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课件.ppt_第1页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课件.ppt_第2页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课件.ppt_第3页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课件.ppt_第4页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日本明治维新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课件 大化改新 明治维新 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从封建社会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导学菜单 1 为什么改革 原因或背景 2 如何改革 改革措施 3 改革结果如何 历史作用 4 如何正确认识改革 评价 启示 结合课本P84 85页第一框内容和导学案资料链接内容 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分析19世纪明治维新前日本的社会状况 1 政治方面 2 经济方面 3 国内矛盾 内忧 4 民族矛盾 外患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12世纪起 一些武士出身的人建立了幕府 源赖朝 1192年源赖朝夺取 征夷大将军 称号 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 镰仓幕府 天皇成为傀儡 从此日本开始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 日本武士 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 也称武者 武侍 随着日本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一些大地主为增强实力开始蓄养武士 10到12世纪 产生许多影响较大的武士团 地方贵族和天皇朝廷都借用武士团保护自己 武士逐渐控制中央政权 天皇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朝庭设在京都 实权在将军手中 政府设在江户 东京 德川幕府 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士 农 工 商 封建统治阶级 傀儡 把持政权 藩的统治者 藩镇割据势力 中下级武士生活贫困 逐渐转化为小商品生产者 被统治阶级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外患 民族危机 1853年 黑船事件 一 19世纪中期的日本 3 国内矛盾 内忧 2 经济方面 1 政治方面 4 民族矛盾 外患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入侵使日本有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德川幕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 对外闭关锁国 幕府统治的危机 改革的必然性 根本原因 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 19世纪中期 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的异同 相同点 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展 都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 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 不同点 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 封建势力相对薄弱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刚起步 封建守旧势力强大 19世纪中期 日俄两国社会状况主要不同 俄国 农奴制危机日本 幕府统治危机 民族危机 在日本 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中心在西南部经济较发达的萨摩 长州 土佐 肥前四藩 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危机 提出 尊王攘夷 的口号 实质是推翻幕府统治 1 倒幕派的形成中下级武士 中坚力量 商人 资本家 新兴地主2 经过 1868年 伏见 鸟羽战役 3 明治新政权的巩固 明治迁都江户 改名为东京 4 作用 推翻了幕府的腐朽统治 成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 为明治维新运动提供了政治保障 二 倒幕运动 改革的可能性 想一想 明治时期的改革派指倒幕派 他们掌握实权 得到人民的拥护 得到部分大名支持 建立倒幕基地 武装推翻幕府 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指维新派 他们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不敢发动群众 维新派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 没有基地 也无兵权和财权 日本明治时期的改革派与中国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有何不同 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 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 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 各遂其志 务使人心不倦 破历来之陋习 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 大力振兴皇基 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富国强兵 三 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 1868年明治维新 1 目的 合作探究 阅读P86 87明治维新内容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 分析改革的每一项措施所起的作用 2 根据内容你能判断出改革是什么性质吗 最能体现该性质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3 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 你觉得明治维新的哪方面的内容最能体现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1 政治上 加强中央集权 废藩置县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四民平等 取消武士特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 建立起统一的国家 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 下设太政官辅佐天皇 作用 2 主要内容 改革措施 1 政治上 加强了中央集权 建立起统一的国家 2 经济上 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买卖 殖产兴业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 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地税改革 统一征收地税 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增强国力 作用 最能体现其资本主义性质 殖产兴业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 以各种政策为杠杆 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 按照西方的样板 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3 军事上 富国强兵 实行征兵制 建立常备军 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维护社会稳定 壮大军事实力 4 文化上 文明开化 用西方文化改造封建文化 大力发展近代教育 强制义务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 加快了资本主义发展 作用 作用 可持续发展战略 1871年 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 前往欧美各国 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 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 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 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 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 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 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 政府投入之大 官员级别之高 出访时间之长 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 岩仓使节团的出访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日本使团出访欧美 23 可编辑 明治政府大力发民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图为日本最早的火车站 国营企业 富冈缫丝厂 明治政府推行 文明开化 政策 大力发展近代教育 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图为日本的新式学校 1872年时东京街头的景象 反映民西方文明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总揽统治权行使立法权掌握军队统帅权 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 直接对天皇负责成员由天皇任命 协助天皇 服务于天皇 天皇 议会 内阁 5 政体 1889年 大日本帝国宪法 请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积极影响 1 废除了封建制度 扶植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使日本逐渐富强起来 使日本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2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三 明治维新的影响 评价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这次改革不彻底 保留不少封建残余 使日本走上了一条对外扩张的道路 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威胁 消极影响 学习了有关 日本明治维新 的历史 你有何感想 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要符合国情 改革是强国之路 对外开放 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重视教育 培养人才 科教兴国 1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2 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且掌握实权3 全面有效的改革4 列强忙于镇压亚洲其他国家革命 无暇干预 明治维新成功之因 中日俄三国改革比较 中国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都面临统治危机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改革后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改革都不彻底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改革后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背景 影响 方式性质 1 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比较 目的 维护自身统治 富国强兵 异 背景不同 俄国 农奴制危机 日本 幕府统治危机与民族危机并存 1 背景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 2 目的 富国强兵 巩固统治 3 内容 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建立近代企业 新式军队和学堂 4 影响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 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 相同点 内容不同 日本全面 政治 经济 文化 学习西方 而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性质不同 洋 是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地主阶级改革 明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结果不同 中国 洋 失败 中国没有富强 而日本 明 成功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成为亚洲强国 不同点 1 日本 明 通过倒幕运动扫除了改革的障碍 而中国 洋 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 2 日本 明 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 获得成功 而中国 洋 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 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一成一败的原因 3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比较 1 背景 a 封建统治危机 b 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c 民族危机 2 性质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相同点 3 措施作用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 中国洋务运动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比较 相同点 时间 都开始于在19世纪六十年代 背景相同 都是封建国家面临统治危机 目的相同 都是要摆脱危机 实现富国强兵 方式相同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内容部分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