有一篇比较好玩的相关文章解密无声 4. 其实我见过的各种“快速阅读”理论和技巧其实大多非常扯淡,无非就是建议人们只用第一种输入方式而已 5. 我的意思是说,三种输入方式就好像是三条腿,其实缺一不可;再加上另外一条腿理解能力这猫就健全了 如何提高阅读速度(二:朗读的重要与必要)被称之为“恶习”的所谓“唇读”,实际上就是小声的“朗读”。从来都没有人认为、也不会有人同意“朗读是恶习”可是为什么“小声朗读”就成了恶习呢?把“小声朗读”当作“恶习”明显是再荒谬不过的。对于任何人都一样:阅读内容难度与阅读理解速度成反比,即,正在阅读的内容难度越高,阅读者的理解速度越低。而我们正在使用的输入手段(“扫读”、 “默读”、与“唇读”)必然会配合理解速度;于是,一旦阅读者开始使用“唇读”的时候,就说明此时正在阅读的内容难度已经达到一定程度,而在这样的难度之 下,阅读者的“理解速度”已经小于等于“唇读”速度如果理解速度再差一些的话,阅读者还可能需要“反复阅读”若干次,甚至要返回之前的某一点(前一 句、前一段、甚至前一页)才可能找到能让他迷途知返的线索。文字本身就是有声音的,大多数人既不是聋子也不是哑巴,于是在理解文字的时候是不可能回避声音的。不妨自我审视一下自己的所谓“扫读”过程,就会发现脑子里的那个声音其实一直存在。本质上来看,“扫读”的时候那个声音之所以有时“断断续续”,其实只不过是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跳”过了一些“即便不全读也能正确推测到的内容”;而那个声音只在“读”那些“必须读到才不至于影响理解”的内容也可能是句子、也可能是只言片语。再进一步,一个人但凡正常,那么他“顶多可以刻意回避唇读,但根本无法回避默读。” 1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做不到随便拿来一篇文章就能做到“流利地朗读出来”。事实上,很多成年人也一样做不到即便是专业播音员,朗读任何材料之前也要首先花点时间熟悉一下内容,才能做到基本不出错地朗读出来。“朗读”是一种能力,也就当然需要通过锻炼才能掌握2 。尽管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到极致(最终成为播音员或者演员的人除外),但是如果连这都不及格,那么很可能因此导致“理解能力”低下,乃至于各个科目都可能受到影响。读者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每个班级里都至少有那么一两个因朗读糟糕而被老师或者同学耻笑的学生3,大抵上他们其他科目的成绩不大可能理想的因为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阅读文本,需要理解能力,但这些孩子连流利朗读都掌握不了,理解能力自然就差出许多,于是在各个科目都可能因此落后于他人。事实上,朗读是提高“理解能力”的最基本方法。因为当一个人可以流利地朗读一个句子的时候,即意味着说他正在完 成对这个句子的“拆解”与“重组”的过程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信息通过眼睛输入,经过大脑识别、理解、处理之后又运用口腔的种种器官形成正确的声 音,而后又通过耳朵反馈回大脑;而与此同时,大脑在一刻不停闲进行各种处理过程:句子成分都有哪些、哪几个字词构成什么样的成分、这些成分各自是什么意 思、成分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这些成分组合起来又构成怎样的含义,等等。反过来也一样,如果阅读者面对一个语法正确、逻辑严谨的句子竟然不能够把它流利地朗读出来,就说明阅读者“拆解”有误或者“重组”有误。重新把句子 结构与成分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搞清楚之后,句意也就自然明朗了,读起来自然就“顺”了;而后再把句子多读几遍其实就是“通过重复练习理解过程、 巩固理解能力”了。所以,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定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把“朗读”的基本功补齐。对学外语的人来说,我觉得起码要坚持一年的晨读(每天一小时)才能算是 基本过关。我的经验是,岁数越小在这方面越容易进步(比如,高中生在这方面的进步就比大学生快)。刚开始做不到“独立朗读”(毕竟是外语,很多人害怕读 错)的话,那么就“跟读”(可以参照新托福听说训练(系列,共12篇)。补充材料(一):Facts About Reading Aloud/parents/articles/Fact_readingAloud.mspxSource: Family Reading. NCES Fast Facts.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Reading to young children promotes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 and, later on, achievement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overall success in school. The percentage of young children read aloud to daily by a family member is one indicator of how well young children are prepared for school. In particular, a mothers education is consistently related to whether or not children are read to by a family member. In 1999, 53 percent of children ages 3 to 5 were read to daily by a family member, the same as in 1993 after increasing to 57 percent in 1996. As a mothers education increases, so does the likelihood that her child is read to every day. In 1999, 70 percent of children whose mothers were college graduates were read aloud to every day. In comparison, daily reading aloud occurred for 53 percent of children whose mothers had some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44 percent whose mothers had completed high school but had no education beyond that, and 38 percent whose mothers had not completed high school. White, non-Hispanic children are more likely to be read aloud to every day than either black, non-Hispanic or Hispanic children. Sixty-one percent of white, non-Hispanic children, 41 percent of black, non-Hispanic children, and 33 percent of Hispanic children were read to every day. Children in families with incomes below the poverty line are less likely to be read aloud to every day than are children in families with incomes at or above the poverty line. Thirty-eight percent of children in families in poverty were read to every day in 1999, down from 46 percent in 1996, compared with 58 percent of children in families at or above the poverty line, which is down from 61 percent in 1996. 补充材料(二):/wiki/SubvocalizationAdvocates of speed reading generally claim that subvocalization “places extra burden on the cognitive resources, thus, slowing the reading down.” These claims are currently backed only by controversial, sometimes non-existent scientific research; in some cases, concepts are drawn from pseudoscience and urban myths about the brain. Speedreading courses often prescribe lengthy practices to eliminate subvocalizing when reading. Normal reading instructors often simply apply remedial teaching to a reader who subvocalizes to the degree that they make visible movements on the lips, jaw, or throat.2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normal non-observable subvocalizing will negatively affect any reading process 1 At the more powerful rates (memorizing, learning, and reading for comprehension), subvocalizing is very detectable by the reader. At the less powerful, faster rates of reading, (skimming, and scanning) subvocalization is less detectable. For competent readers, subvocalizing to some extent even at scanning rates is normal.2It may be impossible to totally eliminate subvocalization because people learn to read by associating the sight of words with their spoken sounds. Sound associations for words are indelibly imprinted on the nervous systemeven of deaf people, since they will have associated the word with the mechanism for causing the sound or a sign in a particular sign language. Subvocalizing is an inherent part of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a word, and micro-muscle tests suggest that subvocalizing is impossible to eliminate. Attempting to stop subvocalizing is potentially harmful to comprehension, learning, and memory. At the more powerful reading rates (100-300 words per minute), subvocalizing can be used to improve comprehension.Footnotes:1. 我一直对所有的“快速阅读”理论心存狐疑原因很简单,没有正常人可以脱离声音阅读文字。 2. 关于“口吃”是另外一个话题,与我们正在讨论的话题无关。 3. 他们只不过是不幸实际上是非常地不幸没人关注他们处于此种窘境的真正原因,也没有人愿意提供恰当的帮助,他们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落伍”直至从大多数人身边“消失不见”。 如何提高阅读速度(三:题材)理解速度往往因“材”而异阅读自己熟悉的题材之时,理解速度要比阅读不熟悉的题材之时的理解速度快出许多。比如,很多国内的考生在参加 TOEFL、SAT、GRE等留学考试的时候,会发现自己遇到“地理”、“生物”等不熟悉的题材的文章就会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很多时候,即便是同一话 题的文章,随着讨论深度的不同,一样会产生理解速度上的巨大差异。任何教科书的后几章都比最初几章易懂得多,就是这个原因。针对特定的题材,提高“理解能力”的最直接方法,第一步就是梳理该题材中所涉及到的“概念”。针对英语学习者来说的话,就是不要“只背单词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尽快“全面理解该题材所涉及的(由词汇构成的)所有概念”。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次我在新的托福词汇书(TOEFL iBT 词汇专题突破完整网络版)中着重从话题的核心概念入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合同合同管理专业论文发表重点基础知识点
- 二零二五版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合同
- 特殊岗位薪酬合同范本
-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提升题库:实战演练
-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题库:作文写作技巧与构思能力试题
- 交友俱乐部合同范本
- 直播推广服务合同范本
- 风力发电征地合同范本
- 干股股权出售合同范本
- 软件合作销售合同范本
- 2023年-2024年林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宁波枢智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职教高考《机械制图》必备考试题库及答案
- 眼科护理中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 敏捷项目管理与敏捷方法
- 《社会网络分析法》课件
- word个人简历空白
- 2024年江苏安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防汛防洪装备器材展示与操作演示
- 如何在Python中创建循环结构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